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 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一、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 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
2、 中国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清时期
3、 手工工场的特点:
(1) 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不再亲自参加生产
(2) 工人多,分工合作
(3)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4、 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社会影响:
(1)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3) 促进了社会阶级、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 商人的地位变了
1、 商人地位的变化
(1) 身份的变化: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2) 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实力超过了王公贵族
(3) 政治地位的变化:商人可以担任市长
2、社会阶层的变化
手工工场主——早期资本家
雇佣工人——工人阶级的前身
没落的阶层——贵族
3、重商主义政策对商人地位的影响?
(1)有利于商人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2)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4、商人地位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促使社会对商业的重视
(2)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 文艺复兴运动
1、 含义:在14世纪,新兴的资产主义嫌弃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帜,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主张:以人为本
3、代表人物:(1)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代表作品:《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2)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3) 但丁:意大利作家,代表作品《神曲》
4、作用: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二、 欧洲的宗教改革
1、背景:(1)16世纪,罗马天主教日益腐败
(2)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3)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兜售赎罪券
2、 主要主张:(1)信仰平等,自己得救 (2)教皇不是上帝的代表
3、 作用:德国的路德向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发起挑战,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序幕,
三、 近代科学的诞生
1、背景: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新的观念的出现
2、代表人物:(1)英国科学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3)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4)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5) 英国科学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3、意义:人们逐渐触摸到了自然界跳动的脉搏
五、 启蒙运动
1、 含义:17-18,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2、兴起原因:(1)直接原因: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2)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主要思想:宣扬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宗教愚昧和封建专制,张扬理性的力量。
4、 主要代表
(1) 伏尔泰: 法国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2) 卢梭: 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提倡人民主权思想
(3) 法国的:《百科全书》派 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4)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1、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 欧洲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对贵金属的狂热追求
(2) 《马可.波罗游记》激起欧洲人追求财富的强烈愿望
(3) 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断,欧洲人迫切需要开辟新商路
(4) 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人要寻找更广阔的市场。
2、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 西欧人已能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
(2) 积累了丰富先进的航海技术
(3) 罗盘针已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
(4) 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5) 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3、 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 人物 国籍 支持国 路线 方向
1487—1488 迪亚士 (葡) (葡) 西欧—好望角 向东
1492 哥伦布 (意) (西) 西欧—美洲 向西
1497—1498 达伽马 (葡) (葡) 西欧—好望角—印度 向东
1522 麦哲伦 (葡) (西)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向西
4、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
(1) 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2)为人类迁移提供了方便
(3) 极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物种的流动
(5)文化的交融
(6)科技传播
1、 新航路开辟的负面影响
(1) 掠夺财富和土地,毁灭印第安文明
(2) 贩卖黑奴
(3) 造成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落后和贫穷
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原因
(1)海外贸易 (2)殖民掠夺 (3)圈地运动
2、 过程:A. 1640 召开会议-----揭开序幕
B. 1642 挑起内战
C. 1649 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D. 旧王朝复辟
E. 1688 政变-----光荣革命
3、成果:
(1)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 (2)确立君主立宪制
二、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美国独立战争
1、过程:(1)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序幕
(2)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3)主要战役 1777年,萨拉托加重创英军-----转折点
(4)1781打败英军
(5)1783,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美国通过战争和赎买获得大量殖民地
3、1787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制定宪法,确立共和政体
4、胜利的原因?
(1)北美人民对独立的渴求
(2)战争具有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性
(3)资产阶级的推动作用
5、 美国的共和体制-----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二、 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1、发生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直接原因:第三阶级反对特权等级,要求享有政治特权
(3)导火线:1789,三级会议的召开
2、过程:(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君主立宪制
(2)1792.8,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路易十六被处死
(3)1793,罗伯斯实施一系列革命措施,大革命到达顶峰
3、罗伯斯的措施:(1)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
(2)限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3)严惩反动分子
(4)动员一切力量反对内外敌人
4、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 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2) 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3) 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4) 为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奠定基础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一、 最后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清军入关
2、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 农业的发展:人口发展:19世纪初,超过3亿,占世界三分之一
(2) 手工业的发展:江南地区丝织业、棉纺业发达。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商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商邦有徽商、晋商,山西票号“日升昌”,中国最大的票号
表现:(1)商帮的出现 (2)商业市镇出现 (3)对外贸易繁荣
3、 国际贸易
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丝绸、茶叶、瓷器
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
4、 中国经济的主体:农业
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 民族 政策
(1)蒙古族(明):大修长城 被动防御
(清):土尔扈特部 怀柔德化
(2)藏族 (清) 1、册封达赖喇嘛,班禅歌不德尼
2、1727设立驻藏大臣
3、金瓶掣签制
(3)西南少数名族 1、(明)土司---流官---改土归流
2、雍正:大规模流行
(4)准噶尔部和回部(维吾尔族) 平定叛乱
2、改土归流的作用:加强了中央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3、平定叛乱的影响:(1)维护国家统一
(2)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开发与文化交流
(3)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 清朝的盟旗制(内外蒙古地区):盟——地区,旗——县
5、 雅克萨之战——康熙皇帝,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三、 专制帝国
1、 明清的专制统治
明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东厂西厂和锦衣卫
清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2、 明清的科举考试: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3、 社会生活和思想领域的专制:建立贞节牌坊,禁止世俗文化
4、 反对皇权专制:黄宗羲“为天下大害者,君而已矣”
四、 来自海上的挑战
1、 郑和七次下西洋
目的:宏扬国威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作用: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谊,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2、 传教士来华
意大利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意大利朗世宁,参与圆明园西洋风格建筑的设计。影响:带来了西方文明,也是欧洲殖民者东来的先兆。
3、 抗击外来侵略
1553年,葡萄牙侵占澳门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设省
4、 马戛尔尼来华:乾隆帝闭关自守,减少通商口岸,只留广州一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