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3 第2章 第1讲 通过神经的调节.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970648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3 第2章 第1讲 通过神经的调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3 第2章 第1讲 通过神经的调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③ 第二章 第一讲 一、选择题 1.(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解析: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答案:A 2.(2013·浙江理综)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 细胞内浓度(mmol·L-1) 细胞外浓度(mmol·L-1) K+ 140.0 3.0 Na+ 18.0 145.0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得知:K+排出神经细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不是主动转运;Na+排出神经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但是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故不属于主动转运,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转运。 答案:D 3.(2013·南京检测)下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 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 解析:在刺激a点或b点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点时可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而刺激b点时不会使兴奋向突触前膜传递,也不会使突触传递抑制。 答案:B 4.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电位变化 B.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C.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 D.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解析: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受损的部位可能是c,也可能是骨骼肌,需进一步检测;若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排除骨骼肌受损的可能,才能判断部位c受损。 答案:C 5.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④中的物质属于神经递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胞吐 B.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 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D.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到达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兴奋在传导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答案:C 6.(2013·东营质检)某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  ) A.突触前膜       B.细胞体 C.突触间隙 D.树突 解析:根据题干“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则止痛药只能作用于突触间隙,因为突触前膜、细胞体、树突都是组成神经元的结构成分。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2013·安徽理综)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 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 和 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 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②________。 解析:解答(1)小题时,首先要明确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再结合图中的电位计的位置和作用进行实验设计。(2)小题只能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进行分析,因为题中已经明确电位计 有波动,说明药物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该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二是验证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用0.5%的硫酸溶液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某个点,可以观察到左后肢屈腿,电位计 有波动,电位计 无波动,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在整个反射弧上只能是单向传递(题干中已经有硫酸刺激左后肢趾尖,电位计和有波动的信息)。(2)据题意可知,所添加的药物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所以该反射不能发生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体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递质的释放,也可能是抑制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 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 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 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8.(2012·全国高考)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甲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甲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甲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乙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1)根据a处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出b为传入神经,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2)屏住呼吸属于条件反射,所以其调控中枢为图甲中的大脑皮层。(3)观察图中可以看到,神经元①的细胞体在大脑皮层,所以图乙中的突触小体是由该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而观察图乙可以看到与突触小体相连的是神经元②的细胞体,所以突触后膜是位于该神经元的细胞体上。 答案:(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