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管理规程指导意见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2011年6月前 言本规程是根据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要求(合同编号:2D0251-2010-028-KY006),由西南交通大学、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写。本规程编写组参照了国内外盾构隧道相关标准,结合了多年来成都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成果,并征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的意见,最终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盾构始发;5.一般地段盾构掘进控制;6.出土管理;7.壁后注浆;8.刀具更换;9.盾构接收;10.盾构停机重启;11
2、.特殊地段施工;12.管片拼装;13.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14.隧道施工组织管理。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结合过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建议寄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规程编写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土木馆1609室;邮政编码:61003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何 川 肖中平 马文义 沈卫平
3、 吕 强 方 勇 张 延晏启祥 刘高峰 姚小平 江英超 张志强 耿 萍 王士民汪 波 封 坤 郭 瑞目 次1总则12术语13基本规定24盾构始发34.1地层处理34.2盾构始发准备工作34.3盾构姿态控制44.4盾构始发掘进控制45一般地段盾构施工45.1一般规定45.2盾构推力55.3推进速度55.4掘削扭矩55.5刀盘转速55.6土仓压力56出土管理56.1碴土改良66.2添加材要求66.3出土体积控制66.4出土重量控制66.5螺旋输送机66.6防喷涌76.7出土记录管理77壁后注浆77.1一般规定77.2注浆参数的选择77.3注浆材料87.4二次注浆87.5注浆作业管理88刀具更换88
4、.1换刀地点88.2换刀方法98.3带压换刀99盾构接收99.1接收前准备99.2盾构接收掘进控制1010盾构停机重启1010.1带压换刀作业完成后盾构重启1010.2盾构长时间停机重启1011特殊地段盾构施工1011.1一般规定1011.2特殊地段的施工措施1112管片拼装1212.1一般规定1212.2拼装前的准备1212.3拼装作业1212.4管片拼装质量控制1312.5管片修补1312.6防水1313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1413.1一般规定1413.2监控量测内容1413.3沉降及位移监测1513.4管片结构内力及荷载量测1513.5质量检测1513.6资料整理和信息反馈1614隧道施工
5、组织管理1714.1一般规定1714.2业主单位1714.3监理单位1714.4施工单位1714.5第三方监测单位18本规程用词说明19附:条文说明201总则1.0.1为了加强成都地铁盾构法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统一盾构法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安全、环境安全和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的对象为城市地铁区间单线盾构法隧道;适用的地层为富水砂卵石地层;适用的盾构机类型为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包括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及使用其他添加材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1.0.3盾构法隧道工程的承发包合同和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与质量的要求不应低于本规程的规定。1.0.4盾构法隧道
6、工程施工期间,应对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网等进行监测;对重要或有特殊保护要求的建(构)筑物,应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1.0.5盾构法隧道工程的施工与质量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盾构shield盾构掘进机的简称,是在钢壳体保护下完成隧道掘进、拼装作业,由主机和后配套组成的机电一体化设备。2.0.2工作井working shaft盾构组装、拆卸、调头、吊运管片和渣土等使用的工作竖井,包括盾构始发工作井、盾构接收工作井等。2.0.3盾构始发shield launching盾构开始掘进的施工过程。2.0.4盾构接收shield arrival盾构到
7、达接收位置的施工过程。2.0.5盾构基座shield cradle用于保持盾构始发、接收等姿态的支撑装置。2.0.6负环管片temporary segment为盾构始发掘进传递推力的临时管片。2.0.7反力架reaction frame为盾构始发掘进提供反力的支撑装置。2.0.8管片segment隧道预制衬砌环的基本单元,管片的类型有钢筋混凝土管片、纤维混凝土管片、钢管片、铸铁管片、复合管片等。2.0.9防水密封条sealing gasket用于管片接缝处的防水材料。2.0.10壁后注浆back-fill grouting用浆液填充隧道衬砌环与地层之间空隙的施工工艺。2.0.11调头u-tur
8、n or turn back盾构施工完成一段隧道后调转方向的过程。2.0.12过站station-crossing利用专用设备把盾构拖拉或顶推通过车站的过程。2.0.13小半径曲线curve in small radius地铁隧道平面曲线半径小于300m、其他隧道小于40D(D为盾构外径)的曲线。2.0.14姿态position and stance盾构的空间状态,通常采用横向偏差、竖向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转角和切口里程等数据描述。2.0.15椭圆度ovality圆形隧道管片衬砌拼装成环后最大与最小直径的差值。2.0.16错台step成型隧道相邻管片接缝处的高差。3基本规定3.0.1盾构法
9、隧道施工应执行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3.0.2盾构机的技术性能应满足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线路条件、环境安全和隧道结构设计要求。3.0.3盾构法隧道施工现场必须有足够的场地、满足工作井、龙门吊、管片存放、浆液站、材料、渣土堆放、充电间、供配电站、控制室、库房等生产设施用地要求。3.0.4盾构法隧道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监控量测措施,控制地表变形,防止滞后沉降,保证地下管网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3.0.5盾构法隧道施工使用的管片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本规范的要求。3.0.6盾构法隧道施工时必须严格监控盾构姿态,确保隧道轴线精度在本规程允许偏差范围
10、内。3.0.7盾构法隧道施工时,必须保证管片拼装质量在本规程允许偏差范围内。3.0.8盾构法隧道施工必须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3.0.9盾构法隧道施工必须采用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4盾构始发4.1地层处理4.1.1盾构始发前,应根据洞门围护结构的结构和拆除方法、尺寸和埋深,并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环境要求和对地下管线与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地层加固处理工法。4.1.2始发掘进前,应对加固改良后的土体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始发掘进;应制定洞门围护结构破除方案,采取适当的密封措施,保证始发安全。4.1.3盾构始发段地层加固长度不应小于盾体长度,宽度不应小于2D
11、(D为盾构外径),同时下部加固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同时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整。4.1.4地层加固宜采用地面跟踪注浆加固方法,同时配合地层降水,地下水位应降至盾构机体以下。地面管线密集地段宜采用管棚注浆加固方法。4.2盾构始发准备工作4.2.1盾构始发前,应根据盾构机的主要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现场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盾构壳体2切削刀盘3螺旋输送机4管片拼装机5同步注浆系统6集中润滑系统7液压系统8铰接装置9电气系统10渣土改良系统11盾尾密封系统4.2.2盾构各系统验收合格并确认正常运转后,方可开始掘进施工。4.2.3现场验收时,应详细记录盾构运转状况、掘进情况,并进行评估
12、,满足技术要求后,签认确认文件。4.3盾构姿态控制4.3.1盾构掘进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和控制盾构姿态,使隧道轴线控制在设计允许偏差范围内。4.3.2在竖曲线和平曲线段施工时,应考虑已成环衬砌环竖向、横向位移对隧道轴线控制的影响。4.3.3应对盾构姿态及管片状态进行测量和人工复核,并详细记录。当发现偏差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纠偏。4.3.4实施盾构纠偏必须逐环、小量纠偏,必须防止过量纠偏而损坏已拼装管片和盾尾密封。4.4盾构始发掘进控制4.4.1始发掘进时应对盾构姿态进行复核。4.4.2负环管片定位时,管片环面应与隧道轴线垂直。4.4.3应在盾构起始段50m100m范围内进行试掘进,并根据施工和检测
13、资料及时分析反馈,调整和优化掘进参数。4.4.4始发阶段应注意盾构推力、推进速度、刀盘扭矩和转速、螺旋输送机扭矩与转速的控制,并加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掘进参数。建议在试掘进段,推进速度宜控制在20-40mm/min,土仓压力宜控制在0.07-0.12MPa。5一般地段盾构施工5.1一般规定5.1.1应根据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深、线路平面与坡度、地表环境、施工监测结果、盾构姿态以及盾构试掘进段的经验设定盾构推力、掘进速度、刀盘转速和扭矩、螺旋输送机转速和扭矩、土仓压力、排土量等掘进参数。5.1.2掘进中应监测和记录盾构运转情况,掘进参数变化、排出渣土状况,并及时分析反馈,调整掘
14、进参数,控制盾构姿态。5.1.3掘进过程中应使开挖土充满土仓,并使排土量与开挖土量相平衡。5.2盾构推力5.2.1盾构掘进时推力与盾构机通过的工程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深等条件相关,应根据具体施工条件设定不同区间段的推力值,并根据实际情况及环境监测反馈值进行实时调整。5.2.2 盾构机装配推力为盾构机能提供的最大推力,土压平衡式盾构机的装配推力不应低于30000kN。5.3推进速度5.3.1推进速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等条件进行设定,同时通过盾构推进力、刀盘转速来控制和调整推进速度。5.3.2推进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以免引起地层的沉降或隆起。推进速度建议值控制在20-50mm/min。5.3
15、.3盾构隧道接近建(构)筑物及管线施工时应匀速通过,减小掘进对地层的扰动,推进速度宜低于一般区段的掘进。5.4掘削扭矩5.4.1掘削扭矩应根据地层条件进行设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及环境监测反馈值进行实时调整。5.4.2在砂卵石地层中,盾构机刀盘的装配扭矩和脱困扭矩比一般地层要大,盾构机刀盘的最大扭矩(脱困扭矩)宜不应低于7500kNm。5.5刀盘转速5.5.1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应根据掌子面地质情况设定合适的刀盘转速,刀盘转数建议控制在1.01.5r/min。5.6土仓压力5.6.1土仓压力通过采取设定掘进速度、调整排土量或设定排土量、调整掘进速度两种方法建立,并应维持切削土量与排土量的平衡,以使土仓
16、内的压力稳定平衡。5.6.2在地层自稳能力强的地层,土仓压力可以适当减小,一定情况下允许欠压平衡。平均土仓压力建议控制在0.070.09MPa。6出土管理6.1渣土改良6.1.1应根据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环境情况,对流塑性和抗渗性不满足掘削面稳定要求的土质进行渣土改良,保持土质流塑状态。6.1.2应根据地层粒度级配和颗粒组分选择合适的添加材料进行渣土改良,对添加材料进行质量检查。6.1.3渣土应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和软稠度,减小对刀盘和螺旋输送机的磨损;同时应具有足够的抗渗性,保证开挖面稳定性,减小对土层的扰动。6.1.4应满足施工进度,保证渣土运输的连续性。6.2添加材要求6.2.
17、1流动性好,不发生材料分离和沉积;渗入、填充、封堵掘削土颗粒间隙好。6.2.2稳定性好,历时变化小,无自硬性。6.2.3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排出掘削土对环境无污染,处理简便。6.3出土体积控制6.3.1盾构机掘进前,施工单位应参考相关标准及规定对区间盾构隧道沿线通过的各地层进行松散系数测定。6.3.2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盾构机的外径、理论超挖量、掘进距离和地层松散系数等参数对每个掘进循环的理论出土量(体积)进行估算。6.3.3一般情况下,应采用比较单位掘进量的切削土砂运输车台数的方法或由螺旋输送机的转速来推算实际出土量(体积),做好详细记录。6.3.4实际出土体积与理论体积误差量应
18、控制在3%以内。6.4出土重量控制6.4.1根据理论出土体积、地层密度及添加材重量等因素综合计算出盾构机每个掘进循环的理论出土重量。6.4.2测定改良后渣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根据每个掘进循环的实际出土体积,计算出每个掘进循环的实际出土重量。6.4.3也可采用龙门吊测定每个掘进循环的出土重量并做好详细记录。6.4.4实际出土重量与理论出土重量误差应控制在3%内。6.5螺旋输送机6.5.1应根据开挖土质、地下水压力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排土机构。6.5.2应选用大直径、大螺距的螺旋输送机,并配置足够强度和刚性的螺旋轴,满足大粒径砾石排出的要求。螺旋机应采用耐磨保护措施。6.5.3掘进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螺旋输
19、送机转数、排出渣土状况,及时分析反馈,防止螺旋的异常磨损。6.5.4螺旋输送机应方便在隧道内进行更换。6.6防喷涌6.6.1掘进过程中应随时监控螺旋输送机出土口的出土情况和土仓压力变化情况。同时,应根据水文地质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防止喷涌。6.6.2掘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盾尾密封刷密封效果,保证自动注脂系统和手动注脂系统各点位工作正常,经常填加油脂,确保密封刷状态良好。6.6.3掘进过程中,土压力波动幅值控制在0.02MPa以内。尽量减少停机次数和时间,避免地下水向土仓汇集。6.7出土记录管理6.7.1必须严格做好盾构每环出土记录。现场各级管理机构及现场监理应在出土记录上签字。6.7.2应采用体
20、积、重量双控制法,保证每环的出土量满足控制要求。6.7.3当出现出土体积或重量超出控制要求时,必须及时采取补偿措施。6.7.4穿越不同地段时,必须用照片记录出土状态,同时标注出土时间和线路里程,作存档。7壁后注浆7.1一般规定7.1.1壁后注浆分为同步注浆、即时注浆、二次补强注浆和其它形式注浆等,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表沉降状态、环境要求及设备情况等选择注浆方式和注浆参数。7.1.2同步注浆和即时注浆必须与盾构掘进同步进行。7.1.3注浆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注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7.2注浆参数的选择7.2.1注浆压力应根据地质情况、注浆方式、管片强度、设备性能、浆液特性和隧道埋深等综合
21、因素确定。注浆压力宜为0.10.25MPa。7.2.2同步注浆和即时注浆的注浆量充填系数应根据地层条件、施工状态和环境要求确定,充填系数宜为1.5-2.0。7.2.3同步注浆的注浆速度应根据注浆量和掘进速度确定。7.3注浆材料7.3.1应根据注浆要求进行注浆材料的试验和选择。可按地质条件、隧道条件和工程环境合理选用单液或双液注浆材料。7.3.2注浆材料应满足强度、流动性、可填充性、水密性、凝结时间、收缩率、环保等要求。7.3.3注浆用液应符合下列规定:1.浆液应按设计配合比拌制;2.浆液的相对密度、稠度、和易性、杂物最大粒径、凝结时间、凝结后强度、浆体固化收缩率均应满足工程要求;3.伴制后浆液
22、应易于压注,在运输过程中不得离析和沉淀。7.4二次注浆7.4.1在地表沉降难于控制、出土超量、特殊地段施工以及管片背后出现空洞或大范围松动等情况,必须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应及时,并根据盾构设备具体情况选择注浆位置,注浆点位主要在拱顶和邻接块,采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同时进行控制。7.4.2二次注浆的注浆量和注浆速度应根据环境条件和沉降监测结果等确定。7.5注浆作业管理7.5.1注浆作业应连续进行。7.5.2注浆过程中,应对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时间等参数进行文字记录。7.5.3注浆作业时,应观察注浆压力及流量变化,严格控制注浆参数。7.5.4注浆作业后,应及时清洗注浆设备和管路。8刀具更换8.1
23、换刀地点8.1.1应预先确定刀具更换地点与方法,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8.1.2刀具更换宜选择在工作井或地质条件较好、地层较稳定的地段进行。8.1.3在不稳定地层更换刀具时,必须采取地层加固或压气法等措施,保证开挖面稳定。8.2换刀方法8.2.1应根据换刀预测地点的地层条件选择合适的换刀方法,换刀过程中不能占用城市交通主干道,并尽量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8.2.2根据成都地层条件,可采用“降水井+地层加固”的常压进仓换刀作业方法或利用压缩空气的带压换刀作业方法。当地面环境限制时宜采用带压换刀作业方法,并视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注浆加固。8.3带压换刀8.3.1带压进仓更换刀前,必须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24、:1)对带压进仓作业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2)采用两种不同动力装置,保证不间断供气;3)气压作业区严禁采用明火,同时应加强通风和增加消防设备。8.3.2带压更换刀具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合理气压,稳定工作面和防止地下水渗漏;2)刀盘前方地质和土仓满足气密性要求;3)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开挖面稳定状态和刀盘、刀具磨损状况进行检查,确定刀具更换专项方案与安全操作规定;4)作业人员应按照刀具更换专项方案和安全操作规定更换刀具;5)保持开挖面和土仓空气新鲜;保证压缩空气符合呼吸气体要求。6)作业时间必须严格按照气压条件下作业时间要求限制进行。8.3.3更换前做好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停机
25、时间。刀具更换宜做到拆一把换一把,并应做好刀具更换记录。9盾构接收9.1接收前准备9.1.1接收前应制定接收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接收掘进、管片拼装、壁后注浆、洞门外土体加固、洞门围护破除、洞门密封装置等。9.1.2盾构接收前,应根据洞门围护结构和拆除方法,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环境要求和对地下管线与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地层加固处理工法。宜采用地面跟踪注浆或管棚注浆加固的方法。9.2盾构接收掘进控制9.2.1盾构达到接收工作井150m以前,必须对盾构轴线进行测量并作调解,每?环量测1次,保证盾构准确进入接收洞门。9.2.2盾构到达接收工作井10m内,应控制盾构掘进速度、
26、开挖面压力。9.2.3盾构到达接收工作井前,应采取适当措施,使拼装管片环缝挤压密实,确保密封防水效果。9.2.4盾构主机进入接收工作井后,应及时密封管片环与洞门间隙。10盾构停机重启10.1带压换刀作业完成后盾构重启10.1.1带压换刀作业完成后,必须待土仓内重新建立土压平衡后,才可以启动刀盘恢复掘进。10.1.2严禁盾构重启时刀盘出现空转。10.1.3重点对出土量进行监控,如出现超挖,应采取充填与加固等措施,避免超挖引起地层空洞。10.2盾构长时间停机重启10.2.1长时间停机重启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状况,确认没有问题后方可重启。严禁盾构重启时刀盘出现空转。10.2.2必须确保设备完好及配套
27、设施运转正常,避免被动停机造成的各种隐患和危害。11特殊地段盾构施工11.1一般规定11.1.1特殊地段定义:地质条件特殊复杂或穿越河道、重要地下管线和地下障碍物及地表建筑物,对施工、环境等有重大安全影响的地段。11.1.2特殊地段和特殊地质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4)应对地表及建(构)筑物等沉降、倾斜进行评估,必要时,应加密监测测点、提高监测频率,并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掘进参数。11.2特殊地段的施工措施11.2.1穿越复合地层地段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刀具的配置,应充分研究刀具的均衡性原理、刀具的破岩机理,合理选用刀具及刀盘开口率;2)掘进过程应严格控制土压,土仓压力不得小于主动土压力
28、,严格控制出土量,避免软土部分出现超挖;3)掘进时应向土仓及时注入足量具有稳定开挖面的添加剂;4)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节推力,减小刀具在岩层交界面碰撞强度;降低刀盘转速,防止软硬界面处刀具崩裂;5)应有计划地进行刀具检查与更换,保证掘进过程的连续性,尽量避免停机。11.2.2过河地段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1.2.3其它危险源地段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2管片拼装12.1一般规定12.1.1必须使用质量合格的管片和防水密封条。12.1.2应根据上一衬砌环姿态、盾构姿态、盾尾间隙等确定管片排序。12.1.3应按拼装工艺要求逐环拼装,并及时联结成环。12.1.4拼装管片时,拼装机作业范围内严禁站人
29、。12.2拼装前的准备12.2.1对管片及防水密封条应进行验收,并应按拼装顺序存放。12.2.2对上一衬砌环面应进行质量检查。12.2.3对拼装机具和材料应进行检查。12.3拼装作业12.3.1应严格控制盾构千斤顶的压力和伸缩量,并应保持盾构姿态稳定。12.3.2管片连接螺栓紧固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12.3.3拼装管片时应防止管片及防水密封条损坏。12.3.4对已拼装成环的衬砌环应进行椭圆度抽查,确保拼装精度。12.3.5在曲线段拼装管片时,应使各种管片在环向定位精准,隧道轴线应符合设计要求。12.3.6在特殊位置拼装管片时,应根据特殊管片的设计位置,预先调整盾构姿态和盾尾间隙,管片拼装应符合
30、设计要求。12.4管片拼装质量控制12.4.1管片拼装应严格按拼装设计要求进行,管片不得有内外贯穿裂缝和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及混凝土剥落现象。12.4.2管片防水密封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缺损,粘接应牢固、平整,防水垫圈不得遗漏。12.4.3螺栓质量及拧紧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2.4.4管片拼装过程中应对隧道轴线和高程进行控制,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中的规定。12.4.5施工中管片拼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中的规定。12.4.6粘贴管片防水密封条前应将管片密封条槽清理干净,粘
31、贴后的防水密封条应牢固、平整、严密、位置正确,不得有起鼓、超长和缺口现象。管片防水密封条粘贴完毕并达到粘贴时间要求后方可拼装。管片拼装前应对粘贴的密封条进行检查,拼装时不得损坏密封条。12.4.7螺栓孔密封胶圈应按设计要求安装,不得遗漏,且不宜外露。12.4.8管片嵌缝防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相关要求。12.5管片修补12.5.1当管片表面出现缺棱掉角、混凝土剥落、大于0.2mm宽的裂缝或贯穿性裂缝等缺陷时,必须进行修补。12.5.2管片修补时,应分析管片破损原因及程度,制定修补方案。12.5.3修补材料强度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12.6防水12.6.1区间盾构隧道
32、施工时,应注重防水工程施工,确保防水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12.6.2做好区间隧道与车站接口处沉降缝的防水工程。13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13.1一般规定13.1.1盾构施工中应结合施工环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制定监控量测方案。13.1.2监控量测范围应包括盾构法隧道和沿线施工环境,对突发的变形异常情况必须启动应急监测方案。13.1.3应当根据监测对象的位移或变形的累计量、速率等动态变化情况实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13.1.4当需进行地表和地中位移观测时,宜将地表和地中位移测点布置在同一监测断面内,以便进行对比分析。13.1.5监控量测仪器和设备应满足量测精度、抗干扰性、可靠性以及实时采集和传
33、输等要求。13.1.6盾构始发前到盾构到达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检测项目必须达到设计要求。13.1.7质量检测结果应详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13.2监控量测内容13.2.1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其中必测项目为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必需开展的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为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结合隧道所处的特殊环境、水文地质等条件下选择性开展的监控量测项目。监控量测项目的内容如表13.2.1。表13.2.1 监控量测项目类别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地表沉降沿线建(构)筑物和管线变形测量选测项目地中位移管片内力土压力水压力13.2.2地表沉降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基点应埋设在隧道开挖的影响范围外
34、,且不宜少于2个。13.2.3观测点应埋设在能够反映变形、便于观测、易于保护的位置。13.2.4在记录监控量测数据的同时,应对盾构机的位置、掘进参数等进行同步采集,以便后期结果的处理和分析。13.3沉降及位移监测13.3.1沉降及位移观测包括:线路地表沉降观测、沿线邻近建(构)筑物变形量测、地下管线变形量测、地中位移量测等。13.3.2应根据施工变形区内建(构)筑物的结构状况、重要程度、受影响大小对其有选择的进行变形测量。13.3.3邻近地下管线的变形测量应直接在管线上设置观测点,对于不便进行开挖的管线也可在周围土体中埋设沉降仪和位移计或其他有效方法间接测定其变形情况。13.3.4环境监测应在
35、施工前进行初始观测,并应从距开挖工作面前方H+h(H为埋深,h为隧道高度)距离处开始,直到观测对象稳定时结束。13.3.5变形测量频率在盾构切口前20m至盾尾脱出后30m为重点监测时段,不应少于每天2次。盾尾脱出30m后,当变形速率大于5mm/d时,不应少于每天2次;当变形速率在1mm5mm/d时,不应少于每天1次;当变形速率小于0.5mm/d1mm/d时,每2天1次;当变形速率小于0.5mm/d以后,可每周一次或更长。13.3.6盾构穿越地面建(构)筑物、铁路、桥梁、管线等时除应对穿越的建(构)筑物进行观测外,还应增加对其周围土体位移的观测。13.3.7沉降及位移观测应持续到盾构法隧道贯通后
36、1年以上,观测频率可降低为1次/1-3月,以观测工后沉降。13.4管片结构内力及荷载量测13.4.1盾构法隧道管片结构内力及荷载量测包括:管片结构内力量测、管片背后土压力和水压力量测等。13.4.2隧道管片内力测量宜采用混凝土应变计,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钢筋计。在采用钢筋计时需尽可能的减少对管片结构主筋受力的影响。每个截面至少布设5对混凝土应变计或钢筋计,每对混凝土应变计宜绑扎在内外层受力主筋上。13.4.3每个监测断面的土压力或水压力测点至少布置5个。13.4.4管片结构内力及荷载量测元件应在管片浇筑前埋设,在管片脱出盾尾前应至少读一组初读数。13.5质量检测13.5.1根据相关国标对质量检测
37、内容的规定,盾构法隧道施工质量检测内容还应包括:加固地层强度检测、管片背后空洞及土体密实度检测、渣土质量检测等。13.5.2当盾构始发或到达时,应根据盾构始发井周边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加固,对加固后土体的强度进行检测,土体加固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13.5.3盾构管片拼装完成后,应对盾构隧道断面变形椭圆的横径、竖径、斜径以及椭圆的中心点在工程坐标系下的横向偏差和高程偏差,断面椭圆度等参数进行质量检测。13.5.4盾构施工中注浆效果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测,防止管片壁后注浆量不够、质量不合格,避免引起较大的地表沉降或者坍塌。13.5.5盾构机每推进30环50环后,应及时对台车后方管片衬砌背后的注浆
38、填充效果进行检测,发现管片背后存在空洞或土体不密实时,须采用二次注浆或其他注浆方式对进行填充,避免空洞向地表发展。13.5.6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应对排出渣土的流塑性和抗渗性进行检查。13.6资料整理和信息反馈13.6.1监测数据的采集要根据预先的计划按时进行。结果反馈要及时,宜利用计算机实现测量数据采集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输出标准化,并应建立监控量测数据库。13.6.2应结合施工和现场环境状况对监测量测数据定期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出隧道环境变形、地表沉降、隧道沉降等时态曲线图。13.6.3对重要的观测项目要建立预警值,当观测变形值大于允许变形值的2/3时,必须及时通报建设、施工、监理等单
39、位,并采取相应措施。13.6.4当次施测后2h4h内提供监测成果。13.6.5工程竣工后应提供监控量测技术总结报告。14盾构法隧道施工组织管理14.1一般规定14.1.1开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14.1.2应根据施工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施工方案,采取相应对策,保证施工顺利进行。14.1.3应采集施工过程中的相应数据,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14.2业主单位14.2.0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定总体管理目标。14.3监理单位14.3.1应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施工监理合同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应及时提出监理意见。14.3.2应严格控制施工进度计划
40、,确保施工进度均衡。14.3.3对重点部位、区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实施细则,做好旁站和现场取样工作。14.3.4监理单位每天必需对盾构掘进的出土量、注浆量等参数进行抽查,做好记录。14.3.5在盾构穿越重要管线、建构筑物、桥梁等风险源,监理工程师必需跟机旁站,做好出土量、注浆量等的监督管理。14.3.6在监测预警及超过沉降规范的地方,监理单位必须组织施工单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14.4施工单位14.4.1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合同,编制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14.4.2必须严格按照盾构法隧道施工规程、技术方案等进行作业,专业施工人员必须进过培训后方可上岗。14.4.3施工
41、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开挖面状态、隧道轴向、隧道隆沉、地表隆沉、管片变形和破损等情况,随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并加强施工监测,施工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4.4.4盾构及配套设备应每天进行安全检查,注意盾构设备的日常维护。14.4.5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完整的安全急救预案,并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14.4.6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案,并落实到施工过程中。14.4.7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合同,编制本项目的施工风险源分析、穿越建(构)筑物及管线的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14.4.8施工单位必须派专人管理对地面监测、出土量的管理,每天对监测资料及出土量进行分析,对异常的地方采取施工措施。14.4.9施工
42、单位必须对每天掘进拼装的管片进行姿态的测量。14.4.10隧道贯通1年后,施工单位必须向业主单位递交本区间地面的技术总结报告(包括每环出土量、同步注浆量、监测资料、二次注浆、换刀的地方、以及采取的其它措施等资料)和安全评估报告。业主单位组织相关安全审查部分进行评估。14.5第三方监测单位14.5.1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当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规范及有关资料编制监测实施方案,开展监测和巡视工作,定期向建设、设计、监理单位提供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及合同要求。14.5.2第三方监测单位应根据合同约定,会同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监测监督管理。14.5.3应按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的项目、频率进
43、行监测,监测方法和精度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14.5.4应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向建设方及相关单位反馈。14.5.5监测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监测记录及成果的内容应满足工程的需要和相关规范要求,应有责任人签字,监测记录及成果应加盖成果章;应及时将工程监测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成果进行组卷归档。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纹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用语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
44、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管理规程(试行)条文说明目 次1总则232术语233基本规定234盾构始发234.1地层处理244.2盾构始发准备工作244.3盾构姿态控制264.4盾构始发掘进控制265一般地段下盾构施工265.1一般规定265.2盾构推力275.3推进速度275.4掘削扭矩285.5刀盘转速285.6土仓压力286出土管理286.1渣土改良286.2添加材要求286.3出土体积控制
45、296.4出土重量控制296.5螺旋输送机296.6防喷涌306.7出土记录管理307壁后注浆307.1一般规定307.2注浆参数的选择307.3注浆材料317.4二次注浆317.5注浆作业管理318刀具更换318.1换刀地点328.2换刀方法328.3带压换刀329盾构接收329.2盾构接收掘进控制3310盾构停机重启3310.1带压换刀作业完成后盾构重启3310.2盾构长时间停机重启3311特殊地段盾构施工3311.1一般规定3311.2特殊地段的施工措施3412管片拼装3512.2拼装前的准备3512.3拼装作业3513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3513.1一般规定3513.3 沉降及位移监测3613.4管片结构内力及荷载量测3713.5质量检测3713.6资料整理和信息反馈37附1:盾构掘进进度记录表附2:掘进参数记录表附3:注浆记录表1总则1.0.1、1.0.2编制本规程的目的是为加强成都地铁富水砂卵石地层采用盾构法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安全、环境安全和工程质量,统一盾构法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本规程不包括盾构隧道法的设计、验收、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内容。1.0.3本规程是对成都地铁盾构法隧道结构工程技术和工程质量的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