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十七《-出师表》-.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44365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七《-出师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七《-出师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十七《-出师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十七《-出师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十七《-出师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固镇县宋店中学集体备课专用稿纸(一)主备人:刘利时间2017,、3、13地点初三办召集人刘利课题出师表课时 3 课时(总第 1 课时)科 任教 师刘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诸葛亮的施政主张,出征目的。2体会诸葛亮在表中渗透的感情,以了解此表流芳百世的原因。3能够掌握文言词“以”“于”“之”的用法;掌握“痛恨”“开张”“感激”“卑鄙”“谨慎”等词的古今意义;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重难点重点:1诸葛亮写此表的目的?为什么多次提到“先帝”、“陛下”,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三条建议中,为什么“亲贤远佞”最重要?

2、难点:1、分析形势和提建议之间有什么关系?追忆先帝又有什么用意?2、如何将议论、叙事、抒情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写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2.读通读顺课文3.理解第一小节二、学生自学,发现问题(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说说你了解的诸葛亮、刘备、刘禅、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区别历史事实上的诸葛亮与传说中的诸葛亮。了解“表”这种文

3、体。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初步体会文中的感情。3、翻译、理解课文第一段。学生思考、交流三.、合作探究,构建知识(15左右)1、生答,师补充。2、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崩殂( ) 疲弊( )陛下( ) 恢弘( )妄自菲( )薄( )以塞( ) 驽钝( )陟( )罚臧( )否( )裨( )补阙( )漏郭攸( )之 费祎( )行( )阵和睦 悉以咨()之 长( )史 猥( )自夙( )夜忧叹 以彰其咎( )咨诹( ) 以遗陛下( )倾颓()斟( )酌( )损益诏()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今/天下三分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学习第一小节1)根据课文下的注释,

4、字字落实,翻译课文(要求单独完成)2)以四人未一小组,每人一句翻译,互相更正错误,并记录下难以解决的字词句。3)学生质疑,解疑4)考一考:试翻译下列句子。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e、以塞忠谏之路5)分析文章:思考:a、你觉得这一小节可以分为那两个层次?b、蜀国当时的形势如何?(提示:可以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加以理解)c、诸葛亮认为“危急存亡”并不可惧的原因的是什么?d、“开张圣听”的目的是什么?如不这样的弊端是什么?(用原句回答)e、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多次先帝?学生自己思考,也可以讨论。明确:a、这一小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5、第一层到“欲报之于陛下也”之后。b、蜀国当时的形势:投影: 先帝中道崩殂 不利的客观形势 天下三分, 危急存亡 益州疲弊分析形势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有利的主观形势 追先帝 报陛下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提出建议:开张圣听宜-不宜(言辞恳切、坦率)c、诸葛亮认为“危急存亡”并不可惧的原因的是有利的主观因素d、“开张圣听”的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如不这样的弊端“塞忠谏之路”e、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是激励后主继承先帝遗德,奋发图强。四、巩固知识,学会运用(15分钟左右)1、小结本节课内容2、熟读课文、掌握生字音、形。 讨论补充记录讨论补充记录教 学 反 思1、 固镇宋店中学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6、二)主备人:陈侠时间20170313地点初三办召集人刘利课题出师表课时 3 课时(总第 2 课时)科 任教 师刘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同上情感态度价值观:重难点重点:难点: 同上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导入:复习。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而后请学生就第一小节的有关内容作小结交流补充。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2第5节2总结第一部分内容3预读第6、7小节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 学习第2节,对照注释翻译文意。2、 学习35节按照上面学习的方法解决字词和翻译的问题。分小组,质疑,师生释疑。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

7、重点句子强调: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此句强调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及“异同”偏义词的用法。1)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成语 做 交给 判定2)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 公正清明 3)、理解课文内容:问:本节论述的方式和第一节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都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建议,言辞恳切。追问:有司要刑赏的对象分别是什么?明确:刑作奸犯科者;赏为忠善者追问:赏罚分明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昭平明之理2、1)分小组,按照上面学习的方法解决字词和翻译的问题。2)各小组质疑,师生释疑。3)难句翻译:请你准备五分钟的时间,然后合上书本,抽译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留陛下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必

8、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d先帝称之曰能e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f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g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4).理解内容a请概述这一部分内容。b2文中他向后主推荐的两类忠臣,就是上文所说的哪两种人?(原文)这两类人的共同点是什么(原文)?c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先帝的态度?d此条建议的提出和上面两条有什么不同?e“兴隆”“倾颓”的关键在于什么?学生结合着预习和有关资料讨论回答。明确:a)诸葛亮向后主荐贤并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b)即“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共同点:他们都是“贞良死节之臣”c)文中反复说“先帝简拔”“先帝称之曰能”是为了表明自己所荐之臣是忠实可靠完全值得

9、信赖的。(荐贤特别注重他们的品德:“志虑忠纯”“性行淑均”)d) 采用举例的方法,借古鉴今,郑重告诫。采用排比、对偶、对比的修辞手法,鲜明有力简洁地加以阐述,情深辞切。 e)“兴隆”“倾颓”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唯贤是任。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总结第一部分内容: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出师前在政事上作安排。 2、积累15节文言词汇讨论补充记录讨论补充记录板书设计出 师 表诸葛亮思路:提出建议叙述经历效忠心愿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开张圣听 (前提)三条建议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关键) 亲贤臣,远小人 (核心)教学反思: 固镇宋店

10、中学集体备课专用稿纸(三)主备:刘利时间20170313地点初三办召集人刘利课题出师表课时 3 课时(总第 3 课时)科 任教 师刘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同上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难点重点:难点: 同上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5分钟)复习导入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你用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2交流整理的一字多义3导入:诸葛亮为什么会做如此周密的安排? 答:报恩;不放心;反复叮嘱唯贤是任。揭示目标(1-2分钟)1学习课文69节2体会诸葛亮“受恩感激”之情。3理解诸葛亮出师的决心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检查预习问:先帝于诸葛亮到底有怎样的

11、恩呢?追问:诸葛亮因此对先帝有怎样的感情?追问:可见,在此表中,诸葛亮要表达的愿望和请求是什么?2、疏通文意:请四人小组交流,每人翻译一句,划出疑问3、探究问题1)文中追忆了先帝在世时的哪两件事情?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诸葛亮的本志如何? 3)“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4)诸葛亮一生行事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两个自来概括,并以本文为例加以说明。5)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6)“尔来”是指什么时候?7)最后再次对国事作安排,强调郭攸之等的职责,目的是什么?8)文中哪一句话高度概括了创业过程忠的艰难险阻,表达了与先帝共患难的深情?9)揣摩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的复杂心情。三、合作探究

12、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学生回答,补充。归纳:最重要的两件事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白帝城托孤)追问:诸葛亮因此对先帝有怎样的感情?答:受恩感激,欲报之于后主。追问:具体的行动呢?明确: 追忆以往经历,(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受恩感激之情 A、平定南方叛乱(五月渡泸) 行动决心 B、加强内政建设(兵甲已足)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北征伐魏(北定中原)追问:可见,在此表中,诸葛亮要表达的愿望和请求是什么?明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2、难句翻译(请第一个同学翻译后指定另一位同学翻译下一句)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由

13、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3)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5)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6)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7)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8)不效则治臣之罪9)以彰其咎10)陛下亦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3探究问题学生讨论,回答能回答的问题。明确:1)文中追忆了先帝在世时的两件事情: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2)诸葛亮的本志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由是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诸葛亮一生行事的特点是“谨慎”。出征前,对国事作了周密的安排-5)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

14、略目标:北定中原,让出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尔来”是“三顾茅庐”以来7)意在启发后主要亲贤远佞。8)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千古名句)9)临行前百感交集:既有无限的依恋之情;又隐含着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真正纳谏的担忧。四总结全文1)此表动人之处:全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议论、叙事中,饱含真情,忠心可鉴。言辞朴实无华,长短句结合,恳切感人。句句切合自己既是父长又是臣子的身份,不卑不亢,极为得体。2)诸葛亮自述身世的意图a说明自己本性淡泊,无意追求功名赴会,只为了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才“以驱驰”,以此来释除后主的猜疑。b概述为国效命的经过,表白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心志。c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奋发图强,继承先帝“兴复汉室”的遗志。d说明北伐的有利条件和意义五、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57节讨论补充记录讨论补充记录板书设计 广开言路出 严明赏罚 寓情于议 报恩先帝 千 亲贤远佞 古师 以情动人 至 先帝恩遇 文表 寓情于事 尽忠陛下 兴复汉室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