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灵脂止痛散治疗痛证经验
— 五灵止痛散临床研究报告,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1983年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留观室统计数字,在入察的1485名患者中,以身体各部位疼痛如头痛、胸痛、腹痛、腰痛等作为主诉者计436人,占29%。痛证被卫生部列为该年全国中医急症攻关协作项目,为配合这一全国性中医急症科研工作,我献出了家传验方—“ 五灵止痛散”。验方来源及药物组成五灵止痛散即由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合冰(片梅片)组成,它是先父邓梦觉建国前私
人开业时用以“ 守门口”的一种止痛药散。邓氏祖辈以该药散治疗各种急性痛证,经历了一个熟悉古籍中医文献,占有前人资料,加之自己长期临床实践的过程。
失笑散源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宋代官商设
立的和剂局( 即现药局)出版的。和剂局专门管理药材和药剂的经营业务,它将各地所献医方经试验有效后,依方发售。失笑散就是经当时国家药局试验有效可发售于市民的一张方子及一种药散,历史悠久,因而它治疗痛证疗效可靠。
失笑散药性平和,味数简单。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通利血脉止痛,古人谓用本方后,痛者每于不觉之中诸痛悉除,不禁欣然失笑,故名失笑散。近人对失笑散进行药理研究,证明它能够提高机体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动脉灌流时间,防止或削弱动脉血栓形成,并对机体有明显的镇静止痛作用。至于失笑散中的单味药物,五灵脂能够缓解平滑肌痉挛,蒲黄可缩短凝血时间。所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记载:五灵脂“ 主气血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蒲黄“ 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古人的临床经验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有实践才能有创新。前人用失笑散止痛,偏重于血瘀方面,而对气滞、邪闭所致的痛证似兼顾不够。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这是中医认识痛证的高度理论概
括,也是临床用药的理论依据。因此,如果在失笑散里再加入一种强有力的通利脉络、走窜气分的药物,其止痛效力会得到更大发挥。邓氏经过几十年的临床摸索,认为冰片( 梅片更佳)最合适。冰片是凉开药,气味芳香走窜,有行气通络、辟秽开窍、清热止痛的作用,加入失笑散方子,相得益彰。然药方分量之比例,又几经研究加以调整,时历半个世纪方才定型。按定型后的分量配制的药散疗效肯定,嗣后该药交广州中药三厂采用新工艺研制成成品药投放市场。
药理毒理试验报告摘要
1.五灵止痛散1.25~ 2.5克/千克体重,能减轻小白鼠小肠蠕动,它与吗啡、阿托品能抑制小肠的推进运动的药理作用相似,从而提示五灵止痛散很可能是一个镇痛药或解痉药。
2.五灵止痛散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1.25克/千克体重的剂量的抑
制扭转反应率是51.2%,而2.5克/千克体重的剂量的抑制扭转反应率是65.2%,与对照组
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一特性与延胡索乙素相似,提示此药对月经痛疗效好。
3.对外源性组织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离体回肠收缩有松弛作用,证实了五灵止痛散能对抗致炎、致痛介质组织胺和乙酰胆碱。
4.五灵止痛散小鼠灌胃给药,观察7天,其LD50大于7200毫克/千克体重,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可见本品毒性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止痛药( 以上系根据张荣《: 五灵止痛散鉴定材料》,广州中药三厂内部资料)。
临床用药观察
五灵止痛散于1983年1月份开始,先后在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第一和第二人民医院,及佛山、江门、台山、新会中医院等8个医疗单位进行临床验证,共观察55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8.8%,其中临床显效为35.02%,现将情况分述如下。
一、一般资料 男性253例,女性301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85岁。病史最短1小时,最长12年。其中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观察之100例全部为急诊入察的留观病例,病情均较重,有详细的病历资料,在100例痛证患者中,内含西医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冠心病心绞痛、肺炎、胸膜炎、消化道溃疡、胆囊炎、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尿路感染、风湿性关节炎、肿瘤
等16个不同病种所致之痛证。
二、观察方法 对各种痛证患者无选择性地用药,每次用五灵止痛散0.3~ 0.6克,痛时开水送服;心绞痛或疑似心绞痛者,可于舌上含服。牙周病或龋齿烂牙所致疼痛,可将药散涂擦患处。在广州中医学院附院观察室病例,因病情较重,多以常规给药方法,即每日3次或4次。
三、疗效标准
显效:服药后止痛效果显著,即服药后10~30分钟疼痛消失,服药次数为1~2次。
有效:服药后有止痛效果,即服药后0.5~2小时内疼痛逐渐缓解,服药次数为2~4次。
无效:服药5次以上仍未见疼痛缓解者。
四、疗效分析 临床观察554例,显效194例,有效298例,总有效率为88.8%。无效62例,占11.2%。详见下表:
根据五灵止痛散临床554例病种观察,以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妇女痛经为最(多共456例),疗效也较好,总有效为41 %;无效只占45例,为9.81例,占91.13 7%。而牙痛、头痛、腰痛、四肢关节痛、扭挫伤或骨折疼痛、肿瘤及皮肤病疼痛共98例,总有效为81例,占82.65 %;无效为17例,占17.35%。这说明许多疾病均可导致急性疼痛,痛证临床涉及面较广泛,而五灵止痛散对各科的各种痛证均有一定的疗效,尤以胸腹部疼痛效果最好。
五、典型病例介绍
( 一)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吴××,男,53岁,广东省丰顺县干部。1983年3月23日上午以“ 胸前区闷痛”为主诉入察。患者曾于1982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下壁心肌梗塞,经抢救后好转出院,一直靠服用消心痛维持。但最近4天来胸前区闷痛反复发作,伴心悸、气短、汗多、作呕、口干苦。检查:脉搏92次/ 分,血压13.3/10.7kPa,精神倦乏,
短气懒言,形体肥胖,心率92次/分,律整,心音低钝。心电图:慢性心肌缺血。舌瘀暗,苔黄腻,寸口脉弱,关脉弦。诊断为:中医胸痹证。西医冠心病、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处理:五灵止痛散0.3克舌上含服,服后30分钟胸前区疼痛消失,且无既往服西药消心痛后头发胀之感觉。留观期间以五灵止痛散0.3克每日3次常规口服,并停用消心痛等西药,3月27日心电图复查结果“:心肌供血改善,属正常心电图。”
( 二)胃脘(痛慢性胃炎):苏××,女,57岁,广东省四会县下茅公社社员。1983年3月27日上午10时人察。患者主诉上腹部隐痛3个月,伴嗳气泛酸,胃纳差,口干苦,硬结黑便。体查:慢性贫血病容,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结膜苍白,全腹平软,上腹压痛,喜按,无反跳痛。舌胖淡嫩,苔薄黄,脉弦细。大便常规:钩虫(卵十)、鞭虫(卵+)。潜血试验阳(性+ ++ )。胃镜③血证。处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①胃脘(痛慢性胃炎)。②虫(证钩虫感染)。理:入察后即以五灵止痛散0.6克口服,日服3次,疼痛逐渐缓解,4小时后疼痛无再发作。次日又继续以五灵止痛散0.6克,每日3次,连服12天,并配以和胃疏肝清热理气中药、西药驱虫,住院期间未用其它特殊止痛药物。患者于4月8日出院,胃脘痛证消失,大便常规检查及潜血试验均转阴性。
( 三)胁痛腹(痛胆道蛔虫症):黄× ×,男,27岁,广州住建公司三队工人。1983年4月21日晚上午10时20分入察。患者右腹及脐周阵发性疼痛两天,在厂医疗室肌注止痛针( 不详)两次,未见好转,1小时前又再阵发性腹痛,呕吐胃内容物,口干口苦,前往附院急诊收住入观察室。查:急性痛苦病容,辗转体位,心(肺一),腹肌稍紧张,右上腹及脐周压痛明显,反跳(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紧。血象:白细胞14× 109/L,中性19%,淋巴20% ,伊红61%。大便常规:蛔虫(卵+ )。中医诊断:腹(痛实痛)、胁(痛虫痛)。西医诊断:腹痛原因待(查胆道蛔虫)。处理:即用五灵止痛散0.6克口服,10分钟止痛,患者自诉吞服五灵止痛散后胸腹有冰凉舒服感觉。后又按常规0.6克每天3次,连服4天,中药胆蛔湯加味驱蛔,4月25日出院,临床症状及腹部体征全部消失,血象复查正常。
( 四)痛经:何××,女,14岁,新会华侨中学学生。1983年12月22日晚上9时20分急诊。主诉小腹疼痛1天。患者月经初潮3次,每次月经来潮时第2天少腹疼痛。本次月经12月22日来潮,少腹阵阵作痛,面青,伴有便意,频厕不解,月经周期短,量一般,色深红,有瘀块。
诊断:痛经。处理:五灵止痛散1克,分两次服,9时20分服0.5克,痛势减轻,继服0.5克,9时50分疼痛完全缓解(。新会县中医院提供)
( 五)带状疱疹疼痛:朱××,女,50岁,工人。1983年4月15日就诊,主诉右胸胁疼痛起水疱已1周。检查:右胸胁部有多片簇集之小水疱,基底皮肤潮红,各片水疱沿肋骨走向呈带状分布。诊断:带状疱疹。处理:五灵止痛散1克。服药2小时后疼痛即明显减轻,其后连
续服用,谓服该散后止痛效果能维持5小时。( 广东省中医院提供)
讨论
1.家传验方五灵止痛散,交由广州中药三厂采用新制备工艺研制后,在临床验证中,证明其疗效可靠,与原手工制作之药散疗效基本一致。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室首先应用五灵散观察各种痛证100例,总有效率为88%;全省8家医(院含中医学院附院)共观察554例,总有效率亦为88.8%。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确认五灵止痛散疗效可靠稳定。
2.五灵止痛散为中医治疗急性痛证开辟了又一新途径。我们认为用其治疗痛证,还须结合病因考虑,五灵止痛散用于症状治疗,意在急则治其标;病因治疗在后,意在图其本。这样既可以观察到止痛散的疗效,亦有利于症状缓解后,赢得时间进行辨证论治。
3.据临床观察,五灵止痛散对于胸腹部位的疼痛效果较好。据记录,最快10分钟,最慢4个小时,完全止痛一般在30~ 60分钟。其止痛有效维持时间,0.6克一般可维持1~2小时,最长可达12小时。它与西药杜冷(丁止痛作用快,维持2~4小时)、吗(啡止痛维持4~6小时)、阿托(品解痉止痛维持4~8小时)相比,虽然略逊一筹,但五灵止痛散无刺激性,无毒副
作用,适应范围广且无禁忌症,还具有消炎的作用。因此,它对于一些诊断不明或久治不愈并伴有口干口苦的疼痛性疾病尤为适宜。
4.综上所述,从五灵止痛散验方来源及文献之整理,到实验室药理试验及毒理试验
检测结果,最后通过临床病例验证观察,证实该药具有行气通经、祛瘀散结、芳香辟秽之功效,临床适用于因气滞、血瘀、邪闭所致的胸胁痛、胃脘痛、痛经、腹痛、头痛、牙痛等,亦可用于扭挫伤、骨折、肿瘤所致的痛症。该药于1984年8月通过广州市卫生局组织技术鉴定,
由广州中药三厂( 现名广州众胜制药厂)生产出品,批准文号为粤卫药准字( 85)第AB—024(号散剂)和粤卫药准(字85)第AB—025(号胶囊剂),有两种剂型。五灵止痛散散剂:用开水送服或舌上含服,每次0.3~0.6克,痛时服用。五灵止痛散胶囊剂:用开水送服或除去胶囊舌上含服,每次1~2粒,痛时即服。五灵止痛散临床研究获1985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该项目所得之数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