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家地震台站资料分析评比标准
(2010版)
一、 参评台站
有人值守的国家地震台站。
二、 参评资料
全年五日报数据;全年月报数据;连续波形及地震事件波形;快速报送的数据。
三、计分办法
资料分析总分=常规资料分析分+数据快速报送分。
常规资料分析由震相分析(70分)、震级测定(20分)、单台观测报告(4分)、数据报送(6分)四部分组成,满分为100分;数据快速报送分(每震满分为1分)。
四、评比标准
1、震相分析 (70)
(1)要求分析出清晰可靠的初至震相(例如Pg、Pn,P,Pdif,PKP等)(38分)
设测定次数第10多的台站的次数为N1m,其它台站的测定次数为N1i,按(N1i/N1m)×16计分。测定次数≥N1m 的台站为16分。
残差的方差Var1≤1.3秒者为满分。Var1>1.3秒者按(1.3/Var1)×22计分。若某次地震的残差≥5秒者,将作为震相认错处理,人工去掉,不计次数不计方差。
(2)续至震相(20分)
要求分析出主要清晰可靠的续至震相(例如Sg 、Sn ,S,pP,sP,pPKP,sS,SKS,PP,PCP,SCS,PCS,SCP等)。
设测定续至震相第10多的台的次数为N2m,其它台次数为N2i,按(N2i/N2m)×8计分。测定次数≥N2m 的台为8分。
残差的方差Var2≤3.1秒者为满分,Var2>3.1秒者按(3.1/Var2)×12计分。
残差≥10秒者将作为震相认错,自动去掉,不计次数,不计方差。
(3)震相分析精度(12分)
每年常规抽取四个地震事件(各台抽取的地震有可能不同),以台站原始事件波形记录和台站报送的震相到时为依据进行复核,每个地震满分为3分。
A、对于抽到的地震事件,台站观测报告中有初动、后续震相、面波等信息,但在波形上均看不出明显的震相特征,则视为不规范分析,取消全年评比成绩并通报批评。
B、初动清晰的地震,台站观测报告初至波到时与波形读出到时误差≥2秒,每震扣1分。
C、台站观测报告中的后续震相,如果在事件波形记录上看不出明显的震相特征,每条震相扣2分,3分扣完为止。
D、初动清晰,但台站没有分析的地震事件扣3分。
2、震级测定 (20)
(1)测定Ms:在仿真后的中长周期记录上测定LN、LE的周期和振幅(注意要用同一时刻测定)。注意按LN,LE,LZ次序排列,否则计算机容易弄错而丢失数据。
设测定Ms次数第7多的台为Nsm 次,其余的台为 Nsi次,按(Nsi/Nsm)×8计分。测定次数≥Nsm的台为8分。一个地震可以同时测定Ms和Ms7,即Ms要在仿真后的SK记录的水平上测定,Ms7要在仿真后的763记录的垂直向上测定。
(2)测定ML:必须在仿真的短周期记录上测定。用SMN,SME振幅震相标出,震中距要小于1000km。
设测定ML次数第7多的台为NLm次,其余台为NLi次,按(NLi/NLm)×2计分。测定次数≥NLm的台为2分。
(3) 测定mB:必须在仿真后的中长周期记录上测定PMZ(一个就够了)。周期T限定在3.5≤T≤12.0 秒。对远震(Δ〈105°)只测PMZ,对极远震只测PPMZ的周期和振幅。
设测定mB次数第7多的台为NBm,其余台为NBi,按(NBi/NBm)×5计分。测定次数≥NBm的台为5分。
(4) 测定mb:必须在仿真后的短周期记录垂直向记录上测定PMZ, 限定0.5≤T≤2.5秒,Δ<105°(一个就够了)。
设测定mb次数第7多的台为 Nbm,其余台为Nbi,按(Nbi/Nbm)×5计分。测定次数≥Nbm的台为5分。
3、单台观测报告(4分)
(1)台站经纬度和高度一定要认真核实一次(已经发现不少台站有错)。若经纬度和高度有错,则残差会变大,对分析精度得分不利。由于此事关系重大,务必重视。如经纬度和高度错误,扣3分。
(2)在单台地震报告中震相符号一律用电报符号。震相符号每错一个,扣0.1 分。
(如 PG=Pg,AP=pP,XP=sP,APKP=pPKP,SG=Sg,XS=sS等)
(3)单台地震报告一律用世界时间。否则每天扣0.5 分。
(4)后续震相到时,省略小时,只写分和秒,否则会丢失后续震相数据。违反者,每个震扣0.1 分。
(5)注意振幅震相符号。近震体波是SMN,SME;远震体波是PMZ;极远震体波是PPMZ;仿真中长周期记录的面波是LN,LE;长周期记录的面波是LZ,注意没有LH这个符号,由于Lg波的振幅与S波最大振幅难以区分,所以Lg波最大振幅也用SMN,SME表示。振幅震相符号每错一个扣0.1分,振幅单位错每天扣0.2分(振幅单位一律用微米)。昆明、佘山、北京、兰州4个国际资料交换台的短周期除外。
(6) 注意震相次序。P波到时后紧跟PMZ;极远震PP后跟PPMZ;近震S波到时后跟SMN、SME(两者顺序不要颠倒);最后是面波LN,LE,LZ(3者次序不要颠倒)。次序每错一个扣0.1分。远震有几个后续震相, 应按到时顺序排列。
(7)地震次序错(按地震 P波到达地震台站的顺序),每个震扣0.2分。
(8)地震报告封皮的年、月写错或模糊不清,里外不一致,每本扣 0.2分。
(9)振幅震相说明
A、△<1000km, T<2.0s, h<70km
对S波用SMN, SME震相符号,用以求ML。
B、△≥3 度,T≥3.8秒
对面波用LN, LE震相符号,用以求Ms;
对面波用LZ震相符号,用以求763 仪的Ms。
C、5≤△≤105度,0.5≤T≤2.5秒
对P 波用PMZ 震相符号,用以求mb。
D、5≤△≤105度,3.5≤T≤12.0秒
对P 波用PMZ 震相符号,用以求mB。
E、105<△≤180 度,3.5≤T≤12.0秒
对PP波用PPMZ震相符号,用以求mB。
(10)无P 头的地震一律不要。
4、数据报送(6分)
(1)单台地震观测数据五日报,五日报数据报送结束日起算的2日内(如1日至5日的数据应该在7日24时前)通过FTP传到台网中心,五日报数据报送滞后12小时以内的扣2分;滞后超过12小时(含12小时)的扣4分。
(2)单台地震观测报告报送,当月地震报告于次月10日以内完成并邮寄,邮寄的截止时间为次月10日(以邮戳为准),超时邮寄的每迟寄一天扣0.5分。
(3)无故缺报五日报数据的全年资料分析成绩为0分。
5、数据快速报送(每震1分)
(1)数据快速报送的地震范围
A、发生在新疆、内蒙、青海、西藏、台湾、四川、云南、甘肃M≥6.0的地震,国内其它地域发生M≥5.0的地震,有人值守的国家测震台站,应在最大面波到达后1小时内将本台分析处理的结果以五日报数据格式上传到国家台网中心。报送时间超过1小时,此震不加分。
B、国外发生M≥8.0的地震,(以正式速报对外发布结果为准)有人值守的国家测震台站,应在最大面波到达后1小时内将本台分析处理的结果以五日报数据格式上传到国家台网中心。报送时间超过1小时,此震不加分。
C、其它有影响的地震,以国家台网中心特别通知为准。
(2)数据快速报送的要求及计分办法
A、数据快速报送的要求
1)快速数据应上传到本台五日报户头下的ksfy目录下,各台站不要再建其它子目录。
2)快速数据的文件名规定:台站代码+年年+月月+日日+时时1.dat (一定要小写),例如牡丹江台报送2010年4月13日23点49分青海玉树地震快速数据时文件名应写为:“mdj100413231.dat”。若在同一小时内发生第二个需要快速报送的地震,该地震的文件名则应写为:“台站代码+年年+月月+日日+时时2.dat”,即写为:“mdj100413232.dat”,第三、第四、第五个需要报送的地震,则标为3、4、5,依次类推。
B、报送内容
1)初动符号、初至震相及各类后续震相及其到时(要特别注意分析报送记录清
晰的深度震相及其到时)。
2)各类震级的周期(T)和振幅(A)。
3)震相到时采用国际时。
C、计分办法(每震满分为1分)。
1)初至震相分值为0.3分。初动符号0.1分,残差≤2秒0.2分,2秒<残差≤5
秒0.1分,超过5秒0分。
2)体波震级分值为0.2分。PMZ(短周期)0.1分;PMZ(中长周期)0.1分;极远震PPMZ(中长周期)0.2分。
3)清晰的后续震相分值为0.2分。残差≤3秒,每条0.05分。
4)短周期SMN和SME分值为0.1分。每条0.05分。
5)中长周期LN和LE分值为0.1分。每条0.05分。
6)仿真763的LZ 分值为0.1分。
中国地震局测震学科技术管理组
2010年7月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