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YD∕T 1999-2021 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通信).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9474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91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 1999-2021 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通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YD∕T 1999-2021 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通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YD∕T 1999-2021 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通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YD∕T 1999-2021 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通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YD∕T 1999-2021 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通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33.180.10M 33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YD/T 1999202X代替YD/T 1999-2009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Lightweight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re cables for outdoor application for telecommunication(报批稿)202-发布202-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YDYD/T 1999202X I目 次 前 言 .1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4 4 产品分类 .4 5 要求 .5 6 试验方法 .9

2、7 检验规则 .14 8 标志、使用说明书 .16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1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单模光纤的特性要求 .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的常用结构图 .2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光缆常用结构型式命名对照表(相对于 YD/T 1999-2009) .22 YD/T 1999202X 1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 1999-2009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本标准与YD/T 1999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将“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修改为“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

3、; 删除了“范围”中“护套中无金属挡潮层”,增加了“其他类似结构的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也可参照使用”( 见第 1 章,2009 版第 1 章);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光缆额定拉断力”、“光缆的年平均运行张力”和“光缆的极限运行张力” (2009 版第 3 章); 修改了光缆型式代号,光缆分类代号“GYW”修改为“GYQ”,光缆型式按照 YD/T 908-20XX进行修改(见 4.2,2009 版 4.2); 删除了典型光缆结构型式“GYWMXTC8Y”,增加了典型光缆结构型式“GYQFJCH” (见 4.2 和附录 B,2009 版 4.2 和附录 B); 修改了光纤类型,将 B6a 修改为

4、 B6(见 4.3,2009 版 4.3); 在光缆标记中增加了光缆最大允许使用张力(见 4.4.2,2009 版 4.4.2); 修改光纤涂覆层颜色为允许使用光纤本色替代白色(见 5.1.2.1.2,2009 版 5.1.2.1.2); 增加了“紧套光纤”内容(见 5.1.2.2); 修改了中心管式塑料松套管缆芯套管标称外径,将 3.0mm 修改为 3.5mm,修改了单管最大光纤芯数,将 12 修改为 24(见表 1,2009 版表 1); 松套管材料增加了改性聚碳酸酯(PC)(见 5.1.3.5.4); 修改了阻水措施的要求,修改为“当要求时”,增加了阻水材料阻水粉(见 5.1.3.9,2

5、009版 5.1.3.9); 修改了原“5.1.4 加强件”的结构,拆分为“5.1.4 加强件”和“5.1.5 吊线”两个部分; 修改了 FRP 性能的表述,将 FRP 修改为 GFRP 和 KFRP 分别要求(见 5.1.4.3,2009 版5.1.4.4); 阻燃光缆护套增加了阻燃聚乙烯(见 5.1.6.5); 将表 2 中 ZRPO 修改为 ZRPE,并调整相关参数要求(见表 2,2009 版表 2); 修改了光缆的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要求(见表 3,2009 版表 3); 增加了衰减温度特性 0 级光纤允许附加衰减的要求,修改了表中高温限值为 70C(见表 4,2009 版表 4); 修

6、改了光缆静态弯曲和动态弯曲的半径要求(见 5.3.3.3,2009 版 5.3.3.3); 针对干式/半干式光缆渗水性能,增加试验前光缆端头水中浸泡 10min 的要求(见5.3.4.5.2); 删除了烟密度的要求(见 2009 版 5.3.4.6); 修改了光缆标志擦拭试验方法,分别规定了压印和喷印的要求(见 6.3.1,2009 版 6.3.1); 增加在距离光缆端头 15m 以外的任意 5m 长度上测量光缆计米误差(见 6.3.2); YD/T 199920XX 2 增加了机械性能最多只监测 12 芯光纤的规定(见 6.5.1); 修改了拉伸试验的验收要求(见 6.5.2,2009 版

7、6.5.2); 修改了反复弯曲和扭转试验的负载要求(见 6.5.5 和 6.5.6,2009 版 6.5.5 和 6.5.6) 增加了环境性能最多只监测 12 芯光纤的规定(见 6.6.1) ; 修改了低温冲击的冲锤重量,由 200g 修改为 450g(见 6.6.4,2009 版 6.6.4); 检验规则中增加了先修约后比较的方法进行测量值对标准值的比较(见 7.1); 修改了盘装光缆内端预留可移出长度,为不少于 1.5m(见 9.1.2,2009 版 9.1.2); 修改了光缆中单模光纤的衰减系数的要求(见附录 A,2009 版附录 A); 增加了 3 单元层绞自承式光缆以及 3 单元层绞

8、自承式 8 字光缆结构示意图(见附录 B,2009版附录 B);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光缆常用结构型式命名对照表(相对于 YD/T 1999-2009)” (见附录C)。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汕头高新区奥星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

9、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乐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建彬、刘喆驰、刘骋、宋志佗、薛梦驰、史惠萍、彭媛、熊壮、张伟民、刘玉琴、陈晓红、陈列、齐伟、刘泰、高军诗 戴广翀、黄正欧、谢书鸿、杨旭、李婷婷、周宇、蔡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YD/T 19992009。 YD/T 1999202X 3 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以下简称光缆) 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使用说明书、包

10、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接入网引入段中敷设跨距不大于100m,缆芯由小尺寸松套管或其他小尺寸缆芯单元构成的自承式室外光缆。其他类似结构的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 机械性能试验( IEC 60811-1-1:2001,IDT) GB/T 6995.2 电线电缆识别方法 第2部分:标准颜色 G

11、B/T 7424.2-2008 光缆总规范 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IEC 60794-1-2:2003,MOD)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9352-2008 塑料 热塑性塑料材料试样的压塑 GB/T 9771(所有部分) 通信用单模光纤 GB/T 15972.20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GB/T 15972.20-2008,IEC 60793-1-20:2001,MOD) GB/T 15972.21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21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涂覆层几何参数(GB/T 15

12、972.212008,IEC 60793-1-21:2001,MOD) GB/T 15972.2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22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长度(IEC 60793-1-22:2001,MOD) GB/T 15972.40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GB/T 15972.40-2008,IEC 60793-1-40:2001,MOD) GB/T 15972.42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2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GB/T 15972.42-2008,IEC 60793-1-42:2001,

13、MOD) GB/T 15972.44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截止波长(GB/T 15972.44-2017,IEC 60793-1-44:2011,MOD) GB/T 15972.45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5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模场直径(GB/T 15972.45-2008,IEC 60793-1-45:2001,MOD) GB/T 18380.1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 60332-1-2:2004,IDT) GB/T 24

14、202 光缆增强用碳素钢丝 GB/T 26125-2011 电子电气产品 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YD/T 199920XX 4GB/T 26572-2011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YD/T 629(所有部分)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YD/T 837-1996(所有部分)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YD/T 839(所有部分) 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 YD/T 908-202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YD/T 979 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YD/T 1115(所有部分) 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 YD/T 1

15、118(所有部分)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YD/T 1181(所有部分) 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 YD/T 1258.12015 室内光缆 第1部分:总则 JB/T 8137(所有部分) 电线电缆交货盘 IEC 62321-8:2017 电子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8部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配有热裂解/热脱附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TD-GC-MS)检测聚合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Determination of certain substances in electrotechnical products - Part 8: Phthalates in polymers

16、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gas 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 using a pyrolyzer/thermal desorption accessory (Py-TD-GC-M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缆最大允许使用张力 maximum allowed tension (MAT) 在预期的最恶劣气象条件下,理论计算总负载时光缆所允许承受的最大张力。 4产品分类 4.1概述 光缆按YD/T 908-2020的规定分类和划分型式、规格和编制型号。

17、4.2型式 光缆常用结构型式及其名称如下,与上个版本标准的命名代号差异参见附录C。 - GYQFXTC8Y: 中心管填充式缆芯、非金属加强件、金属加强吊线8字型结构、聚乙烯护套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 - GYQFXTCF8Y:中心管填充式缆芯、非金属加强件、非金属加强吊线8字型结构、聚乙烯护套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 - GYQFTCF8Y: 松套层绞填充式缆芯、非金属中心加强件、非金属加强吊线8字型结构、聚乙烯护套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 - GYQFXTCBY:中心管填充式缆芯、非金属加强件扁平形结构、聚乙烯护套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 - GYQFTCY:松套层绞填充式缆芯、非

18、金属加强件圆形结构、聚乙烯护套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 - GYQFHTCF8Y:松套层绞半干式缆芯、非金属加强件、非金属加强吊线8字型结构、聚乙烯护套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 - GYQFHTC6Y:松套层绞半干式缆芯、非金属丝加强件圆形结构(无中心加强件)、聚乙烯护套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 YD/T 1999202X 54.3规格 光缆中的光纤应是符合GB/T 9771规定的Bl.1类(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Bl.3类(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B6类(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或用户要求的其他适用类别的光纤。 4.4产品型号和标记 4.4.1型号 光缆型号由光缆的型式代号和

19、规格代号组成。 4.4.2标记 加工订货时应标明光缆产品标记,它由光缆的型号、光缆最大允许使用张力和本标准编号组成。 示例:中心管填充式缆芯、金属加强件8字型结构、聚乙烯护套通信用轻型自承式室外光缆,包含12根B1.3类单模光纤,光缆最大允许使用张力为2kN,则光缆产品标记应表示为: GYQXTC8Y 12B1.3-2kN YD/T 199920XX 5要求 5.1结构 5.1.1概述 5.1.1.1光缆由缆芯单元、加强构件、护套和可能有的吊线构成,在有些结构中,加强构件与吊线同为一体。光缆典型结构参见附录 B,也可采用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其它结构。 5.1.1.2对于阻水型光缆,光缆应是全截面阻

20、水结构,即水在光缆中不能纵向渗流,但吊线部分可除外。 5.1.2缆芯中的光纤、紧套光纤、光纤带 5.1.2.1光纤 5.1.2.1.1缆芯中的光纤宜由有涂覆层的同类单模光纤组成。同批光缆产品中相同型号的光纤宜采用相同的设计、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制造工艺。 5.1.2.1.2光纤涂覆层表面应有全色色标,其颜色应符合 GB/T 6995.2 的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允许使用光纤本色替代白颜色。 5.1.2.2紧套光纤 5.1.2.3紧套光纤由光纤涂覆层表面紧密套上一层或多层被覆层构成,多层被覆层每层材料可能为不同,与光纤同心,被覆层应表面光滑无裂纹。紧套光纤应符合 YD/T 1258.12015

21、附录 A 的相关规定。 5.1.2.4单芯光缆紧套光纤被覆层的颜色宜为本色或白色,双芯光缆和多芯光缆中的紧套光纤被覆层的颜色应是符合 GB/T 6995.2 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允许使用本色替代白颜色。 5.1.2.5光纤带 5.1.2.5.1缆芯中的光纤带应由同类型的有涂覆层的单模光纤组成。同批光缆产品中相同型号的光纤带应采用相同的设计、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制造工艺。 5.1.2.5.2光纤带色谱及性能应符合 YD/T 979 的规定。 5.1.3缆芯 5.1.3.1概述 缆芯结构有中心管式、层绞式、光纤式。允许有其他结构的缆芯。 5.1.3.2中心管式缆芯 中心管式缆芯由一根塑料松套管或

22、金属松套管、可能有的缆芯加强件和可能有的阻水材料构成。 5.1.3.3层绞式缆芯 层绞式缆芯中心加强件,松套管,可能有的塑料填充绳、阻水材料、扎纱或(和) 包带构成。层绞式缆芯的松套管采用领示色谱或全色谱来识别,其标志颜色应符合GB/T 6995.2的规定。 YD/T 199920XX 65.1.3.4光纤式缆芯 光纤式缆芯由紧套光纤或涂覆光纤或光纤带,以及可能有的加强件和可能有的阻水材料组成。 5.1.3.5松套管 5.1.3.5.1松套管外径和管壁厚度的标称尺寸可随管中的光纤芯数改变, 且厚度应随外径增大而增大, 厚度容差应不劣于0 .05mm。在同批光缆中松套管外径和管壁厚度宜相同。 5

23、.1.3.5.2光缆中松套管标称外径和容差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松套管的标称外径 缆芯结构 松套管的标称外径 (mm) 容差 (mm) 单管最大光纤芯数 中心管式塑料松套管缆芯 3.5 0.1 24 层绞式塑料松套管缆芯 1.7 0.1 12 中心管式金属松套管缆芯 3.0 0.1 36 5.1.3.5.3松套管内含光纤(光纤带)和阻水材料。松套管内的阻水材料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松套管内的间隙可以连续填充纤膏,纤膏应符合 YD/T 839.2-2014 的规定。 5.1.3.5.4松套管应由热塑性材料或金属材料构成。 热塑性材料可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简称 PBT)塑料、

24、改性聚丙烯 (简称 PP) 塑料、 改性聚碳酸酯 (简称 PC) 塑料或其它合适的塑料。 PBT 应符合 YD/T 1118.1 规定,PP 应符合 YD/T 1118.2 规定,PC 应符合 YD/T 1118.3 规定。金属材料可用不锈钢或其他合适的金属材料。 5.1.3.5.5单根松套管内光纤超过 12 芯时, 可以采用增加其他可区分的颜色, 也可采用增加光纤色环、分组扎纱或其他适当的方式加以识别。 5.1.3.6填充绳 填充绳用于在层绞式缆芯中填补空位,其外径应使缆芯圆整。填充绳应是圆形实心塑料绳,它的表面应圆整,与相邻光缆构件相容。 5.1.3.7包带 包带材料应是具有足够强度的聚酯

25、带、 无纺布带或其他合适的带材。包带可为纵包或绕包方式。 纵包层外允许有扎纱。 5.1.3.8扎纱 扎纱应是强度足够的非吸湿性和非吸油性的塑料纱束,或者是阻水纱。 5.1.3.9阻水材料 当要求时, 光缆缆芯以及缆芯与护套相邻的间隙应采取有效的阻水措施。 可以根据相应的缆芯结构,采用阻水复合物(缆膏)、阻水带、阻水纱或阻水粉。缆膏应符合YD/T 839.3-2014的规定,阻水带、阻水纱和阻水粉应符合YD/T 1115规定。 5.1.4加强件 5.1.4.1光缆加强件位于缆芯中间,缆芯周围或者嵌入护套内,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各种加强件与可能有的吊线的强度总和应能满足光缆在安装、运行时的张力

26、要求。 5.1.4.2金属加强构件宜用高强度单圆钢丝。高强度钢丝宜是磷化钢丝,磷化钢丝的杨氏模量应不低于 190GPa, 其性能应符合 GB/T 24202 的规定。光缆制造长度内,单圆钢丝不应有接头。 5.1.4.3非金属加强件宜为非金属杆或非金属丝线。非金属杆一般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简称GFRP)圆杆或芳纶增强塑料(简称KFRP)圆杆。 GFRP 应符合 YD/T 1181.1 规定, KFRP 应符合YD/T 1181.3规定。非金属丝线宜为芳纶纱,芳纶纱应符合 YD/T 1181.2 规定,也可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其它高强度纤维束。在光缆制造长度内,GFRP 和 KFRP 不允许接头,芳纶

27、丝每束允许有 1 个接头,但在任意 200m 光缆长度内只允许 1 个接头。 YD/T 1999202X 75.1.4.4根据层绞式缆芯结构的需要,可在加强件上挤包一层塑料垫层,垫层表面应圆整光滑,外径适当,其材料应与填充复合物、相邻光缆构件相容。 5.1.5吊线 对于 8 字型结构光缆,吊线通过护套与缆芯连为一体。吊线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金属吊线宜采用高强度、高模量的单根镀锌钢丝或绞合镀锌钢丝。非金属吊线宜采用 FRP 圆杆。在光缆制造长度内,吊线不允许有接头。 5.1.6护套 5.1.6.1护套的材料一般采用黑色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它们应符合GB/T 1506

28、5 的规定。 5.1.6.2护套应包覆缆芯,对于 8 字型光缆,护套还应包覆吊线,并用吊带与缆芯部分相连。护套和可能有的吊带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 0.6mm, 护套表面应圆整光滑, 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 5.1.6.3制造商应提供光缆外形关键尺寸的标称值,如圆形标称外径、扁形标称宽度和高度、吊线标称厚度和高度。 5.1.6.4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机械、环境、传输性能要求和光缆安装工艺要求的护套结构均可采用。 5.1.6.5阻燃光缆的护套应采用阻燃聚乙烯,其他的元构件宜尽可能采用不易燃和阻燃的材料。 5.2交货长度 光缆的标准制造长度标称值宜为 1000m、 2000m、 3

29、000m 或 4000m,容差为(O50) m。经用户同意,可以任意长度交货。 5.3性能要求 5.3.1光纤、紧套光纤和光纤带的特性 5.3.1.1光缆中 Bl.1、 Bl.3 和 B6 类光纤的几何尺寸参数和模场直径应符合附录 A 中 A.1 的规定,截止波长应符合附录 A 中 A.2 的规定,衰减系数、波长附加衰减、衰减不均匀性和色散等特性应分别符合附录 A 中 A.3 的规定。 5.3.1.2紧套光纤结构、尺寸和机械性能应符合 YD/T 1258.12015 附录 A 的规定。 5.3.1.3光纤带结构、尺寸和机械性能应符合 YD/T 979 的规定。 5.3.2护层特性 护套的机械物

30、理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 指 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LLDPE MDPE HDPE ZRPE 抗拉强度 热老化处理前 (最小值) MPa 10.0 12.0 16.0 10.0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TS (最大值) / 20% 20% 25% 20% 1 热老化处理温度 C 1002 热老化处理时间 h 2410 断裂伸长率 热老化处理前 (最小值) / 350% 250% 热老化处理后 (最小值) / 300% 185% 2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EB(最大值) / 20% 25% 热老化处理温度 C 1002 热老化处理时间 h 2410 热收缩率 (最大值) / 5% 3

31、热处理温度 C 1002 1152 1002 YD/T 199920XX 8 热处理时间 h 4 4 耐环境应力开裂(50C,96h) 个 失效数/试样数:0/10 注 1: LLDPE、MDPE、HDPE、ZRPE 分别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聚乙烯、阻燃聚乙烯的简称。 注 2:护套形状不规则, 按标准要求无法取样的,可用相同工艺挤空管以供制样,也可根据 GB/T 9352-2008 用粒料压片制样进行性能测试。 5.3.3光缆的机械性能 5.3.3.1光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光缆的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卷绕和松套管弯折等项目,并应通过本标准 6.5 节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

32、检验。 5.3.3.2光缆的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光缆的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 技术要求 项 目 短暂(最小值) 长期(最小值) 拉伸,允许拉伸力,N MAT 50%MAT 压扁,允许压扁力,N/100mm 1000 300 5.3.3.3光缆允许最小弯曲半径用 D 或 H 的倍数表示。其中 D 为缆芯处圆形护套的外径,H 为缆芯处扁形护套短轴的高度。对于不含 FRP 杆加强件光缆,光缆允许的静态弯曲半径为 10D 或 l0H,允许的动态弯曲半径为 20D 或 20H。对于含 FRP 杆加强件光缆,光缆允许的静态弯曲半径为 25D 或 25H,允许的动态弯曲半径为 50D

33、或 50H。 5.3.4光缆的环境性能 5.3.4.1概述 光缆的环境性能应包括衰减温度特性、滴流性能、护套完整性、渗水性能、阻燃性能、低温下弯曲性能和低温下冲击性能项目。并通过6.6节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 5.3.4.2适用温度范围及其衰减温度特性 光缆的适用温度范围分3个级别, 其代号为A、B、C。其中光缆温度附加衰减有3个级别,为别为 0级、1级和2级。光缆的衰减温度特性见表4。 表4光缆衰减温度特性 适用温度范围 (C) 允许光纤附加衰减 (dB/km) 分级代号 低限 TA 高限 TB 0 级 1 级 2 级 A -40 +70 B -30 +70 C -20 +70 无

34、明显附加衰减 0.10 0.15 注:光缆温度附加衰减为适用温度下相对于20C下的光纤衰减差的绝对值。 5.3.4.3滴流性能 在温度为70的环境下,有油膏填充的光缆应无填充复合物或涂覆复合物等滴出。 5.3.4.4聚乙烯护套完整性 5.3.4.4.1聚乙烯护套应连续完整。在其下有金属时,应采用电气方法进行聚乙烯护套(阻燃护套除外)的完整性试验。 5.3.4.4.2用电火花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在表 5 规定的试验电压下聚乙烯护套应不被击穿。 表5聚乙烯套电火花试验电压 单位为千伏 YD/T 1999202X 9 电压类型 直 流 交 流 试验电压 (最小值) 9t, 最高 25 6t, 最高

35、15 注 1:t 为聚乙烯套的标称厚度, 单位为毫米(mm)。 注 2:交流试验电压系有效值。 5.3.4.4.3用浸水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光缆在浸水 24h 后聚乙烯外套的电性能应符合以下两项: a) 在直流电压 500V 下对水绝缘应不小于 1000Mkm; b) 耐电压水平应不低于在直流电压 8kV 下 2min 不击穿。 5.3.4.5渗水性能 5.3.4.5.1lm 水头加在 3m 长光缆的全部截面上,24h 后,光缆截面上(不含吊线部分) 应无水渗出。 5.3.4.5.2干式/半干式光缆的缆芯中采用膨胀方式阻水时,应将渗水始端(10010)mm 长的光缆浸于水中,在水中浸泡 10m

36、in,然后进行渗水试验。 5.3.4.6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 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应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来验证。 5.3.4.7低温下弯曲性能 光缆应具有在-20低温下耐U形弯曲的能力。 5.3.4.8低温下冲击性能 光缆应具有在-20低温下耐冲击的能力。 5.3.5环保性能 光缆组成材料应根据GB/T 26572-2011中的规定进行分类。 当用户有要求时, 光缆用均一材料 (EEP-A类)中限用物质限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光缆材料中禁用物质的含量限值 物质种类 物质名称 含量限值 铅 0.1% 镉 0.01% 汞 0.1% 重金属 6价铬 0.1% 多溴联苯(PBB) 0.1% 有机溴化物

37、 多溴二苯醚(PBDE) 0.1%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0.1%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 0.1% 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 (DEHP) 0.1% 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0.1% 注:限量要求值是质量分数,即材料中所允许含物质的最大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6试验方法 6.1总则 光缆的各项性能应按表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 表7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及抽样比例 抽样比例 序号 项 目 本标准 条文号 试验方法 出厂 型式 1 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 5.1 本标准6.2 100% YD/T 199920XX 102 2.1 2.2 2.3 识别色

38、谱 光纤识别色谱 松套管识别色谱 光纤带识别色谱 5.1.2.1.2 5.1.3.3 5.1.2.2.2 目力检查 目力检查 目力检查 100% 100% 100% 3 3.1 3.2 光缆结构尺寸 松套管外径和壁厚 光缆外形尺寸 表1和5.1.3.5.1 5.1.6.3 GB/T 2951.112008 GB/T 2951.112008 10% 10% 4 光缆长度 5.2 本标准6.4 100% 5 5.1 5.2 5.3 5.4 5.5 5.6 5.7 光纤特性 尺寸参数 模场直径 截止波长 衰减系数 波长附加衰减 衰减不连续性 色散 5.3.1.1 GB/T 15972.2021 GB

39、/T 15972.45 GB/T 15972.44 GB/T 15972.40 GB/T 15972.40 GB/T 15972.40 GB/T 15972.42 5% 5% 5% 100% 5% 10% 5% 6 6.1 6.2 紧套光纤 紧套光纤外径尺寸 紧套光纤机械性能 5.3.1.2 5.3.1.2 YD/T 1258.12015 附录A YD/T 1258.12015 附录A 7 7.1 7.2 光纤带 光纤带几何尺寸 光纤带机械性能 5.3.1.3 5.3.1.3 YD/T 979 YD/T 979 8 8.1 8.2 8.3 护层性能 热老化前后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热收缩率

40、聚乙烯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 表2序号1、2 表2序号3 表2序号4 YD/T 837.31996中4.10和4.11 YD/T 837.31996中4.12 YD/T 837.41996中4.1a 9 9.1 9.2 9.3 9.4 9.5 9.6 9.7 光缆的机械特性 拉伸 压扁 冲击 反复弯曲 扭转 卷绕 松套管弯折 5.3.3.1 本标准6.5.2 本标准6.5.3 本标准6.5.4 本标准6.5.5 本标准6.5.6 本标准6.5.7 本标准6.5.8 10 10.1 10.2 10.3 10.4 10.5 光缆环境性能 衰减温度特性 滴流性能 聚乙烯护套完整性(电火花) (浸水) 渗

41、水性能 燃烧性能 阻燃性 5.3.4.2 5.3.4.3 5.3.4.4.2 5.3.4.4.3 5.3.4.5 5.3.4.6 本标准6.6.2 GB/T 7424.2-2008中F6 YD/T 837.21996中4.9 本标准6.6.5 GB/T 7424.22008方法F5B GB/T 18380.12 100% 100% 本 标 准 7.4 YD/T 1999202X 1110.6 10.7 低温下弯曲性能 低温下冲击性能 5.3.4.7 5.3.4.8 本标准6.6.3 本标准6.6.4 10 环保要求的禁含物质限制量 5.3.5 GB/T 261252011 IEC 62321-

42、8:2017 11 11.1 11.2 11.3 光缆标志 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 标志的牢固性 计米标志误差 8.1.1,8.1.2 8.1.3 8.1.4 目力检查 本标准6.3.1 本标准6.3.2 100% 12 包装 9.1 目力检查 100% 注1:出厂检验栏目中的百分数是按单位产品数抽检的最小百分比。 注2:光缆中的光纤尺寸参数、模场直径、 截止波长、 色散和波长附加衰减允许用光纤成缆前可追溯的实测值作为出厂检验值。 a 在光缆护套上纵向冲制试样。 6.2光缆结构检查 光缆结构应在距光缆端不少于l00mm处用目力检查其完整性、色谱,取样检查结构尺寸。 6.3光缆标志检查 6.3.

43、1标志擦拭 试验按GB/T 7424.2-2008 中方法 E2B(光缆标志耐磨损)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负 载:20N(按 GB/T 7424.22008 中 E2B 的方法 2,适用喷印); 8N (按 GB/T 7424.22008 中 E2B 的方法 1,适用压印); b) 循环次数:不少于 10 次; c) 验收要求:用目力仍可辨认外套标志内容。 6.3.2计米标志误差 长度计量误差应是在适当长度上,例如在距离光缆端头15m以外的任意5m长度上,用钢皮尺沿光缆量得长度减去用计米数字确定的长度(见6.4)对后者的相对差。 6.4光缆长度检查 光缆长度应从光缆两端的计米标志 (

44、有黄、白二种标志时以黄色为准)的数字差来确定,也可采用光学方法(如 OTDR 仪器)来测量 。 6.5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 6.5.1总则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光缆的机械性能, 当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时,判为合格。 机械性能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的监测宜按YD/T 629.1的规定在1550nm波长上进行,在试验期间,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3dB。 当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 可判为无明显附加衰减。 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 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 光纤拉伸应变宜采用GB/T 15972.22-2008

45、附录C规定的相移法进行监测,监测系统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1%,当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纤应变不大于0.01%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光缆拉伸应变应采用机械方法或传感器方法进行监测,其系统不确定度应优于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缆 应变不大于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 除非另有规定,对于12芯及以下的光缆,应监测全部光纤,对于12芯以上光缆,应监测至少12根光纤。对于层绞式光缆,监测的光纤宜均匀分布于光缆中各个松套管。 6.5.2拉伸 YD/T 199920XX 12试验按 GB/T 7424.2-2008 中方法 E1(拉伸性能)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卡盘直径:不小于 30 倍缆芯

46、单元外径; b) 受试长度:不小于 50m; c) 拉伸速率:10mm/min; d) 拉伸负载:见表 3; e) 持续时间:1min(若有要求时,也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如 60min); f) 验收要求:在 MAT 下,光纤应变应不大于 0.%,单模光纤附加衰减应小于 0.1dB(光纤带光缆 0.15dB);在 50%MAT 下,光纤应变应不大于 0.2%,单模光纤无明显的附加衰减;拉伸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的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的开裂。 6.5.3压扁 试验按 GB/T 7424.2-2008 中方法 E3(压扁)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负 载:见表 3; b) 持续时间

47、:1min; c) 验收要求: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注:对于扁平形的光缆,应只在扁平方向施加压力,对于 8 字型光缆,应仅在缆芯部分施加压扁力 6.5.4冲击 试验按 GB/T 7424.2-2008 中方法 E4(冲击)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冲锤重量:450g; b) 冲锤落高:1m; c) 冲击球面半径:12.5mm; d) 冲击次数:至少相距 500mm 的 3 个点,每点 1 次; e) 验收要求: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注:对于扁平形的光缆, 应只在扁平方向施加冲击力对于 8 字型光缆,应仅在缆芯部分施加冲击力 6.5.5反

48、复弯曲 试验按 GB/T 7424.2-2008 中方法 E6(反复弯曲)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心轴半径:不大于 5.3.3.3 规定的光缆动态允许弯曲半径; b) 负 载:150N; c) 弯曲次数:30 次; d) 验收要求: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注:对于扁平形的光缆, 应只在扁平方向弯曲。 6.5.6扭转 试验按 GB/T 7424.2-2008 中方法 E7(扭转)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轴向张力:150N; b) 受扭长度:1m; c) 扭转角度:180; d) 扭转次数:10 次; e) 验收要求:在光缆扭转到极限位置下光纤应无明显附加

49、衰减,光缆回复到起始位置下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6.5.7卷绕 试验按 GB/T 7424.2-2008 中方法 E11(卷绕)程序 1 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芯轴直径:不大于光缆静态允许弯曲半径(见 5.3.3.3 节)的两倍; b) 密绕圈数:10 圈; YD/T 1999202X 13c) 循环次数:不少于 5 次 d) 验收要求:光纤不断裂和护套无目力可见开裂。 注:对于扁平形的光缆, 应只在扁平方向弯曲 6.5.8松套管弯折 试验按 GB/T 7424.2-2008 中方法 G7(套管弯折)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可移动夹头的移动距离 L:

50、100mm,当 d2.0mm 时; 70mm, 当 2.0mmd2.8mm 时; 50mm, 当 2.8mmd3.2mm 时; b) 试样固定长度 Ll 为 350mm; c) 可移动夹头在初始位置时与固定夹头的距离 L2 为 100mm; d) 验收要求:松套管不发生弯折。 注1:d为松套管外径 注2:弯折试验仅适用于塑料松套管,金属松套管的弯折性能待研究。 6.6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 6.6.1总则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光缆的环境性能, 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时,判为合格。 除非另有规定,对于12芯及以下的光缆,应监测全部光纤,对于12芯以上光缆,应监测至少12根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智能化/通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