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业链外迁,挑战与机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424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链外迁,挑战与机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产业链外迁,挑战与机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产业链外迁,挑战与机遇新冠疫情之下,安全和韧性开始逐渐取代效率和成本,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优先考量。近十几年来,伴随着劳动力要素成本的上升,全球产业链从中国外迁的现象开始发生。近几年,中美竞争加剧与疫情冲击蔓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应链风险,产业链外迁的走向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实际上,全球产业转移的进程并非始自今日。从历史上看,全球范围内曾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发生于18 世纪末到19 世纪上半叶,英国作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将产业输出到欧洲大陆国家及北美,美国成为此次产业转移最大的受益国;第二次,发生于2 0 世纪50 年代,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将纺织、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向联邦德国、日本,推

2、动其经济重建;第三次,发生于2 0 世纪7 0 至8 0 年代,远洋集装箱货轮和洲际喷气式航班改变了全球物流和旅行的格局,长途运输不再是问题,资本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成本较低的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和部分拉美国家,成就了当年的“亚洲四小龙”;第四次,发生于2 0 世纪9 0 年代,资本再一次选择离开高成本的富裕地区,前往成本洼地一一拥有数以亿计青年劳动人口的中国,而承接全球产业链转移也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支撑。由此看来,四次产业转移尤其是后两次产业转移,都是资本意志的体现,也形成了基本的转移范式:产业转移轨迹,往往是从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向较为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进行转移:产业转移动机

3、,是为了追求比较优势,更廉价的劳动力、更好的配套设施、更优惠的政策、更便宜的能源等等;产业转移结果,往往能够让输入地的经济得到腾飞,带动当地的技术进步。时至今日,全球制造业市场已进入第五轮产业转移进程之中。中国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不断上升、贸易摩擦带来的高关税、远距离物流成本的波动等,促使资本开始新一轮的转移。尤其新冠疫情之下,安全和韧性开始逐渐取代效率和成本,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优先考量。让供应链更为多元化,损失部分效率来换取安全,避免因疫情防控、地缘危机、贸易争端导致停工减产,成为很多跨国公司的策略之选。产业链外迁一一东南亚先机2012年,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境内的唯一一家直属性质的工厂,将整体产

4、业链方向转向了东南亚地区,这一事件被看作是中国制造行业外流的初代迹象。之后苹果、英特尔、诺基亚等厂商纷纷仿效,开始把目光聚集到东南亚地区。部分产业链环节向外转移,是中国产业链外迁的主要特征。这些相对集中的外迁产业链环节包括:一是劳动力成本敏感型环节的外迁,既有纺织服装类中低端制造业生产与加工环节,也有通信、机械制造类中高端制造业加工环节:二是中美贸易摩擦和竞争中受冲击较大环节的外迁:三是对劳动力素质、供应链网络和基础设施等依赖不高的产业链环节外迁。从最早的服装制造业、制鞋业、箱包业、家具,到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Editors Note编者的话产业链环节外迁的范围在逐步扩大。而越

5、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都逐渐成为重要的承接地,发展起各具特色的产业聚落。近岸外包一一墨西哥崛起近岸外包特指企业将业务外包给地理、时区、语言相近的邻国或邻近地区。近年来,受中国劳动力红利渐失、中美贸易战加剧和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不少美国企业将在中国和其他地区深耕多年的产业链转移至墨西哥,美墨制造业“近岸外包“现象逐渐兴起。作为全球第十六大和拉美第二大经济体,墨西哥制造业排名位居全球第11位,经济实力和制造能力不俗。墨西哥也紧抓历史性机遇,制定出以出口为导向、以客户加工为基础、面向北美尤其是美国市场的开放战略。目前,近岸外包至墨的企业广涉服装制造业、制

6、鞋业、家具、家电、机械电子、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大部分企业来自美国,这些企业除了从中国和其他地区转移至此,从本国搬家到墨的企业亦不在少数。美墨制造业的产业链转移进程表明,以“短链”、客户导向为标志的“近岸外包,正在成为“离岸外包”之外全球产业链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不过,美墨近岸外包仍需一段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实际上,近年自中国迁出的制造业只有不到七分之一转移到了墨西哥,绝大部分还是选择了东南亚国家或者印度。产能出海一一中国企业行动产业链外迁,并非跨国公司的专属行动。近些年来,部分中资企业也开始向国外布局产业链,以谋求低生产成本、规避风险。举一实例,截至2 0 19 年,中国在越南的纺纱产能

7、,已经占据了越南纺纱总产能的3 2%,其中不乏波司登等知名中资企业。产能出海的中资企业,有链主企业,向外转移是为了持续保持在相关产业链上的影响力,提升对相关供应链体系的可控力:更有产业链相关企业,尤其上游供应商,会跟随链主企业外迁以保持稳定订单。大多产能出海的中资企业,依然在依靠国内的供应链维持外迁企业运营,甚至在国内依然保留了相关工厂,国内外工厂根据产品定位、技术水平、要素条件等不同进行统一部署,协调生产。回归到印刷行业,国内印刷企业在海外建厂也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建厂企业多为包装印刷企业,跟随客户企业的外迁步伐就地建厂,以提供近距离订单交付与服务能力。不完全统计,裕同、雅图仕、鸿兴、美盈森等企业均有建厂动作,有企业如裕同已在多地布局了多家工厂。产能出海,普遍成为这些企业面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当前,在全球供应链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重构之际,印刷包装企业如何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如何适配我们的跟随策略,保住既有的市场订单,拓展增量的市场机会?又如何设计我们的升级路径,协调国内外产能布局,提供最有竞争力的供应能力?这些,都是在经济全球化进入后疫情时代之际,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1.丽杰电子邮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