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反思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 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 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 让学生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 和优势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在本堂教学中 我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分析课文案例,加深 数学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且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 程中,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我 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 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 工业地域形成条件。让学生多说话发表意见,这样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 分挖
2、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 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 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不过在本节课的授 课过程中我个人存在两点困惑。 。1、 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 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 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 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2、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课程目标仍然未能很好地整合。教学是一 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课改理 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还难以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是课 堂教学
3、的方式、方法放开了,却忘了结果;或者重 视了结果,而教学的方法却又回到了传统当中,很 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象。在今后的 教学中, 我将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积极探讨对不 同层面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的反思 反思一:案例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本节课采用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 要以课本为依据,充分利用乡土材料进行必要的充 实。 讨论案例在于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从案例中 抽取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如鞍山钢铁生产、曲靖 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就属于讨论案例, 过案例教学, 通让学生掌握工业联系的形式、工业集聚的意义等。 运用案例在
4、于通过设置相关问题情境,培养学 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 利用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这样,演 。绎与归纳相结合, 案例分析与原理规律内化相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反思二:发展学生的否定性思维。 在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 论等途径通过对错误的不断否定,培养学生的否定 性思维。例如学习了工业联系的三种形式后,让学 生思考存在生产工序上联系的工厂不存在空间利 用上的工业联系这种观点正确吗?在学习了工业 集聚与工业分散对工业发展有利的影响后,引导学 生分析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不利的一面,以培养学 生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地理问题,提高其逆向思维 能力。 反思三: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 整合。 本节课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 掌握有关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课后,要求学 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分析,撰写地理小论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可课前让学生在预习的基 础上, 调查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园区等工业生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