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生诵读《老子-德道经》之思考与实践.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53921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生诵读《老子-德道经》之思考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生诵读《老子-德道经》之思考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诵读《老子• 德道经》之思考与实践 【摘 要】:这是一个弘扬国学的伟大复兴时代。《老子 德道经》是中国根文化的旷世经典,全世界最为奇特的不朽之宝典。引领学生有声有色地诵读“一本正经”,就是文化的接触,文化的涵泳,文化的浸润。我们在实践中引领学生始于“悦读”,激活学习动力;基于“熟读”,做足涵泳工夫;成在“化读”,积淀文化底蕴。让学生慧智同步诵读《德道经》,“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而无忧”。 【关键词】:诵读 《老子•德道经》 正本清源 绝学无忧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经典诵读活动,旨在及早让儿童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接触最有智慧的经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重新提倡国学经典诵读,最早是作为一种教育运动,由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的,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的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基础,健全儿童的人格道德和智慧,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1998年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读经引入大陆,并在大陆开展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活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也发起古诗文诵读工程,使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在中国展开。 据调查,经典诵读作为一种回归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时至今日,当前国内教育界开展经典诵读可谓如火如荼。各大高校纷纷成立国学院,国学班,《百家讲坛》也纷纷推出诸如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等;部分中小学也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但就其诵读的内容无外乎古诗词和《三字经》《弟子规》和一些蒙学内容如《笠翁对立》《千字文》《百家姓》以及儒学经典《论语》等。 在中国灵魂与“文化种子”的传承习得方面,台湾著名学者王财贵说:“究实而言,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所有教育者以及全天下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一个谋国以忠的政治家所应慧眼洞见的远谋。”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我国悠久的古文化浩如烟海,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何在“茫茫经典”中寻求那个诵读的“最初的东西”呢?如何提供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经典”,“永恒之经”呢? 通过拜读国学名家熊春锦出版的“德慧智”相关丛书,我们走进了传统道德根文化的世界。纵观中国历史上汉代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以及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全都具有回归于道德根文化的井泉之中,在老子五千言的思想宝库中汲取精神营养。放眼西方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以及美国总统里根等无不从《德道经》中得到启示,创下了举世之辉煌成就。老子被世界公认为“哲学第一人”,他的《德道经》被称之为“百科全书”和“万经之王”。而且,老子的《德道经》,在古代所有圣贤人的著作之中,是唯一的一本由圣人自己亲自动笔撰写而形成的经典。这种唯一性,使老子《德道经》成为古代经典中最为独特的“一本正经”。中国有句成语叫“一本正经”,用“一本正经”来解析老子的《德道经》,那是恰如其分的。她是唯一的一本正经,是圣人自己亲自动手撰写的,没有其它经文能够与他并肩。即使是孔子的学说,同样也是由他门下的贤人们所记述。唯独老子的《德道经》,是他在函谷关的青灯之下亲自执笔完成。 老子《德道经》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大智慧,潜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营养,包涵着广袤无垠的宇宙真理。他是全世界最为奇特的一部不朽的宝典,是人类精神食粮永不枯竭的井泉。 我们坚信,让老子《德道经》成为孩子们看到的“最初的东西”,那么,总有一天,他们能成为那个“文化人”。 《老子•德道经》是熊春锦先生以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古版帛书甲本为底本,以帛书乙本和郭店楚简出土的竹简本为较本,广泛考证石刻本、河上公本、龙兴碑本等之优劣,以大系统论为指导,以科学的考究态度和严谨的考证依据,查证原貌,澄清流弊,恢复了《德经》为上《道经》为下名为《德道经》的原旨,还老子“淳德归道”之本意。 诵读老子写的原汁原味的“一本正经”,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吮吸纯正的营养。《老子•德道经》的精神能量,极其有利于学生纯真朴实清净虚无的上德品质心性的培养,慧智头脑的形成。现在的通行版《道德经》对老子的原著颠倒了篇序,还对原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改,章节改动,篇序改动,内容改动更大,等于给原文动了大手术。如为了避讳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等皇帝的名,把“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的“恒”改了,“以正之邦”的“邦”也改了。《观眇》章中把8个“也”字全部删去了,两个“恒”字改动了,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经典了。如果说,《德道经》犹如清脆鲜美的人参果,《道德经》就犹如萝卜干,营养流失严重,必须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故此,在确立了《老子》一经典的同时,我首选了让学生诵读老子《德道经》,而不是《道德经》。 有很多的教育者说,《老子 德道经》这么艰涩的经典,小学生哪能读懂?实际上不用懂。老子五千言早期别想真正弄懂它。一旦以为自己弄懂了,那其实就掉到陷阱里面了。掉到什么陷阱了呢?掉到后天智能的陷阱里了。老子五千言是经,是古文,就是提供给我们读的,进行文化能量式的诵读。《德道经》的诵读就是接触,就是涵泳,就是浸润。当学生把文化能量吸收进去,等精气神旺盛了以后,再慢慢的消化理解。当文化能量达到饱和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归类、运用。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带着孩子们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一.始于“悦读”,激活学习动力 《德道经》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纯粹的、典雅的、升华的语言形式。《德道经》于孩子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语言表达形式。“不求甚解”的“素读”《德道经》,是我们诵读的总原则。 首先,激活诵读形式,散发诵读经典的轻松感。诵读伊始,向学生隆重介绍“老子爷爷”,感知他撰写的《德道经》在中华文化史上的辉煌地位,激发崇敬之情,以情激情,奠定其诵读情感的基调。中国古代文化当中,读书是要调动舌头,调动眼睛,调动手,还有调心。要一起动起来,那才叫读书。通过“开口诵读”,达到口开舌通心,心窍开而慧智出,心身与圣人同处于相同的境界,心心相印,心灵相通,进入实现直觉与灵感更深层面的性慧,得到精神的升华。在诵读实践中,我们谨遵循“开口诵读”之方法,以听诵、熟诵、诵行三步骤,逐步深化和落实经典诵读的内容。在教师“教读”的基础上,诵读时灵活运用朗诵、默诵、听诵、带诵、跟诵、快诵、慢诵等各种方法进行诵读。接着,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展示学生成果。譬如小组对抗法,火车接龙法,游戏闯关法,积分奖励法,角色扮演法,错误提醒法,图文匹配法,擂鼓助兴法,配乐美读法等。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更大成就感,我们开展“经典诵读”录像录音活动。录像之前,选取《德道经》中的著名篇章,如“论德、观眇、闻道、中和、恒德、无私、治水、无名”等,在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诵读章节之间用“画外音”贯连。譬如一学生说“大千世界,万物沉浮,何为道”,然后众学生诵读《中和》作答。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处,学生慢慢从圆变为一个太极出来。在正式录像时,让每个学生穿上古装入情入境地诵读。录像结束之后制作成光盘播放给学生看。制作时,加上片头:古朴幽远的画面,宁静舒缓的音乐,配上深沉豪放的解说:老子,一个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智者,《德道经》,一本深入中国人灵魂的经典,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让我们聆听老子遥远的召唤。紧接着播放学生的诵读,片尾加上诵读学生的姓名。学生看着自己出现在视频上,那种无法言说的自豪和喜悦溢于言表。学生在这样形式多样化的诵读中,感受经典的韵律、节奏之天籁,慧智之绝世。 其次,变换诵读地点,唤起诵读经典的向往感。古儒诵读,总是临江临河而诵。老子早在2500年就知道,人体内主要是水,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水有个最大的特性,就是与天德和地气的亲和力特别强。有水的地方、有江的地方,天德地气的饱和度就明显地超出其它的区域。我们到江河湖海边上去旅游几天常会感觉到心旷神怡,其中看不到的原因就是天德地气的能量,通过水的携带和释放,大量进入到了我们的体内,滋养了我们的精气神,所以临江临河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诵读。每星期中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让孩子们离开教室,自由散落在校园池塘边四周的草坪上,三五成群,伴随《高山流水》之音乐自由诵读,浸润经典的同时,感受泥土的芬芳,微风的温暖,水流的氤氲;节假日,家长自由组合,带领孩子们来到天目湖、大溪水库,聆听着细浪踏歌,迎着扑面而来的绿意,高声诵读《德道经》……经典的美丽与智慧,就这样向孩子们款款走来。 二.基于“熟读”,做足涵泳工夫 熊春锦说,“恭、熟、忘、合、灵”经典诵读五字心诀是老子《德道经》诵读的根本方法。故而,“熟念精思,含英咀华”就是诵读的基本前提。引领学生诵读时,我们在“反复练习,提升技法,领会意蕴”上做文章,做足涵泳工夫。 在初期诵读《德道经》时,重点以诵读“德篇第一章《论德》”和“道篇第一章《观眇》”为主,简称“双一章”,然后逐渐在这两章的基础上加上《德篇》前十二章,进而加到《德篇》全篇诵读,最后再进行《道篇》的诵读。在学生诵读过程中,本着从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刚开始每天教读一章,每周背诵一章推进到每天背诵一章,并且做到逐章熟读背诵。逐章复习,前后篇章连起来背诵。教读到哪里,就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从头背诵到哪里。只要求记忆为主,理解为辅。从不要想着如何让学生理解字义、句义,反复诵读即可。 要想达到“熟读”,首先得有时间的保证。在学校,我们充分利用每天晨读、午诵、暮吟各20分钟,语文课前5分钟和每周开设的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诵读《德道经》。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保证学生在家的诵读时间,每新接一个班级,我就会在开学初,撰写一封《给家长的公开信》,信中,介绍老子《德道经》在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阐释诵读《德道经》的好处,谨希望家长在家和孩子一起诵读。同时,每学期必开好一次学生家长经典诵读会,教家长诵读《德道经》,宣传经典诵读教育理念,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践行经典诵读教育。争取有文化的家长加入到经典诵读当中来,为孩子树立榜样,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组织家长学习经典诵读教育理论,安排家长互相交流管理孩子的经验。教师和家长交知心朋友,在家长会上介绍做得好的家长的事迹;发现、培养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教育的家长,让他们通过现身说话来带动一般。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后进家长的转化工作。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孰能生巧——将《德道经》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之时,学生的精神,学生的灵魂,学生的意识,完全融入到经典思想之中,彼此无痕,一灵独耀,毫无挂碍地畅游于经典的精神之中,体悟海阔凭鱼跃的自在,感悟经典的精神内涵,感而遂通,心心相印。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经典的真髓而融会贯通。 三.成在“化读”,积淀文化底蕴 孔子曾经说:“诵书,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书,与古人谋。”通过诵读,使我们的思想境界逐渐与圣人接近,最终达到“与古人居,与古人谋”。一旦能够“与古人居”,那么学生的语言,学生的行为,学生的举止,学生的作风也就合德了,具有了道德的品格,也就实现了诵读的最高境界。 诵读的同时,在学校营造诵读的文化氛围:在学校文化长廊、橱窗、墙壁上展示《德道经》佳句;走廊、墙壁上张挂古圣贤、智者的画像;开展经典手抄报,撰写诵读体会,摘抄经典篇章;校园广播利用午间课间播放诵读录音机古典音乐……文化显性的创设,让我们师生恍兮惚兮漫步于经典的情怀,意境的空灵。 如此这般,善于思考的学生从开始诵读《德道经》的疑惑不解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这些学生开始在思维上、表达上,语文素养上有质的转变,质的升华:表现在学习成绩上有较大的进步,表现在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上,能知难而进,能迎着困难上。还记得上届六年级的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子说,“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我现在明显是感觉到静字的重要性,只有做得稳,心态平静,才能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一步步提高。安静下来的时候,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使自己学习轻松;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解决一些平时遗留下来的问题,可以使自己产生一种成就感,使自己学的快乐。这样便会以学习为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还有一位学生在QQ上留言:张老师,没想到小学时读了点《德道经》,初中学起古文来,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德道经》的诵读,使学生们的气质和整体人文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提升。 我自己在诵读《德道经》之后,这样感慨:“当你置身于一个经典的世界里,你会发现自己已深深沉醉,你的目光充满了惊奇与感动,你不愿意错过这一座山,也不愿意漏掉那一片海!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各有各的风雅,各有各的魅力。沉醉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惊叹不已,屏息凝视。你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跟着经典游走,你会和学生一起,心甘情愿地诵读了,又回味了。” “语言之外空无一物。”诵读经典,就是积淀文学的节奏,积淀文学的生气,积淀文学的精神,积淀文学的内涵。天长地久,经典便与学生血脉相连了。 《易经》有言:“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我们的习近平主席强调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这将是一个弘扬国学经典的好时代。熊春锦先生指出:“当今,智能文明的时代即将结束,慧性文明的时期将重新开启。东方龙文化腾飞而超越西方智能文明的机遇已经降临,这可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慧智同步诵读《德道经》,“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而无忧”。 【参考文献】 熊春锦:《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M」团结出版社2009.10 熊春锦:《中华德慧智教育方法与实例汇编》「M」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8 熊春锦:《国学道德经典导读》「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8 王财贵:《儿童经典诵读基本理论》「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4 安芳:《经典诵读之“招式”》 「J」江苏教育研究2009.8(15-16) 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M」台中师范语教中心 1995.5 季羡林:《季羡林说国学》「M」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 南怀瑾:《南怀瑾讲述——人生的起点和终点》「M」上海人民出版社 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儿童经典诵读教育手册》「M」2005.6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