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牙膏中碳酸钙的测定
----酸碱盐知识的运用
福州华伦中学 授课教师 陈锦梅
【学习目标】
1.复习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原理与方法;能依据化学反应的特征判断反应物的性质和组成特点,能用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
2.复习溶液pH 的测定方法,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技能;学习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3.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运用,复习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并能运用于处理实验数据;
4.学习运用已学知识技能探究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发展学习化学兴
趣和探究精神。
5.发展合作探究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课 型】 探究复习课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 烧杯 玻璃棒 小试管 pH试纸
以碳酸钙为摩擦剂的牙膏 稀盐酸溶液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预备铃响后播放搞笑的牙膏歌引学生进入课堂
【录像】铃响放映某品牌牙膏的广告片。
【PPT】初中化学总复习
----酸碱盐性质运用
【引入课题】
阐述:牙膏刷牙不仅能去除日常饮食带来的牙渍,恢复牙齿的健康洁白,还可以帮助防止牙渍再生,持久洁白牙齿。
阐述:牙膏为什么有这些作用呢?应该与牙膏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有关,与所含物质的性质有关等。
【PPT】牙膏的主要成分有磨擦剂、洁净剂、湿润剂、胶粘剂和芳香剂,为了增强牙膏在某些方面的作用,目前的许多牙膏中都增添了一些药物成分。磨擦剂是牙膏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其中最主要有碳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磨擦剂起到去污、磨光的作用。
教师复述并写出摩擦剂的化学式复习物质的分类
【提出问题】:
从资料介绍来看,牙膏虽然种类很多,但都含有摩擦剂,磨擦剂是牙膏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其中最主要有碳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今天我们就利用我们已学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验证一下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且碳酸钙在牙膏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今天同学们都从家里带来了你所使用的牙膏,你要怎么验证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提问:我们刚才已经验证了有的牙膏中含有碳酸钙那么现在大家是否能再设计以实验来计算出碳酸钙在牙膏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阐述:我给大家提供了2g牙膏(含碳酸钙)、托盘天平、烧杯、试管、稀盐酸
那么你们觉得还要哪些数据就可以将碳酸钙在牙膏中的质量分数算出来呢?
【PPT】
利用我们已学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验证一下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且碳酸钙在牙膏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阐述: 称量时托盘天平要调零;大家在倒稀盐酸时复习液体药品的取用注意事项;试管内的酸倒入烧杯内后要把试管再放回烧杯内称量。实验时要注意放好不能打破。
告知:在此反应中要使牙膏完全反应那么盐酸要足量,经我试验盐酸要取一试管。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整个过程
【展示成果】提问学生的结果,进行分析
【延伸与拓展】用最简单的pH测定法方法验证盐酸是否过量
【提问】用pH试纸测pH的方法
阐述: pH值试纸变红,pH=1可见酸过量,因为如果是二氧化碳溶液水pH值不会这么小,pH=1是强酸所以是盐酸过量
提问:能不能在测之前把pH值试纸打湿?为什么?会导致pH值如何变化?
【讨论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来探究牙膏?
【PPT】
讨论总结
1.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2. pH值的测定方法
3. 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4. 计算的复习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总复习练习26 27 29题
倾听
感悟、体验
直观体验
倾听
感悟、体验
直观体验
学生回答,并巩固知识
学生回答
进一步体会
【学生实验1】
讨论设计实验检验碳酸盐:取少量某牙膏于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学生实验2】
讨论设计碳酸钙在牙膏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先测出反应前所有物质质量和反应后所有物质质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通过二氧化碳的质量算出碳酸钙的质量,从而算出牙膏中碳 酸钙的质量分数。
组织语言描述设计过程
讨论、设计
展示成果
踊跃发言
欣赏学习伙伴
倾听、体会、感悟
【活动1】个别学生到黑榜上写出有关方程,及计算过程。
【活动2】通过动手实验得出数据
【活动3】个别学生到黑榜写出计算过程。
【活动4】分析计算结果:用玻璃棒搅拌,有部分沾在玻璃棒上;称量误差;盐酸滴在桌面上;砝码生锈等原因(学生强着回答了很多可能性)。
倾听、体会、感悟
充分展示学生能力
多角度设计、评价实验
分享成果
量力而行
踊跃发言
欣赏学习伙伴
描述测量过程
【活动5】测pH的方法
并动手实验
倾听、体会、感悟
【活动6】讨论总结踊
跃回答
思考归纳
运用知识
充分展示学生能力
讨论、总结、回答
感悟、体验
记录
激发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放松心情
引入课题
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教育
渗透了学习方法:利用网络资料
加深记忆
直观体验
激发兴趣
培养分析能力
落实中考基本知识点,疏导化学知识
活跃课堂
积极思考
体验设计过程
训练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增加直观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定量分析的能力
知识升华达到高潮
突破难点
培养学法
活跃课堂
积极思考
体验设计过程
给有余力同学留有更大的空间,分层次要求,体现课改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会评价
训练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活跃课堂
积极思考
解决问题能力
检查复习效果
巩固中考知识点
活跃课堂
积极思考
让学生了解正常酸雨与强酸过量的区别
检查复习效果
知识升华
给有余力同学留有更大的空间,分层次要求,体现课改要求。
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不仅复习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复习方法。
直观体验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