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989425 上传时间:2025-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个性品格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又是青少年成长的内在需要。因此,有意识的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十分必要。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今家庭教育在被重视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不足与误区的分析,进而初步提出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眼下,教育界的有关之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生活面最广,对孩子有最深的了解。现在,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鼓励与支持,素质教育的推行也为其提供有理条件。现如今家庭教育虽然越来越受到父母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与误区。家庭教育该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呢? 一、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利条件 (一)家庭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现如今青少年的父母文化水平越来越高,文化范围越来越广。他们能够用较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较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一方面重视孩子的知识汲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够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大影响,因而更加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曾燕波《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统计,教育投入在家庭生活总开支中占很大比例。2002年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对中国城镇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家庭教育支出每年6231元,占总体生活消费支出的34.2%,初中生教育支出每年8025元,占整体生活支出的44.3%, 教育投资是家庭消费的重头戏, 并且呈上升趋势。 金崇龙《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思考》中家庭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6.8%的家长认为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儿童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观念是很有必要的;认为要求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很有必要的占78.9%;常和孩子一起谈话,讲各种知识和道理的家长占38.1%,40%的家长有时这样做;7716%的家长对孩子参加学习先进人物,做好事的活动持积极支持鼓励态度。家长对孩子的个性特征、道德品质、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均予以关心和必要的指导。78.9%的家长欢迎孩子的朋友来家作客。75%的父母认为应根据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班。38.2%的家长对孩子摆弄新玩艺,如拆玩具、剖开金鱼肚子等行为持很感兴趣的态度,并给予支持。这都有利于孩子良好身心的发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里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亲和力强,教育的可以随时随地,相机而教,相物而教,教育方式灵活,时间没有限制,教育内容可以来源于生活,内容丰富。同时孩子在无压力的空间里,自由的学习,跟父母进行愉快的互动,从而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同时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天生就具有依赖性,所教授的知识更容易为孩子接受,这也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三)家庭教育针对性强 家庭教育,一对一,不像学校里,所以有鲜明的针对性。学校教育,老师面对的是大批的学生,要以多数学生为中心,不能也无法做到针对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但是在家庭中,父母面对的就只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就可以根据具体目的,具体计划进行,指导的时间也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进行。同时,父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也比较细致,可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这些都为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与误区 (一)家庭教养方式不合理 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发展。受传统观念及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不合理的情况越来越多,这必然制约着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 贴身侍从型。也称为“尿布型”双亲,是随着“独生子女”增多而越来越多的家庭教养方式。此类型中父母家人总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婴儿,事必亲躬,总不放心。父母会提醒孩子起床、上学、吃饭、做作业,父母基本上未能尊重孩子渐趋成熟的独立人格,过度溺爱子女。尤其是现在“421”家庭增多,四个老人,两个监护人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基本上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会很依赖家长,无法独立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创新精神。 暴君型。这一类父母受传统观念“黄金棍下出好人”的影响,相信小孩子就是打骂才能成才,要不然就会变坏。在这种错误观念下,孩子动辄得咎,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即对孩子加以苛刻的责罚。父母与孩子平等的对话少之又少,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想法及需求。久而久之,小孩子不是形成反抗心理,无心学业,就是谨少慎微,不敢有创新行为甚至创新思维。 无限放任型。这一类型的教养方式多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及父母都很忙的家庭。此类型的父母对子女除生活外,一切不闻不问,小孩子放任自由。留守儿童家庭多受条件限制,与子女沟通少,祖父母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也只能照看孩子的衣食住行。有些父母一贯忙于挣钱,认为尽力满足孩子的经济条件就是爱孩子的表现,忽略对孩子心理的关心教育。这样的教养方式让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产生孤独感,心理产生偏差,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缺乏探索创新的兴趣。 (二)父母对子女期望值偏高 每个孩子有着不同的能力、发育水平、兴趣爱好等,每个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特征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但是许多家长盼子成才,不顾孩子的个性爱好,身心发育特点,强迫他们服从大人的意志,逼着孩子做自己不喜爱做的事情或者超出孩子智力发育阶段的事情,诸如强迫孩子学钢琴、拉提琴,超量的补做作业、补课,过早过强度的学习奥数、英语等等,把学校搬进了家庭。这种盲目加压的做法不仅压抑孩子们自由发展的天性,还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是极不利于青少年创造性能力发展的。 (三)忽视青少年受挫能力的培养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储备力量。把孩子培养成才是每个家庭最大的财富与幸福。培养孩子是父母的职责,好孩子是父母亲的希望。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收入的提高,孩子生活条件提高的同时,也会受到各个家庭成员的关注。家人对孩子也是呵护有加,家长们真是“放在一边怕凉着,搂在怀里怕热着”,生怕孩子就受苦、受委屈,孩子有困难时家长总是尽力帮助解决。鼓励教育使得孩子在一帆风顺时有足够的自信。但是,孩子没有受过挫折,当他们在遭受挫折时容易放弃:比如如果老师的提问,孩子回答错了,就马上拉着脸,不高兴,提不起精神。或者与人下国际象棋,如果感觉自己要输了,就直接拿掉自己的国王,不玩了。同样的,孩子在进行创新探索时,遇到麻烦问题,或者失败了,也容易半途而废,甚至没有尝试就放弃,这极不利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家庭教育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 校有校风,班有班风,家应该有家风。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家庭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和谐的。 1.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成员关系 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创造出有利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父母对子女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对其行为做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子女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子女的观点,并鼓励子女参与家庭决策。能尊重子女的意见,开诚布公,互相尊重地与对方交换自己的立场,而不简单的强加于小孩;对小孩可能出现的缺陷、错误,也不是斥责了事,而是耐心地引导,说明为什么错,怎么做才对。这种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以上特征对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完整的家庭组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我国每年的离婚率都在增高,单亲家庭愈来愈多。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孩子由于失去了亲生父亲或者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逆反自卑的心理。这些无疑对孩子的教育带来了阻碍。再有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长期跟着年老的爷爷或者奶奶生活,他们的思想相对于比较落后,教育方式也相对陈旧,对孩子的指导相对就欠缺。所以为了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顺利的接受教育,父母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同时尽量让孩子呆在自己的身边,进行教育。 (二)、父母应提升自身素质 美国的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小学,后来,发明了电灯,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很多人都认为爱迪生是天才,其实,大部分人所不知道情况是,爱迪生的母亲承担起来所有教育的重任,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让人无法想象。今天我们用上电灯,首先要感谢那位伟大的母亲啊! 中国的一个乡村医生——蔡笑晚,他虽然仅有高中学历,但是他的六个孩子,个个成才——五个读到美国博士,一个是硕士。他说,“我的事业是父亲,我们的成功绝非偶然”。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对此赞叹不已,还亲自找他取经。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奇迹…… 我们的首席专家赖国全老师,把孩子培养成国学天才——小小年纪,竟能把中国最古老的经书《易经》倒背如流,思维敏捷,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几十家媒体登门采访……我们还会经常见到这样的报道,十二三岁的孩子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的案例,光中国每年就有上百例,中国科技大学为此特设了少年班……他们是“神童”吗? 当深入研究他们的家庭教育规律时,就会发现——“永远没有所谓天赋神童,而只有意志坚强的家长。” (三)适时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现在虽然提倡鼓励教育,但挫折教育仍然必不可少。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坚强的意志力,坦然地面对失败的抗挫折能力,体谅和宽容他人的博大胸襟,往往都是在失意的经历中产生的。因此,我们不仅没有必要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委屈,而且还应设法创造一些让孩子体验一点,痛苦的机会。其实孩子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我们作父母的不可能保护他一辈子,我们只有让他受到应有的“抗挫折”教育,他才能在苦难中得到磨练。 创造挫折情境是挫折教育的一种方法,但是屡屡的挫折又会让孩子失去自信,所以,重要的是,还要正确引导孩子如何去面对挫折,培养孩子受挫后的恢复能力和自信心。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当面对挫折时,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让孩子适当吃点苦,教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帮助孩子提高自己,鼓励孩子争取下次的胜利等都是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以此培养的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战胜困难的毅力,都是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担着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创新人才的任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均有各自的特点。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三方面教育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统一性特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血缘关系,父母和家庭环境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社会是青少年的大课堂,学生每年有160多天在学校以外生活和活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及各种社会现象必将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社会教育体现出多样性、实用性、纪实性、补偿性等特点。三个方面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各有相对的独立地位和独特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此,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统一起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才能在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上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燕波.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G].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 [2] 金崇龙.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思考.[G]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3] 王秀娟.浅谈现代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G].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 滕颢. 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G].贵州教育,2002. [5] 谢应琴.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G].沪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6] 张廷贵.我国中小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心理分析[G].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 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新九乡 工作单位:盐边县新九中心校 姓名:王云 电话:15983575905 邮编:61710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