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05年上半年高等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组织行为学 试卷
(课程代号:0152)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2页,共35分,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写涂,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3页至8页,共65分。应考者必须在试卷上直接答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把“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实验性学科 D.综合性学科
2、 下面哪种方法不是问卷调查法的形式?( )
A.选择法 B.是否法
C.等级排列法 D.比较法
3、 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是( )
A.态度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4、 只反映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是( )
A.感觉 B.知觉
C.社会知觉 D.自我知觉
5、 个性特征的核心部分是( )
A.态度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6、 在完成复杂的任务,特别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任务时,效率高的群体是( )
A.同质结构 B.异质结构
C.同化结构 D.导化结构
7、 组织内部的个人事业生涯往往是沿着几个方面变动的( )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8、 事业生涯的组成是态度和( )
A.行为 B.意识
C.价值观 D.知觉
9、 一个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是( )
A.角色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心理契约
10、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当群体受到外部威胁时,群体的凝聚力会( )
A.降低 B.增强
C.不变 D.有时降低骨时增强
11、沟通过程包括几个部分?( )
A.六个 B.七个
C.八个 D.九个
12、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称为(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人际关系 D.利益关系
13、个休在冲突中只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对他人的影响,这属于处理冲突行为赣中的( )
A.回避 B.迁就
C.折衷 D.竞争
14、贯穿于领导活动过程始终的是( )
A.组织功能 B.激励功能
C.沟通功能 D.服务功能
15、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领导者,补领导者都和以下哪个因素构成的?( )
A.情景 B.社会
C.组织 D.经济
16、在管理方格论中,对工作高度关心,但对人很少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中间型管理
C.团队式管理 D.任务式管理
17、“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 )
A.二元四分模型 B.菲德勒模式
C.管理方格模型 D.勒温模式
18、现代素质理论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识人,另一个是( )
A.留人 B.用人
C.选人 D.有人
19、决策观念民主化的关键是( )
A.管理者思维方法和观念的更新 B.组织思维方法和观念的更新
C.组织成员思维方法和观念的更新D.领导者思维方法和观念的更新
20、按照需要的功能特征来区分,可将需要分为( )
A.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B.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
C.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 D.优势需要与次要需要
21、当代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亚当斯 B.弗鲁姆
C.斯金纳 D.奥德弗
22、在双因素理论中,下列不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
A.职务保障 B.工资待遇
C.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D.工作条件
23、日本的自主管理(JK)活动的目的之一是( )
A.使每个员工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提高 B.在工厂人人能畅所欲言
24、美国学者提出的“7S”模型中,“硬性的S”指的是( )
A.战略、结构、制度 B.制度、结构、技能
C.战略、结构、制度 D.战略、技能、作风
25、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
A.组织目标或宗旨 B.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
C.共同的价值观 D.作风及传统习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把“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是( )
A.系统性 B.管理性
C.再观性 D.可控性
E.预见性
27、创造性行为的类型包括( )
A.技术发明型 B.科学发现型
C.艺术塑型 D.组织管理型
E.系统开拓型
28、人际反应物质因人而异,但每个人的物质都有其( )
A.发展性 B.稳定性
C.一贯性 D.变化性
E.波动性
29、决策科学化的特征是( )
A.决策思想科学化 B.决策程序科学化
C.决策方法科学化 D.决策形式科学化
E.决策目标科学化
30、海尔OEC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A.期望理论 B.公平理论
C.综合激励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E.双因素理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5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事业生涯的开发
32、社会情化
33、激励
34、企业集团
35、非正式领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控制方位论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37、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38、怎样区分功能正常的冲突与功能失调的冲突
39、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40、简述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组织的理解
42、试比较分析四种内容型激励理论
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卷
(课程代号:0152)
一.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末选均无分。
1、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A.个体 B.群体 C.团体 D.组织
2、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是[ ]
A.态度 B.性格 C.气质 D.能力
3、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 ]
A.经济生产关系 B.上下级关系 C.血缘关系 D.同事关系
4、赋矛领导者正式职位和权力的是[ ]
A.群体 B.组织 C.社会 D.法律
5、现代社会条件下,决策的优劣关系到组织的[ ]
A.工作绩效 B.事业部制 C.超事业部制 D.矩阵制
7、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的方法是[ ]
A.案例研究法 B.观察法 C.心理测验法 D.实验法
8、他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是[ ]
A.角色知觉 B.角色期待 C.角色定式 D.心理契约
9、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 ]
A.系统性 B.社会性 C.主动性 D.管理性
10职业生涯的两个组成方面分别是行为和[ ]
A.知觉 B.性格 C.价值观 D.态度
11、一个单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的[ ]
A.办事效率 B.办事程序 C.办事方法 D.办事规则
12、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人际关系测量的方法?
A.社会测量 B.关系分析 C.参照测量 D.对比分析
13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有效激励行为的内容?[ ]
A.保健激励 B.成就激励 C.控制激励 D.责任激励
14冲突双方都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这属于处理冲突行为意向中的[ ]
A.竞争 B.回避 C.协作 D.迁就
15、影响领导者实现有效领导的关键是领导者的[ ]
A.影响力 B.能力 C.经历 D.资历
16、领导有效性中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
A.领导方式 B.组织特点 C.领导的情景 D.被领导者
17以下哪种领导理论不属于领导权变论?[ ]
A.菲德勒模式 B.途径_目标理论 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D.领导行为方格论
18动机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这体现了动机的[ ]
A.始发机能 B.选择机能 C.导向机能 D.强化机能
19宝锅的激励机制是以下列哪个激励理论为基础的?[ ]
A.需要层次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公平理论 D.领导行为方格论
20、根据二元四重组合效应图,为了对员工进行全方激励,领导者应着力追求和创造的激励氛围与机制是[ ]
A.水平距大,感情距大 B.水平距大,感情距小
C.水平距小,感情距小 D.水平距小,感情更大
21组织的中层管理层负责制定组织的具体计划、执行上级政策,因此中层管理也称为准[ ]
A.战略层 B.计划层 C.作来层 D.业务层
22根据组织成长阶段理论,在组织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分权发展阶段,最佳的领导风格是[ ]
A.指导式 B.计划层 C.监察式 D.参与式
23组织变革的关键是组织变革的[ ]
A.关键环节选择 B.配套环节选择 C.内容选择 D.策略选择
24、组织行为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组织环境 B.组织文化 C.组织变革 D.组织战略
25、组织行为学中,把大多数组织成员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休系称为组织的[ ]
A.强文化 B.弱文化 C.主文化 D.亚文化
二、 多项选择[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创造性潜能测定的方法[ ]
A.RAT B.TTCT C.TAT D.MMIT E.CPM
27、冲突定义有很多,但冲突定义包含有一些共同的主题,这些共同主题是[ ]
A.冲突必须是双方感知到的 B.冲突必须是为双方和其他人所感知的
C.冲突过程的起点是常见的对立或不一致 D.冲突过程的起点是性格的对立或不一
28、一般地讲,一个良好的决策目标所具备的条件是[ ]
A.目标内容明确 B.时间规定清楚 C.计量标准准确
D.目标责任确定 E.实施程序科学
29、日本的自主管理[JK]I活动的目的是[ ]
A.使每个员工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提高 B.尊重人性,创造明快工作场所
C.在工作中得到欢乐和喜悦 D.向能力的极限挑战 E.使企业蓬勃发展。
30、关于组织变革的和序模式,美国学者勒温从探讨组织成员的态度出发,认为组织变革要经历几个阶段,它们是[ ]
A.形成 B.解冻 C.改变 D.诊断 E.冻结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心理测验法
32、个性
33、角色知觉
34、优势动机
35、组织体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37、何谓事业生涯,其实质是什么?
38、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39、领导的特点有哪些?
40、简述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比较分析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利弊。
42、联系实际谈谈需要层次理论对于搞好实际管理工作的意义。
2006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 试卷
(课程代码: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 )
A.三层 B.四层
C.五层 D.六层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 )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
5.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7.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 )
A.系统性 B.有用性
C.社会性 D.管理性
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 )
A.意识 B.价值观
C.行为 D.知觉
9.在组织中,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
A.正式群体 B.任务群体
C.命令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0.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 )
A.规定 B.看法
C.期望 D.依赖
11.对处理日常性事务的工作,最适合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
A.轮式 B.Y式
C.链式 D.全方位式
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 )
A.社会惰化效应 B.群体促进作用
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
A.韦伯 B.霍曼斯
C.莫里诺 D.阿西
14.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要,这些需要一般可以分为( )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5.员工的出勤率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非线性关系 D.正比关系
16.成功的群体间工作绩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竞争 B.协作
C.人际关系 D.个性差异
17.在领导有效性中,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B.被领导者的特点
C.领导的情景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互动关系
18.在决策理论中,决策者被看作为一个(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复杂人 D.自然人
19.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其表现的方式为( )
A.激励 B.目标
C.需要 D.行为
20.人们为了追求目标的达成,不但常改变其手段,而且因学习或训练而变换手法,这表明了人们行为特征的( )
A.自发性 B.持久性
C.目的性 D.可变性
21.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激励因素有关的是( )
A.工作内容 B.工作环境
C.组织变革 D.决策
22.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 )
A.马斯洛 B.麦克里兰
C.弗鲁姆 D.亚当斯
23.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事业部制也被称为( )
A.斯隆模型 B.直线职能式
C.立体组织制 D.职能制
24.组织成长阶段理论指出,最适合于组织合作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为( )
A.职能型结构 B.地区性事业部型结构
C.矩阵结构 D.超事业部型结构
25.在组织行为学中,将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 )
A.组织理念 B.组织伦理
C.组织规范 D.组织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态度的构成因素包括( )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E.价值观
27.一般来说,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有( )
A.安全需要 B.地位需要
C.自尊需要 D.情感需要
E.权力需要
28.按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分,沟通可分为( )
A.正式沟通 B.口头沟通
C.书面沟通 D.非言语性沟通
E.非正式沟通
29.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
A.容貌 B.个性特点
C.相似 D.互惠
E.邻近
30.根据需要的功能特征的不同,可以把需要划分为不同类型,它们主要包括( )
A.自然需要 B.社会需要
C.物质需要 D.生理需要
E.精神需要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行为
32.群体结构
33.角色
34.领导
35.决策程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群体规范的形成。
37.简述人际关系的作用。
38.在哪些情况下,运用回避策略处理冲突最合适?
39.简述制约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
40.简述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组织管理者应如何制定组织变革的方案?
42.联系实际谈谈公平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 试卷
(课程代码: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 )
A.哲学 B.心理学
C.组织学 D.行为科学
2.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的研究,为选择及培训合格的人员,担负组织内的特定工作,这一学科是( )
A.人事心理学 B.个性心理学
C.人格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
3.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是( )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C.因素分析 D.回归分析
4.运用归因论原理来增强人们的( )
A.归因性 B.社会性
C.心因性 D.坚持性
5.神经过程的特性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心理活动的( )
A.动力上 B.特征上
C.行为上 D.速度上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
A.麦克里格 B.史布兰格
C.海德 D.特尔曼
7.用于测定创造性潜能的具体方法是( )
A.TAT B.RAT
C.SPS D.SPSS
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 )
A.意识 B.价值观
C.知觉 D.行为
9.一个工作群体所能做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资源条件 B.工作环境
C.社会环境 D.组织环境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
A.群体结构 B.群体规范
C.性格特点 D.相互依赖性
11.若要从事一种保密程度要求很高的沟通,最适宜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
A.链式 B.Y式
C.轮式 D.全方位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
A.流言式 B.偶然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学者是( )
A.韦伯 B.霍曼斯
C.莫里诺 D.阿西
14.参照测量能够超出人们之间好恶感的感情方面,可以提示出每个成员的(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 D.利益群体
15.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的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 )
A.工作绩效 B.凝聚力
C.人际关系 D.工作环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德才兼备 B.工作计划
C.工作绩效 D.工作目标
17.莱克特的研究认为,高工作绩效群体的领导要把管理的中心转向( )
A.工作 B.员工
C.环境 D.决策
18.无论是个体、组织,还是管理过程,其成功的保证都依赖于决策( )
A.合理性 B.科学性
C.前瞻性 D.有效性
19.人们的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在目标未达成之前,行为不会终止,这体现了人类行为的( )
A.因果性 B.目的性
C.持久性 D.自发性
20.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权力、成就、情谊等这类动机称为( )
A.原始动机 B.生理性动机
C.一般动机 D.习得动机
21.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保健因素有关的是( )
A.工作内容 B.工作环境
C.组织变革 D.决策
22.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 )
A.马斯洛 B.麦克里兰
C.弗鲁姆 D.亚当斯
23.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部门执行制指的是( )
A.事业部制 B.模拟分权结构
C.超事业部制 D.虚拟结构制
24.组织变革力场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 )
A.勒温 B.卡斯特
C.罗西 D.艾诺芬
2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称为组织的( )
A.强文化 B.弱文化
C.主文化 D.亚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态度的特性包括( )
A.社会性 B.针对性
C.协调性 D.两极性
E.间接性
27.研究群体发展阶段的模型有( )
A.五阶段模型 B.群体行为模型
C.生命周期模型 D.间断—平衡模型
E.激励模型
28.影响从众行为的个人因素有( )
A.智力因素 B.人际关系
C.自信心 D.群体气氛
E.个性特点
29.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的是组织成员之间感情关系的( )
A.相互竞争 B.相互合作
C.相互喜欢 D.相互厌恶
E.相互协同
30.需要所具有的特征有( )
A.指向性 B.发展性
C.再生性 D.交替性
E.转移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组织行为学
32.弹性组织结构
33.角色冲突
34.领导威信
35.决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要说明人际反应特质的内容。
37.在哪些情况下,运用折衷策略来处理冲突最为合适?
38.什么是领导二元四分图模式?
39.简述优势动机及影响优势动机的因素。
40.简述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42.试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 试卷
课程代码: 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个人作为社会的人而研究其心理过程的学科是( )
A.心理学 B.社会学 C.社会心理学 D.社会行为学
2.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 )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3.按不同行为方式来划分,价值观可分为( )
A. 五类 B.六类 C.七类 D.八类
4.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对组织、对社会、对人类有价值的新成果,这体现了创造性行为的( )
A. 首创性 B.有用性 C.主动性 D.高效性
5.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
A.创造性能力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知觉 D.创造性记忆
6.组织行为学把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称为
( )
A. 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计划
C.事业生涯开发 D.事业生涯发展
7.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指的是事业生涯的( )
A.横向变动 B.纵向变动
C.斜向变动 D.向核心的变动
8.群体规范形成的方式一般有( )
A. 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
9.每个人都有对他人的需要,因而产生人际关系的需求。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
A. 霍曼斯 B.劳勒 C.伦林 D.舒兹
10.确定信息通道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沟通要素是( )
A. 信息源 B.接受者 C.编码 D.载体
11.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 )
A. 合作关系 B.工作关系
C.交往关系 D.心理关系
12.在苹果电脑公司中,零件购买部与零件组装部之间的关系是( )
A.顺序式相互依赖关系 B.互惠式相互依赖关系
C.联营式相互依赖关系 D.协作式相互依赖关系
13.在领导活动的三要素中,关键要素是( )
A.客观环境 B.领导者
C.被领导者 D.组织文化
14.领导者沟通协调的目的是为了( )
A.提高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B.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各种内部关系
C.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D.结合组织内外部环境条件,制定组织目标
15.属于领导权变理论的是( )
A.领导作风论 B.途径—目标理论
C.领导行为方格论 D.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
16.在企业家整体素质体系中,其核心要素是( )
A.协调素质 B.组织素质
C.能力素质 D.应变素质
17.“任何领导类型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是一无是处,而是与环境情况相适应的”,这一主张的提出者是( )
A. 菲德勒 B.李克特 C.耶顿 D.霍曼斯
18.决策的关键性特点既要求决策要有合理的程序,又要求决策要有( )
A. 科学性 B.法律依据 C.前瞻性 D.规范性
19.按照动机作用的强度来分类,可将动机分为( )
A. 物质动机与精神动机 B.低级动机与高级动机
C.优势动机与次要动机 D.积极动机与消极动机
20.马斯洛认为,若一个人的所有需要都相对未满足时,支配人们行为的优势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21.职业生活质量的理论依据是( )
A.成就需要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22.介于直线职能结构与事业部结构之间,并基于事业部制思想构筑起来的一种组织结构是( )
A.超事业部制 B.矩阵制
C.模拟分权结构 D.立体组织结构
23.从探讨组织成员的态度出发,提出组织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冻结三个过程的学者是( )
A.卡斯特 B.勒温 C.克利 D.罗西
24.诺基亚(Nokia)公司的“科技以人为本”的口号属于组织文化的( )
A.仪式表现形式 B.语言表现形式
C.文字和标识表现形式 D.现代科技方法的表现形式
25.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组织管理的最高层次是( )
A.组织心理的和谐化 B.组织文化
C.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D.组织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
A.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规律性
C.行为反应规律性 D.群体心理规律性
E.组织心理规律性
27.影响群体间协作程度的主要因素有( )
A.群体间的互相依赖性 B.群体所从事任务的不确定性
C.群体工作的时间 D.群体的目标取向
E.群体间的一致性
28.为了建立合理科学的决策体制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包括( )
A.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 B.建立合理的参谋系统
C.建立科学的组织系统 D.建立合理的决断系统
E.建立民主的领导系统
29.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属于行为的共同特征的有( )
A.因果性 B.持久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E.可变性
30.组织文化的内容包括( )
A.共同的价值观 B.组织目标或宗旨
C.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 D.组织变革策略
E.作风及传统习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测验的信度
32.晕轮效应
33.事业生涯
34.正式领导
35.管理模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是由什么决定的?
37.简述“X理论”的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方式。
38.简述群体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
39.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
40.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比较分析四种群体决策技术。
42.结合综合型激励理论谈谈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