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1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观察 常 燕1 吴 迪2 1.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毒理检测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末梢、静脉不同途径采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80 例、2022 年 3 月2023 年 3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毒理检测中心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观察组、对照组采血途径分别为静脉、末梢部位,各 40 例,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及血样不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WBC)水平(6.551.18)109/L、血小板计数(PL
2、T)(227.2353.48)109/L、红细胞计数(RBC)(3.790.72)1012/L、血红蛋白(HGB)水平(115.2319.12)g/L 及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5.3926.78)g/L均高于对照组(t=3.267,2.094,2.115,3.134,2.151;P0.05)。WBC、RBC、HGB 水平在 0、1、3、6 时的检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 在 0、1、3 时的检验结果为(228.8755.03)g/L、(227.3854.42)g/L、(225.23954.35)g/L,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 在 6h 的检验结果为(
3、208.8151.56)g/L 较 0、1、3 时的检验结果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样不合格率 5.00%低于对照组(x2=5.164,P0.05)。结论 静脉采血所取得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较末梢采血的准确性更佳,值得推广。关键词:关键词:末梢采血;静脉采血;血常规检验;血样不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44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化验检查中和全身体检中的常见项目,通过对患者机体的细胞数量、具体分布情况及形态变化进行观察,为临床上诊疗提供相关可靠的参考依据。因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率较高、结果稳定及经济效益较佳等应用优势,故而临床应用较广1。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医生对受检者机体异常情况及时探查,
4、对其疾病进行有效早期诊治。采血是血常规检测中的主要环节,以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应用较广2。血常规检验工作中,血样采集、保存、运输及检验各环节中均有潜在风险,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在采血过程中受到环境、操作等因素干扰,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直接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不高3。本研究选取 80 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以对末梢、静脉采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进行探讨。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80 例、2022 年 3 月2023 年 3 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毒理检测中心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观察组:男 27 例,女 13 例;年龄2275(45
5、.4914.88)岁;对照组:男 29 例,女 11例;年龄 2476(45.9114.85)岁;纳入标准:临床诊断身体无异常;近 30d 内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认知正常。排除标准:患有遗传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者;营养不良者;免疫性疾病或精神疾病障碍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方法 入院前 1d,两组患者均保持正常作息,叮嘱其注意饮食清淡,20:00 后禁食、水,于检查当天 7:008:30 保持空腹,在指导下入院完成采血。对照组均在血常规检验时选择末梢采血,在血液采集期间,需对患者的局部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重复消毒至少2此,确保检验结果未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医务
6、人员任选患者的左手食指、无名指内侧进行采血,完成采集工作后,将血样置于硅化塑料管内,摇匀,稳定维持塑料管的化学性质,血样与管内稀释剂混合稀释,待检。观察组均在血常规检验时选择静脉采血,在血液采集期间,消毒局部皮肤,扎好止血带,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在肘窝正中静脉处采集 1ml 血液后,放在一次性真空管内与150g/L 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混合,摇晃均匀确保其充分混合,确保抗凝血剂和血样无分层,之后,将其在 4冰箱环境中放置待检。使用质量控制仪器测量血样质量,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要求血常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 检验的测试仪器和配套试剂保持一致,尽量使用同一仪器
7、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试。应在采血后 2h 内完成检测,按临床试验操作要求完成相关操作。使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量 RBC、PLT、WBC,使用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测量 HGB、MCHC。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的 WBC、PLT、RBC、HGB、MCHC 等各项血常规检验结果、静脉采血下 WBC、PLT、RBC、HGB水平在 0、1、3、6 时的检验结果及血样不合格率。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软件选取 SPSS24.0,计量数据以(x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数据以 n/%表示,行 x2检验,P0.05 为数据间差异存在显著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检验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 W
8、BC 水平较低,PLT、RBC、HGB、MCHC 水平均较高,其各项检验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2.2 不同时间点静脉血检验结果比较 WBC 在 0、1、3、6h 时的检验结果为(5.421.22)109/L、(5.321.24)109/L、(5.311.21)109/L、(5.331.24)109/L,RBC 在 0、1、3、6h 时的检验结果为(3.860.75)1012/L、(3.840.63)1012/L、(3.780.65)1012/L、(3.690.63)1012/L,HGB 在0、1、3、6h 时的检验结果为(115.6219.23)g/L、(115.541
9、9.63)g/L、(115.2119.05)g/L、(115.2519.12)g/L,WBC、RBC、HGB 水平在 0、1、3、6 时的检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 在0、1、3 时的检验结果为(228.8755.03)g/L、(227.3854.42)g/L、(225.23954.35)g/L,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 在 6h 的检验结果为(208.8151.56)g/L 较 0、1、3 时的检验结果明显降低,具统计学意义(P0.05)。2.3 两组不合格血样比较 观察组中无血样量不准的情况,但存在溶血、凝血各 1 例,不合格率 5.00%,对照组中血样量不准 2
10、 例,溶血 4 例,凝血 3 例,不合格率 22.50%;观察组的血样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3 讨论 血常规检查可充分了解受检者血液状态进行疾病判断,多通过观察血细胞数量,同时需关注形态分布4。随着现代自动化检测的发展,逐渐使用机器完成血常规检测。常规血检以红、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为主。常规血检有助于医生对患者临床预后进行准确判断,并对其实施监测治疗5。常规血检是临床医学检验的基础项目,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在临床诊断和抢救中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常规血检可对临床治疗、用药或停药进行观察,并进一步评估疾病复发的风险,也可用于评估患者康复的效果6。但常规血检的误诊率较高。因此,选
11、择采血方法时,以最大化减少对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主要准则,提高临床检测准确率,便于临床对患者采取有效对症诊治7。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可用于指导临床疾病的高效诊治,同时可准确判断受检者的贫血、造血功能异常状况。有研究指出8,采血方法、操作手法、外界环境、情绪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均可能会影响到检测指标的准确性。本研究中,观察组的 WBC 水平较低,PLT、RBC、HGB、MCHC 水平均较高,其各项检验指标水平均优于对 表 1 两组检验结果比较(xs)组别 n WBC(109/L)PLT(109/L)RBC(1012/L)HGB(g/L)MCHC(g/L)观察组 40 5.721.09 227.23
12、53.48 3.790.72 115.2319.12 315.3926.78 对照组 40 6.551.18 201.2448.85 3.470.63 102.1518.19 302.4227.15 t-3.267 2.094 2.115 3.134 2.151 p-0.001 0.039 0.037 0.002 0.034 表 2 两组不合格血样比较n(%)组别 n 量不准 溶血 凝血 不合格率 观察组 40 0(0.00)1(2.50)1(2.50)2(5.00)对照组 40 2(5.00)4(10.00)3(7.50)9(22.50)x2-5.164 p-0.023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13、全文版)医药卫生 3 照组(P0.05)。分析原因:末梢采血以手指部位为主要采血点,操作简单,采血时受检者的疼痛感轻,故而接受度较高,需对采血区域使用 75%的酒精消毒棉进行消毒,但末梢出血量少,需反复挤压,血液标本极易被其他组织成分混入,更快速的凝集血小板,稀释血样,故而相关检测指标检测结果相对偏低;且末梢血极有可能出现溶血现象,溶血风险会随着末梢血温度降低而呈现增加趋势,导致其检验结果受到影响9。此外,患者出血的速度会对末梢血的采集效率产生影响,导致血液采集耗时较长,并影响其准确度。静脉采血以肘部浅静脉为主要采血区域,使用消毒一次性注射器完成采血操作,采血用时短,血样采集量大,该部位血液成
14、分稳定,以血液分析仪可对全身血液循环情况进行真实反映,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较高;且静脉血采集可避免受到环境因素和外界物质干扰,血液纯度较高,可使受检者的血液成分得到直接反映,提供临床诊治质量。但采集静脉血要求采血人员专业性强,穿刺技巧精湛,规范穿刺,对采血部位行清洁、消毒处理,在采血期间受检者可能出现穿刺疼痛、多次穿刺等缺陷问题,同时会增加抽样难度及穿刺点感染的风险10。本研究显示,WBC、RBC、HGB 水平在 0、1、3、6 时的检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 在 6h 的检验结果为(208.8151.56)g/L 较 0、1、3 时的检验结果明显降低(P0.05)。提示,静脉采血
15、可取得稳定性较高的血样。观察组的血样不合格率 5.00%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静脉采血不易受到环境影响,临床准确度更高。综上,与末梢采血法相比,静脉采血可避免受到环境影响,血样可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其血常规检验结果可使患者血液状态得以准确反映,对临床疾病的诊治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参考文献 1刘雄婧.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9):3294-3295.2孙程军.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 的 效 果 观 察 J.中 国 冶 金 工 业 医 学 杂志,2020,37(2):245.3于腾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
16、应用中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22,7(15):23-26.4金虹新.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5):208-210.5陈军华,张小燕,贺秀琴,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 检 验 中 的 临 床 价 值J.贵 州 医药,2020,44(11):1809-1810.6吴刚.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2):79-81.7边巍.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7):72.8张喜凤.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2):150.9王璐璐.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这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0,31(7):65-68.10罗真,孙丽艳.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 于 检 验 结 果 的 影 响 分 析 J.中 国 保 健 营养,2020,3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