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美体育电影中传递的精神文化差异
编 号
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012 届)
论 文 题 目:
中美体育电影中传递的精神文化差异
作 者:
指 导 教 师:
学 生 所 属 系:
新闻系
毕 业 专 业:
新闻学
学 号:
中美体育电影中传递的精神文化差异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和信息传播日益走向全球化,显示东西方间的相互了解和对话的重要性,而且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称霸全球,美国的体育电影给中国本土体育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以中国体育电影找到自身与美国体育电影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异同,吸取对方的优秀点,克服自身缺点、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地方,找准自身定位,突出本土体育电影特色,为更好地参与电影传播的全球化竞争中融合创新和开拓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美体育电影,文化差异,人文精神
ABSTRACT:China and United States in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sports movies have excellent results reflecting the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factors and sports people’s personality between two countrie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lower social status for the two countries’ sports movie makers having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inking ways. Chinese movie making could learn from American movie production, thereb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sports movies.
Key Words:Chinese and American sports movie, cultural difference, humanity spirit
目 录
1、前言 4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4
2、研究对象与方法 4
2.1研究对象 4
2.1.1体育电影的精神文化差异的概念界定 4
2.1.2具体个案 4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5
2.2研究方法 6
2.2.1个案分析法 6
2.2.2比较分析法 6
3、 分析与结果 6
3.1 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与为梦想拼搏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与《百万宝贝》对比 7
3.2 质朴单纯的梦想和异常艰辛的现实之路——《买买提的2008》与《Goal》对比 11
3.2 结论 15
3.2.2中国体育电影更加强调集体主义,而美国体育电影显示更强的个人主义 15
3.2.1中国体育电影相比于美国政治文化色彩浓厚 15
3.2.3中国体育电影的情节较为单一,美国体育电影较多非体育元素 15
4.结语与建议 15
4.1 中国体育电影提升建议 15
4.2 结语 16
参考文献、致谢 16
1、前言
当今世界经济和信息传播日益走向全球化,显示东西方间的相互了解和对话的重要性,而且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称霸全球,美国的体育电影给中国本土体育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体育电影就需要寻找自身与美国体育电影的共同点和差异处,其中,体育电影中的精神、文化是贯穿整个体育电影体系的中坚线,是体育电影在市场上得以立足的根本因素,所以中国体育电影找到自身与美国体育电影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异同,吸取对方的优秀点,克服自身缺点、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地方,找准自身定位,突出本土体育电影特色,为更好地参与电影传播的全球化竞争中融合创新和开拓发展提供借鉴。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中美体育电影中的体育精神的相同与不同,引导两者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原理、传播途径、传播方法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以期更深入地探索体育电影文化观念传播的规律和经验,可以使我国体育电影未来的发展更加贴近受众心理,满足广大受众,包括广大体育爱好者的观影需求。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体育电影的精神文化差异的概念界定:
体育[[] 何新 .中外文化知识辞典[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第131页
]:体育产生于劳动,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体育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结合卫生措施,锻炼人们的身体,从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文化精神[[] 汝信 .社会科学新辞典[M].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重庆出版社.1988.第918页.
]:又称民族精神。与文化形象相对。指使一个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文化特质的总和,即一种文化所特有的精神。K·扬于1934年在《社会学导论》中认为,每个社会都有建筑在那些使他们最不同于其他社会的文化模式上的一种文化精神或社会特性。最初,文化精神被看作一个社会群体的各种行为观念和目的的总和。后来美国人类学家E·萨丕尔和R·本尼迪克特把注意力从行为上转移至作为行为本源的根本观念和概念上,即文化的内在品质或基本的、整合的价值系统。其他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对文化精神也有一些不同的解释和看法。一般认为,文化精神与本尼迪克特所主张的文化形貌及文化模式类似,反映在一种文化内的平均人格类型上面。
2.1.2具体个案
(1)《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英文名:The One Man Olympics ,上映时间2008年,导演:侯咏)
此电影主要讲述尚在东北大学读书的刘长春就已经展现出了短跑天赋,并由专门聘来的德国教练训练。"九一八"中断了他的学业和训练,但却没能泯灭他心中对奥运会的渴望。刘长春怀揣奥运梦想、离开家乡,力尽坎坷。在少帅张学良的支持下,他终于参加了在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奥运会。
(2) 《Million Dollar Baby》(中文名:百万宝贝,上映时间:2004年,导演:Clint Eastwood)
此电影主要讲述年迈的Frankie是一个有名的拳击教练,管理着一家老旧的拳击训练馆。对拳击有强烈兴趣的女子Maggie走进训练馆,请求法兰基受为门徒,她以坚毅的决心软化了Frankie,他终于决定把Maggie培养成出色的女拳击手。二人在训练和比赛中默契的相处磨合,令法兰基内心得到了亲情的抚慰,而麦琪也登上了拳击场。在一次比赛中Maggie受重伤导致高位瘫痪,她的职业生涯和生命也就此结束了。
(3) 《买买提的2008》(英文名:Mai Mai Ti's 2008,上映时间:2008,导演:西尔扎提·亚合甫)
此电影主要讲述县文体局干部买买提来到了沙尾村,为了让自己调回市体育局,他告诉孩子们如果参加足球队,并夺得冠军,就可以在2008年去北京看奥运会。从"乌斯曼"足球队辞职的迪里拜尔教练的到来,使这个足球队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并取得了预赛胜利。"梦想足球队"在迪里拜尔的训练下,在"英萨克"杯足球决赛中,他们团结一致战胜了对手,而最让人感动的是,当初被挖走的马拉多纳.沙比尔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中反水,帮助"梦想"队攻进关键的一球,"梦想队"最终夺得了比赛的胜利。
(4) 《Goal》(中文名:一球成名,上映时间:2005,导演:Danny Cannon)
此电影主要讲述Santiago Munez是一名很有天赋的足球爱好者,由于家庭贫困,只能有钱人家清扫家园赚取微薄的薪水。一个英国球探发现了Santiago的天份鼓励他前往英国闯天下。他到了英超劲旅——纽卡斯尔队的主场圣詹姆斯球场准备参加赛前选秀会。Santiago的球技在这群卧虎藏龙的未来顶尖选手阵中差点突显不出来,他也领悟到除了天份之外,勤奋的练习才是在职业足坛有立足之地的重要关键。Santiago发挥潜力之后,在最紧张的关头帮助纽卡斯尔队顺利晋级季后赛。
2.1.2.2 个案选取原因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百万宝贝》、《买买提的2008》、《一球成名》皆为近年来国内外闻名的体育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和《百万宝贝》中的运动项目为单人竞技项目,前者是跑步,后者是拳击,较多展现个人体育能力和魅力;《买买提的2008》和《一球成名》中的运动项目为团体竞赛——足球,较多呈现集体力量和精神。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体育皇后》、《水上春秋》风靡全国以来,虽然中国体育电影的总量不足百部,占本土电影的比例较少,但还是有不少的优秀体育电影出品,而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中国影坛相继诞生了又一批新作,这些体育电影为中国体育电影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美国体育电影在好莱坞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商业和艺术上都有不错的成绩,为美国体育电影研究提供了厚实良好的实践根基。
近年来对于中美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人文内涵的对比研究文献数量不是很多,且内容角度较为集中。本人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近十年来(主要集中在近五年)的文献搜索与研究,总结出前人对“中美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的异同”这一话题的研究现状。
戴雨露在《中美体育电影的人文内涵比较研究》[[] 戴雨露. 中美体育电影的人文内涵比较研究[J]. 体育博览, 2011.9:19
]一文中,将体育电影定义为“反映与体育活动有关的社会生活的故事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与体育竞赛活动有紧密的联系,有较多紧张的体育比赛场面,在演员的选用上有时候启用专业运动员。”这一描述,非常契合中美两国体育电影的特点。学者们对中美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2.1、对中国体育电影的体育精神、人文内涵的研究
从20世纪40年代,中国本土体育电影刚刚起步,中国体育电影的研究受到了一些从事电影研究、体育传播研究的学者的兴趣。李金宝在《体育影像传播-百年中国体育电影研究》[[] 李金宝. 体育影像传播-百年中国体育电影研究[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10.01
]一书中辟专章讨论分析了中国体育电影各个时期的精神特征。那春艳、谷金波的《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研究——从体育精神角度》[[] 那春艳,谷金波. 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研究——从体育精神角度[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10.15
]、林思月的《我国体育影视价值取向的解读》[[] 林思月. 我国体育影视价值取向[J]. 吉林大学, 2012.06.01
]、李恩琦的《我国体育电影文化主题的流变与反思》[[] 李恩琦. 我国体育电影文化主题的流变与反思[J]. 体育文化导刊, 2012.08.23
]等对中国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人文方面的构成方式、特点、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体育电影里的体育精神。
2.1.2.2、对美国体育电影的体育精神、人文内涵的研究
对于美国体育电影的国内学者研究文献并不多,而且大多出现在近五年。宋薇的《美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主题倾向研究》[[] 宋薇. 美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主题倾向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 2008.06.06
]、张军、尚志强的《美国体育电影的文化透视》[[] 张军, 尚志强. 美国体育电影的文化透视[J]. 体育学刊, 2009.01.28
]、 李圣爱、唐丽霞的《<百万宝贝>中的美国文化透视》[[] 李圣爱, 唐丽霞. 《百万宝贝》中的美国文化透视[J]. 电影文学, 2010.10.05
]、冯苇的《好莱坞体育电影与美国体育文化》[[] 冯苇. 好莱坞体育电影与美国体育文化[J]. 体育文化导刊,2011.12.23
]等指出美国体育文化和美国体育电影的相互融合、影响,结合多个成功体育电影分析了美国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的特征和形成因素,和美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在体育电影中的体现。
2.1.2.3、对中美体育电影的体育精神、人文内涵的对比研究
具体在两国体育电影人文、精神方面的对比研究文献,国内的研究数量不多、研究深度不大。肖沛雄、万文双的《中美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的和而不同》[[] 肖沛雄, 万文双. 中美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的和而不同[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28
]、戴雨露的《中美体育电影的人文内涵比较研究》、张博、陈志远的《由中美体育电影文化特点分析中美体育人文差异[[] 张博, 陈志远. 由中美体育电影文化特点分析中美体育人文差异[J]. 搏击(体育论坛), 2013.10.18
]》、首洁的《中西体育电影主题异同简析》[[] 首洁. 中西体育电影主题异同简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5.01.23
]、段德平的《从<百万宝贝>看中西体育文化差异》[[] 段德平. 从《百万宝贝》看中西体育文化差异[J]. 芒种, 2014.01.15
],从中美各自的体育人文精神出发分析体育电影中的体育精神的成因、特点。共同点的切入角度主要是体育精神的重要性、国家民族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对中美电影的影响,差异点的分析集中在爱国主义和“美国梦”、集体英雄和个人英雄、集体教育和自我救赎的实例分析。除此之外,还浅析了目前我国体育电影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应对策略。
2.2研究方法
了解中美电影文化、中美体育精神,结合经典和近年中美体育电影实例,对中美体育电影的体育精神的现状分析。
2.2.1个案分析法
分析《一球成名》(美)和《买买提的2008》(中)、 《百万宝贝》(美)和《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中故事情节、思想情感传递的各国的精神文化。
2.2.2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比《一球成名》(美)和《买买提的2008》(中)、 《百万宝贝》(美)和《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从影片情节、人物设定、镜头表达的角度切入,具体分析影片时代背景、情节安排的用意特色、主人公角色设定、命运安排、特定台词、有代表性的镜头语言,从而总结中美体育电影中传递的精神文化的差异。
3、 分析与结果
因为中美两国的文化、历史、思想包括价值观方面有着很多的不同,因此中美体育电影中传递的精神文化差异也是很大的。
3.1 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与为梦想拼搏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与《百万宝贝》对比
3.1.1《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为迎接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应运而生。《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一部讲述我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远赴美国参与第十届奥运会经历的传记电影。
情节、对白展现:
(1)原本轮船先停靠加州,再到达洛杉矶的,如果按照既定行程,刘长春必定迟到无疑。所以刘长春和教练二人不断说服船上的乘客在修改航线的提议书上签字,可偏偏有一些美国乘客认为即使刘长春赶得上开幕式,也没有实力与他国比拼,甚至嘲笑中国人为“东亚病夫”。被“东亚病夫”四个字激怒的刘长春就与他们打了一个赌,如果他在12秒内绕着整个夹板跑一圈,他们就要签字改航线。秒表开始了,刘长春拔腿狂奔,在第12秒时冲线,他骄傲地抬起头,整个轮船的外国人都为他欢呼鼓掌。
(2)对白背景:在第十届奥林匹克100米跑步预赛中,刘长春因长途旅行的疲惫和巨大的精神压力,没有发挥充分的实力,在预赛中落选,中国政府发来指示让他放弃后面的200米预赛,理由是“这个民族不能再承受任何的失败”。这让刘长春万分痛苦,在教练递交放弃申请的时候,他表明自己的想法和决心,终于得到了200米预赛的资格。
对白内容:
【回忆:1932年6月 北平】
刘长春:多你们几个就能战胜日本关东军吗?
同学姚可秀:刘长春,我们在战场上并不是都能取得胜利。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成为战士,不应该去流血牺牲。
【奥林匹克放弃比赛申请处】
刘长春:宋教授,请允许我继续参加比赛。
教练宋教授:长春
刘长春:请让我说完。你所这是全世界的奥林匹克,你说我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现在代表国家我来了,这是我们第一次,第一次啊!宋教授,难道就因为不能取胜,我们就应该放弃毁掉这宝贵的第一次吗?难道就因为,就因为第一次失败,我们就因该受到蔑视和侮辱吗?难道我们只是为了取胜才来参加奥林匹克的吗?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受着侵略,我们的民族正经受着战争的苦难,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比任何时候更需要骨气,更需要尊严,更需要奥林匹克。
整部影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断往前奔跑的刘长春的形象,他的精神就在不断“跑”和争取“跑”的机会中凸显出来。精神和影响通过跑步统一。刘长春不断往前奔跑的视觉主题跟当时中国形象十分契合,不管世人如何评说,整个中国都在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一往无前。
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两个项目在初赛就被淘汰了,这本应该是个悲剧。但整部影片没有把夺取奖牌作为终极目标,而是突出奋斗精神,既要为国家民族争光,也为个人发展努力拼搏。金牌、名次都是次要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实现自己、国家的梦想,也符合体育“重在参与”的精神。
从古代到现在,中国人的体育精神与爱国精神都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刘长春的参与就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在艰苦的训练和颠簸的旅途中,是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支持他坚持到最后。虽然影片中的刘长春是一个个性化的艺术形象,但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亿万个中国人。主人公所体现出来的“单刀赴会”的担当和勇气,是拳拳赤子之心和身怀大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3.1.2《Million Dollar Baby》
《百万宝贝》中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关于自己的追求,名誉的追求、尊严的追求,这是关于生命质量的追求。
情节、对白展现
(1)旧拳馆中有一名管理员,他曾是一名拳击手,在第100场比赛中被打成重伤而退役。Frank当时是他的护理师,很后悔没有阻止他在受伤后去继续比赛。可是,在他眼中,第109场比赛中,他第一次与高级别选手过招,尽了自己的能力,已经是无憾了,他很自豪自己经历了那场比赛。他为自己生命的质量感到无悔。同时,拳馆中有一名智力有些问题的拳击爱好者,他穿着老旧的衣服练拳,一直念叨着要战胜各类拳王,他打拳天分不足,可每天都坚持来练拳。拳馆有两个打得不错的年轻人经常用言语和拳头欺辱他,有一次,欺负得很过分,管理员终于看不过去了,戴起拳套教训了他们一顿,然后说道:“第110场比赛”。
在人生中,胜利不只是力量和技术有过人之处,还是为正义、保护弱者而战的伟大。在这个时刻,拳馆管理员是坚守自己信念和内心纯洁的英雄。
(2) Maggie原本是一名普通的餐厅服务员,因为很喜欢打拳,求Frankie收她为徒。影片只用了五分之三的篇幅讲述了她的训练和比赛,却用了五分之二的时间描绘了她半身不遂只靠呼吸机各种管子营养针的生活。在最后时刻,她对Frankie说道,她已经体验过人生的巅峰,听到过观众的掌声和欢呼,感受过Frankie带给她父爱般温暖的感情,已经很满足了,宁愿在最辉煌的时候和这个世界道别。
活下去并不是难事,但下决定结束自己生命,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决绝。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句话,Maggie用她的行为很好地呈现出来。Maggie是勇于主宰生命的英雄。
(3) Frank每天都去教堂听布道,给女儿寄去的信经常都被原路退回,与家人关系淡漠,却很想和女儿亲近,是个得不到亲情的正在老去的拳击教练。当时Maggie来求他做教练时,他很是抗拒,可后来又被她的坚定和梦想之火所打动,亲自做她的教练和经纪人。随着一日接一日的训练和比赛,Frank和Maggie越来越了解对方,Frank经常在为她的职业生涯安排而烦恼,怎样在让她获得荣耀和掌声的同时受伤的程度降到最小,他最常挂在嘴边的叮嘱就是”always protect yourself”,在Maggie在比赛中初露锋芒有点骄傲地说:“怎么样,我这场打得不错吧”的时候,Frank温和地教育她,你都把大家打败了,不知道如何进步了,这怎么能叫做不错呢。在Maggie瘫痪后,他寸步不离地照顾她,想尽一切方法找更好的医生和治疗机构。在摘下Maggie呼吸罩的时候,他内心的爱女之情一下子洋溢在屏幕,令大家都为他心痛。
从自我封闭内心,到逐渐打开心扉给予他人温暖,Frank是突破自我的英雄。
《Million Dollar Baby》以顽强生存、奋力发展、拼搏梦想的生命意识为精神内核。电影中主人公的生命追求。在历尽艰难的磨砺和自我价值的追寻之后,获得生命的感悟。不同于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大团圆、大胜利的结局,这部影片的结局是悲伤、令人沉默的。这样更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永恒的问题。影片中的主角和配角都有着鲜明的人物个性和典型性的命运,他们都在努力寻求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才能无悔于光阴,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实现。
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类主旋律影片相比,《Million Dollar Baby》更突出荣耀、尊严对于个人的意义与影响,《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侧重于体现爱国之情、为祖国争光、维护祖国尊严荣誉的方面。同样是运动员的不断努力和拼搏,一个多是为了打破“东亚病夫”的耻辱为国出征,一个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和生命之质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注重的天人合一,并不片面强调人鱼自然与自身的超越与斗争,而是始终注重遵循自身限度内的为人处世,非常强调积极进取以及奋勇拼搏,并且敢于承担个人对国家以及社会的责任,始终维持个人、环境以及社会相互之间的和谐统一。
3.2 质朴单纯的梦想和异常艰辛的现实之路——《买买提的2008》与《Goal》对比
3.2.1《买买提的2008》
影片的总格调是北京奥运会、梦想这个主旋律,在处理画面技术和艺术方法上较为新颖,运用了创新的闪回、色调、影像、调度等手法,尤其在拍摄运动镜头时手法灵活多变,将运动镜头和短镜头交叉使用而达到视觉的冲击效果。美术部门在基本调子的把握上十分统一,基本上以沙土的黄色、胡杨树的灰绿色、孩子们球衣的白色为主,色彩分成几大色块,围绕叙事和情绪很好地为故事服务。沙漠,村落,胡杨,比赛场既有区别又要相对统一。音乐上运用上也有创新,虽然本片题材不大,但有大片的音乐风范,特别要将手鼓点的节奏感和足球的运动感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将古老的刀郎木卡姆旋律与时尚的音乐配器相结合,对动情动感的段落以流畅的旋律进行配合。[[] 卢兆旭 .买买提的2008)的艺术特色[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V01.32 No.4Ju1.2011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业安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张业安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
情节、对白展现:
(1)整部电影的风格轻松活泼,富有浓郁的新疆风情。影片的一开始就是一群孩子在追着跑着在踢球,镜头跟随着足球,一会儿传到广场上的大叔头上,一会儿传到在闲聊的大妈脚下,以足球撞烂了村委会窗户玻璃告一段落。用一个足球的滚动,导演有趣生动地告诉观众:这个村子里每个人都会踢足球,而且很热爱足球。孩子们在踢球时也不喊对方的真名,都是叫绰号——罗纳尔多、齐达内、马拉多纳等著名球星的名字,他们知道英超、欧冠比赛的最新消息,平时经常讨论球赛。
(2)这个新疆的小村庄,就像是足球的世外桃源。足球在那里成为一种延伸、一种超越地域、提升个人精神自由的延伸,一条通往每个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人们内心深处都会渴望的“天边外”的途径。电影中沙尾村是个很穷、没有凝聚力的村庄,连打一口井都很难实施。“梦想足球队”刚成立时,没有钱做队服、没有钱请教练,首场比赛时惨败使得整个村里士气低沉。老村长说道,连一口井都打不到的村子,怎么能送孩子们去北京看奥运会? 村民们也在不断反省自己,是否长期的庸庸度日影响到孩子不够努力,所以大人们齐心协力打井,想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在影片最后,孩子们赢得了比赛,村里的井也喷涌出了清澈的地下水。
(3)足球在此时更是一种团结人心的象征,融合了维吾尔族精神、新疆文化和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挥出了超出运动之外的强大作用。影片中有许多体现着中国儿童梦想和内心想法的细节。比如当孩子们说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孙雯”说着自己的理想是成为跑的最快的女孩子,而原因仅仅是不想爸爸继续酗酒,买买提问“马拉多纳”如果你去不了北京怎么办,那个孩子说“做最好的手鼓,有很多钱,自己去北京”。又比如“马拉多纳”在球场上无法面对自己的昔日队友而把球踢进去自己的球门。这些细节不仅令人感动,而且展现了孩子们质朴纯净的心灵,大大减少了电影的商业性意味。
导演接受采访时,说道,这个影片的投资只有300万。这个数目对于现在任何一步上映的电影的拍摄制作来说都是很紧张的,可是创作团队用独特的视角、流畅的叙事,塑造了具有“伊朗儿童片”风格的中国儿童体育片。这部电影中l2个维族少年将足球梦演绎得如醉如痴,里面是对足球的热爱。他们非常希望参加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北京奥运会,因为这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成真的时刻。正是这种信念,激励孩子们不怕困难,奋勇争先,夺得县足球比赛冠军。
3.2.2 《Goal》
作为一部竞技意味很浓的类型体育电影,这部电影有很多热血、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和曲折、对抗性激烈的矛盾设计,比如Santiago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他矛盾、胆怯地隐瞒着自己的疾病;当他终于在站在球场上的时候,导演故意设置了Santiago的尴尬位置——冷板凳替补队员。在这种种矛盾和一系列的冲突中,桑迪亚哥最终的爆发就显得更为激烈和畅快。当他踢进好球的时候,他仰天呐喊的特写镜头使观众产生与他相同的舒畅和欢愉的感受。Santiago身上充满了积极进取、敢于冒险的典型运动家精神。他爱刺激、爱冒险、不安于现状,勇于想梦想前进,极大地鼓舞了当代的青年们。
情节、对白展现:
(1) 由于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仅凭着一腔热血和喜爱在踢球,Santiago资质过人却只会一味带球过人。球队老板注意到这一点,把他留下来,帮他叫到场边,让他听老板口令后冲向球门,老板在他身后向球门扔球,每一次,桑迪亚哥总是不能在球进球门前追上球。老板告诉他,球总是比人跑得快,所以,足球运动员之间需要传球,需要相互配合进攻。在比赛时,桑迪亚哥过于粘球,冷峻、成熟的老板告诫他:“你球衣胸前的名字(队名)远比后面的名字(个人)更重要!”足球并不是个人表演,是团队配合。的确,场上的首发阵容、台下的替补队员、教练和陪练、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默契,才是关乎比赛成绩的关键。运动的力量和包容,在这个细节中很好地体现出来。
(2) 这部励志体育电影的励志之处不仅表现在训练场、比赛场上。无论是素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偶遇的球队大牌球星盖文、为Santiago提供治疗的球队老板,还是Santiago年迈的祖母拿出积蓄作为他前往英国的交通费,他们出于对梦想的敬佩,对后辈的关爱,从而对Santiago照顾有加。观众能感受到关怀人、帮助人的信念,这种温暖的力量在观影后回想起来也是激动人心的。
《买买提的2008》和《一球成名》对比起来,很明显地发现影片的风格一个是朴素活泼、一个是励志激昂。作为都是年轻人体育成长的主题,两部电影的主人公(们)同样是从竞技场的边缘走到了中心、从不起眼的角落踢到万众瞩目的中心,《买买提的2008》更关注孩子们在接近梦想时的质朴心灵、训练方法等,《一球成名》则涉及到了俱乐部规则、疾病、名利、酒精美色引诱等极为现实的成人世界要素。这两部电影都以各自国家的鲜明文化为背景,也都以真实故事改编而成,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体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这两部电影串联起来的都是“梦想”二字。梦想对于沙尾村的孩子还是桑迪亚哥来说,都是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现在生活的一种态度。通过足球、运动,他们找到了自尊、荣誉感,用努力、纪律和正确对待失败的运动精神去改变他们的人生,得到不一样的命运。
3.2 结论
3.2.2中国体育电影更加强调集体主义,而美国体育电影显示更强的个人主义
中国的体育电影表现主人公在竞技领域里对困难和障碍的克服,并最终实现运动目标。在主人公为着一个竞技目标努力和拼搏时,我们恰恰难以看到主体性的心里动因融注其中,而只看到一个外在设定的目标在激励着运动员。这个目标,常常是集体、民族、国家的荣誉。在中国,长期以来构建并倡导的是“集体伦理”或者说“人民伦理”,这种伦理“制度化地购销了个人在生活中感受实际困境、做出自己的选择、确立自己信念的能力”。于是在中国体育片中的主人公常常被民族或国家的利益规定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个体性的情感诉求与偏好则被抹煞。
西方文化中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本位、目的和核心,尊重合理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主义。所以个体选择“体育”是出于一种生命感觉的偏好,是为尊严而战,为个体幸福而战,因而在某个时刻对体育全心投入,一会再某个时刻思考这种全心投入,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完整性。
3.2.1中国体育电影相比于美国政治文化色彩浓厚
中国体育电影中涵盖了更多的时事政治成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体育电影的主题以国家自强、争取民族斗争胜利为主,反映在那个时代人们渴望通过强身健体、弘扬体育精神来改变旧中国屈人之下的面貌,彻底甩掉“东亚病夫”的称号。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的体育电影与当时的中国不同时期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国家性质,美国人思想开放,工作、生活很少受到不同时期国家政治的影响,因此体育电影中很少有美国政治文化表现成分。美国是一个视体育运动为国家生活的国家,美国体育电影能够更加深入人们日常生活,更加能够得到美国老百姓的青睐。
3.2.3中国体育电影的情节较为单一,美国体育电影较多非体育元素
中国体育电影始终贯穿两个主题:一是届体育电影表现爱国主义主题,弘扬奖牌至上的体育精神;二是歌颂运动员、教练员的生命体验和昂扬斗志,缺乏娱乐成分。一直到了2008年所拍摄的《大灌篮》等电影又变成了单一的娱乐成分,情节过于肤浅。美国体育电影往往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多样的影像风格造就了高质量的体育电影。充分展示了美国作为多元化国家创新思维开阔的体育人文特点。
4.结语与建议
4.1 中国体育电影提升建议
美国体育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品,为美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人文精神的传播和国家形象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对中国体育电影事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表现励志主题的同时,深层次挖掘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
体育电影作为一个类型,其基本模式都是讲述一个时间梦想的故事。竞技本身不是终极表现对象,体育电影表面是力与美,内核是梦想、情感或情趣,给人以价值启示和精神鼓舞。体育电影为寻求与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在塑造英雄的同时,不能回避人性的弱点,表现主人公的人性弱点是为了让其更真实,增加人物的人性厚度。
(2)调整电影产业结构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是,以发行为中心,发行与放映相结合,制片基本独立,与发行放映相脱离。这种结构不但破坏了电影产业的经济活力,也束缚了电影产业的有效运转。将制作与发行联结,是好莱坞大电影公司的基本策略。将内容与渠道结合在一起,强化了产品和市场的联结,使产品效益能尽可能地最大化,而成本尽可能最小化,有效地提高了电影产业的投入产出比,这也是中国电影改变粗放增长必经的有效途径。
(3)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提升影片质量
充分挖掘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制作出能适应广大国内消费者甚至国际需求的精品电影。由于商业化的影响,部分影片寄希望于媒体炒作提高投资回报率,忽视了影片质量,内容趋于媚俗,结果常常适得其反,投资人血本无归。因此电影人应当走精品电影的路线,利用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创造出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电影商品。
4.2 结语
通过以上四部中美电影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文化内涵的差异反映出中国体育电影精神文化着力突出民族拼搏、国家振兴等,美国体育电影反映的精神文化则更多的是自我尊严和生命质量的探讨。通过分析比较后找出我国体育电影提升的措施:加强影片中对任性的探讨,加强跨文化交流,重视影片质量,力求精品。
近年来,我国体育电影已经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优秀的体育电影需要以全方位的视角来表现体育活动、揭示文化精神,这不仅是观众对体育电影的需求和渴望,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请删除以下内容,O(∩_∩)O谢谢!!!The origin of tax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be traced to the time when the colonists were heavily taxed by Great Britain on everything from tea to legal and business documents that were required by the Stamp Tax. The colonists' disdain for this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so-called because the colonies had no voi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axes) gave rise to revolts such as the Boston Tea Party. However, even after the Revolutionary War and the adoption of the U.S. Constitution, the main source of revenue for the newly created states was money received from customs and excise taxes on items such as carriages, sugar, whiskey, and snuff. Income tax first appea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862, during the Civil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