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
涉足 漫步 翱翔
——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进
【内容摘要】
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当下每个语文教师致力关注与研究的主题。实践中,通过对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兴趣激发;指导童话、小说阅读习得阅读方法;借以榜样引领作用拓宽阅读面,积极参与阅读微评走向深度阅读三方面的探索,以解决阅读推进过程中:少数学生与书无缘成为阅读“困难户”;大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读物选择单一、难度上裹足不前这两方面的难点,从而引领更多的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深入阅读。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激励 导向 积累 拓宽
随着书香校园建设与班级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看似书香满园,但存在不少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依然无法跨入“每天阅读”的门槛;大部分学生虽已喜欢上阅读,但所选课外读物集中于小说类,在难度上裹足不前。针对以上现象,如何减少阅读“困难户”,推进阅读的深度与广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梳理出以下经验:
涉足绘本 开启阅读兴趣之门
根据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引领他们涉足绘本这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绘本文字简单、语言简单,情节紧扣孩子的实际生活,学生借助绘本可以链接自己的生活经验,它的生动趣味激起孩子好奇的天性。如何让阅读零起点的孩子徜徉于广阔的绘本呢?从以下三点关注:
一、 互动读图——趣由“画”起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的差异,提前识字的孩子能够自己认读无拼音的读物,有的孩子识字量较少或根本不识字,针对识字量的差异在阅读绘本时我们借助绘本画面迈开成功读图第一步。
1.教师指导读图,牵手迈出第一步
孩子初次接触绘本,适合选择情节或句型不断重复的并列叙事式的绘本,情节相对简单,又适合教师扶着一起读,重复的过程便于孩子参与进来。
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爷爷拿起那样老旧的东西翻过来又翻过去,拿起剪刀喀吱喀吱地剪,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说:“这块料子还够做……”几乎整本书都是这样的语言前进,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展现全书层次分明的思维脉络。
首先引导观察封面:封面上有些什么?(长着花白胡子的老爷爷,非常慈祥地笑着。他手里搀着的这个孩子呢,就是他最可爱的小孙孙小约瑟。)再根据题目与封面,猜猜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接着出示衬页观察上面有些什么?(带星星的蓝色图案)这是一块蓝色的布料。故事啊,就从这里开始了——
读图时,师生一起随着爷爷的剪子有节奏地来读,读重复的句子的同时并出示画面。孩子们观察到花布被爷爷缝成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的全过程。
看看沉浸在故事中的孩子兴奋的表情,以及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个故事的状态就可以知道,他们在享受故事。
2.学生独立读图,独立迈出第一步
《爷爷一定有办法》一书有两组图,其中一组配文字的大图——发生在地面上的,一条毯子随着年月的变化在爷爷的巧手下逐步变小,变成外套、马夹、领带、手帕、扣子,最后丢失了。另一组是无文字单纯画面的在地板下面发生的小图。这个故事属于老鼠家庭,所有剪下的布料,都给老鼠拖去用了,老鼠一家的窗帘、桌布、床单,都是从约瑟的小毯子上剪下的,连最后一粒消失的纽扣,也变成了老鼠的坐垫。读第二组图时(示结尾图)看图画的这个角落里,这里还有一家子呢!老鼠一家在干什么?(发现纽扣)学生读图欲望被激发,阅读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自我确证的机会,独立读图过程中获得了能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和预先知道结局的满足感,学生感觉到了自我的力量。
二、情感体验——趣由“心”生
在阅读绘本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的同时,通过画面的变化与故事的发展猜测心理活动或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链接生活经验,以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我讨厌妈妈》一书光是名字就让人惊奇,小兔子对妈妈满腹牢骚:没帮他洗袜子,乱发脾气,一直催他快点,不准他看动画片……小兔子气得想离家出走,但终究还是离不开妈妈的爱。阅读《我讨厌妈妈》时,读到:
哼,她呀,就喜欢睡懒觉!
星期天的早上睡呀,睡呀,
睡也睡不醒,睡也睡不醒
就知道自己看电视剧
不让我看动画片
还有说生气就生气
还有,还有……
A还会有哪些讨厌的事情呢?
这一连串讨厌的理由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瞬间孩子链接自己的生活肆无忌惮地猜测开来,这一过程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B说说你自己的妈妈哪些行为让你讨厌了?
C碰到这样的事情你的心情如何?
这个满腹抱怨的小兔子,让每个孩子都看见自己的影子,通过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妈妈讨厌之处,以及当时的感受, 看似“小题大做”的故事,却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情绪感受真让他们一吐为快,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激起阅读的积极性。
三、多形式朗读——趣由“读”续
对于刚涉足阅读的学生尚未形成阅读习惯,通过课堂上的听教师朗读;家庭亲子共读;课余小组共读等形式营造阅读氛围,通过多形式阅读激发了学生持续阅读兴趣。
1.教师朗读讲技巧
怎样给孩子读故事才更有效呢?首先,时间上要保证,或在晨读课上,或在午间休息时,保证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其次,为了让学生沉浸于听的过程,教师倾向于表演形式的阅读,可在读前作谈话导入,更多的对话应放在读完故事后,将故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2.亲子共读需鼓励
《朗读手册》封面上的这句话很醒目: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由此可知,亲子阅读的重要性。由于家庭条件的差异,不是每个家长都愿意抽时间陪孩子阅读,从小生活在无阅读家庭的孩子,往往也是后来发展为阅读“困难户”的前身,如果能为这类孩子创设亲子共读的机会,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孩子跨进爱阅读的门槛。
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向家长推荐适合孩子的的第一批绘本,为亲子共读提供物质保障;当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亲自为孩子阅读时,建议跟哥哥、姐姐或亲戚共读,这是建立亲子共读活动的前提;布置读绘本任务,家长在阅读积分单上签字,并评选每月亲子阅读家庭,激励形成长期的亲子阅读氛围。只要能坚持下去,相信孩子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让家长做孩子的引路人,和孩子一起走进书的世界。
3.小组共读细指导
首先,重视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小组共读要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小组成员分配时应良莠搭配;激励识字量多的学生带头读,识字量少的跟着读。其次,低年级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加上自制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应为他们开展阅读安排固定的时间。到一年级下半学期,随着绘本阅读活动的积极开展与学生识字量的逐渐增加,多给予后进的学生独立朗读的机会,碰到困难时,小组成员给予帮助,体验独立阅读的成功感。
在以上这些阅读活动中,阅读起步早的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在示范读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对于零起步的学生来说,学会了独立阅读绘本,体会到了成功感。都成功地迈出了喜欢读绘本并会独立读绘本的一步,让更少的孩子掉队,是我们引导孩子阅读的终极目标。
漫步童话、小说习得阅读之法
如果把绘本阅读看作是学生阅读的启蒙阶段,那么他们真正漫步书林始于童话故事。
一、漫步第一站——导读单为阅读童话导向
从绘本到童话故事的阅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漫步书林的第一站。如何让阅读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读懂故事并边读边思考呢?
1.教师提供阅读导读单
教师精心设计导读单为学生阅读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如推荐二年级学生阅读的《小熊温尼·菩》一书的导读单节选:
A.走进人物,请你连一连
① 这本书里你们喜欢的角色有哪些?
② 为人物对号入座
*在这些动物当中,就像是小孩子当中的大人了,个个听他的。(克里斯托弗·罗宾)
*个子特别小,胆子也小,老跟着小熊转。(小猪)
*没头脑、嘴馋、心地善良。(小熊温尼·菩)
……
这本书里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通过教师提炼的的特点学生让对上号,培养阅读中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避免只关注故事情节走马观花般的阅读现象。
B.聊聊精彩故事
《小熊温尼·菩》一书共有多少章?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故事,不仅是重温了故事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学生完善导读单
在阅读过程中,不少学生会有不少新的发现与思考,为此,学生在完成导读单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受深刻的部分,以便在阅读交流课上深入探讨。《小熊温尼·菩》一书的导读单的后半部分:
C.请你出题,我们一起答。
D.精彩片段我来品。
这些开放性的导读题既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一个很好的检查、反馈,又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渗透。
以导读单为航标,为刚漫步书林的二、三年级学生指引了阅读的方向,避免只讲数量,不求质量及不求甚解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二、漫步第二站——阅读小说交流悟读法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选择读物的重心由童话逐渐转移到小说。此时,小说的阅读交流课成为他们阅读方法习得的主阵地。如何在阅读交流课上即达到阅读交流的目的,又无痕地渗透阅读方法,我们不断锤炼教学过程。如《时代广场的蟋蟀》一书交流时,课件依次出示五个话题,达到了流程简单,方法清晰的实效。
话题一:书中出现了哪些角色?说说柴斯特的主要经历。—— 理清文路
话题二:找出柴斯特梦游吃掉两元钱后,柴斯特,塔克,亨利不同表现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品悟精彩
话题三:柴斯特为什么能成为成功的演奏家?哪些人的功劳?——明白道理
话题四:柴斯特成名了要回乡下去,你觉得它的选择正确吗?为什么?——亮出观点
话题五:柴斯特、塔克、亨利友情很深,表现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吗?你以后准备和同伴建立友情?——自觉行动。
品味书韵:理清文路——品悟精彩——明白道理——亮出观点——自觉行动。
阅读方法能否习得既是阅读效果的分水岭,也是能否良好阅读素养形成的关键,需阅读交流时着重渗透引导。
三、漫步第三站——海量阅读 厚积薄发
高年级学生已经入海量阅读阶段,同样的阅读时间,有的学生通过阅读言语得到丰厚的积淀,有的学生却言语匮乏,为此,我们对学生的“采蜜本”摘抄进行指导。在没指导前经过调查分析孩子们采蜜本摘录的句段倾向于环境描写、比喻句、拟人句等孩子们认为优美的语言。如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从读懂故事情节→ 重视言语表达→明确言语形式→丰富采蜜内容。引导过程中,根据读物及时间段不同,对采蜜本所要摘录的内容进行细化分层指导:
1.细化指导 丰富采蜜内容
A.不囿于环境和场景描写。
B.关注人物外貌描写体会传神笔迹。
C.留意对话提示语揣摩人物性格。
D.重视联想、想象迈进人物内心世界。
在推荐阅读时需成组推荐读物,例如开学初推荐了《思黛拉街的鲜事》、《天使雕像》、《朝花夕拾》、《老人与海》等十来本小说类的文章人物外貌描写的笔墨较容易找到,让孩子们在阅读时摘录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给孩子们一条明确的操作方向,他们的阅读积累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采蜜本”漂流厚积累
如何学生让的课外阅读低耗高效,缩短学生阅读差距,让好句在班级里漂起来,主要分四步操作,
首先,个别点拨,缩短阅读差距。十来位基础差的学生读一读优秀的采蜜本,再一次明确关注怎样的语言,让所有同学都能摘录好句,
其次,晨读课集体点赞,感悟语句精华。晨读课上师生随机抽取学生的采蜜本一起品读好句,并批注理由,大家为他们点赞,在这个环节我们会发现部分学生投机现象,直接从中小学生好句好段中直接摘录,通过点赞活动让孩子认识到行为的不可取之处。
第三步,老师批改时批阅时酌情加分,激起持续采撷兴趣。为了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有时规定当晚的好句每句加两分,当月的阅读之星可以按照好句积分来统计。
第四步,创建班级“采蜜园”,教师和阅读小组组长共同对学生的“采蜜本”上的好句子进行审核评价,每天推荐部分优秀的好句佳段张贴在班级“采蜜园”。周五放学前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带回家诵读几遍,并写上自己欣赏的理由,下周回漂到“采蜜园”。
以上阅读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鉴赏能力,还习得了如何做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良好阅读习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积淀语言、厚积方可薄发。
自由翱翔 拓宽阅读之道
高年级学生应学会独立选书,独立阅读,犹如鸟儿要展翅高飞前得学会觅食与飞翔,方可勇于冲向高空。阅读推进时,关注学生读物文体是否单一,难度是否不断提升,适时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的同时,尝试进行形式简单、篇幅短小的书评,以期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
一、榜样示范——领雁引领 天高任鸟飞
到小学高年级出现选择的课外读物时以校园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为主,他们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都以此类书籍为主,出现“偏食”现象,他们看小说就如同看电视连续剧般迷恋,而对情节相对复杂的历史类书籍与抒情类的散文、诗歌他们却不愿意主动去阅读。其原因有性别差异,也因仅靠老师的阅读推荐已形成供不应求的现状,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能力与阅读量的差距也日益明显,统一推荐已经满足不了中上水平的阅读需求,为此,榜样示范起着主导作用。
每周摘录一位月阅读之星的阅读书目上传班级微信群,当家长看到推荐书目时可以有选择地帮自家孩子准备读物,还会督促自己孩子好好阅读,你追我赶的阅读气氛洋溢着班级微信群,几个月下来,班级中更多的孩子手中捧起了《燃烧的法兰西》、《矛盾散文集》、《毛泽东品三国用三国 》等,读物题材日益丰富,包括历史、散文、社会、自然科学等阅读面随之拓宽,在领头雁的带领下,他们飞翔在阅读的高空。
二、阅读微评——学会鉴赏 不迷失方向
当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时,我们更应引导他们学会鉴赏这分体验,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看书的过程是输入的过程,而书评无论是对于观点的呼应,要点的总结还是阅读后自己生命链接的感动,都是在一种输出的升华。几百字的微书评文字量并不大,但要写出专属于自己的东西,则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需做细致的指导。
1.自我提问形成观点
为了形成一本书的简单观点,可以引导学生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作者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在某些方面,此书是否打动了我?文本语言是简洁的,呆板的还是诗意的?几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读的内容,检查阅读笔记,来确定自己对作品内容的把握,对作者的创作思路与方法能否领会。
2.结构清晰易着手
对一本书形成观点后之后需要有效指导写微评,首先,写自己收获最大的一点,每一本书,只要认证看完,我们一定从中间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在此把这些东西列出来,以后可以在自己的书评中搜索出来。其次,书籍大概结构:大概有哪几个部分,哪些是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最后是阅读建议:从自己的角度,推荐不同的读者采取的不同的阅读方式。这是一个书评中对别人最有帮助的部分。
3.搭建平台促互动
注册一个博客或班级阅读贴吧,随时可以发表,而且有很多人来指正和评论,这种文字上的互动,也是刺激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原因。
带着思考去阅读,带着辩证的思维去阅读,那才是用心阅读,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才称得上独立阅读,方能在书的世界自由翱翔。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民阅读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期,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每个学生内在的需求,沉淀厚实的人文素养。引领更多的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深入阅读是课外阅读推进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海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期
[2]林美琴,《绘本有什么了不起》,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年第5期
[3]彭懿,《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第12期
[4]王关兴,《阅读求知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5]袁奕聪,《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和促进者》,广东教育, 2006年17期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