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药剂学实验指导 片剂的制备2025-3-3
实验五 片剂的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过程和技术。
2.初步学会单冲压片机的调试,能正确使用压片机。
3.会分析片剂处方的组成和各种辅料在压片过程中的作用。
4.掌握片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等的检查方法。
二、 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
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片剂具有剂量准确、稳定性好、携带方便、制备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因此应用最为广泛。片剂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用片、口腔用片、非口服用片、外用片剂等。片剂的制法分为直接压片和制粒压片法,后者又分为干法制粒压片和湿法制粒压片。除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之外,多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其制备要点如下:
1. 原料药和辅料要混合均匀。
2. 凡具有挥发性或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避免受热损失。
3. 凡具有臭味、刺激性、易潮解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可包糖衣或薄膜衣。对胃液易破坏的药物可制成片剂后可包肠溶衣。
其湿法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主药 粘合剂 润滑剂
↘ ↓ ↓
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整粒→混合→压片
辅料↗
片重计算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a压片前必须对干颗粒及粉末的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然后根据颗粒所含主药的量计算片重。
b按颗粒重量计算,照此公式计算片重,投料时应计入原料的损耗。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材料: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淀粉、柠檬酸、滑石粉。
仪器与设备:乳钵(中号)、电炉、水浴、尼龙筛(80目、16目、14目)、方盘、烧杯(250ml)、干燥箱、水分测定仪、压片机、冲头、崩解仪、片剂四用仪、分析天平等。
(二)实验部分
阿斯匹林片剂的制备
[处方] (为66片用量)
乙酰水杨酸20g 淀粉 2g
柠檬酸 0.15g 10%淀粉浆 适量
滑石粉 1g左右
[制备] 湿法制粒压片法:
(1)乙酰水杨酸的粉碎:乙酰水杨酸适量置研钵中用力研磨成细粉(80目)。
(2)10% 淀粉浆的制备: 称取柠檬酸 0.15g 溶于约20ml蒸馏水中,再加入淀粉约2g混匀,加热糊化,即得。
(3)制颗粒:取乙酰水杨酸细粉与 2g 淀粉混匀, 加适量10%淀粉浆制成软材, 过 16 目筛制粒, 颗粒于 55~60 ℃烘箱内干燥约1小时左右后, 再经 14 目筛整粒, 称干颗粒总量,加入颗粒量5%的滑石粉,混匀。
(4)压片:用小型全自动压片机或单冲压片机压片。
[注解]
(1)处方中加入柠檬酸作为稳定剂,在制淀粉浆时加入以保证在制粒时能与药物混合均匀。
(2)金属能加速阿斯匹林的降解,故在制备时应用滑石粉作助流剂和润滑剂;使用非金属器械,如用尼龙筛网过筛。
(3)加淀粉浆以温浆为宜,温度太高不利于药物的稳定,太低不宜分散均匀。
(4)制粒后应迅速干燥,干燥温度不宜过高,以避免药物水解。
[质量检验]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重量差异 检查法: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片重与标示片重或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的1倍。
药典规定标示片重或平均重量<0.3g,重量差异限度±7.5%;平均重量≥0.3g,限度±0.5%。
硬度测定 接通片剂四用仪电源,打开开关,将功能置“硬度”档,使用“倒、顺”开关先使压力指针右行至“0”,将药片径向固定在两模杆之间,再使压力指针左行,待片剂断裂时自动停止。测定3~6片,取平均值。
脆碎度测定 在片剂四用仪上面的小盒中放片剂药片,将功能置“脆碎度”档,将“倒、顺”开关拨至顺,使小盒振动 分钟。
崩解时限 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处。取药片6片,分别置上述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崩解不完全,应另取6片,按上述方法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将质量检验结果填入下列相应的表中,试计算片重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2、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片剂质量的因素。
表8-1阿斯匹林片剂重量差异的测定结果
注:限度标准按"0.3g以下±7.5%; 0.3g或0.3g以上者为±5%"评定。
编号
片重(g)
编号
片重(g)
20片总重:
平均片重=
重量限度范围= (1±7.5%)
=
超限的 片(在表中用符号标记
超限1倍的有 片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结论: (不) 符合规定
8
18
原因分析:
9
19
10
20
表8-2崩解时限测定结果
片号
1
2
3
4
5
6
崩解时限(min)
标准规定
6片均应在15min内全部崩解
结论
(不) 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
1、制备阿斯匹林片时,如何避免乙酰水杨酸的分解?从处方和工艺的角度加以说明。
2、片剂崩解时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
3、产生片剂重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片剂强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
附计算公式:
实验四附一: 单冲压片机的装卸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压片机的基本结构。
2.初步学会压片剂的装卸和使用。
二、实验内容
1.单冲压片机主要部件
(1)冲模,包括上、下冲头及模圈。上、下冲头一般为圆形,有凹冲与平面冲,还有三角形、椭圆形等异型冲头。
(2)加料斗,用于贮存颗粒,以不断补充颗粒,便于连续压片。
(3)饲料靴用于将颗料填满模孔,将下冲头顶出的片剂拨入收集器中。
(4)出片调节器(上调节器),用于调节下冲头上升的高度。
(5)片重调节器(下调节器),用于调节下冲头下降的深度,调节片重。
(6)压力调节器,可使上冲头上下移动,用以调节压力的大小,调节片剂的硬度。
(7)冲模台板,用于固定模圈。
2.单冲压片机的装卸
(1)首先装好下冲头,旋紧固定螺丝,旋转片重调节器,使下冲头在较低的部位。
(2)将模圈装入冲模平台,旋紧固定螺丝,然后小心地将模板装在机座上,注意不要损坏下冲头。调节出片调节器,使下冲头上升到恰与模圈齐平。
(3)装上冲头并旋紧固定螺丝,转动压力调节器,使上冲头处在压力较低的部位,用手缓慢地转动压片机的转轮,使上冲头逐渐下降,观察其是否在冲模的中心位置,如果不在中心位置,应上升上冲头,稍微转动平台固定螺丝,移动平台位置直至上冲头恰好在冲模的中心位置,旋紧平台固定螺丝。
(4)装好饲料靴、加料斗,用手转动压片机转轮,如上下冲移动自如,则安装正确。
(5)压片机的拆卸与安装顺序相反,拆卸顺序如下:
加料斗→饲料器→上冲→冲模平台→下冲。
3.单冲压片机的使用
(1)单冲压片机安装完毕,加入颗粒,用手摇动转轮,试压数片,称其片重,调节片重,调节片重调节器,使压出的片重与设计片重相等,同时调节压力调节器,使压出的片剂有一定的硬度。调节适当后,再开动电动机进行试压,检查片重、硬度、崩解时限等,达到要求后方可正式压片。
(2)压片过程应经常检查片重、硬度等,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
(1)装好各部件后,在摇动飞轮时,上下冲头应无阻碍地进出冲模,且无特殊噪声。
(2)调节出片调节器时,使下冲上升到最高位置与冲模平齐,用手指抚摸时应略有凹陷的感觉。
(3)在装平台时,固定螺丝不要旋紧,待上下冲头装好后,并在同一垂直线上,而且在模孔中能自由升降时,再旋紧平台固定螺丝。
(4)装上冲时,在冲模上要放一块硬纸板,以防止上冲突然落下时,碰坏上冲和冲模。
(5)装上、下冲头时,一定要把上、下冲头插到冲芯底,并用螺丝和锥形母螺丝旋紧,以免开动机器时,上、下冲杆不能上升、下降,而造成迭片、松片并碰坏冲头等现象。
三、思考题
1.单冲压片机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2.在压片时如果出现片重差异超限或松片现象应如何调节机器?
实验四附二、崩解时限检查法(中国药典附录Ⅹ A)
崩解系指固体制剂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通过筛网。
本法系用于检查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的崩解情况。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仪器装置:采用升降式崩解仪,主要结构为一能升降的金属支架与下端镶有筛网的吊篮,并附有挡板。(略)
检查法: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处。
除另有规定外,取药片6片,分别置上述吊篮的玻璃管中,(注意:此处不加挡板)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崩解不完全,应另取6片,按上述方法复试,均应符合规定。(药典一部中药材原粉片、浸膏片、半浸膏片要加挡板,如测定时药片粘附挡板,则另取样去挡板后重测)
6
徐州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8-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