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文工作记录.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74303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工作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论文工作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 号 学 号 2004010183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 ( 2008届) 论文题目:从“茶水发炎”事件透析 医学新闻的发展现状 姓 名: 王 铁 燕 学 号: 2004010183 系 别: 体育新闻与管理系 专 业: 新 闻 学 指导教师: 二零零八 年 三 月 使 用 说 明 一、本记录包括六部分:开题(第2-5页)、指导(第6-7页)、小结(第8页)、预审(第9页)、答辩(第10-11页)、标准(第12-14页)。 二、封面“编号”一栏,由系统一填写。 三、论文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开题报告和接受指导态度”占20%,由指导教师评分;“论文质量”占60%,由答辩小组评分;“论文报告答辩能力”占20%,由答辩小组评分。论文总评成绩由答辩小组计算,答辩委员会审核,论文成绩采用百分制。三部分评分标准见标准(一)、标准(二)、标准(三)。 四、第9页“审核教师意见”由系答辩委员会指定教师对开题、指导和论文基本结构进行审核,并就可否参加答辩提出意见。 五、第10页“成果处理意见”指是否推荐维系级、院级优秀毕业论文(由系答辩委员会填写)。“成果处理结果”由教务处填写。 六、本表流程 本表在开题和撰写过程中由学生持有,论文撰写结束将本表和论文一并先交给指导教师阅评,然后由审核教师审核,再交答辩小组阅评,答辩结束评定成绩后,交系答辩委员会审核,审核和成果处理后本表和论文交系存档。 图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流程 成果处理 答辩小组 阅 评 审核教师 审 核 系答辩委员会 审 核 指导教师 阅 评 教学单位 存 档 审 核 开题和撰写过程由学生持有 一、开题 开题日期:2008 年4 月 5 日 题目:从“茶水发炎”事件透析医学新闻的发展现状 研究目的与意义(500字以内): 近年来,医疗卫生界大事不断传出,茶水发炎事件、豆奶事件、毒香焦事件,等等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单个事件,却有一个共性的地方,那就是媒体由于缺乏对科学、对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造成过度报道,,使事件的负面影响加剧,进而演变成产生严重社会负面效应的恶性事件。包括让国人记忆犹新的SARS事件,由于媒体的过度渲染和不科学的报道,导致民众的过度恐慌、盲目购药、逃离城市等等,使医院及其医师在社会中的形象大受影响。通过该研究,分析出产生此类恶性报道事件的根源,找到解决办法,还医疗新闻以原貌,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国内外研究现状(1000字以内): 国外: 制度上,国外大众媒体与医学专业期刊有着良好的“默契”,二者对发布医学新闻的态度非常慎重。美英等国还建立了相应的医学专业新闻政策:规定来稿不可一稿两投、研究人员及其研究机构在有关其研究成果的文章发表前不可通过记者招待会或接受记者采访而向大众媒体发布其研究结果的详细内容。同时,还制定了新闻封锁条款,规定新闻媒体只能在专业期刊发表文章前的一天或两天见报。这是为了保证专业期刊的权威性,也是为了避免新闻媒体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发表错误信息,误导大众。对于突然性的新闻事件,如果涉及到医学专业知识,新闻媒体编辑部也会求证于医学专家,避免新闻因常识性错误贻笑大方。 人员上,国外的大众媒体,专业新闻的编辑及记者通常是由有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及临床或基础研究背景,对医学新闻稿的专业性、学术性、科学性具有较强的审阅与评判能力的人担任的。他们具有较高的医学素养和新闻采访写作知识,新闻敏感性较高,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新意具有较强的新闻嗅觉。 国内: 体制上,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各媒体都采取“你无我有,你有我先”的做法。发现一个新闻事件,一些媒体根本来不及去进一步核实,就匆匆报道出来。对社会性新闻如此,对待医学新闻也同样如此。 人员上,对专业记者没有门槛。医学非常复杂,与国外记者的专业背景相比,我国的医药卫生记者是没有门槛的,很多进入这个领域的都是刚毕业的新闻专业学生。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在阅读有关中国各种医学新闻报刊、杂志、书籍等著作,为本文积累并提供翔实的史料来源和论据。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找出研究对象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参与观察法 参与和观察与本研究相关的活动、报道,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群众活动的内容、形式、参加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及发展倾向。找出可靠的参考依据。 研究基本思路: 通过《医师报》2007年6月21日的一篇题为《医卫界呼吁为医学新闻立法》的报道,笔者全面的分析了大众媒体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弊病,深入浅出的提出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及新闻出版署应尽快为医学新闻立法。对此,运用文献资料法、参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再通过逻辑分析法使之与整体新闻行业相结合,找出医卫界与媒体之间存在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规范医学新闻报道,为医学新闻立法。 研究主要内容: 1、 医学新闻在当前医患矛盾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弊病; 2、 深度挖掘医学新闻产生弊病的原因; 3、 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预期结果: 通过研究,找出医疗卫生领域与大众媒体之间频频出现矛盾摩擦的根源,从而从制度、行业自律层面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新闻报道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以后大众媒体在面对医学新闻线索、突发性医学事故、医患纠纷及灾难性医学情况等新闻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准正确的报道定位,还医学新闻以真实面目,真正成为大众与医学、医院之间的沟通的桥梁。 研究进度计划 序号 主要工作内容 起止日期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确定主题 收集资料 确定题目 修改题目 列出提纲 撰写开题报告 修改开题报告 论文初稿 修改论文 论文定稿 3月17日——3月19日 3月20日——3月24日 3月25日——3月27日 3月28日——3月31日 4月1日——4月4日 4月5日——4月11日 4月14日——4月18日 4月20日——4月25日 4月28日——5月12日 5月20日 指导教师对开题的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对开题审核意见: 教研室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二、指导 指导记录 次序 日期 指导内容和意见(教师讲、学生写) 教师签名 1 2008年3月27日 指导老师集中安排第一次辅导,对论文展开的步骤、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基本格式以及研究进度进行了指导和说明。 2 2008年4月3日 确定论文题目,上报给指导老师。 3 2008年4月14日 对论文的开题报告进行指导。 4 2008年4月20日 修改论文的开题报告。 6 5 2008年4月29日 完成论文初稿,老师对初稿进行结构上的详细指导。 指导记录 次序 日期 指导内容和意见(教师讲、学生写) 教师签名 6 2008年5月15日 论文二稿指导,老师对内容进行了认真地辅导和提出修改意见。 7 2008年5月20日 论文定稿,规范论文格式。 8 9 10 三、小结 9 小 结 一、 独立完成的主要工作 1.收集论文材料,对材料进行了多次筛选。 2.阅读了大量相关优秀论文,学习论文的写作技巧。 3.确定论文题目,进行论文写作。 4.注重与指导老师的沟通,认真地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修改、核对工作。 二、 撰写论文和接受指导过程中的主要收获 在撰写论文的准备阶段,我翻阅了大量的理论书籍和优秀论文,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对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格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能够将收集到的理论知识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从而使我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论文老师的辅导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在考虑和分析问题上的不足。 三、 建议 建议将同一研究方向的论文分配给相同的指导老师,一来便于指导老师的统一辅导;二来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学生签名: 王铁燕 2008 年 5 月 20 日 四、预审 指导教师对论文的评语及对开题报告和接受指导态度的评分: 开题报告和接受指导态度的评分 评 分 项 目 题目 2分 研究 目的 意义 2分 文献 综述 3分 研究对象方法 1分 研究基本思路 2分 主要研究内容 4分 预期结果 1分 研究进度计划 1分 接受指导态度 3分 工作记录填写 1分 最 后 得 分 得 分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审核教师意见(审核开题报告、指导过程和论文基本结构):(在栏内划“√”,选“不同意答辩”,请写明理由和处理意见): 同意答辩 不同意答辩 审核人(签名): 年 月 日 五、答辩 答辩小组评阅意见(在栏内划“√”,选“不同意答辩”,请写明理由和处理意见): 同意答辩 不同意答辩 对论文、报告和答辩的评语及对论文总评分: 开题报告和接受指导态度(20分) 论文质量 (60分) 论文报告和答辩能力(20分) 论文总评成绩 (100分) 答辩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成绩评定和成果处理: 成绩: 等级: 成果处理意见: 答辩委员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成果处理结果: 教务处(盖章) 年 月 日 附记: 六、标准 标准(一) 开题报告和接受指导态度评分标准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分值 评分 1 题目 题目要确切、恰当、鲜明、精练 2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明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3 文献综述 了解本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象明确,方法得当 2 5 研究基本思路 思路清晰、科学、合理 2 6 研究主要内容 内容丰富,层次性强,有逻辑性 4 7 预期结果 表述明确、可信 1 8 研究进度计划 具体、清楚、可行 1 9 接受指导态度 主动接受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完 成前,接受指导次数一般不少于6次 3 10 工作记录填写与保存 填写认真、清楚,按要求完成,保存完好 1 11 合计 20 13 标准(二) 毕业论文质量评分标准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分值 评分 1 题 目 选题应结合专业(专项),简明,扼要,准确,能体现研究内容 3 2 摘 要 关键词 摘要能够涵盖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格式规范 关键词应能反映论文主题,选取恰当 2 3 引言 说明本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要点等 3 4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说明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细则、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工具 6 5 结果与分析 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专项)理论知识对所取得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讨论,阐明事物的某些本质或发展规律或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及联系 20 结构合理,语句通顺,图表清楚、准确 6 6 结论与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高度概括地总结出若干条反映作者观点的结论,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10 7 参考文献、 致谢、附件 按照要求格式书写 5 8 论文制作 打印、装帧符合规格要求 5 9 合计 60 标准(三) 毕业论文报告和答辩能力评分标准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分值 得分 1 报告准备 准备充分,内容清楚、准确 2 2 报 告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 6 语言表达清楚,思维清晰 4 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 3 答 辩 能正确地理解和回答、解释答辩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6 4 合 计 20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008届) 论 文 题 目 从“茶水发炎”事件透析医学新闻的发展现状 作 者 王铁燕 指 导 教 师 学 生 所 属 系 体育新闻与管理系 毕 业 专 业 新闻学 学 号 2004010183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从“茶水发炎”事件透析医学新闻的发展现状 学生姓名 王铁燕 年 级 04新闻 学 号 2004010183 所 在 系 体育新闻与管理系 所学专业 新闻学 学生承诺 我承诺在毕业设计(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实验数据,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 学生(签名):王铁燕 2008年 5 月 20 日 指导教师承诺 我承诺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经过本人认真的核查,该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未发现有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的现象,未发现篡改实验数据。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从“茶水发炎”事件透析医学新闻的发展现状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管理系 王铁燕 指导老师 丁桂香 摘要:目的2007年的“茶水发炎”事件,是媒体跟医疗卫生界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然而却将自己的弊病暴露无遗。由于缺乏对科学、对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因其过度报道,使得记者的一次新闻策划负面影响加剧,进而演变成产生严重社会负面效应的事件。方法 如何解决医学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大众媒体不能理解或传达最新科学思想,帮倒忙、甚至引起民众恐慌等事件的发生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茶水发炎”事件入手,分析医学新闻失实的成因,对策,以期对媒体在报道医学新闻时有所借鉴。结果 找出医疗卫生领域与大众媒体之间频频出现矛盾摩擦的根源,从而从制度、行业自律层面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新闻报道提出建设性意见。结论 为以后大众媒体在面对医学新闻线索、突发性医学事故、医患纠纷及灾难性医学情况等新闻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准正确的报道定位,还医学新闻以真实面目,真正成为大众与医学、医院之间的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医学新闻;弊病;原因;对策 From "inflammation of tea" incident dialysi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News Zhengzhou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ews and the management Wang Tieyan instructor Abstract: 2007 “the tea inflammation” the event, was the media opens one with the health to be possible to be possible greatly the small joke, however was actually completely unmasked own disease. Because lacks to the science, to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because it reported excessively that causes a reporter's news plan negative influence to intensify, then evolves has the serious social negative effect event. Including lets SARS which the people have a vivid memory the event, the bird flu event, including origin by long time events and so on AIDS, because the media proclaims excessively dyes with the unscientific report, causes the populace to be excessively panic, to buy the medicine, the jump town blindly, causes the enormous losses to the country. The medicine development relations entire humanity's health and the life, the media issued the medicine news science is accurate or not, direct relation populace's health, society stable and development.how should solve the mass media media which in the medicine reportage exists not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or the transmission is newest the scientific ideal, is more of a hindrance than a help, even causes the populace panic and so on event's occurrences? Keywords: Medicine news; Disease; Reason; Countermeasure 1 前言 通过《医师报》2007年6月21日的一篇题为《医卫界呼吁为医学新闻立法》的报道,笔者全面的分析了大众媒体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弊病,深入浅出的提出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及新闻出版署应尽快为医学新闻立法。对此,运用文献资料法、参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再通过逻辑分析法使之与整体新闻行业相结合,找出医卫界与媒体之间存在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规范医学新闻报道,为医学新闻立法。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2007年6月份闹的满城风雨的“茶水发炎”事件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在阅读有关中国各种医学新闻报刊、杂志、书籍等著作,为本文积累并提供翔实的史料来源和论据。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找出研究对象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参与观察法 参与和观察与本研究相关的活动、报道,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群众活动的内容、形式、参加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及发展倾向。找出可靠的参考依据。 3 医学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存在的弊病 3.1医学新闻虚假报道严重 一家媒体为“考察”医德医风,导演了“茶水验尿”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记者以茶水冒充尿液,到10家医院化验,竟然有6家查出阳性。茶水居然也“发炎”,这样的“黑色幽默”,让白衣天使的形象再一次蒙上阴影。 然而,全国92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以实验证明:茶水当成尿验,九成化验单呈假阳性。看来,问题并非出自医院,而是出自少数媒体的“大胆创意”。 媒体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同时,当然有责任揭露批评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但是,媒体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却是值得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的。本来,诸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守住新闻职业道德的底线”、“要对社会高度负责”等等,都是新闻从业人员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课”。然而,有的媒体却疏于管理,放松约束,致使新闻失真、失实的问题时有发生,“策划新闻”的风气不断蔓延,甚至个别记者把舆论监督作为威胁要挟的手段来谋取个人私利,给钱就报道好的一面,不给钱就曝光不好的一面。还有些记者没有好处不写稿,拿了好处乱写稿,搞有偿新闻,搞“客里空”式的假报道。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势必损害新闻媒体应有的公信力。 3.2对医学记者没有门槛,缺乏专业的知识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大众媒体把自己放在“公器”的角度,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公共利益”的体现。而事实却恰恰是,由于他们缺少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所报道的“事实”不完整或是呈现谬误,从而误导大众,增加大众对医学领域及医师群体的误解。这是一种哗众取宠、无知的态度,是对正常医患关系的一种干扰。 针对“茶水发炎”事件,医学专家指出,尿液分析仪器和试剂是针对尿液设计的,不具备辨别茶水等其他液体的功能。而茶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知干扰物质,如果“以茶代尿”,很容易产生假阳性反应。因此,媒体记者的这种做法,既缺乏有关医学常识,也缺乏严谨科学的态度。事实上,医学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一个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要成长为可以独立诊断的医师,大约需要8~10年左右的时间来学习和实践。即便如此,跨学科的信息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专家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更何况是许多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又不求甚解的大众媒体记者。即便是新闻自由的今天,对于医学专业而言,科学客观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个专业连接着健康和生命。 3.3媒体为追求“眼球经济”,走入“新闻娱乐化”的误区 在“茶水验尿”事件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记者故意设“圈套”,向医生提供了虚假病史,谎称自己“尿痛”。医生根据记者的“病史”,并结合尿常规白细胞增高的检验结果,做出尿路感染的诊断,这是无可辩驳的。与司法界“无罪推定”原则相反,医生看病遵循的是“有病推定”原则。判案不能冤枉一个好人,看病却不能漏掉一个病人。对于任何一名就诊者,医生应当首先将其看作“有病的人”。患者的主诉是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之一。作为一名医生,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患者“恶作剧”,而应完全相信患者所陈述的痛苦是切实存在的。媒体记者假扮患者、伪造病史的“游戏”,不仅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也干扰了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严肃性。 个别记者热衷主动“策划”各种新闻,只求“轰动”不顾后果,并不关注科学常识和客观实际。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初衷,“茶水验尿”都是值得媒体反思的一个事件。它不仅可能恶化本已紧张的医患生态,而且使更多的媒体和群众受到误导,给社会制造了不和谐音符。 3.4“新闻策划”成为“策划新闻” “茶水发炎”新闻的策划,从本质上来说是片面的。记者或许是想以此检验医疗服务质量,出发点似乎是出于好意。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违背了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并由此得出了片面的结论。这样的“新闻策划”,其客观结果,势必导致对公众的误导。“新闻策划”这词在新闻界的流行是近些年的事。新闻再怎么“策划”,它的立足点,或者称之为“基石”,却应当是新闻的真实性。离开了真实,所谓的“新闻策划”就成了“策划新闻”。“新闻策划”近年在一些地方异化、走样,甚至沦为“虚假新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谓的“眼球经济”。媒体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同时,当然有责任揭露批评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但是,媒体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却是值得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的。批评要注重事实,不可绝对化。如果报道不公正,不讲科学,不仅会给当事人乃至一个地区和单位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最终也会损害新闻事业的声誉。 “茶水发炎”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舆论对于此事的评论也不少。然而,从制造这一事件的媒体来说,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送到10家医院当作尿水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有炎症。显然,这是一个“策划新闻”。 4、医学新闻弊病产生的原因 4.1专业知识缺失 报道难以公正   大众媒体在医学领域的报道就出现了只顾吸引眼球的事件。如“茶水发炎”事件,记者的出发点可能是想揭露问题,但却违背了科学精神甚至不惜造假。采访中的致命问题是,记者采访了茶叶专家、仪器检测专家,惟独没有采访专业的检验科医师。如果记者有科学精神,采访了专业的检验医师,也就不会出现“茶水发炎”事件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也指出,其实医学新闻可以归结到科技新闻中,记者对待科技新闻或者医学新闻这些专业领域时一定要有科学精神,这就是要尊重科学、严谨认真,不能听风就是雨。   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今天,媒体应该充当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而不是火上浇油。医患之间沟通不畅有许多技术障碍的问题,隔行如隔山,患者的角度和医师的角度往往都存在差异,这时就特别需要媒体沟通、协调的作用,促进双方和谐相处。 “茶水发炎”事件以及很多类似事件都是先入为主,媒体带着有色眼镜,或是出于迎合受众的需要,不能客观公正的报道。长此以往,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危害都会很大。  4.2记者不注意医学知识的积累,缺乏鉴别能力 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新闻采编人员,不但要具备新闻专业的知识,还要具备文、史、哲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自然学科的百科知识。而大部分的新闻采编人员是新闻或中文专业出身,对于自然科学知识则比较匮乏,尤其是像医学这样的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了解得就更少。这就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不断通过各种途径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在报道中就容易出现因缺乏相应知识,受采访对象的误导,从而再去误导读者的现象。比如,2003年4月底,正是“非典”肆虐的时候,上海一家报纸报道说,上海某研究机构称有望在几个月后研制出“非典”疫苗。此报道一出,多家媒体,尤其是一些网络媒体纷纷转载,广大读者也真的认为几个月后就会有“非典”疫苗可用了。而事实上,如果做这篇报道的记者、编辑稍有一些医学知识,这篇报道就不会出现在版面上。因为无论是哪种疫苗,其研制都要经基础研究、小量试制、中间试验、送审和临床研究几个阶段,这些都完成后方可用于人体接种,才能算是研制成功,而这个过程最顺利也需要两年。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国首批“非典”疫苗1期临床试验就用了7个月,是在2004年底才完成的,而且是由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中日友好医院共同完成的,并非由上海的那家研究机构来进行的。 4.3记者为了经济利益,故意夸大事实 是什么原因使得有失偏颇的报道频频发生在医学领域呢?资深卫生新闻记者、《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锋这样认为:现在是社会转型期,媒体的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严肃媒体与市场媒体并存。市场媒体迫于生存压力,往往以吸引读者注意力为目标,当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多媒体会选择经济利益。于是在吸引注意力的目标面前,就出现了媒体过度商业化、娱乐化,不顾事实、放弃新闻职业精神的问题,后果就是将引导舆论变成了取悦读者。 一些采编人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成了某些药企、医疗机构的“托儿”,甚至成了一些药品、保健品等的“推销员”。在这种情况下,其报道就谈不上科学性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某药在治疗乙肝上有新的突破,使乙肝病毒的转阴率达到了70%–90%”的报道在媒体上出现,不单是在广告栏里出现,而且也现身在正规的版面上。真相如何呢?实际上,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药也只能使乙肝的转阴率达到40%左右。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健康知识是广大群众最愿意了解的,但一些采编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使这方面的报道近年来成为不科学报道的重灾区,这种现象值得我们高度注意。 4.4媒体为了“抢”新闻,把医学新闻的科学性放在了第二位 目前,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各媒体都采取“你无我有,你有我先”的做法。发现一个新闻事件,一些媒体根本来不及去进一步核实,就匆匆报道出来。对社会性新闻如此,对待医学新闻也同样如此。比如上面提到的“几个月研制出‘非典’疫苗”的报道,如果采编人员能就此求证一下疫苗研制的管理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失实报道就不会出笼。不顾科学性而哄抢新闻的做法,到头来只能是毁损自己的形象。没有了科学性,科技新闻就失去了灵魂;没有了科学性,对所谓“新”的科技事件进行报道,就是在玩弄读者。 4.5在一些科学研究尚无定论的情况下,媒体的报道不够谨慎 新闻媒体尤其是权威媒体的声音在广大读者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对自己所要说的话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力丹教授则从新闻记者职业规范的角度分析认为,传媒对科学的许多误解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采访不到位,满足于一知半解而不核对事实,是出现许多具体差错的基本原因。这其实就是传媒从业人员对工作玩忽职守的一种表现。 2003年2月下旬,广东爆发“非典”,我国最著名的通讯社出了“衣原体:非典型肺炎祸首”的报道,声称“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共同努力,引起广东省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消息还给出了权威性结论:衣原体是一种在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衣原体引起的肺炎采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治疗非常有效,该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此后,多家媒体对此消息进行了转载。这些报道虽然起到了安定人心的效果,但事后证明却是起到了误导作用。如果当时有关医学专家跟着这样的报道走,没有进一步去发现SARS病毒,而是一律按衣原体感染来治疗,死于“非典”的人数可能会更多,“非典”疫情扩散会更严重。这样的事例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4.6媒体为了获得轰动效应,故意制作假医学新闻 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许多媒体都追求轰动效应,把小事放大,甚至无中生有制造假新闻。在医学科技的报道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也最为轰动的医学假新闻是对“换头术”的报道。2001年7月15日,南京出版的某晚报发了“美国医生怀特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的报道,而2001年7月22日,北京某报还言之凿凿地把时间锁定为“下周”,而且还配发了怀特的照片。后来,《环球时报》的记者对怀特教授做了专访,结果证明,怀特教授确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给猴子做过“头部移植术”,猴子在术后8天就死了。这种移植术达到的目的是延续生命,并不能使接受手术的那个人恢复得像正常人一样,可以用脑去“指挥”身体的活动。接受移植的人在手术前不能动,手术后也不能动。而且这一切只是“可能”,要真正进行手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根本没有“下周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的事情。不仅如此,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的调查也显示,北京某报所刊发的文章很可能是译自国外的学术杂志,在翻译时,把将来的虚拟语气译成了现在时,也就是说,把学术的假想当成了现时。而且报纸上所刊登的所谓的怀特教授的照片也是假的。其实即使没有人做调查,时间也可以说明一切,这种手术至今未被用于人体,也证明了此新闻没有真实性。可以说,制造这样的假新闻是违背新闻的职业道德的,是应该被坚决杜绝的。 5 医学新闻良性发展的对策 以上种种现象,不仅侵犯了读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形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归结起来有两条,一条是新闻采编人员要加强自己的医学知识积累,力争成为“内行”。另一条是要有职业操守。具体来说,采编人员要按照新闻采编的规律和规范来办事,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保证报道的科学性。媒体领导则要时时紧绷“诚信”经营这根弦,时时不忘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牢地把社会责任放在优先位置,不能以社会效益的贬损为代价去片面追求自身的利益。要有战略眼光,不能为了近期的利益、近期的发展而牺牲掉长远的利益和长远的发展。 5.1为医学新闻立法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尚未颁布新闻法,但因为医学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所发布的医学新闻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环境的建设和医患关系的维护。因此,相对于新闻立法,医学新闻立法更为迫切。一些医卫界的专家支持并呼吁:尽快为中国的“医学新闻”立法。但对这一提法,有专家持保留意见。据毛群安介绍,卫生部一直在开展对卫生记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