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物理功练习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綻放 文档编号:8915425 上传时间:2025-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功练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功练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7.1 追寻守恒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 2、能体会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3、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2、在列举事例过程中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能的转化与守恒的普遍 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 趣; 2、通过"追寻守恒量"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 恒的观点,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3、通过学习,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理想化 教学重点: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建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思想 教学难点: 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普遍性后,能意识到存在的巨 大使用前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滚摆、单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问题导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是杜 " " 甫的诗;跳高运动员总要充分地助跑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 题: (1)为什么强弓能射得远? (2)跳高运动员是以高度来计算成绩的,而他们为什么要提高自己的速度 呢?难道速度与高度有什么联系吗?二、质疑讨论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 1、学生阅读课文 - 1 -页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2、课件展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3、质疑讨论: (1)当小球沿斜面从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小,而速度不断 增大,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某一物理量在不断减小,而 由于其运动而具有的某一物理量在不断增大) (2)当小球从斜面底沿另一斜面向上滚时,小球的位置不断升高,而速度不 断减小,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某一物理量在不断增加,而 由于其运动而具有的某一物理量在不断减小) 4、继续展示课件:调整斜面倾角,引导同学观察小球运动,指导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改变倾角再看。 (结论:小球每次好像都"记得"自己的起始高度,到斜面的另一边,总要 达到原来的高度;这个过程说明了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某一物理量与其运动 而具有的某一物理量在运动过程中是相互转化的,而其总量是保持不变的。我们 把这个"总量"称之为"能量"或"能" 把"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某一物理 ,而 量" 称为"势能" 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某一物理量" 称为"动能" , ) (二)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重力势能、弹 ( 性势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3、机械能: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质疑讨论: (1)小球要达到与斜面 1 等高的地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小球在初始位置的重力势能与小球到达底端时的动能具有什么关系? (3)小球在其它位置的能量与小球在初始位置的重力势能有什么关系? 总结: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向下运动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小球在斜面底 端的动能等于小球在初始位置时的重力势能,当小球向上运动时,动能向重力势 能转化,小球上升到最高位置时的重力势能与底端时的动能相等,所以小球一定 上升到与斜面 1 等高的地方。事实上,小球在任何位置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都 相等,即机械能守恒。 4、演示实验:滚摆、单摆的运动(进一步强化: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 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机械能守恒。 ) 5、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其它关于此现象的事例(例如:公园里的秋千、翻滚 - 2 -页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过山车、游乐园里的海盗船、篮球由高处落下再跳起及解释开头提出的问题等等, 说明能的转化和守恒具有普遍性) 三、反馈矫正 典型例题 例 1:高山上有一块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例 2:以竖直上抛的小球为例说明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在这个例子中是否存 在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课堂总结: 四、迁移巩固 变式训练 1、如图 1 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系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图中 A、B、 C 三点分别表示小球摆动过程中的三个不同位置,其中 A、C 等高。在小球摆动的 过程中,动能最大时是在 点,在这三点中,在 点势能最大;如果没 有空气阻力的影响,小球在 A 点的动能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 ) 在 C 点的动能。 2、如图 2 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系着一个小球,从 A 处由静止释放,在竖直 平面内摆动,不计空气阻力,C 为与 A 等高的点。当小球由 C 返回经过 B 点时,细 绳上的 D 点被一钉子挡住。问:小球能否重新到达 DA 点? A §7.2 C 功(1) A  C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B 图1 第 2 课时 B 图2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正功和负功的意义,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 2、理解功是能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猜想、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 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以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 题,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 -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