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销售管理之讲故事之三.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939781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销售管理之讲故事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销售管理之讲故事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案例阿睿讲故事》 运筹帷幄 哀兵必胜决胜千里 项目:A电信移动通信公司下属的信息产业公司(下称ICP)选购网络产品招标 对手销售:B公司销售客户经理经理BASM CB公司客户销售经理销售经理CABSSM; 背景:ICP已通知CC公司签订合同BAM常驻A市,BSM常驻C市,A公司拒绝发给B公司标书 结果:一两周后B公司反败为胜获得标书 晴天霹雳飞来横祸 这不是一个和竞争对手直接“打单”的例子,而是一个销售经理指导销售人员很久很久以前(相对于因特网在中国的历史),有一个INTERNET的故事。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由于和A电信公司有长期的合作关系,C公司率先知道了其信息产业公司(ISP)要建的一个因特网项目,并且开始了常规的业务联系--技术讲座、搞清决策机制和培养客户关系。的经典范例。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 电信设备供应商B公司在C市多年耕耘并逐渐开始收获之际,为了取得新的增长点,经过长期考查,决定“投资”A移动通信公司,派BAM到A市长驻。而让销售经理BSM继续留在C市,保持与客户的联系。 光阴荏苒,BAM长住A市已经好几个月了,每月公司虽然都回公司述在金融业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却是电信领域的新来者,所以得到这个销售线索(Sales Lead)比较晚。然而,因为该公司开拓电信市场的第4人--销售经理BSM--刚刚打入了A电信公司的某个项目,(前3位都以不同的方式“牺牲”了),所以主打的销售BAM作为第5人也和整个公司一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尽管慢了一点,BAM还是通过老关系--ISP的选购小组成员ISPmgr,以及ISP的一把手ISPleader1的共同朋友--和ISP建立了联系。B公司的BSM和BAM也和ISP的二把手,刚上任的主管建设的ISPleader2会过面,双方会谈的气氛十分融洽,所以B公司感觉整个局面是很乐观的。由于ISP和B公司不在同一个城市,安排完技术讲座后,BAM平均两三天通过电话和客户联系一下。 可是,ISP的决策流程似乎很慢,所以BAM和客户的联系也逐渐稀疏起来,变成一周联系一次了。一天下午,B公司的员工正准备下班,坐在后面格子间的BSM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和B公司在A电信公司项目中合作的代理商打来的。放下电话,BSM转身对BAM说:“ISP已经通知C公司明天去签合同了。” BSM的声音不大,语气也不重。可在BAM听来简直是晴天霹雳。 哀兵必胜 “冷静!冷静!!冷静!!!”BAM自己对自己说,“因为急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搞清楚真实的状况”BSM对BAM说。于是经过一阵闭目沉思,BAM接连打了5个电话。 第1个电话打给ISPmgr,得到的回答是:“我不太清楚。你和ISPleader2联系一下吧。” 第2个电话打给ISPleader1,得到的回答是:“我不太清楚。是他们定的。” 第3个电话打给ISP的主管领导,A电信公司的副总Ahead。 “您好,我是B公司的BAM,上次拜访过您。” “有印象,有印象。”对方似乎很客气 BAM接着说:“老总啊,ISP公司那个项目,怎么听说已经通知C公司去签合同了--一点机会都不给我们啊??” “是吗?哦,我先了解一下再说。”Ahead显示出领导惯有的老练。 “麻烦您多费心。”BAM知道再多说也没有用。 第4个电话打给ISPleader2,没人接听。 第5个电话打给ISPmgr和ISPleader1的共同朋友,BAM的老关系,他答应尽力帮忙去做工作。 局面已经比较清楚了,ISPmgr和ISPleader1都是BAM的老关系一开始就打过招呼的,他们不可能主动帮助C公司。所以,正如ISPmgr暗示的那样,问题一定出在ISPleader2身上。而他要顶着ISPleader1和ISPmgr的一定程度的压力做这个决定,一种可能是CAM已经通过常规手段把ISPleader2“搞定”,但对于一个刚上任的领导而言,一来就“明目张胆”地与“地头蛇”对立,冒的风险未免太大,而且ISPleader2对B公司没有成见,所以一定是有来自上层的暗示或压力。那么BAM只有充分利用其和高层唯一的关系—即和Ahead建立的初步联系才有可能攻克这道关卡。 第二天早上6点,BAM坐第一班长途车前往客户所在的城市。车程有4个小时,途中BAM再次致电ISPleader1和ISPmgr,告之自己会在中午赶到,希望能再给公司和自己一次机会。对方的反映是:“来了再说吧。”,由此BAM感觉到如果能巧妙处理各方的关系,整个局面仍有转机。 等BAM赶到ISP办公室,大部分人都去吃午饭了,巧的是刚刚碰上ISPleader2,对方略显尴尬地笑了一下:“来了。” BAM也笑了,“再不来,我就死翘翘了。” ISPleader2有意回避地说:“没吃午饭吧? 就在我们这里要份工作餐吧。”同时回头示意让一个工作人员去取。 “你老人家再不给我机会,我马上就要‘死’了,还需要吃什么午饭啊。”BAM半开玩笑地说。 “没这么严重吧。” “您一定得给我一次机会,起码让我们再报次价。”BAM紧追不舍。 “先吃饭吧。”ISPleader2仍然不置可否。 “不。您要先答应我。”BAM虽然很客气,但话里面却有一种步步紧逼的味道。 “……唉”ISPleader2叹了口气 从叹气声中听出些什么的BAM马上给他一个台阶:“您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为难的地方太多了。”ISPleader2说,“…… 好吧,我得和其他领导商量商量。” 乘胜追击 BSM对BAM取得的进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鼓励BAM放手去打。同时“若无其事”地给ISPleader2打了一个电话,“感谢”其对B公司的“支持”。 BAM从ISPmgr那里得知ISPleader2是A公司另一个副总“那条线”的,而该副总和C公司有良好的关系。 BAM进一步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为了确保ISPleader2有足够的面子和压力撤回自己的决定,一定要利用Ahead这张虎皮,BAM抓紧时间在当天下午再一次拜访了Ahead,并抱怨没有给自己和公司一个公平的机会,并且暗示该决定主要是由ISPleader2做出的。Ahead略略沉思一下,当面给ISPleader1打电话,指示要“公平公开地处理购买事宜”,一番话同样显示出领导惯有的老练,但这已经是BAM可以充分利用的了。 第二天BAM再到ISP处,向ISPleader1通报了与Ahead的会面后,ISPleader1心领神会地当着ISPleader2的面故意问:“你昨天是不是找了Ahead?”,BAM“苦恼”地回答:“我是走投无路了。” 至此B公司已经完全打破了被动的“垂死”的局面,赢得了一次宝贵的重新报价的机会。BAM也不断通过常规销售中的娱乐手段,和ISPmgr进一步加强关系,在老关系引见的基础上,将其培养成为“指导者”(Mentor)。 BSM对BAM近几天的工作继续给予高度评价,并且强调“丢了这个单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取得‘斗争’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减轻BAM的负担,同时激励BAM的斗志。 在BSM的大力支持下,经过ISPmgr的多次“指导”,BAM最终报出了一个和C公司基本相同的报价,并且承诺无需等到付款,签约即提供相关培训。经ISP内部“认真”研究,在ISP通知C公司签约的一个星期后,B公司终于反败为胜赢得了订单。 职,但不巧的是,BSM正在C市的项目中忙得不亦乐乎。所以BSM对A市的情况可以说是知之甚少。 随着C市的项目接近尾声,BSM总算可以喘口气了。一个周一的下午, BSM正非常难得地坐在“久别”的办公室里喝茶,电话响了。BAM在电话里的声音听起来十分焦急,因为她传达的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A移动通信公司竟然拒绝给B公司发招标书。 BSM没有指责BAM,因为他十分理解“战斗”在前线的销售:没有一个销售愿意形成对自己不利的局面。而且事已至此,无论指责也好,后悔也罢,通通无济于事。既然最终目的是赢单,那么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尽量挽回损失的办法。 所以BSM不动声色地对BAM讲:“不要慌,也不要自责。你现在首先是要冷静下来。” 停顿了两秒钟BSM又说:“现在你挂上电话,然后打我办公室的座机。”这不是为了节约电话费,而是为了给BSM更多的时间“喘口气”。同时BSM也通过自己平静而坚定的语气,给BAM传达一个可以依赖的信号。果然,如同湍急的河流,遇到一道大坝,BAM再打来电话时已经平静下来。 BSM接着告诉BAM:“我现在站在白板前。你先把A移动通信公司的组织结构告诉我,我会在白板上画出来。”BAM在电话中把A公司的组织结构图描绘了出来。 “现在,你把A公司的政治结构告诉我。”BSM知道,作为一个已有两年经验的销售人员,BAM懂得客户的组织结构和政治结构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现在,你把我们和客户的关系情况告诉我。” BAM在电话中详细讲了和A公司组织结构图中每个人的关系。正如BSM预计的,情况看来不容乐观,BAM和A公司高层的关系并不紧密,和中层的关系也很一般,否则也不会有这次的“意外”了。 BSM想了一下,对BAM说:“现在,你把你知道的关于任何人的任何信息,他们的性格,他们的爱好等等,都告诉我。”BAM一一道来,BSM不断地在白板上写写画画。 要问的问题都问过了。BSM在脑海里也勾勒出一幅“战斗态势”图,一个销售计划也逐渐形成了:“好了。‘当前形势’我们已经清楚了,现在该谈谈‘我们的任务’了。从你讲的情况看来,这次发标的范围,是由A公司的高层决定的。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最好是直接对高层做工作。” “高层一共3位。二把手管运维和市场,根据A公司的政治情况,在这件事情上他没有什么发言权。我们先把他放到一边。一把手管全面,据你所知,他对我们没有什么印象,也就是没有什么坏印象,而我们公司作为一个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在他心目中多少会有一点正面的市场形象。他应该是最后拍板的决策者(Decision Maker)。关键在管建设的三把手,他一贯不愿意新增一个供应商,所以他一定是这件事的‘影响者’(Influence)。既然你还拜访过几次三把手,那么我们现在可以把所有的工作重点集中在他身上。” “可是,三把手明天就要到外省开会。”BAM担心地讲。 “太好了。”BSM却十分高兴,“这样他反而无处藏身了。你应该能打听到他的航班号吧?那么,你马上买一张同航班的机票,订同样的酒店。从机场开始,尽量寸步不离。作为一个女孩子,你是不会被他‘骂走’的。” 有了方向感,BAM也稍微振作了一点:“我怎么做工作呢? 我本来已经申请了一个手机,现在要不要送给他?” “你先不要给他太大压力,因为你的存在已经传递了明确的信息。所以你先不要谈任何与项目有关的事,现在这个阶段也不要送手机,因为他一定会拒绝,这样反而没有回旋余地了。如果气氛允许,你可以给他讲讲我们销售人员的压力。”BSM“手把手”地指导BAM。 “记住,只要还没到招标截至,我们都有机会。”BSM仍然不忘鼓励BAM,“现在,行动吧! 祝你好运!” 接下来的周二周三两天,BAM果然对三把手采取了“贴身紧逼”。几乎一有机会,她就和BSM联系,详细汇报进展情况。BSM也不断鼓励她,多次表扬BAM“说话非常得体”、“干得漂亮”。 周四晚上,BAM告诉BSM,在回程的班机上三把手说了一句“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这时,BSM认为转机来了:“这说明三把手已经动心了。现在要趁热打铁,明天一早,你到三把手的办公室,放下手机说一句‘一直忘了给您’就走。然后告诉我他的反应。” 对方只是“口头”推辞了一下。BSM高兴地说:“干得漂亮。我马上组织技术人员,随时等你拿到标书。” 第二个周一的下午,A市传来好消息,上午的高层例会,重新确定了发标的范围。这一次,B公司也在其中。B公司终于赢得了继续“战斗”的先决条件。 战略决策 战术策略案例总结 1. It’s Doable! 2. 特约作者 阿睿 3. 这是从业多年的阿睿先生的一次亲身经历,娓娓道来,故事中竟却也折射出一些道法——如何打入一个毫无积累的关键行业中去。有人说,销售无道理。可特例也有其必然性,当客户采购日趋规范,特例将成范例。 4. 阿睿还将多年的销售经验总结出一个专栏,稍后几期我们会陆续刊载,感谢阿睿。 5. 阿睿说,瑾以此文献给其子于博睿,因为13号正是他的生日。 6. 背景:A银行(下称A行)总行某项软件招标 7. 对手:R公司销售经理1人(和A总行无接触),技术3人; 8. C公司销售经理1人(和A总行有多年业务往来),销售2人,技术1人 9. 成本:R公司投入技术3.5人天,C公司投入技术52人天 10. 结果:R公司击败C公司赢得A总行订单 11. 12. 2001年2季度,R公司突然接到A总行的电话通知,要求于次日去该行领取标书。事出意外,公司上下都十分兴奋,因为作为一个IT界的外企,R公司面对年年几乎翻番的销售指标,亟待打开从未涉足的银行,这个市场广阔的领域。 13. 接到电话的TS(Tele-Sales又称Inside-Sales)得知一年前曾经联系过的A总行的某二位客户EU1,EU2是该次招标的最终用户,马上积极主动邀请二位来公司“参观”。因为销售经理RSM不在,公司中国区、大中国区的老板亲自出面,希望能在半天内尽可能地“销售公司”。 14. 出乎意料的是,送走客户后,两大老板一致认为不应该参加此次投标。原因有七点: 15. 对招标小组的决策状况流程(即对A总行的组织结构)一无所知; 16. 参与竞标的C公司产品已在A行试用半年,从EU1反映看显然已被“洗脑”; 17. C公司是比R公司大得多的公司,市场知名度不可同日而语; 18. A总行科技部以内部关系复杂而闻名,而R公司从未与A总行的中高层联系过; 19. EU1、EU2坦言R公司的胜率很小,客气地讲只有3成; 20. R公司和C公司比较从来没有价格优势; 21. 如果不参与投标,则不会有“竞标失败”一说,不会损害公司的市场形象。 22. 以上分析的确不无道理,。但当从上至下几乎所有的人都灰心时,RSM并没放弃,与A行B分行的多年的“关系”联系了一下,三两句寒暄后,直截了当提出两个要求:了解A总行组织结构、希望“关系”能尽量帮帮忙; 23. 该“关系”提供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对第二个要求却爱莫能助,更糟糕的是,据其了解,C公司的销售经理CSM和A行竟然有数年的业务来往。显然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处靠关系的商业环境,R公司的劣势不言而喻。不过该“关系”却了解到A总行此次招标的预算为budget。 24. 沉思半晌,RSM向老板郑重建议“要打做”这场只有1成胜率的仗,因为: 25. 至少可以借此了解到A总行的业务联系方式; 26. 既然正因为之前没有什么投入,此次投标的成本是会非常低的; 27. 参加投标,意味着C公司要消耗资源,从而牵制其在其他方面的进攻; 28. 没有百分之百胜率的投标,不打怎么知道不能赢? 29. 最后RSM引用电影《偷天陷阱》的台词:“It’s Doable!”,老板被说服了。 30. 第一轮:平淡无奇 31. 根据C公司的产品价格一贯比R公司的低得多的特点,RSM决定采用以下策略应标: 32. 采用基本符合标书要求的低价的低端产品和尽量少的配置,报出高于budget30%的折扣后价格; 33. 用收费的定制打包服务(Customized Package Service)满足A行对服务的要求,对R公司而言非常重要的收费服务在这样的安排下,对其纵向横向的比较和拓展都有利; 34. 派出尽量多的技术人员参与答标会; 35. 如同所有投标一样,R公司密封好的7份应标书在截止投标时限的前10分钟送达A总行,RSM也认识了A总行的第一位客户——负责与厂商联系的HQ1,同时知道将会有专门的招标小组来裁决标的。 36. 次日R公司和C公司的答标人员都到达指定地点,RSM了解到招标小组由7人组成:A总行2人(HQ1,HQ2),A总行下属机构(最终用户)2人(EU1,EU2),A行B分行的BB,C分行的CB,D分行的DB。RSM立即给B分行的“关系”联系,请求其务必给BB施加影响。 37. RSM感觉,第一轮见面好像都太程序化了。,RSM感觉,客户对R公司的认知程度到底如何,团队没有把握。 38. RSM走到一旁给BB打了个电话,“关系”显然已和BB联系过,但由于A行对招标的严格纪律,BB只是提示“R公司并未在上午的应答中讲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拒绝提供其他任何信息。 39. 第二轮:渐入佳境 40. 午餐时,RSM现场进行了针对第二轮答标的策略调整和“战斗动员”,内容如下: 41. 胜负在此一举,因此要“火力”猛烈,说话不要含蓄,要简洁而富有进攻性,尽力给招标小组留下清晰的思路; 42. 新增一项R公司和C公司点对点的技术比较,由技术人员负责,务必要切中要害; 43. 由双方参加答标的人员组成入手,宣传服务经验和项目经验,由RSM负责; 44. 直接向客户指出R公司没有价格优势,没有客户关系优势,强调R公司从来以质取胜,以服务取胜; 45. 策略上看如同围棋的“胜负手”一样,对对手的打击不能有任何保留; 46. 果然,在“参战”人员高昂的士气和简洁清晰的第二轮陈述后,经过短暂讨论,HQ2代表“个人(!)和招标小组”提出了5个问题,最后一个是价格问题。要求限R公司1小时内答复。 47. RSM要求技术人员先准备好前4个问题的回复,然后集中精力讨论整体形势和价格问题。 48. 整体形势是朝着对R公司感兴趣和有利的方向发展,否则招标小组不会费心提出4个有针对性的技术问题; 49. 对R公司新的价格要求,即招标小组希望R公司有第2次报价,说明C公司并没有把A总行彻底“搞定”,R公司还有机会; 50. 由于RSM“打草惊蛇”地指出R公司没有客户关系优势,使得C公司的潜在关系不能大张旗鼓地帮CSM; 51. 既然并不以应标书上的价格作为最终价,说明报价次数限制比正式招标的要灵活,而且现在要给C公司一个错觉,那就是R公司的价格仍然比其高得多,所以对价格问题应采取拖延战术; 52. 于是,回答完4个技术问题后,RSM使出浑身解术,以各种理由拖延对价格的回复,他知道招标小组越能容忍他的拖延,越说明其对R公司的好感。终于,招标小组不能再等R公司所谓的“亚太区老板”的回复了,给出了第2天的新时限,要求两个公司均以书面形式提交《补充应答和最终价格》,特别要求R公司增加配置。 53. 回到公司,RSM如下乐观总结: 54. HQ2可以作为R公司的“指导者”(Mentor)培养; 55. HQ1,CB,DB是“中立者”(Neutral); 56. BB是“支持者”(Supporter); 57. EU1是“对立者”(Enemy); 58. EU2虽然试用过C公司产品,但提出其有一个产品缺陷,应当归于“中立”; 59. 总之,胜率已大大提高,RSM暗定4:6; 60. 最终价格在新配置下保持不变; 61. 第三轮:低调定位 62. 《补充应答和最终价格》由RSM和1位技术人员送到。利用地理环境,RSM悄悄接近招标小组住地房门,凝神注意C公司团队和小组的谈话。虽然不能听清谈话内容,但CSM和小组交谈的语速偏快,暗示着似乎有争议。而C公司团队离开时,销售CAM1和CAM2迫不及待地要讨论什么,CSM发现RSM后制止了她们。 63. RSM恭恭敬敬开场:“R公司无价格、关系优势,但从来以质取胜,以服务取胜。像C公司在某部委投标中那样的折扣是绝对不可能的。”以此最大程度降低客户对R公司的期望值,增加对C公司的期望值。 64. 随后的问答中,RSM从言行态度举止上感觉到CB在向R公司倾斜——。BB和CB共居一室,估计BB对CB有所影响。 65. 职位较高的DB代表招标小组要求R公司继续降价,但必须保留定制打包服务,而不能采用标准服务。由此RSM判断客户对其新颖的定制打包服务非常推崇,亦即以服务作为两公司的最大差异点是成功的。“这回老板一定会杀了我,我上次已经告诉他是最后一次了”,RSM答应再次去争取最好折扣,心中暗喜,终于从DB口中确认到真正的“最终一次报价”。 66. RSM在团队会议上作以下更新: 67. HQ2可以作为R公司的“指导者” 68. HQ1,DB,EU2是“中立者” 69. BB,CB是“支持者” 70. EU1是“对立者” 71. 胜率现在为5:5,但对外仍以4:6宣传 72. 为给招标小组尤其是DB“面子”,最终价格必须降至budget以内 73. 在RSM的“降价不一定赢,但不降一定输”的理由和压力下,老板同意将最终价格定为刚好在budget以内。 74. 第四轮:价格搞定 75. 当RSM亲口说出给足DB面子的最终价格时,招标小组不愧为纪律严明的专业人士,即便是BB也没有流露出任何关于其评标的意向。但RSM仍注意到: 76. 招标小组的态度已远比首次见面时亲切; 77. 私下里 HQ1对RSM的关于招标小组意见的回答是“你自己认为呢?”; 78. 自己说出最终报价时,小组整体的气氛好像有一点“松了口气”的感觉; 79. RSM在团队会议上再次更新: 80. 胜率现在为6:4,但对外以5:5宣传 81. 决策流程为 82. (budget以内)招标小组> 2位设备引进经理 > 3位相关副总 > 总经理 > 科技部分管副行长 83. (如果超过budget)招标小组> A总行跨部评审委员会> 2位设备引进经理 > 3位相关副总 > 总经理 >科技部分管副行长 84. 第四轮:临门一脚 85.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RSM决定要和“指导者”HQ2深谈一次,因为他知道临门一脚不仅是长期困扰中国足球队的问题,也是销售中常常面临的难题。而之前主要是靠好感,来维护双方的关系。于是RSM拿着几份资料,找到了HQ2 86. “知道你们纪律性强,一致不敢约您……”RSM试探地说 87. HQ2笑着说:“吃饭和玩就免了,我们真的有纪律。” 88. RSM笑着叹了口气:“所以我不想让你为难嘛!唉,我现在压力很大啊。” 89. “哦?有什么压力?”HQ2整个人轻松下来 90. “我在A行一个人都不认识,只是在这一次认识了你们招标小组的人。我也知道C公司和A行是多年合作的关系,所以……”RSM露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继续说道:“说句实在话,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能保证项目成功。” 91. HQ2显得更放松了:“不敢说别人,我个人来讲,最讨厌中国这种关系文化。我们也是第一次对软件招标,也是边学边干。” 92. RSM看到HQ2的眼中闪烁着真诚的目光,心里不由地佩服起对方,说“我只服有本事的人,所以一看你们招标小组的组成就知道,你们招标非常正规,没有暗箱操作,而且纪律坚持得如此之好,我只想说如果‘死’我也‘死而无憾’。不管开标结果如何,能认识你这样的朋友,我都非常幸运。”,确实在这么突然和短暂的竞标情况下,如果流标,RSM也只能说他已经完全尽力了,而且他也确实向老板要了一个最大的折扣。 93. HQ2沉思了片刻,说:“你们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嘛。” 94. 至此RSM断定HQ2已经决定在内部全力支持R公司了。 95. 96. 尾声 97. 头一个星期,RSM几乎天天同EU1,EU2,HQ1,BB,CB和DB等招标小组人员联系,看来A行的招标纪律确实十分严格,得到的回答总是一模一样:我们有纪律,不能和厂商外出用餐或娱乐。在RSM多年的销售生涯中,头一次遇到这样“刀枪不入”的情况。但从对方谢绝的“婉言”中,RSM还是能够体会到对自己的态度比最初要热情得多。可是RSM却极少和HQ2联系,因为他认为不给HQ2太多压力,反而会给其留下一个充分信任的印象。 98. 当RSM再次面见HQ2时,HQ2“严肃”地问:“你知道这次招标的结果吗?” 99. RSM心中一凛,咬着下唇说:“不知道” 100. “就是你们!”HQ2这才“多云转晴”地露出了笑容,“让你等急了。” 101. “C公司太大了。”HQ2意味深长地说,“开始我本来打算把事情搞大,免得前面又是关系,后面又是关系的,所以在小组形成倾向你们的意见后,说服大家让招标上会(A总行跨部评审委员会)。后来,我一一说服2位设备引进经理,再由他们说服了相关副总,又急忙要从会上撤下来,可惜来不及了,让你们又多等了两个星期。不过反正对你们而言最终结果是好的。”HQ2显然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满意,“现在你们可一定要保证项目成功哦!” 102. “这个肯定没问题!”RSM斩钉截铁的说, 却又不解地问“我想请教一下,你怎么能一会儿又上‘会’,一会又撤呢?” 103. “还不是你们的报价只比budget低27块钱,刚好可以打擦边球。”HQ2笑了,“对了,你们的报价怎么这么巧?” 104. …… 105. 106. 模板 案例评价 107. 战略决策 108. 决不放弃任何机会; 109. 销售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110.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111. 战术策略 112. 用低端产品打中端产品,以缩小价格差异; 113. 用服务和项目经验来形成与对手的差异; 114. 上兵伐谋,直接点破对方关系优势,造成其“不能作为”的态势; 115. 用“少作为”和依赖“指导者”来规避客户内部复杂的政治关系; 116. 尽量制造出对方“高傲”和我方“恭敬”的气氛; 充分利用和发展有限的“关系”资源反应迅始终保持冷静;速 发挥团队精神,遇到不利局面,销售经理要以鼓励为主,去帮助销售人员工作,而非指责; 抓住主要矛盾,针对其中的反对者(Enemy)决策者(Decision Maker)做工作; 巧妙利用客户的内部关系,“狐假虎威”; 117. 竭力发展和利用“指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