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ACSC 02-2022 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wo****nt 文档编号:90006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ACSC 02-2022 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T∕ACSC 02-2022 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T∕ACSC 02-2022 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T∕ACSC 02-2022 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T∕ACSC 02-2022 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11.140ICS11.140团体标准T/ACSC 022022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20220225 发布20220325 实施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标准技术委员会发布I目次目次前前 言言.11 1范围范围. 22 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23 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34 4中医医院的医疗工艺设计中医医院的医疗工艺设计.34.1 一般规定.34.2医疗工艺设计参数.55 5中医医院的选址、用地与总平面中医医院的选址、用地与总平面.75.1选址.75.2用地.85.3总平面.86 6中医医院的建筑

2、设计与中医文化设计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与中医文化设计.96.1一般规定.96.2门诊部.116.3急诊部.126.4医技科室.126.5住院部.126.6 药剂部.136.7保障系统.146.8室内装修设计.156.9防火疏散.156.10中医文化设计.167 7中医医院的给排水、消防和污水处理中医医院的给排水、消防和污水处理.177.1一般规定.177.2 给水.187.3 排水.197.4 热水.207. 5饮用水.217. 6制剂及医疗用水.217. 7污水处理.21II7.8 消防.228供暖、通风及空调系统8供暖、通风及空调系统.228.1一般规定.228.2洁净用房的通用要求.248

3、.3门诊、急诊部.248.4住院部.258.5手术部.258.6医技科室.258.7药剂科室.268.8中心(消毒)供应室.288.9其它用房.299中医医院的电气9中医医院的电气. 299.1一般规定.299.2供配电系统.299.3电气照明.309.4线缆选择及敷设.329.5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3310中医医院的智能化系统10中医医院的智能化系统.3310.1一般规定.3310.2信息设施系统.3310.3信息化应用系统.3510.4公共安全系统.3610.5智能化集成系统.3710.6机房工程.3811中医医院的医用气体系统11中医医院的医用气体系统.3811.1基本规定.3811.2

4、医用气体气源.3811.3 医用气体管道与附件.4111.4 医用气体终端.411前 言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医院建筑与文化分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归口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中医医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洁净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香港澳

5、华集团上海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艾信智慧医疗科技发展(苏州) 有限公司、深圳市威大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华康世纪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常州萨柏美格医用气体设备有限公司、陕西金开利洁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颐通建业医用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国彪电源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真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跨界筑(北

6、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湖北格林森绿色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泽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爱舍环境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顾向东、张志毅、戚鑫、张美荣、姚红梅、雷霖、郑怡霖、张银安、段建军、陈琪、徐兴良、周晟、房财福、安浩、姚琴、何亚男、李秋艳、王桂林、温雪凌、刘华斌、李斌、胡波、张瑞萍、吴卓、李吉海、王海、凌旭辉、王金龙、熊美兵、杨岳兴、吴庆安、许有威、孙照付、骆发江、李世民、孙毅彪、余彦培。2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医医院建筑设计规范1 范围1 范围为规范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满足医疗服务功能需求,符合安全、卫生、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

7、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应结合中医的诊疗特点、科室设置及功能布局需求,满足中医医院的医疗流程。中医医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GB 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GB 5O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GB 5034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GB 50352民用

8、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GB 50457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标准GBGB 50751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GB 5103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GB 51069中药药品生产厂工程技术规范GB/TGB/T 51153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JGJJGJ 312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标建标 106-2008中医医院建设标准3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3.1中医医院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中医医院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拥有中医传统专科特色的临床科室,能运用中医中药防治疾病,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医疗机构。是以医

9、疗为中心,结合中医药的教学与研究,继承发扬中医药学, 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地。3.23.2医疗工艺Medical Process医疗工艺Medical Process医疗流程和医疗设备的匹配,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3.33.3医疗流程Medical Flows医疗流程Medical Flows医疗服务的程序和环节。3.43.4治未病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治未病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3.53.5中药制剂raditional Chinese

10、 Medicine Preparation中药制剂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中药制剂是任何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剂型,例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丸剂、散剂、膏剂等。3.63.6中医综合治疗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综合治疗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综合治疗按治疗途径可分为外治、内治两大类,在外治中最具特色的有针灸疗法、推拿疗法、

11、拔火罐疗法等。在内治中最具特色的是各种中草药疗法。4 中医医院的医疗工艺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4 中医医院的医疗工艺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中医医院的医疗工艺设计应确定中医相关临床科室的功能和规模,以及中医相关诊疗4方法与其他业务的组成关系,医院制剂的开展模式,明确相关医疗流程、医疗设备、技术条件和参数。4.1.2 4.1.2 中医医院的医疗工艺设计应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行和投资效益出发,根据当地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前期设计应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需要。条件设计应与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同步完成,并应与建筑设计

12、的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同时应满足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需要。4.1.3 4.1.3 医疗工艺流程应分为医院内各医疗功能单元之间的流程和各医疗功能单元内部的流程。 4.1.4 4.1.4 中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基本用房及单列项用房构成可参照表 4.1.4。表4.1.4 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单列项用房构成表类别部门用房组成八项基本用房急诊部预检分诊、急诊、急救、输液、留观、急诊病房、EICU、急诊手术、挂号、收费、急诊药房、急诊检验、急诊影像检查、院前急救(120)等门诊部分诊、挂号、收费、内科门诊、外科门诊、儿科门诊、妇(产)科门诊、眼科门诊、

13、耳 鼻 喉科门诊、口腔科门诊、皮肤科门诊、骨伤科门诊、针灸科门诊、推拿科门诊、理疗科门诊、麻醉科门诊、肿瘤科门诊、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康复科门诊、老年病、肿瘤科、肛肠科等住院部住院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医技科室检验科、手术部、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科、介入科)、放射治疗科、功能检查科、内窥镜室、病理科、输血科、消毒供应室、高压氧科、营养科等药剂科室门诊药房(中药房、西药房)、住院药房、药库(中药饮片库、中成药库房、西药库)、静脉配置中心、中药煎药室等行政管理行政办公室、计算机房、会议室、图书室、档案室、病案库等保障系统锅炉房、配电室、太平间、洗衣房、总务库房、设备库房、传达室、污水处理房

14、、垃圾处置房、汽车库、自行车库、液氧站(制氧站)、负压吸引站、压缩空气站、安保用房、建筑设备机房等5院内生活职工食堂、浴室、宿舍、商业配套等单列项中医综合治疗室针刺治疗室、熏蒸治疗室、灸疗法室、推拿室等中医传统治疗室等治未病科(中心)诊室、咨询宣教室、治疗室、相应候诊区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康复治疗区PT训练室、OT训练室、运动功能评测室、神经康复物理因子治疗室、情景模拟训练室、精细动作训练室、语言训练室、心理治疗室、沙盘治疗室、评估室及其他辅助用房等中药制剂室提取浓缩车间、化验室、包装、清洗、粉碎室、制膏、摊膏、干燥、制丸、炼药、炼蜜、制粒、饮片库、炮制、炒制、煮制、蒸制、半成品暂存、成品库、原料

15、库、综合库、辅料室、备料间、模具室及其他辅助用房等科研用房研究室、科研实验平台、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用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教学用房示教室、培训室、学员宿舍、中医示范教学、中医实训中心等4.2医疗工艺设计参数4.2.14.2医疗工艺设计参数4.2.1医疗工艺设计参数应根据不同医院的要求研究确定,当无相关数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备中医诊疗方法的门诊诊室间数可按日平均门诊诊疗人次/(45 人次-55人次)测算,其他门诊诊室间数可按日平均门诊诊疗人次/(50 人次-60 人次)测算;2.急救抢救床数可按急救通过量测算;31个护理单元宜设 40 张-50 张病床;4.手术室间数宜按病床总数每 6090

16、 床设置 1 间;5.重症监护病房(ICU)床数宜按总床位数 2%-3%设置;6.心血管造影机台数可按年平均心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数/(3例-5例*年工作日数)测算;7.日拍片人次达到 40 人次-50 人次时,可设 X 线拍片机 1 台;8.日胃肠透视人数达到 10-15例,可设胃肠透视机 1 台;9.日胸透视人数达到 50 人次-80 人次时,可设胸部透视机 1 台;610.日心电检诊人次达到 60 人次-80 人次时,可设心电检诊间 1 间;11.日腹部 B 超人数达到 40 人次-60 人次时,可设腹部 B 超机 1 台;12.日心血管彩超人数达到 15 人次-20 人次时,可设心血管彩

17、超机 113.日检诊人数达到 10 例-15 例时,可设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 1 台。4.2.24.2.2各科门诊量应根据医院统计数据确定,当无统计数据时可按表 3.2.2 确定。表 4.2.2各科门诊量占总门诊量比例科别占门诊总量比率(%)备注内科30%外科8%康复科2%妇(产)科12%儿科10%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6%骨伤科5%皮肤科6%肿瘤科2%肛肠科1%老年病科2%针灸科4%急诊科5%预防保健科1%其他6%4.2.34.2.3各科住院床位数应根据医院统计数据确定,当无统计数据时可按表 3.2.3 确定。表 4.2.3各科住院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比例科别占医院总床位比率(%)备注7内科3

18、3%外科12%康复科8%妇(产)科8%儿科10%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2%骨伤科8%皮肤科3%肿瘤科5%肛肠科3%老年病科3%针灸科2%其他3%5中医医院的选址、用地与总平面5.1选址5.1.15中医医院的选址、用地与总平面5.1选址5.1.1中医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环保评估的要求。5.1.25.1.2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2.地形规整,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远离地震断裂带;3.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宜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4.环境宜安静,应符合环保评估的要求,应远离污染源;5.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高压线路及其

19、设施;6.宜远离噪声源、震动源和电磁场等区域;7.不应选择临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8.不应选择污染、影响城市的其他区域。85.2 用地5.2.1 5.2 用地5.2.1 中医医院的建设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道路、广场、停车用地;绿化及突出中医文化特点用地;宜考虑预留未来发展用地。5.2.2 5.2.2 新建院区宜预留应急救治场地,保持功能规划的弹性。宜留有突出中医医院文化特色用地及可发展或改建、扩建的用地;改扩建的中医医院,应考虑临时设施和措施的可行性。5.3 总平面5.3.1 5.3 总平面5.3.1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满足中医就诊流程需要;2.应充

20、分利用地形地貌,合理组织院区建筑空间,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卫生要求;3.院内应有专用的急诊通道,洁污、医患、人车等流线组织清晰合理,避免交叉感染,并宜规划应急救治流线和转换措施,院区可临时性的封闭,宜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4.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中医医院,感染病房区应规划在总平面中的独立尽端,位于医院用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设置独立的出入口。5.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有效缩短患者流线长度,并应方便管理、减少能耗;6.应保证住院、手术、功能检查和教学科研等用房的环境安静;7.病房宜能获得良好朝向;8.医疗业务用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营造舒适的医疗和工作环境,建筑间距应达到相关标准;9.

21、对废弃物的处理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5.3.25.3.2新建中医医院的药品库、中药制剂室等用房的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应充分考虑药品运输通道和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3.35.3.3新建500床以上的中医医院出入口应不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或废弃物出口。5.3.45.3.4医用气体气源站房在总平面中的规划应避免其噪声、废气、废水对周边建筑和环境造成的污染。医用液氧储罐站与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和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50751-2012的相关规定。5.3.55.3.5污水处理站、垃

22、圾收集站应位于医院用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院区隐蔽处,并与医疗建筑主体区有一定的间距。5.3.45.3.4中医医院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面积、停车的数量,可按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在门诊、急诊和住院用房等入口附近应设车辆临时停放场地、合理布置落客区位置 。5.3.55.3.5太平间、病理解剖室应设于医院隐蔽处。需设焚烧炉时,应避免风向影响,并应与主9体建筑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5.3.65.3.6环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他空地布置绿化景观,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并宜结合中草药树种合理规划;应配套建设患者康复活动场地及专用绿地和医护人员的健

23、身活动场地及专用绿地。2.应对绿化、景观、建筑内外空间、环境和室内外标识导向系统等做综合性设计;3.院区建筑群体造型设计、院区景观设计、特别是中医馆、名人堂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中医文化特点的环境设计。4.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5.3.7 5.3.7 病房建筑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和卫生间距要求,且不宜小于12m。5.3.8 5.3.8 在医疗用地内不得建职工住宅。医疗用地与职工住宅用地毗连时,应分隔,并应另设出入口。5.3.9 5.3.9 新建中医医院应有较完整的绿化布置方案,应设置室外康复活动场地和中药材展示园地,绿地率不宜低于35%;改建、扩

24、建中医医院绿地率不宜低于30%。新建中医医院建筑密度不宜超过30%,容积率不宜超过1.5;改建、扩建项目容积率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当地规划部门所规定的指标为准。5.3.10 5.3.10 院内应重视解决竖向交通,按高峰时段的人流、物流需求,合理配置各类电梯和物流传输系统,并采用既提高使用效率又相对节能的技术措施。采用垃圾回收系统应考虑垃圾分类措施。5.3.11 5.3.11 医院机动车停车场部分区域可纳入社会公共停车区。5.3.12 5.3.12 医院机动车主要出入口邻城市交通主干道时,宜设置辅路,避免城市交通拥堵。6 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与中医文化设计6.1 一般规定6 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与中医

25、文化设计6.1 一般规定6.1.16.1.1总平面布局保证分区合理、流线清晰、交通便捷。主体建筑的平面布置、结构形式和机电设计应为今后发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6.1.26.1.2建筑物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门诊、急诊、急救和住院部应分别设置无障碍出入口;2.门诊、急诊、急救和住院主要出入口处,应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并应设雨篷。6.1.36.1.3应设置具有引导、管理等功能的标识系统。6.1.46.1.4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01.二层医疗用房宜设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两台,其中一台位无障碍电梯;2.供患者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3.

26、住院部宜增设供医护人员专用的客梯、送餐和污物专用货梯;4.电梯井道不应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6.1.56.1.5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 1.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 0.28m,高度不得大于 0.16m。6.1.66.1.6推行病床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 2.40m。有高差者应采用坡道相接,坡道坡度应按无障碍坡道设计。6.1.76.1.7半数以上的病房应满足冬至日 2h 小时以上的日照要求。6.1.86.1.8除有特殊要求的用房外,门诊、急诊及医技部的患者治疗室及病房宜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6.1.96.1.9室内净高应符合下列要求:1.诊查室

27、不宜低于2.60m;2.病房不宜低于2.80m;3.公共走道不宜低于2.30m;4.医技科室宜根据需要确定。6.1.106.1.10卫生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患者使用的卫生间隔间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1.10mX 1.40m,门应朝外开,门闩应能里外开启。卫生间隔间内应设输液吊钩;2.患者使用的坐式大便器坐圈宜采用不易被污染、易消毒的类型,蹲式大便器宜采用感应冲水的大便器,进入蹲式大便器隔间不应有高差,大便器旁应设置安全抓杆; 3.卫生间应设前室,病人使用的公共卫生间宜采用不设门扇的迷宫式前室,并应配备非手动开关的洗手设施;4.采用室外卫生间时,宜用连廊与门诊、病房楼相接;5.宜设置无性别

28、、无障碍患者专用卫生间;6.妇科门诊诊疗区域宜设置孕妇专用卫生间,儿科门诊诊疗区域宜设置母婴专用卫生间;7.无障碍专用卫生间和公共卫生间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应符合现行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的有关规定。6.1.116.1.11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应分别处置。116.2 门诊部6.2.1 6.2 门诊部6.2.1 门诊部应设置在靠近医院交通入口处,应与急诊部、医技部临近,并应与住院部有便捷通道联系。6.2.2 6.2.2 门诊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公共部分应设置门厅、导诊、挂号、收费、预检分诊、候诊、药房、采血、检验、输液、注射、门诊办公、卫生间等用房和为患者服务等公共设施;2

29、.各科诊区应设置诊查室、治疗室、护士站、污洗室等;3.可设置换药室、处置室、清创室、X线检查室、功能检查室、值班更衣室、杂物贮藏室、卫生间等;4.医务人员工作区宜设置医务人员专用卫生间等必要保障设施,有条件的情况下,门诊诊区可设置医务人员专用通道;5.门诊各功能科室设置要求可参照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6.2.36.2.3候诊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门诊宜分科候诊,门诊量小时可合科候诊;2.利用走道单侧候诊时,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40m,两侧候诊时,走道净宽不应小3.00m;3.可采用医患通道分设、电子叫号、预约挂号、分层挂号收费等方式。6.2.46.2.4诊查

30、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双人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3.00m,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00;2.单人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2.50m,使用面积不应小于8.00;3.中医教学以观摩传授为主,诊室面积应适当加大。6.2.56.2.5中医特色诊疗室应符合下列要求:1.推拿、针灸、熏蒸等中医诊疗室宜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宜配置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设施;2.康复治疗室以大空间为宜,方便康复器材的分区摆放;3.推拿诊室和治疗室尽量合并布置;推拿床之间应设置隔断以保护患者隐私;大空间内平行布置推拿床,医师数和床位数之比在1/5-1/3;4.针灸、熏蒸治疗室宜设置隔间,每隔间内床位数以不超过6床为

31、宜,床位之间应设置隔断以保护患者隐私。6.2.6 6.2.6 中医治未病科宜临近体检、推拿科、针灸科,便于为服务对象提供中医特色健康干预服务。126.3急诊部6.3.1中医医院急诊部基本设置6.3急诊部6.3.1中医医院急诊部基本设置1.急诊与急救功能应分区设置,相对靠近,分别设独立出入口,标识明显,便于急救车辆到达和停放;2.急诊部与门诊、医技、手术部有便捷的水平或垂直交通。6.3.2急诊用房设置6.3.2急诊用房设置1.急诊部包含常规功能用房: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骨科诊室、留观室、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清创室、换药室、医护休息室、办公室、护士站、收费室、挂号室、

32、药房、化验室、手术室、放射室、重症监护 室等;2.急诊部应设置中医治疗室,房间设置需根据医疗流程进行空间设计。考虑多种中医诊疗手段的可能性,中医治疗室应满足充足的面积需求及良好的通风需求。根据诊疗内容考虑排水、防滑、防火等特殊需求的设计可能;3.需根据其房间功能和诊疗手段考虑空间设计的物理环境品质、隐私性和舒适度。6.4医技科室6.4.16.4医技科室6.4.1中医院的医技设备应当与医疗功能及服务能力相适应,同时应满足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设备的配置,保证专科专病的特殊要求。6.4.26.4.2医技部应当靠近门诊及住院部,以便患者到达。6.4.36.4.3考虑到中医医院患者年龄一般较大、停留时间较长

33、的特点,医技用房应有较安静的环境,避免环境噪声、特别是交通噪声的干扰。6.4.46.4.4中心(消毒灭菌)供应室1.宜自成一区,并靠近手术部、ICU及介入中心;2.由收件、分类清洗、敷料制作、组装打包、灭菌、质检、无菌储存、器械库、办公发放、更衣厕所等组成。并严格按照洁净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布置,并严格按照生产加工单向工艺流程布置;3.应为进入洁净区与清洁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分别设置卫生通过;4.宜考虑中医诊疗器具的消毒处理,在医院规划中与相关科室统筹考虑。6.5住院部6.5.16.5住院部6.5.1住院部基本设置1.病房设计遵循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设计原则,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13级的

34、采光系数标准值;2.空间设计综合考虑患者、医护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的行为活动。针对就医、诊疗、等候及休息环境的特殊性,进行差异化设计。整体环境设计引入中医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结合室内外景观空间设计,营造隐私、舒适、安全的诊疗氛围; 3.注意避免环境噪声的干扰,尤其需避免交通噪声干扰,使室内尽量保持安静舒适的声音环境;4.住院部独立成区,设置单独出入口,水平及垂直交通与医院医技部、手术部和急诊部均有高效的流线关系。同时满足洁物、污物、送餐等物资运输的便捷性。6.5.26.5.2住院部用房设置:1.中医医院住院部可分为患者区及医辅区,患者区包含:病房(含卫生间)、重症监护病房(根据实际需求

35、设置)、抢救室、护士站、检查室、处置室、治疗室、配餐室、库房、污洗间、家属谈话及等候休息区等功能用房。医辅区域包含:示教 室、医生办公、主任办公、护士长办公、更衣室、卫生间、值班室、医护休息室等功能用房;2.中医医院住院部用房应设置中医治疗室,面积不宜过小,需满足相应诊疗流程需求。同时需根据展开内容组织空间形式,考虑患者的隐私性及舒适度的设计需求。考虑传统治疗手段的特殊性,中医治疗室需保证良好的通风并设置吸烟排气装置,根据诊疗内容考虑排水、防滑、防火等特殊需求的设计可能;3.休息等候区域可结合就餐、活动、家属等候等功能设置,综合考虑设计该区域的空间尺度、交通关系和景观环境;4.病房内卫生间设置

36、位置综合考虑建筑空间条件,根据房间面宽、进深、朝向等因素,选择合理的布局模式,尽量保证病房空间品质,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提升患者的休息舒适度;5.病房空间尺寸设置应满足相应国家规范设计要求,对有特殊诊疗手段的病房需结合具体需求,考虑未来设备放置和操作条件进行设计。6.6 药剂部6.6.16.6 药剂部6.6.1药剂部布局和流程合理,应当能够保障开展正常工作:1门诊、急诊药房与住院部药房应分别设置;2.门诊、急诊药房宜分别设中、西药房;3.儿科和各传染病科门诊宜设单独发药处。6.6.26.6.2中药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中药房应设置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临方炮制室、中成药库房、中成

37、药14调剂室、周转库等用房;2.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6.6.3 6.6.3 门诊药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门诊药房应设发药、调剂、药库、办公、值班和更衣等用房;2.药房使用面积应与日门诊量相适应。6.6.46.6.4住院药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住院药房应设摆药、药库、发药、办公、值班和更衣等用房;2.设有静配中心,住院用房面积可相应减少。6.6.56.6.5静配中心应符合下列要求:1.静配中心选址应远离污染源,不能设置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宜设

38、于人员流动较少的安静区域,且便于成品输液的运送;2.静配中心整体布局、各功能区的设置应当符合相关规定,与其工作量相适应,并能保证洁净区、非洁净控制区和辅助工作区的划分与合理缓冲衔接。不同洁净级别区域间应当有防止交叉污染的相应设施,严格控制流程布局上的交叉污染风险;3.洁净区应当包括调配操作间、一次更衣室、二次更衣室及洗衣洁具间;清洁区应当包括普通更衣室、用药医嘱审核、打印输液标签、摆药贴签核对、成品输液核对与包装、配送和清洁间等区域;辅助工作区应当包括药品二级库、物料贮存库、药品脱外包区、转运箱/转运车存放区、综合性会议示教区与休息室等;4.不得在静配中心清洁区及洁净区设置地漏、卫生间、淋浴室

39、;5.静配中心整体净高宜2.5米以上;6.调配操作间应分别设置进物、出物传递窗(门),危害药品进物、出物传递窗(门 )。调配操作间的设计应当能够使管理或监控人员从外部观察到内部的操作。6.6.6 6.6.6 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限量药的库房,以及易燃、易爆药物的贮藏处,设置安全设施,宜有监控报警装置。6.6.7 6.6.7 中药饮片贮存及质量检测用房和设施,中成药、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的储存区用房,应有防潮、防尘、防蚊、防蝇、防虫、防鼠等措施。6.6.8 6.6.8 发药窗口的中距不应小于 1.20m。6.7 保障系统6.7.1 6.7 保障系统6.7.1 保障系统应满足综合医院相关要求。

40、156.7.2 6.7.2 营养食堂、厨房、餐厅、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冷冻机房、垃圾房、污水处理机房、液氧站等与主要医疗用房及项目周边建筑之间,应满足卫评、环评及消防设计要求,同时处理好噪音、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6.8 室内装修设计6.8.1 6.8 室内装修设计6.8.1 室内装修设计应选用安全、卫生、耐用和具有抗菌性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墙裙、墙面、顶棚,应采用便于清扫、冲洗、消毒的材料和构造;2.室内顶棚应便于防积尘、易维修;3.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易吸潮、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踢脚板、墙

41、裙应与墙面平;4.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楼地面应选用防滑的材料;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应防尘、防潮、绝缘、防静电;5.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6.除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6.8.26.8.2手术室、检验科、中心实验室、病理科、无菌室、层流病房等医院卫生学要求高的用房,其室内装修应满足易清洁、耐擦洗、耐腐蚀的要求;手术室地面应采用导电或防静电地板。6.8.36.8.3太平间、病理解剖室、医疗垃圾暂存处均应采用防虫、防雀鼠以及其他动物侵入的措施。6.8.46.8.4检验科、中心实验室和病理科的操作台面应采用易洁净、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的面

42、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亦应采用耐腐蚀材料。6.8.56.8.5洁净间内窗户、技术夹层、进入室内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顶棚的连接部位均应密封,防止积尘和便于清洁。6.8.66.8.6儿童诊疗区域的门窗、家具和楼地面等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6.8.76.8.7检查、治疗用房应满足使用人群的隐私要求,注意开门方向,宜设闭门器。6.8.8 6.8.8 中医医院的急诊部室内环境设计主要强调急诊部的高效、便捷、指示性强的空间特色,可局部考虑结合中医特色文化,在满足主要功能导向的基础上,提升空间文化氛围。6.8.9 6.8.9 中医医院的住院部室内环境设计需注重空间品质,可更多考虑引入中医特色文化元

43、素。为病人营造具有中医意境氛围的诊疗休息环境,在公共休息区域强调中医医院的设计特色。整体设计有利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6.9 防火疏散6.9 防火疏散6.9.16.9.1医院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166.9.26.9.2防火分区应符合下列要求:1.医院建筑的防火分区应结合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划分;2.防火分区的面积除应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建筑高度确定外,病房部分每层防火分区内,尚应根据面积大小和疏散路线进行再分隔。同层有 2 个及 2 个以上护理单元时,通向公共走道的单元入口处应设常开防火门;3.高层建筑内的门诊大厅,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装修时,地上部

44、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应为4000;4.医院建筑内的于术部,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应为4000;5.防火分区内的手术室或手术部、产房、重症监护室、精密贵重医疗设备用房、储藏间、实验室、胶片室等,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 1.00h 的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墙上必须设置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6.9.3 6.9.3 每个护理单元应有 2 个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6.9.4 6.9.4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

45、2 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 25.0 确定;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4.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5.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菌。6.9.5 6.9.5 医疗用房应设疏散指示标识,疏散走道及楼梯间均应设应急照明。6.9.6 6.9.6 中心供氧用房应远离热源、火源和易燃易爆源。6.10 中医文化设计6.10.1 6.10 中医文化设计6.10.1 中医医

46、院临床科室的环境形象是展现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平面装饰、立体装饰等形式,起到营造氛围、弘扬历史、传播理念、崇尚医德、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彰显特色的作用。6.10.2 6.10.2 门急诊部是医院接触患者时间最早、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地方,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应是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最重要场所。1.候诊区是患者等候诊疗的场所,内部装饰应以宣传知识和介绍方法、彰显特色为主,17兼顾传播理念。宣传知识和介绍方法的具体内容,应与专业科室的特色相结合。重点传播中医药治疗本科室相关疾病的理念,宣传中医药防治本科室疾病的知识,介绍中医药治疗科室优势病种的特色及名老中医特长,

47、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2.门诊诊室是医生为患者进行诊疗的场所,医患直接接触,内部装饰应以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和崇尚医德为主。根据诊室的特点,内部装饰的总体格调应体现典雅书卷气息,诊桌、诊椅、诊柜等应注重融入中医药元素。专家诊室,应介绍名医诊疗经验与诊疗特长,名医传承家谱等;3中药候药区是患者诊疗结束后等候取药的场所,内部装饰应以介绍方法和宣传知识为主,兼顾营造氛围。介绍方法的内容应以中药饮片煎煮、服用方法为主,宣传知识的内容应以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主治、药品真伪鉴别等为主,营造氛围应注重采用常用或名贵中药的标本、煎煮中药的器具等。6.10.3 6.10.3 住院部是患者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接

48、受诊疗并休养、在医院内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是照顾和探视患者的亲友往来频繁的地方。1.病区走廊是患者及照顾、探视者经常驻足的地方,内部装饰应宣传本科室中医专业知识,介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与中医药特色护理,兼顾传播理念、营造氛围;2.病房:是患者治疗康复、休息生活的场所,内部装饰应以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为主,但不宜过多,可以点缀一些以国学或中医药为主题的书画、实物等。6.10.4 6.10.4 中医医院的标志标识系统,应具有整合本科室的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突出视觉个性、增强公众印象的作用,是科室环境形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内容上应在本院背景下、与本临床科室的特点相协调,形式上应注重体现中医药元素,力求

49、构图简洁、形式典雅、色彩庄重、特色明显。6.10.5 6.10.5 中医医院标准色系要有主辅之分,但数量不宜过多;色彩要注重体现本科床科室的行业特色,并注意对识别和人们心理的影响。7 中医医院的给排水、消防和污水处理7.1 一般规定7.1.1 7 中医医院的给排水、消防和污水处理7.1 一般规定7.1.1 医院新建、扩建和改建时,应结合医院的发展,对给水、排水、消防及污水处理等工程进行综合规划处理。7.1.2 7.1.2 医院生活给水系统应满足水质、水量、水压以及安全供水要求,消防给水应满足相应要求。7.1.3 7.1.3 医院生活饮用水管道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且饮用水管道应有防止产生

50、回流污染的措施。187.1.47.1.4生活给水、排水管道不应穿越强电、弱电机房以及重要设备用房、药库、病案库等房间,排水管道不得穿越有严格洁净要求的房间,给水管道不宜穿越有严格洁净要求的房间,必须通过时采取防范措施。7.1.57.1.5给水、排水管道布置应考虑噪声影响,设备运行噪声应满足现行国家规范的要求。7.1.67.1.6医院室外生活排水与雨水排水系统应实行分流制。7.2给水7.2.17.2给水7.2.1医院生活给水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给水系统涉水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7.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