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生健康教育试题
杜恩婷 12370313
一、名词解释 (2分一个,共10分)
健康:
情感教育:
自我概念:
人际关系:
安全意识:
二、 填空题(1分一个,共10分)
1、 健康的内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理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感是指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对情绪刺激的反应等复杂成分。
三、选择题(2分一个,共20分)
1.在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首先发育的是头部运动,然后过渡到上肢运动,再发展成躯干运动,最后发展到下肢,这种发展过程体现了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哪个特点。 ( )
A.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
C.生长发育呈波浪式发展规律 C.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2.被称为“生命的物质基础”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是 (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水
3.睡眠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一般儿童每天需要睡( )小时。
A.18-20小时 B.12-14小时 C.7-9小时 D.5-7小时
4.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一日学习时间不宜超过( )小时。
A.4 B.5 C.6 D.7
5.小学生不再仅仅体验到喜、怒、哀、乐等基本情况,还开始逐渐形成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同伴友谊感,体现了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什么特点。 ( )
A.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B.情感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C.情感内容的丰富性不断提高 D.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6.下列关于小学生在学业情绪上存在的差异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小学生在学业情绪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B.二年级学生体验到的积极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
C.二、三年级学生体验到的消极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四、五年级的学生
D.二年级学业不良的学生体验到的希望情绪显著低于五年级学业不良的学生
7. 以下哪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教育 ( )
A. 有情感的教育 B.有关情感的教育 C.情感的教育 D.无情感的教育
8. 个体在什么时期才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 ( )
A.8个月-3岁 B.小学三年级以后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9. “我不行”、“我不会”、“我干不了”这类话体现了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哪种类型
( )
A. 自我否定型 B.自我轻狂型 C.自我肯定型 D.自我满足型
10.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类的许多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等,都与人际关系失调有关,这个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哪个功能 ( )
A. 影响团结 B.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C.影响心理健康 D.影响人的行为
四、简答题(5分一个,共20分)
1、 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原则。
2、 情感教育的功能。
3、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4、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五、材料分析
1、 小梦长得高高胖胖,憨憨乎乎的女生。她的学习成绩很差,而且经常不交作业。老师找她谈心,问她为什么不交作业,她回答:“我不会”。老师告诉她:“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你可以向老师、家长、同学请教。”她竟笑眯眯地看着老师说:“不用学了,反正我很笨。”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分析原因,作为教师,应怎样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结合材料作答。
2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学生大扫除。小学生蹦蹦跳跳地进了教室,他们的身后却跟了一大帮成人,有拿着脸盆的白发爷爷,有拿着抹布的驼着背的外婆,也有拿着鸡毛掸子的漂亮妈妈,还有穿花褂子的保姆,小学生在教室外面观看大人们的“扫除大战”,无所事事。通过这则材料分析小学生生活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状态,与生活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与均衡,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 情感教育是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增强积极情感,抑制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教育活动。
3、 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重要成分,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觉知,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区分开来,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4、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寻求需要满足的心理态度。
5、 安全意识是指个体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护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它是个体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 填空
1、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2、 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
3、 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
三、 选择题
1----5:BABBD 6----10:BCBAC
四、 简答题
1、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2)以学生的行为改变为核心的原则
(3)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4)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的原则
(5)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机结合的原则
(6)坚持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
2、 (1)促进个体情感的社会化
(2)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3)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4)为教育教学提供动力
3、 (1)自我意识增强,判断具有片面性(2)成人感增强,喜模仿,具有尝试性(3)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4)心理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
(5)情绪的两极波动和具有多变性
4、 空间距离 交往频率 仪表风度 能力特长 兴趣爱好 特点相似
特点互补 对等性吸引
五、 材料分析
1、 分析材料,根据自我概念的知识作答,结合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要求答出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的措施即可,题型开放
2、 通过分析材料,答出小学生自理能力低下的原因5点,及培养自理能力的措施,结合学校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作答。
安全知识竟赛试题
一、判断题
1、根据《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所在区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
2、根据《北京市楼宇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范》,楼宇内不得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经营危险物品的,在营业区域内可存放实物。(×)
3、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4、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5、疑似职业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自身承担。(×)
6、 根据《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人应立即进入作业场所实施救援。(×)
7、 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均不得上岗作业。(√)
8、 用人单位应组织拟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9、 当有刀子、木棒等物刺入腹部时,应立即拔除急救,然后再送往医院救治。(×)
10、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先清除患者口腔内的痰、血块和其他杂物等,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
二、单选题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B)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A、职工食堂 B、员工宿舍 C、职工俱乐部
2、《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C)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A、国家 B、行业 C、本单位
3、《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A)。
A、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劳动者因接触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C、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4、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A)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B、上岗前和在岗期间 C、在岗期间
5、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B)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A、劳动者 B、用人单位
C、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6、根据《北京市楼宇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范》,(A)是楼宇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A、产权单位、使用单位
B、产权单位、物业单位
C、物业单位、使用单位
7、根据《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每年接受的在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C)学时。
A、4 B、6 C、8
8、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每(B)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1 B、3 C、5
9、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A)的要求,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大检查。
A、零容忍 B、全覆盖 C、重实效
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每年(A)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
A、至少一次 B、两次 C、至少两次
11、 根据《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B),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A、消防器材、救援器材
B、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C、消防器材、呼吸器具
12、根据《北京市高处悬吊作业安全生产规定》,高处悬吊作业是指在基准面(B)通过悬吊设备或装置进行的作业。
A、1、8米以上(含1、8米)
B、2米以上(含2米)
C、2、5米以上(含2、5米)
13、人员密集场所应至少每(B)组织一次对从业人员的集中消防培训。
A、3个月 B、半年 C、1年
14、使用燃气灶具时,一定要养成(C)的习惯。
A、同时开气点火 B、先开气、后点火
C、先点火、后开气
15、为防止火灾,车间抹过油的废布废棉丝应(A)处理。
A、放在有盖的铁桶内
B、放在敞开的铁桶内
C、随便丢置
16、配电盘(箱)、开关、变压器等电气设备附近不得(C)。
A、设放灭火器 B、设置围栏
C、堆放易燃、易爆、潮湿和其他影响操作的物件
17、维修机器时,应先将开关关上,(A)。
A、断开电源,并在显眼处挂上“停机维修”标识牌,方可工作
B、将机器护罩拆除,方便修理
C、即可进行维修工作
18、配电室的门必须向(C)开,以便发生事故时疏散。
A、内外两面 B、内 C、外
19、发现人员触电时,应(B),使之脱离电源。
A、立即用手拉开触电人员
B、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
C、去找领导进行处理
20、每年发生触电事故多的月份是(C)月。
A、1~5 B、10~12 C、6~9
21、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置于(C)。
A、售票处 B、出口处
C、易于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22、在施工中,通常所说的“四口防护”是指:(A)、预留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
A、通道口 B出入口 C、窗口
23、施工现场变配电室要求做到的5防是:防火、防水、防漏、防雪、(B)。
A、防盗 B、防小动物 C、防风
24、高处作业必须正确穿戴(A)。安全帽要系好下颏带,安全带要系挂在高处牢固的物体上;不能赤脚或穿拖鞋、硬底鞋。
A、个人防护用品 B、工作服 C、绝缘鞋
25、发现煤气中毒人员,以下哪种急救方法是正确的。(A)
A、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并将病人送到新鲜空气环境
B、在现场拨打电话求救
C、在现场马上给伤员做人工呼吸
26、发生化学灼烫后,正确急救的第一步是(A)。
A、迅速脱去被化学物质浸渍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
B、马上送医院处理
C、找到合适的中和剂撒到烧伤处,进行酸碱中和
27、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B)方向疏散。
A、下风 B、上风 C、顺风
28、使用灭火器要做到:拔——拔掉保险销,在拔销时注意放松夹角手柄;握——握住喷头,瞄——(C),扫——由近及远地灭火,逐步推进。
A、瞄准火源火焰
B、瞄准离自己最近的火源
C、瞄准火源根部
29、火灾中失去自救能力时,应(C)等待救援。
A、躺在房间的中央
B、放弃求生的机会
C、翻滚至墙边
30、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旦发生火灾(A )
A、寻找最近的门窗等出口逃生,迅速离开车厢并远离起火车辆
B、所有人都从车门逃生
C、不用慌张,按顺序慢慢走
地震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1、地震是地球( 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A )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B )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 D )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 B )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 )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B )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 C )。
A、 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 )。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 A )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 D )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12、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 B )
A、 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B、 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 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
D、 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13、<<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 D )
A、当地地震部门 B、省地震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14、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 )。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15、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C )。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 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 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16、吐鲁番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是1916年在( A )发生6.0级地震。
A、吐峪沟 B、库米什 C、七克台 D、大河沿
17、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D )。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18、( C )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
19、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 )。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20、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B )。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21、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 D )次,其中有感地震约( B )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2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 B )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23、吐鲁番地区最年轻的活动性断裂带是( C )。
A、博罗霍诺活动断裂带 B、博格达南缘活动断裂带
C、中央隆起带 D、也木什盐山断裂和火焰山南缘断裂
24、吐鲁番市城市抗震设防能力,应具备( C )度设防。
A、Ⅴ B、Ⅵ C、Ⅶ D、Ⅷ
2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A )。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26、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 D )度。
A、Ⅷ B、Ⅺ C、Ⅸ D、Ⅻ
27、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2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多次,一般情况下,( B )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29、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 A )层。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幔、地壳
30、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8.7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遇难失踪总人数达( B )。
A、20万人 B、22.5万人 C、24万人 D、28万人
二、多选题
31、地震害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下列哪些属诱发灾害( ACE )。
A、人的心理创伤 B、爆炸 C、瘟疫 D、泥石流 E、社会动乱
32、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其中( ADE )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
A、时间 B、震中距 C、震源深度 D、震级 E、地点
33、识别地震谣言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地震预报不是政府发布的 B、可向当地人民政府核实
C、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说的十分准确 D、可向当地地震部门核实
34、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结构类型:( ABC )。
A、砖木结构 B、砖混结构 C、土木结构 D、钢筋混泥土
35、地壳的不断运动是孕育地震的温床。在这个孕育过程中,震源及其附近的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的( ABCD )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这就是地震的"前兆"现象。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气象
36、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BCE )
A、饥荒 B、海啸 C、毒气泄漏 D、 瘟疫 E、放射性污染
37、目前的地震预报是综合预报,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地震活动,在( ABCD )等方面异常的异常变化,做出的预报。
A、电磁 B、重力 C、地壳形变 D、地下水动态
38、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指大型的( ABCD )等,这些设施的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时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要求对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提高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A、水电站 B、核电站 C、通信 D、交通及供水供电
39、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如何避震( ABD )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E、抱住电线杆
40、地震预报包括( ABCD )。
A、长期预报 B、中期预报 C、短期预报 D、临时预报
41、地震直接灾害除造成建筑物破坏外,不会引起( ABCD )
A、山崩、滑坡 B、地裂、地陷 C、喷沙、冒水 D、海啸
42、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避开以下地方( ABCDE )
A、松软的土地 B、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 C、山坡或山脚
D、活断层通过的部位及附近 E、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及其填充地带上
43、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 BC )。
A、切断水源 B、切断燃气源 C、切断电源 D、关好门窗
44、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ABCD )
A、 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B、 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C、 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D、 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45、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ABD )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46、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 BCD )
A、台网建设 B、震灾预防 C、紧急救援 D、地震监测预报
47、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可选择安全的地方避险,有( BCD )
A、阳台 B、桌子底下 C、开间小的卫生间 D、墙角
48、防震减灾活动是涉及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可分为( ABCD )等环节。
A、地震预报 B、地震灾害预防 C、地震应急 D、震后救灾与重建
49、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 BCD )
A、震源 B、震中距 C、震源深度 D、地质构造
50、按对地震活动的过程性特征的定性表述划分类型,一般可分为( ABCD )
A、孤立型 B、双震型 C、震群型 D、 主震-余震型
地震知识竞赛题(二)
一、一般地震知识以及震前预兆
51.什么是地震?答: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地震预报知识(26一36)
52.何谓地震前兆?常见的前兆现象有哪些? 答: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小地震活动,(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8)地磁,(9)重力,(10)动物异常反应,(11)地声, (12)地光等。
53.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排除哪些干扰?答:地下水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54.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答:一般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55.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地震来临?答: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动物生活环境条件的变化: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人们观察错觉也可能认为有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56.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答: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57.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答:(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4)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58.何谓大地震的“缓解作用”?答:一次大地震,特别是7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周邻地区很少发生6级以上地震,这种现象称为大地震对周邻地区的“缓解作用”。
59.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哪四个?答:中国、日本、美国、原苏联。
34.我国曾经比较好地预报了哪几次地震?答: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和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
60.1976年唐山地震的教训?答:地震短临预报没有过关;没有进行城市抗震设防;没有及时形成地震应急预案 防震避震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