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12年级药学(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终考试试卷(B卷)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分数
得分
评卷人
一、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填在答题框里(每小题1分,共20分)。
1、弱酸性药物水杨酸的pKa为3.0,在肠道pH=7.0的环境下,解离型和非解离型的比例为( A )
A、10000:1 B、4:1 C、1:10000 D、1:4
2、下列成分不是细胞膜组成成分的是(A)
A、脂肪 B、蛋白质 C、磷脂 D、糖类
3、以下哪条不是被动转运特点( B )
A、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B、有部位特异性 C、不需要载体
D、顺浓度梯度转运
4、减小粒径增加药物吸收的方法适用于( D ) 药物
A、水溶性 B、弱酸性 C、弱碱性 D、难溶性 E、胃液中易分解
5、只有 的药物才能从肾小球滤过,经肾小球滤过的原尿中主要含 的原形药物和代谢物( C )
A、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 B、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
C、未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 D、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
6、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将药物分成四大类,溶解度高、渗透性低的类型是( C )
A、 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7、对于同一药物,吸收最快的剂型是( C )
A、片剂 B、软膏剂 C、溶液剂
D、混悬剂 E、颗粒剂
8、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 D )
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 B、药物的脂溶性增加
C、肠蠕动快 D、小肠的有效面积大 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
9、以下哪组黏膜给药方式能够完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A )
A、口腔,鼻腔,肺部 B、口腔,肺部,直肠
C、肺部,阴道,直肠 D、鼻腔、肺部、眼部
10、I期临床药物动力学试验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D)
A、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动态变化过程 B、受试者原则上应男性和女性兼有 C、年龄以18~45岁为宜 D、一般应选择目标适应症患者进行
11、缓控释制剂药物动力学参数中HVD是指(C)
A、延迟商 B、波动系数 C、半峰浓度维持时间 D、峰谷摆动率
12、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 ( A )
A、表观分布容积大 B、表观分布容积小 C、半衰期长
D、半衰期短 E、吸收速率常数Ka大
13、药物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B )
A、 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B、 药物在靶器官的浓度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D、药物排泄的速率
14、药物从血液向淋巴液转运的机制是( B )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促进扩散 D、膜动转运
15、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哪种药物肾排泄不利( A )
A、水杨酸 B、葡萄糖 C、四环素 D、麻黄碱
16、药物代谢酶的类型包括( D )
A、氧化酶,水解酶,结合酶,转移酶 B、还原酶,水解酶,结合酶,转移酶
C、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结合酶 D、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转移酶
17、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某药,那么药物在体内消除93.75%所需要的半衰期个数为( A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8、实验研究表明某药物与食物同服会减少其吸收,当同一受试者空腹口服和与食物同服两种情况下,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B )
A、AUC将增大、Cmax将增大、 tmax不变
B、AUC将减小、Cmax将减小、 tmax不变
C、AUC将增大、Cmax将增大、 tmax将变小
D、AUC将减小、Cmax将减小、 tmax将变小
19、下图为三种药的AUC与剂量间关系,请问哪种药的体内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B )
A、A
B、B
C、C
D、以上都不是
20、应用统计矩原理分析,静脉恒速滴注平均滞留时间为MRTiv+T/2(T为静脉滴注时间),请问药物在输液器中的平均时间为(B)
A、T B、T/2 C、T/3 D、无法计算
得分
评卷人
二、X型题(多选题)答题说明:下列试题,先给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然后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药物代谢反应中第一相反应包括 ( ACD )
A、氧化 B、 结合 C、水解 D、还原
2、有关药物的体内分布,正确的是( BDE )
A、脂肪组织血流慢,药物蓄积速度快
B、脂肪组织血流慢,药物蓄积速度慢
C、同一药物的异构体体内分布相同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种可逆过程
E、表观分布容积可用于评价药物体内分布的程度
3、下列给药途径能够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ABCD)
A、口腔给药 B、鼻腔给药 C、舌下含服
D、肺部给药 E、口服给药
4、以下表达式中,能正确反映重复给药体内蓄积程度的是(A B C)
A、 B、 C、 D、 E、
5、新药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研究口服给药可选用的动物有(ABC)
A、比格犬 B、大鼠 C、小鼠 D、兔 E、以上均可
得分
评卷人
三、填空题: (每小题0.5分,共10分)
1、 生物膜转运的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药物的重吸收主要是被动过程,其重吸收的程度取决于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单室模型口服多次给药,当τ=t1/2时负荷剂量X*0为维持剂量的_____________倍。
4、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α称为_____________常数,β称为_____________常数。它们都是_____________参数。
5、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部位是___________,参加药物代谢的酶系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Michaelis-Menten 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为米曼常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统计矩中,药时曲线下的总面积AUC0-∞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蓄积系数又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表示。
1、细胞通道转运;细胞旁路通道转运;2、脂溶性,pKa,尿量,尿的pH值;
3、2;4、分布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或快配置速率常数,消除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或慢配置速率常数,混杂;6、肝脏;微粒体酶系;非微粒体酶系;7、-dC/dt=Vm*C/(Km+C);Km;药物在体内的理论最大消除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血药浓度; 8零阶矩;9、蓄积因子;累积系数;R。
得分
评卷人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t 1/2
半衰期,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肝肠循环:
指在胆汁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血的现象。
3、Pharmacokinetics
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4、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t=0→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
5、生物利用度
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得分
评卷人
五、问答题:(第1、2题各10分,第3题5分,共25分)
1、试述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答:消化系统因素:①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胃液的pH呈酸性,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小肠较高的pH环境是弱碱性药物的最佳的吸收部位(1)。②胃排空和胃空速率:胃排空速率慢,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弱酸性药物吸收会增加,但胃排空加快,到达小肠部位所需时间缩短,有利于药物在小肠部位吸收(1)。③肠道蠕动:可促进固体制剂进一步崩解、分散,使之与肠分泌液充分混合,增加了药物与肠表面上皮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难溶性药物的吸收(1)。④食物的影响:食物不经能改变胃空速率而影响吸收,也可能促进药物吸收或减少吸收(1)。⑤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胃肠道代谢作用是一种首过效应,对某一些药物疗效有较大的影响(1)。
循环系统因素:①胃肠血流速度:血流量可明显影响位的吸收速度,但这种现象在小肠吸收中不显著(1);②肝首过作用:肝首过效应愈大,药物被代谢越多,药效会受到明显影响(1);③淋巴循环:对大分子药物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1)。
疾病因素:胃酸缺乏、腹泻、甲状腺功能不足、部分或全部胃切除、肝脏疾病等均可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2)。
2、何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与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区别?
答:有些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体内消除过程不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些药物动力学参数随剂量不同而改变,这种药物动力学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1)
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特征是药物的消除遵循一级动力学;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成正比(1);AUC与剂量成正比(1);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消除速率常数与清除率与剂量无关(1)。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有:药物的消除不遵循一级动力学,而遵从Michaelis-Menten方程,消除动力学是非线性的(1);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1);药物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1);其他药物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其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1);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可能由于剂量的变化而变化(1)。主要与药物在高浓度条件下体内药物代谢酶或载体的饱和程度有关。(1)
3、试述二室模型口服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特征?
答: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可知,药物浓度先升高,后下降,最后缓慢的下降(1),可将曲线图分三个时相(1):吸收相,给药后药物浓度持续上升,达到峰值浓度,这一阶段药物吸收为主要过程(1);分布相:药物浓度下降,吸收至一定程度后,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的转运为主,药物分布是主要过程(1);消除相: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吸收过程基本完成,中央室与周边室的分布趋于平衡,体内过程以消除为主(1)。
得分
评卷人
六、计算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已知某抗生素具有单室模型特征,表观分布容积为20L,半衰期为3h,若每6h静脉注射给药一次,每次剂量为1000mg,达稳态血药浓度。求Cssmax、Cssmin和达稳态时第3h的血药浓度是多少?
解:Cssmax=X0/V×1/(1-e-kτ)=1000/20×1/(1-e-0.693/3×6)=66.7 (mg/L) (3)
Cssmin=X0/V×1/(1-e-kτ)×e-kτ=1000/20×1/(1-e-0.693/3×6)×-e-0.693/3×6=16.7(mg/L) (3)
Css= X0/V×1/(1-e-kτ) ×e-kt=1000/20×1/(1-e-0.693/3×6) ×-e-0.693/3×3=33.3(mg/L) (4)
2、口服单室模型药物100mg的溶液剂后,测出各时间的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时间(h)
0.2
0.4
0.6
0.8
1.0
1.5
2.5
4.0
5.0
血药浓度(μg/mL)
1.65
2.33
2.55
2.51
2.40
2.00
1.27
0.66
0.39
假定该药在体内的表观分布容积为20L,尾端直线方程为lgC= -0.2008t + 0.6064,残数线方程为lgCr= -1.505t + 0.6064,试求该药的k,ka,t1/2,t1/2(a)及F值。
解:根据尾端直线方程为lgC= -0.2008t + 0.6064,得
k=-2.303×(-0.2008)=0.462 (h-1) (2)
t1/2=0.693/k=0.693/0.462=1.5 (h) (2)
根据残数线方程为lgCr= -1.505t + 0.6064,得
ka=-2.303×(-1.505)= 3.466 (h-1) (2)
t1/2(a)= 0.693/ka=0.693/3.466=0.20 (h) (2)
根据lgA=kaFX0/V(ka- k)
F=lgA/kaX0×V(ka- k)=4.02×20×(3.466-0.462)/(3.466×100)=0.697=69.7%)(2)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