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十七-国宝——大熊猫.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92870 上传时间:2025-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七-国宝——大熊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七-国宝——大熊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七 《国宝——大熊猫》教案 授课教师:东川明月中学 聂盛坤 一、 课标分析 201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中规定在七至九年级学段“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就是两个单元的说明文,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建筑艺术”,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世界”。而《国宝——大熊猫》这篇课文是一篇较有特色的科普说明文,它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写出了大熊猫的珍贵。这篇文章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大熊猫的有关知识,还能从大熊猫作为“和平大使”出访各个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教材分析 《国宝——大熊猫》是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世界”,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接触一些动物,了解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而《国宝——大熊猫》这篇课文是一篇较有特色的科普说明文,它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写出了大熊猫的珍贵,而且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在说明文写作方法方面可作为模仿、分析的范本。另外,本文不同于其他说明文的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当我们潜心会文、披情入文时,我们会发现文字并不是枯燥、单调、死板的。透过文字,我们会感受到人类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会从大熊猫作为“和平大使”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中看到祖国的荣耀等等。 三、 学情分析 所授课的班级有一半是摇号进来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基础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但毕竟是初一的学生,感情较为丰富,好奇心强,极愿了解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这是能学好本课的优势之一。学生初始阅读的兴趣十分浓厚,而且由于文章通俗易懂,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掌握大熊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但是初一学生的学习也往往停留于此,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如果没有新的任务驱动,学生在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篇文章蕴涵了哪些情感因子等方面不会进行深入追索。因此,还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启发和点拨,以求拨云见日。 四、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大熊猫的特点、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和成为国宝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原因,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生动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谜语: 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 (打一动物) 出示资料(出示幻灯片) (资料一): 1980年11月5日下午3时,德国柏林机场铺了红地毯,挂起“热烈欢迎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的大字标语,机场上挤满了手捧鲜花的欢迎人群和记者。 来自中国的专机刚刚降落,人们企盼已久的中国“贵宾”终于露面:黑眼圈,黑耳朵,一身乌云盖雪的皮袍! (资料二): 1972年10月,中国政府赠送的大熊猫“兰兰”到达日本上野动物园,在头9个月里,每天前往参观的人竟达30万之众,形成了“熊猫热”。1979年9月,“兰兰”在东京不幸病故时,3000万日本人向“兰兰”致哀。日本首相也发表讲话,痛悼“兰兰”离世。 师:通过这两则资料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资料了解到大熊猫不仅是我国的国宝,同时也受到了外国友人的欢迎。为什么大熊猫会受到这样的优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7课《国宝——大熊猫》。 二、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通读全文,给加点字注音。 嬉xī戏  憨hān态可掬jū   笨拙zhuō  濒bīn危  邛崃 qióng lái 璀cuǐ璨càn 浩瀚hàn 缭liáo绕rào 栖qī息 孤僻pì 分娩miǎn 翌yì日  繁衍yǎn (二)标题探讨 问:文章课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课文标题“国宝——大熊猫”中“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的“大熊猫”起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注意,产生疑问:这国宝究竟是什么? 三、重点赏析 1、分析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的原因。 师:大熊猫被称为国宝是众所周知的,可你知道原因吗?文中有一小节集中的向我们说明了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的原因。请同学找一找,同桌之间可讨论。 生:第16小节。(齐读) 师:通过这一小节,我们了解了大熊猫哪三个特点? 生:1、体态可爱 2、数量稀少 3、活化石 师:原来是因为这三大特点熊猫才会如此珍贵,被视为国宝,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它这些特点的句子吗? 生:(讨论,交流)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让老师了解到了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可是老师知道大熊猫好像不怎么喜欢我们给它安排的生活,想去去野外走一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熊猫的野外生活吧。 2、熊猫的野外生活 (快速自由的朗读8—15小节,并说说这一部分让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生:(自由说)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能不能把刚才同学的回答整理一下? [提示]主要介绍了大熊猫生长的环境、生活习性以及濒临灭绝的处境。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四、难点突破 1、小组互动,探究说明方法。问:为了说明大熊猫的有关知识,文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它的作用。 有作诠释、作比较、做引用、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从各个方面准确的说明了大熊猫的特点,把熊猫的许多特征都刻画出来了。 2、本文是一片科普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为了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准确的使用了形容词和动词,生动传神的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同时还运用了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说明“大熊猫”体态可爱的特征。此外,文章还结合有关内容穿插了一些有关大熊猫的故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五、拓展延伸 1、文章最后提到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此有何感想? 大熊猫生活现状 过去的一万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的侵噬属于大熊猫的自然领地,迫使大熊猫退缩隐居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高山深谷之中。大熊猫之所以能在自然历史的巨变中神奇的幸存至今,可能得益于它知难而退,与世无争! 然而大熊猫目前已处于极危状态。50年代至今,其栖息地已消失4/5,现仅存一万余平方公里,分布于30多个县境内。种群数量下降到1000只以下,且被分割成20个孤立的小种群。这种小种群随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势必导致大熊猫适应、繁殖和对疾病抵抗等能力的日益下降,更容易使其陷于极危境地。人为猎杀和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也构成威胁,由于大熊猫完全依赖竹子为生,竹子周期性开花死亡,对环境中竹种单一地区的大熊猫是致命的打击。70年代和80年代岷山、邛崃山竹子大面积开花就曾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2、根据我们今天所学以及你课外查阅资料的结果,请你谈谈应当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1)建立保护区。杜绝一切人类破坏性行为,建立完善的林业管理体制,兴建自然保护区,提高保护大熊猫意识。 (2)兴建竹子走廊。如两处栖息地相距过远,可兴建成走廊以连接各大小栖息地,增加大熊猫的流动性。 (3)人工饲养。人工饲养可对大熊猫作出多项研究。例如食物营养方面及人工授孕等研究协助拯救大熊猫。 六、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叶永烈一起走进了熊猫的世界,了解了我国国宝的可爱和珍贵,而且我们也知道大熊猫因为对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加之它的繁殖力很低,不易存活,有濒临灭绝的危险,为了拯救这一濒危物种,我们应该全社会行动起来,想方设法使大熊猫摆脱濒危的境地,与人类共存。 七、作业 1.搜集一些野生动物的图片,并用数字表明它们过去和现在的数量,介绍它们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写一篇保护野生动物的倡议书,并配以野生动物生活和野生动物被人类残杀的相关图片,贴在公共场所,进行一次社会宣传活动。 八、板书设计 体态可爱 准确具体 国宝 数量稀少 “活化石” 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