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一、壮族
分布: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
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壮戏、歌圩、歌会、壮拳、猜码。
壮锦: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节日:三月三(2014年成为地方性法定节日)、 陀螺节 、陇端节 、吃立节、娅拜节、壮年。乐器:天琴是壮族最有特色的—种古老弹拨乐器。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饮食:壮族酒、花糯米饭。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女装为无领右襟,禁忌:壮族人忌食牛肉和蛙肉;忌讳用脚踩踏锅灶,禁止在灶上煮狗肉;夜间行走禁止吹口哨;禁忌坐在门槛中间;门口悬挂草帽时,暗示房内有产妇,外人不得入内。
宗教: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二、回族:(吉林省第四多的少数民族)
分布: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
风俗习惯:饮食:油香(油饼)、盖碗茶(三炮台、盅子)、手抓羊肉。节日:回族伊斯兰教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等。文娱:声乐“花儿”是回族人民自娱自乐的山歌。口弦:也叫“口琴”,是一种銜在嘴边的民间小型弹拨乐器。服饰: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男子多带小白帽(回回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禁忌:不吃猪肉,狗肉,动物的血液等。
宗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法律的源泉,是穆斯林行为的最高规范。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三、满族:(吉林省第二多的少数民族,在吉林省主要居住在伊通满族自治县)
分布: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三位。目前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其中居住在辽宁、河北、吉林、黑龙江四省的人口最多。
风俗习惯:饮食:满人忌吃狗肉、手扒肉、萨其玛。节日:颁金节、走百病、添仓节、中元节(鬼节)、开山节。禁忌: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禁捕食鸦鹊、禁坐西炕
宗教信仰:满族人信仰佛教和萨满教。
四、维吾尔族
分布: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其中尤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苏地区最为集中。
宗教信仰: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
风俗习惯: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饮食:烤馕、羊肉抓饭、烤羊肉串。丧葬:实行土葬,不用棺材。 禁忌:忌食马、驴、骡、狗肉以及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一般不饮酒。
五、苗族:
分布: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陕西西乡镇巴、重庆、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宗教信仰: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的祭祀活动。
风俗习惯: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乐器: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芦笙舞是除铜仁地区以外全省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目。饮食: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六、彝族
分布: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其中,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风俗习惯:歌舞:左脚舞、跳菜。相亲场所:姑娘房。饮食:荞粑、面糊酸菜肉、白水煮乳猪、锅巴油粉、坨坨肉。节日: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舞蹈:分达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
宗教信仰:彝族流行多神崇拜,祭司称毕摩。此外,部分彝族人信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七、土家族:
分布:土家族是武陵山区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主要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风俗习惯:饮食: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白辣椒、合菜、团馓、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灯盏窝”,但禁食狗肉。艺术:傩堂戏、摆手舞、唱山歌、西兰卡普(土家锦)。节日:吃新节,舍巴日,赶年节,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娱乐:赛龙舟。居住:吊脚楼
八、蒙古族:(吉林省第三多的少数民族,在吉林省主要居住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分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西北和东北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风俗习惯:(1)居住:蒙古包(2)服饰:蒙古袍。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3)饮食: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4)运动:蒙古人喜欢的运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等。(5)音乐: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爱的民族乐器。(6)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九、藏族:
分布:藏族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
风俗习惯:献哈达、喝酥油茶、喝青稞酒,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藏族人禁忌吃驴、马、最忌吃狗肉。藏族信仰大乘佛教。节日:转山会(又称沐佛节、敬山神)、采花节、藏历新年、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意为转田间)、雪顿节(藏戏节)、白来日追节(吉祥天母节)。
名胜古迹:布达拉宫、大昭寺、珠穆朗玛峰、臧王墓
十、朝鲜族:(吉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我省的朝鲜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他们居住的地区是我国北方的“水稻之乡”。)
分布: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
风俗习惯:(1)居住:朝鲜族的室内用砖或石平铺成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2)服饰:朝鲜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短衣长裙,以长布带打结。男子也穿短衣,外罩坎肩,裤腿宽大。爱穿素白服,素有“白衣民族”之称;(3)饮食:大酱汤、冷面、泡菜(辣白菜)和打糕等。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4)娱乐:长鼓舞。(5)节日: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十一、白族:
分布: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风俗习惯:节日:三月街、火把节、绕三灵、朝鸡节、耍海会、石宝山歌会、葛根会。饮食: 生皮、海水煮海鱼 、下关砂锅鱼 、炖梅 、雕梅 、饵块 、乳扇 、烤茶 猪肝胙 、三道茶 、喜洲粑粑。
待客礼:三道茶。 婚俗:背婚。禁忌: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服饰: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云南省洱源县的凤羽坝子里,白族姑娘、媳妇,从小就有学做寿鞋的习俗。
十二、傣 族
分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各县。
宗教信仰: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风俗习惯:节日: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饮食:竹筒饭,喜食酸食,嗜酒和槟榔。戏剧:傣剧。舞蹈:孔雀舞 、象脚鼓舞 、鱼舞 、蝴蝶舞 、斗笠舞 、腊条舞 、鸡舞 、十二马舞 、戛喃燕。民居: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俗称竹楼)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十三、鄂温克族
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鄂温克族大部分信仰萨满教,牧区有些人还信仰藏传佛教。
风俗习惯: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和瑟宾节等。饮食:手把肉、灌血肠、熬肉米粥和烤肉串。住所: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歌舞:主要有阿罕拜、 爱达哈喜楞舞、哲辉冷舞。
十四、赫哲族
分布:中国北方现存唯一的渔猎民族。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仅次于珞巴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是全国四处赫哲族聚居地之一。
风俗习惯:服饰:鱼皮衣。饮食:吃生鱼、炒鱼毛、拉拉饭和莫温古饭。忌食狗肉。节日:乌日贡节、春节。歌舞:伊玛堪、哈康布力、庇里西勒。乐器:突木含给和口衔琴。礼仪:祈子礼、祭灵礼。交通运输工具:拖日气--狗拉雪橇(汉族称它为雪车、爬犁或冰床),赫哲人冬季经常使用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宗教信仰:赫哲族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
十五、珞巴族
分布: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
风俗习惯:节日:旭独龙节、洞更谷乳木。房屋:多是干栏式,中间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服饰: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佩戴长刀和弓箭是珞巴族男子的嗜好。丧葬习俗:土葬、树葬
宗教:珞巴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萨满教,也有部分信仰藏传佛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