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53984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 【内容提要】 文章以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据,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1990-2006年我国东部地区内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缓慢缩小;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显著,呈现“马太效应”;区域差异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然后,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地缘关系和宏观政策四方面对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快落后省区入境旅游发展保持发达省区竞争力的建议。 Choosing 12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of East China as regional units, taking 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as fundamental basis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bound tourism from two angles of absolute and relative differ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quantitatively features and trend of difference of inbound tourism in the eastern region from 1990 to 2006. The result shows: absolute difference is expanding constantly, but relative difference is narrowing slowly; 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presenting "the Matthew effect"; the pattern of regional disparity is not a fundamental change. Finally, this paper explains four main factors, which imp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in East China,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of backward areas and maintai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eveloped areas. 【关 键 词】东部地区/入境旅游/省际差异     the eastern region/inbound tourism/inter-provincial differenceEE382UU8382424     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1]。我国的旅游业是从入境旅游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发展的思路一直是优先发展国际旅游。2007年,我国接待过夜旅游者5471.98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2],是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国。此外,入境旅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2006年,入境旅游收入占我国GDP的1.26%①。然而,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加强对入境旅游差异研究对于制定区域入境旅游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目前,国内学者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研究关注较少,而且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就全国而言[1,3-8],具体表现为对东中西三大地带、八大经济区以及省域之间的非均衡研究,对地带内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研究几乎没有。东部地区作为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先遣部队,它是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的主要贡献者,2006年,东部地区占我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74.6%。同时,东部地区内入境旅游发展差异也一直高居榜首。陈秀琼、黄福才[1]采用Theil系数测量了1990-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是构成省际差异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东部地带内差异是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吴三忙、李树民[8]通过计算东中西三大区的基尼系数发现,东部地区内部各省区之间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最大,基尼系数多在0.5以上。熬荣军、韦燕生[9]的研究也表明东部地区内部人均国际旅游收入的省际差距对全国人均国际旅游收入区域差距的贡献份额最大,并预测未来东部地区内部省际差异仍是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那么,东部地区内入境旅游差异有何特征?差异的演变趋势怎样?同位于沿海地区的东部各省区入境旅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异?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加快东部落后省区入境旅游的发展、保持发达省区竞争力是十分有意义的。鉴于此,笔者选择东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地区内部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进行定量研究。     一、入境旅游差异的衡量方法和数据来源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省市区均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在全国各区域层次中,省级层次的利益冲突               由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创刊于1990年,我国对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分省区进行统计始于1990年,因此,本文以1990-2006年为研究时段,基础数据选自同期《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二、研究结果     1.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缓慢缩小     如果不考虑2003年的情况④,从表1、图1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总体差异变化趋势中,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反映绝对差异的标准差从1990年的246.95万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170.50万美元,增长了778.92%,年均增长率达6.5%。其中,1994年和2005年标准差较上年增幅显著,绝对差异扩大趋势呈现出两次高峰。实际上,当我们直接考察各省区的旅游外汇收入时,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种区域差异。以2006年为例,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为7533百万美元,海南省为229百万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33倍;广东、北京和上海三省市的旅游外汇收入之和占了东部地区旅游外汇总收入(25323百万美元)的61.1%,仅排名第一的广东省所占的比重就达到了29.7%,而海南、河北和广西三省所占份额仅为3.5%。然而,反映相对差异的变异系数却由1990年的1.436下降到2006年的1.029,仅在1993年和2000年呈现出略微上升的趋势,表明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相对差异呈缓慢下降趋势。入境旅游差异的上述转变与东部各省区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各地经济基础、对外开放程度、地缘区位、宏观政策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入境旅游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速度不一致,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在总量上的差距反而拉大,从而出现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却越来越大的格局。               2.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显著,呈现“马太效应”     从1990-2006年东部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的相对发展率(Nich)(表2)可以看出,东部省际入境旅游相对发展速度差异很大。入境旅游相对发展速度大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省区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其中广东省的相对发展速度遥遥领先,其相对发展率(Nich)为3.516,是海南省的32倍多,而其他省区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总体看来,发达省区发展快,落后省区发展慢,“马太效应”明显,势必扩大区域绝对差异。     3.区域差异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根据旅游外汇收入的均值相对数()(表2),将东部各省区分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高”(>3)、“较高”(为1~3)、“较低”(为0.3~1)和“低”(为0~0.3)四个梯度,2006年跟1990年相比,北京由发展水平“高”降为“较高”,江苏、浙江由发展水平“较低”升为“较高”,山东由“低”到“较低”,广西由“较低”到“低”。总体看来,居于“高”水平的由2个省区减少为1个,“较高”水平的由1个增加到4个,“较低”水平的由5个减少到3个,“低”水平一直是4个。该变化说明东部地区省际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有从“高”或“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靠拢的趋势,相对差异缩小主要体现于发达和较发达省区之间,落后省区则保持原状或更加落后。如:发达省区北京、广东的均值相对数()在下降,特别是北京下降了1.919,落后省区广西、海南也在下降,其他省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江苏、浙江两省上升最多,分别上升了0.908、0.697。同时,差异的四级阶梯仍然存在:如广东省旅游外汇收入的均值相对数总是大于3,入境旅游发展水平一直显著高于东部平均状况;2006年,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旅游外汇收入的均值相对数大于1,表明入境旅游发展高于平均水平;山东、辽宁和福建的均值相对数小于1,入境旅游发展低于平均水平;天津、广西、河北和海南的均值相对数小于0.3,入境旅游发展远远低于平均水平。此外,从1990-2006年东部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排名变化情况(表3)也可以看出,广东、北京和上海排名稳居前三名,天津、广西、河北和海南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区域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基本因素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旅游供给水平,旅游供给包括旅游资源、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其中,旅游资源,特别是高级别的旅游资源是吸引国外游客、发展入境旅游的物质基础[11],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是旅游业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保障。随着世界旅游需求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需求发展到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入境旅游对旅游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减小,发达地区还可以利用经济、技术等手段创造旅游资源,从而弥补旅游资源的不足。例如广东省主题公园的发展,现已创造出许多具有强烈吸引力、知名度很高的旅游资源,如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同时,也只有国民经济增长了,才能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投入,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才能提高。其次,区域经济本身就是入境旅游最大的“吸引物”。2006年,我国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构成中,以商务(25%)和员工服务(9.4%)为目的的旅游者占总人数的34.4%。可见,区域经济发展对入境旅游的直接带动作用不可忽视。此外,旅游业的境内外宣传也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按照国际经验,每招徕一个外国游客,宣传促销的平均费用约5美元以上。总之,入境旅游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入境旅游发达的省域必然是区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东部12省区中,2006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除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直辖市最高之外,浙江、江苏、广东次之,广西、海南、河北最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跟旅游外汇收入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达0.5以上,两者的差异曲线如图2。          图2 东部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     2.对外开放水平差异是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对外开放是入境旅游的前提,只有对外开放才有入境旅游,而且对外开放的层次和程度决定着入境旅游的范围和规模[12]。随着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相继开放,东部地区的开放水平逐渐提高,对外经济联系也愈益密切,从而为东部地区入境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各省区开放程度的不同也必然导致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存在。经济外向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指进出口总额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综合性、结果性指标。以2006年为例,利用各省区经济外向度来反映它们的对外开放程度,并将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外向度对比(图3),发现二者的省际差异曲线具有较强的吻合性,表现为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外向度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3.地缘关系差异是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较近的地理距离不仅能够降低游客的资金成本,也能降低游客的心理成本[13]。我国旅游外汇收入来源中,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贡献较大,2006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的44.8%来源于港澳台。而广东省与港澳地区同根同脉、地缘相连,每年广东省接待的港澳同胞在来我国大陆旅游的所有港澳旅游者中占据绝大份额;福建省则与台湾一衣带水、血缘相亲,到福建旅游的台湾同胞在我国所有省级区域中每年位居第一,福建成为台湾来大陆旅游的首要目的地。此外,由于广东省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带,它还是东南亚国家游客来我国旅游的主要口岸目的地。可以认为,广东、福建两省入境旅游的发展与其优越的地缘区位不无关系。因此,地缘关系也是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          图3 东部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外向度的比较     4.宏观政策差异是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辅助因素     东部地带内差异是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这与国家宏观政策关系密切[1]。除北京的政治中心和上海的经济中心外,尤其是粤港澳、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合作的启动与深化,极大地促进了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入境旅游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发展格局。以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会展会议旅游繁荣时期[14]。可以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盛事的举行必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入境旅游目前这种区域发展格局。在我国,大力提倡并付诸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战略的今天,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制定对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它是如今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局面的促进因素。     四、建议     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的不均衡分布是区域发展的一种常态,从理论上讲,非均衡性发展不一定是不适宜、不协调的,只要是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可实现地区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就可以视为是适宜的地域差异增长模式。本文的研究目的并非是希望实现入境旅游均衡发展,而是让各个省区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选择正确适当的发展战略。建议:(1)广东、北京、上海三个发达省市入境旅游发展最早,市场占有率高但有逐年下降趋势,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应该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规模的同时,继续发挥强大的旅游组织中心功能,注重入境旅游发展的质量,重视培养其成长力;(2)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的不断深入,江苏、浙江两省入境旅游发展迅速,2003年以来,相继赶超福建省,逐渐向上海看齐。对于它们来说,则应继续保持并不断增强其良好的区域合作发展势头,最终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3)河北、广西、海南三省区提高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根本在于增强区域经济的实力,确保相关行业对旅游业的支撑,为发展入境旅游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同福建、山东、辽宁一道增强对外经济联系强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对于天津,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外向度都较高,入境旅游发展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地方政府对旅游业不够重视,没有把旅游业作为天津市的主导产业,同时旅游资源还受到首都北京高品味旅游资源的抑制替代作用;因此,天津市政府必须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积极开发与北京异质的旅游产品;(5)在宏观政策上,环渤海各省区和闽桂琼应借鉴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打破省域行政边界,使地带内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互利,分别在北京、广东的辐射带动下,提高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     注释:     ①由于统计年鉴中国际旅游收入的单位为亿美元,所以本文按照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7.8087将国际旅游收入单位转换为亿元再与GDP相比算得。     ②按照我国传统三大经济地区划分方法,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省市区。     ③本文仅从数量上对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差异进行分析,不考虑质量和效益,毕竟数量型发展是基础,没有数量也就谈不上质量和效益。     ④由于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各省区的旅游外汇收入不能真实的反映当年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在分析时忽视这一年。 【参考文献】     [1]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61(12):1271-128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8[Z].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3]周云波,刘淑敏.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区域非均衡增长[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4):43-47.     [4]周玉翠,陆玉麒,谢江红.我国国际旅游的区域差异[J].经济问题探索,2005,(9):39-42.     [5]曾军,崔郁.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94-97.     [6]崔郁,曾军.基于八大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71-74.     [7]宋鸿,陈晓玲.中国内地入境旅游增长区域差异的再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8,17(1):137-143.     [8]吴三忙,李树民.1987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与演变趋势分析[J].旅游科学,2008,22(2):38-42.     [9]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32(3):32-43.     [10]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36-39.     [11]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0-34.     [12]徐正林.我国入境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3,12(3):98-105.     [13]黄秀娟.福建省入境旅游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J].经济地理,2006,26:87-90.     [14]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4,24(3):365-37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