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角的互补与互余 ---教案
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第一初级中学 胡碧兰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角的互补与互余》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比较多,为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故将本节内容划分两课时:角的大小比较和角的互补与互余。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互补、互余的概念,以及补(余)角的性质。本课时教学内容通过对例题的学习和研究,发现补角的性质,然后类比余角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创设与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通过简单推理,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角的大小比较、以及角的和差等知识的认识,已经有了对几何图形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来研究补(余)角的性质。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几何方法的才起步,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低起点、多铺垫、给足时间观察思考、分析归纳,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应用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互补、互余的概念及其性质,并通过符号语言表示,会判断两个角是否互为补角或互为余角。
2.会利用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并能简单说理,,培养观察思维能力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角互补、互余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位置或数量关系。
四、教学方法分析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分析:
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教学目标,形成学习几何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指导:
本课的学习,学生应立足于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觉地运用自身已具备的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操作、抽象概括等共同探讨,以数学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90°和180°分别是什么样的角?(直角、平角)
请同学们画一个平角∠AOB,在内部过顶点任画一条射线OM,再画一个直角∠EDF,并在内部过顶点任画一条射线ON。你有什么发现?
O
A
B
M
E
D
F
N
生合作总结:
射线OM把∠AOB分成∠AOM和∠BOM, 且∠AOM +∠BOM =∠
= ° ;同样射线DN把∠EDF分成 和 ,且 +
= = °。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去发现两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两角互补、互余的欲望。)
(二)学生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 互补和互余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那么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如图1,∠1+∠2=180°,∠1叫做∠2的补角,∠2也叫做∠1的补角,
图 2
∠1与∠2互补。
1
2
图 1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直角,那么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如图2,∠ +∠=90°,∠ 叫做∠的 ,∠也叫做 的 , ∠与 互补。
强调:(1) 角是成对出现;
(2) 只是存在数量关系,与位置无关。
(3) 也可用减法的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 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两角互补、互余的关系,分组交流,然后学生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自我构建的过程,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氛围。)
练习:
(1) ∠1与∠2互补,则∠1+∠2= °。
(2) ∠1=90°- ∠2,则∠1与∠2 。
(3) 60°的余角是 °,补角是 °。若一个角的度数是x,则它的补角是 ,余角是 。
(4)30°角的余角的补角是 。
(设计意图:及时地跟踪性反馈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互补、互余等知识的理解应用情况,体现所学知识的价值。)
活动二 补(余)角的性质
1.动手拼一拼:
请你观察如图3的四个角,看看∠1和哪些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和哪些角可以拼成一个直角?
2
1
3
4
图 3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获得平角、直角图形的直接体验,为解决补(余)角的性质奠定基础。)
2.如下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那么∠2与∠3有什么关系?
A
B
C
D
1
3
2
O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探究,个别汇报。
图4
2
1
3
4
3.如图4,∠1=∠3,∠1与∠2互补,∠3与∠4互补,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
解:因为∠1与∠2互补,所以∠2=180° - 。
因为∠3与∠4互补,所以∠4=180°- 。
又因为∠1与∠3相等,
所以 = 。
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思考:余角有无上面补角类似的性质?如果有,你能说明道理吗?
A
B
C
D
O
学生看图,合作探究,并简单说明理由。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观察思考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逐步使学生明白互补(余)角的性质。)
活动三、例题学习
例 如图A、O、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OC=∠COE=∠BOD=90°。
1.指出∠BOC的余角;
2.∠AOB与∠C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A
B
C
D
E
O
3.图中有∠COD的补角吗?
解:1.因为∠BOC+∠AOB=∠AOC=90°,
所以∠BOC的余角是∠AOC;
因为∠BOC+∠COD=∠BOD=90°,
所以∠BOC的余角是∠COD;
所以∠BOC的余角有∠AOC和∠COD。
2.因为∠AOC和∠COD都是∠BOC的余角,
所以∠AOB=∠COD。
3.因为∠EOB+∠AOB=180°
所以∠EOB是∠AOB的补角;
因为∠AOB=∠COD,
所以∠EOB是∠COD的补角。
(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1.如图∠AOB=118°,OC是∠AOB的角平分线,∠1和∠2互余,求∠1的度数。
2.如图,E、F是直线DG上亮点,∠BEF=∠BFE, ∠AED=∠CFG=90°,找出图中相等的角,并简要说明理由。
B
A
C
G
F
D
E
练习2图
A
C
B
D
O
2
1
练习1图
(设计意图:及时地跟踪性反馈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互补(余)角的性质的理解应用情况,及时补差补缺。)
(四)回顾知识、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小结,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学习目标。)
(五)作业布置
1.练习 第2题(必做题)
2.习题4.5第6、7 题(选做题)
(设计意图 设计分层作业,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角的互补与互余
1.概念 2.性质
互补:两角之和为180°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互余:两角之和为90°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教学反思:
解决几何题时,重在分析,应结合图形熟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学生容易混淆互补和互余的概念,应着重强调:两角之和等于180度是互补,两角之和等于90度是互余的关系。难点是从图形中观察角的位置或数量关系。应着重强调:互补与互余只与数量有关与位置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