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靖远县第八中学 吴杰瑞
一、导入课题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这样一位伟人,他的死轰动一时,我们通过视频短篇一起走近这位伟人。(播放视频 PPT2)
他就是鲁迅先生,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诗人臧克家为了纪念他的一生,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有的人》 (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用朗朗的书声来诠释诗人的这首诗。
二、出示目标 ( PPT 3 )
三、作者简介 ( PPT4 )
通过预习,同学们对诗人臧克家了解多少呢?(指名回答)
四、写作背景 ( PPT5 )
诗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了这首诗呢,让一起了解一下。(齐读)
五、初读感知( PPT6 )
1、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注意重音。读起来吧!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指名读,读出自己感情。指导读好“呵,我多伟大!(谢谢你精彩的朗读)
六、范读引领
1、听读录音。( PPT7 )
(老师请来了朗读大师,听,他们来啦,听出节奏,听准重音。)
2、师范读第一节。(听了他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读第一节,可以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出这节诗的节奏和重音)
3、分诗节自由朗读。(按照刚才的方法朗读其它几节,读出节奏和重音。请以小组分节来读,老师给小组分诗节,小组合作,发挥你们小组的智慧,展示你们小组的风采,有信心吗?)
4、师生自由展示朗读。(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读出感情,读出精彩。)
七、品读赏析
(一)、合作探究 ( PPT8 )
(你们很棒,读出了诗的味道,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的魅力。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2、3)
赏析引导:
1、诗歌开篇便站在生死的高度,写得非常耐人寻味。师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两个活和两个死含义一样吗?那个小组说说自己理解。(板书:生【虽生犹死】 死【虽死犹生】,其实这是两种人生观,苟活着虽生犹死,行尸走肉,活着毫无价值,而鲁迅先生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2、在接下来的诗行中介绍了鲁迅先生和他的敌人们对待人民的态度。请小组汇报:诗中写了哪两种人?说说他们对待人民态度。
3、其实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乐于奉献。即便死了也不愿麻烦活着的人,死时遗嘱中写到“不要做纪念他的事,忘掉他”。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另一种人的险恶嘴脸,他们不但活时欺压人民,而且死了也用铺张浪费的葬礼,搅得活人不得安宁。鲁迅先生这一种人的形象迅速变得伟大起来。因为他们对待人民的态度不同,人民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有天壤之别,请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引导爱憎情感,【憎恨、崇敬】 板书:遗臭万年、 流芳百世)
4、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啦。说说这首诗采用了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板书,对比)哪几方面对比的?(生死对比、形象对比、下场对比)
在鲜明的对比中诗人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那就是:与人民为敌的人必将灭亡,为人民服务的人终将获得永生。
(男女生再读诗歌)
(二)、交流感悟 ( PPT8 )
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深情,越来越精彩。请同学们说说《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诗中除了副标题提到鲁迅外,没有一处直接提及鲁迅,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呢?(指名回答)
八、诵读升华
此时此刻,诗人邀请同学们一起与他对话,请用深情的诵读,表达对诗人的理解,全体起立,背诵这首诗,准备好了吗?
九、拓展延伸
读完臧克家的这首《有的人》,你愿做怎样的人呢?拿起手中的笔以“我愿做 的人”为题写一写,说一说。
十、课外作业
背诵诗歌,仿写诗歌。
附: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生 (虽生犹死) 死 (虽死犹生)
对比
憎(遗臭万年) 爱(流芳百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