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川大附中历史教研组 廖勇
【课题名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对象】:高二(10)班
【上课时间】:2013年11月1日
【教学分析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宏观立意: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以8个专题板块,通过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等内容来折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而不断进行能动创造的历史过程。
单元的中观着眼: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主要从科学技术发展、文字绘画流变、文学作品嬗变、戏剧种类演进等视角,多角度、全方位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本课的微观投射: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新课标的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领域广、数量多,人民版教材选择了以四大发明为主要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们最能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求知欲较高。但他们的历史学习多数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认为学历史就是“背书”,缺乏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易生搬硬套书上的观点,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失去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体会不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
本课内容难度中等,学生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尤其是四大发明比较熟悉,但是对于这些发明的发展历程并不十分清楚。这些发明对于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学生更是思考甚少。所以高二的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考分析问题的学科能力。
3、 设计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的核心问题教学策略研究”,在设计本课时,作了以下思考:
(1)教材的深度研究:除了上述“教材分析”中从学科角度理清教学内容的脉络外,我还注意从教育角度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将四大发明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地认识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从而充分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而这些因素都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深度体验才能实现。
(2)体验目标引导策略:首先,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标要求,在学校专家和全组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置了体验性目标——“分析这些发明对人类发展进程的不同影响,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认识到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体验性目标作为教学价值、活动与评价的导向,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来引导学生的深度体验,来促进学生在深度体验中的学习。课堂中,先以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展示小组资料搜集的成果,进行浅层次的对四大发明发展历程及其影响的体验;在归纳小结的基础上,我提供两段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组探讨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不同影响的原因。高二学生已经基本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历史问题进行学科分析,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提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这些因素综合构成了社会环境。所以说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了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反过来说,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至此完成体验目标的引导。最后,针对这一体验结果进行学科化检测:检测工具设为思考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3)体验境遇设计策略:本课的核心问题设为“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为主,探讨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在提出问题环节,我以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图片来创设境遇,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选取四大发明作为开幕式的元素”。以奥运会引发学生对四大发明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提出核心问题。在解决问题环节,运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活动: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活动放手由学生完成: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并在课堂上分组展示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学生展示的过程,也为其他学生创设了了解四大发明发展历程的境遇。需要学生深度体验的环节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教师提供材料创设新的境遇,学生分组探讨这些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在归纳提升中实现关联体验目标。
4、教学目标
结果性目标:
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辉煌。
体验性目标:
分析这些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认识到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5、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为主,认识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
难点:分析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认识到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6、核心问题: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为主,探讨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7、教学媒体
多媒体:图片、文字、表格;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现场观测
提
出
问
题
创设
境遇
提出核心问题
导入: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四大发明图片创设境遇,提问
“为什么选取四大发明作为开幕式的元素?”
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出核心问题“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为主,探讨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学生进入境遇,看图、思考、回答。
运用四大发明与奥运会这种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提出核心问题。
形成活动框架为下一步教学活动搭好脚手架
解决问题
分组展示
归纳小结
请同学分组展示课前搜集整理的“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的相关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表格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
1. 学生课前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2. 学生课堂分组展示相关成果。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小结,完成学案。
通过学生课前的收集整理和课堂的分组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提升
分组讨论
教师运用材料创设新境遇,分组探讨“这些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影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通过课堂的分组探讨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学科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引导下完成“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的深度体验目标。
运用反馈
习题检测
布置习题
学生学习成果,完成习题。
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通过及时的反馈了解学生的过手情况,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核心问题: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为主,探讨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副板书(略)
一、 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二、 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教学流程图】
结束
教师观察
多媒体展示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点拨,小结
运用反馈
教师恰当点评
归纳提升
分组讨论,探讨问题
利用表格归纳
教师副板书,点评
学生分组展示
开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