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说阅读专业术语集锦.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54450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阅读专业术语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说阅读专业术语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阅读专业术语集锦 对小说中形象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就需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题答题提醒 1.看清题目,问什么答什么,问得笼统就都答; 2.概括性格,要求准确精练,模式为“是什么人”; 3.结合作品,提取典型情节,用来说明性格特点; 4.顾及方法,考虑如何塑造,作用落脚点是现实。 关于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的分析。 答题要点:①指出典型性,如:某某是一位……的典型形象,②结合文中事例,分条陈述对人物有关性格的“评语”,评语应恰如其分,忌夸饰,忌漫无边际。特别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正面人物有优点,也有局限)。若要求“概括形象”,就不要结合例子分析。回答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①直接描写:语言、行动、肖像(神态)、心理 、细节刻画等等,②间接描写、衬托等。要结合文本准确定位,举出例句,加以分析。 (1)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次要人物一般具有以下作用: 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及作用 (1) 2.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事、物、环境等的描绘来表 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3.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描写手法 作  用 外貌、动作、 神态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描写手法 作  用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 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作者从自己的角度,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判断来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作者借助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及评论来描写所要描写的人物,从而起到衬托的作用 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通过叙述……的情节或对……的描写,揭示……的现象,或反映人物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或揭示人性真善美、假恶丑,或揭露、批判、讽刺……的现实(或赞扬……),或告诉我们……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态度。 1.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 鉴赏主题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要点:①渲染……气氛,②烘托……心理,③交待……时代背景,④揭示……地域风貌,⑤突出了……主题,⑥为某某人的出场安排典型环境,⑦推动某某情节的发展,⑧突出了某人……的性格等。务必要结合具体环境描写的句子,简要举例,“对号入座”,说明其作用,不可面面俱到或乱贴标签。 小说结构安排“六特点”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做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两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角度一: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角度二:结构上主要是从某个情节对全文相关情节的影响着手分析。一般而言,所考查的情节主要具有以下作用:①设置悬念,②照应全文,③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④埋下伏笔,⑤推动情节发展。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答题模板】 根据具体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反映了……内容,突出了……性格,点明了……主题。 情节作用题解答“五注意” (1)注意从情节与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2)注意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注意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注意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5)注意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小说线索、结构的答题口诀 熟悉相关知识,牢记答题术语; 小说线索特点,明暗双线交织; 小说思路问题,注意审清题目; 问什么答什么,分清答题角度; 内容情感结构,人物环境情节; 开头巧设悬念,结尾出人意料; 中间一波三折,铺垫伏笔衬托; 揭示深化主题,塑造刻画人物; 创设故事情境,渲染环境氛围; 层层推动情节,暗示故事发展。 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 (1)节奏: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 (2)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3)悬念: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4)巧合: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之一,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5)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6)并联: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1)小说常用的开头 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②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2)小说常用的结局 类 型 作 用 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 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 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 格。此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 思考 类 型 作 用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戛然而止的结尾 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环境类答题模板】 1.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2.根据要求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小说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有以下几类: 1.描写方面的技巧: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 2.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等。 3.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主次、详略、线索等。 4.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铺垫、悬念、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 5.叙述方面的技巧:顺叙、倒叙、插叙等。 6.修辞手法运用方面的技巧:比喻、比拟、设问、对偶等。 【答题模版】 小说用了××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表达了××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品味语言特色题的思考角度 【语言特色答题模版】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有……的作用。 ①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②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 ③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