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 题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
第1 课时
九年级 语文学科 主备人 万海全
学习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见解。
教学难点 了解散文鉴赏知识
自学质疑
1、 自由阅读课文,简介晓雪及郭沫若。
晓 雪: 1935年生,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冷峻( ) 隽( )永 绮丽 ( ) 睿智( )
蓑毛( ) 鸟喙( ) 铿锵( ) 黛( )
嗜好( ) 镶嵌( ) 寥廓( )
教学流程
一、交流展示
二、互动探究
1、朗读《白鹭》一文,想像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
2、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
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白鹭的形象美、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白鹭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的画面、黄昏中低飞的白鹭等四幅图画。
4、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
5、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三、精讲点拨
1、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进一步说明了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这就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2、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那么,文章是如何将“散文的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
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
3、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由赞美白鹭美在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具有美的闪光点。
四、迁移应用
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
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
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点评:_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 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出在小树绝顶,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
五、教学反思
课 题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见解。
教学难点 了解散文鉴赏知识
自学质疑
(一)、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谈谈初中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阅读: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
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 3、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
4、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5、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 6、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7、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8、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
(二)、请把《白鹭》对白鹭独特的美的部分写出来。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黛之一忽则嫌墨。”
“或许有人会感觉美中不足,……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教学流程
一、交流展示
二、互动探究
1、找出文中对《白鹭》评价的语句。
⑴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期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用高度概括的话对《白鹭》进行评价。“非常”“极其”“独特”“独到”“绝妙”使用恰切。
⑵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三段分别引了姚鼐、莱辛、《白鹭》中的话来评价这篇文章。总而言之作者认为这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好散文。是一篇结构精巧,语言清新,见解独到,感受独特的好散文。
作者围绕中心,或举例、或引用、或议论。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最精妙处指给大家看,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小评论。
2、请依据自己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标题。
三、精讲点拨
结尾说:“《白鹭》就是一篇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实在”能否去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
“实在”一词不能去掉,它表达的感情比开头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要强烈得多,经过一番描绘之后,作者认为白鹭实实在在是一首诗,有诗一般美,有诗一般的意境,用“实在”一词表示不容置疑。“韵在骨子里”指白鹭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看了叫人回味无穷的,不易被人发现的美,它的美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人。
四、迁移应用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喜欢鲁迅的( ),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 ),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 ),徐志摩的( ),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 )。
五、教学反思
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