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邻近既有高压电力线路爆破施工方案
1、适用范围
该方案适用于: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7标距离既有750kv高压线路石方地段的爆破施工。
2、编制依据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7标线路施工图纸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7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施工技术条件,施工指南及相关规定
现场实地踏勘有关资料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3、编制原则
(1)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营业线铁路路基的稳定、营业线设备和运行安全。
(2)坚持施工和营业线兼顾的原则,尽量减少施工对营业线运输的影响,并确保施工和营业线行车安全。
(3)切实落实铁道部关于营业线施工的有关文件、规定、坚持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
4、工程情况概述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7标DK1049+000-DK1049+350,此处爆破段距离既有750kv高压线水平距离约为178m。根据设计图纸该工点地质主要为细角砾土、粗角砾土,凝灰岩、混合岩和花岗岩,为确保不影响既有750kv高压线路,施工中采取松动控制爆破-深孔爆破和边坡光面爆破的方法;爆破时间原则上避开专特运及旅客列车,利用既有线行车间隔时间起爆且夜间不安排爆破作业。安全防护采取炮位覆盖的措施并成立安全保证体系小组和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机制。
5、爆破段计划工期
邻近既有铁路爆破计划工期见表4-1
表4-1 邻近既有铁路爆破计划工期
爆破段
施工开始日期
施工结束日期
DK1027+400-DK1027+600
2010-7-22
2010-9-30
DK1030+100-DK1030+700
2010-7-30
2010-9-30
DK1032+200-DK1032+700
2010-7-27
2010-9-30
DK1048+620-DK1048+730
2010-8-30
2010-9-30
DK1049+000-DK1049+350
2010-8-4
2010-9-30
DK1050+100-DK1050+600
2010-7-26
2010-9-30
6、人员、设备和仪器
(1)主要技术人员见表1-1、表1-2。
(2)主要机械设备见表2。
(3)主要试验检测仪器见表3。
表1-1 DK1027+400-DK1027+600、DK1030+100-DK1030+700、DK1032+200-DK1032+700段施工主要技术人员表
序 号
姓名
文化程度
职务
备注(联系方式)
1
舒正东
中专
现场负责人
(DK1027+400-DK1027+600段)
13438628666
2
丁世安
中专
现场负责人
(DK1030+100-DK1030+700段)
(DK1032+200-DK1032+700段)
18793764705
3
许明雷
大专
一工区总工
4
李建虎
本科
工程技术部部长
5
赫贵斌
大专
测量队队长
6
王小伟
大专
安全质量部部长(驻站联络员)
18794701011
7
雷峰峰
大专
实验室主任
8
张晶
大专
安全员
9
常昌林
本科
现场防护员
10
王再兴
大专
两端防护员
11
常体鹏
本科
两端防护员
12
吴荣浩
大专
试验检测员
13
白志杰
大专
试验检测员
14
薛栋栋
本科
测量员
15
郭东东
大专
测量员
表1-2 DK1050+100-DK1050+600、DK1048+620-DK1048+730、DK1049+000-DK1049+350段施工主要技术人员表
序号
姓名
文化程度
职务
备注(联系方式)
1
骆中兵
中专
现场负责人
DK1048+620-DK1048+730
DK1050+100-DK1050+600
DK1049+000-DK1049+350
15293759699
(15193796790)
2
杨惠民
本科
二工区总工
3
李 强
本科
工程技术部部长
4
杨彪
大专
安全质量部部长(驻站联络员)
18893612000
5
赖传志
大专
试验室主任
6
周坤鹏
本科
测量班班长
7
付品民
中专
安全员
8
张凯亮
本科
两端防护员
9
全润东
本科
两端防护员
10
刘新顺
大专
现场防护员
11
文文军
大专
测量员
12
冯志仁
大专
试验检测员
表2 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设备
规格类型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SK450-6E
台
9
路堑爆破开挖
2
自卸车
T20
台
30
3
洒水车
东风
台
6
4
潜孔钻
QX-100AH
台
12
5
对讲机
个
10
表3 主要试验检测仪器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K30平板载荷测试仪
K-30
台
3
配备直径为300mm承载板
2
灌水试验器具
套
6
3
全站仪
NDA03
台
3
4
水准仪
AL-32X
台
6
5
坡度尺
把
30
7、爆破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数量、进度要求和机械配备情况,确定使用的钻机类型和孔径大小,采用高效露天潜孔钻机,钻孔直径100mm,孔深5~10m,根据路堑开挖深度分一个或多个台阶进行爆破,取台阶高H=5米,边坡采用光面预裂爆破。主炮孔为垂直孔,边坡预裂孔与设计边坡坡率相同。
7.1爆破参数的确定
(1)开槽爆破位置
由于爆破山体南侧的施工便道上车辆、施工人员不断,北侧有既有铁路列车运行,开槽位置宜选在爆区中央偏西。
爆破环境平面图见图6-4。
(2)主爆区爆破参数的选择
① 炮孔单位用药量
台阶高度:H=5m
底板抵抗线Wp=2.5m
炮孔间距a=(0.7~1.3)Wp,取a=2.5m
炮孔排距b=(0.8~1.0)Wp,取b=2.0m
单位用药量q=0.45kg/m3,则前排炮孔单孔装药量为
Q=qWpaH=0.45×2.5×2.5×5=14.1kg,取Q=14kg
后排炮孔单孔装药量为
Q=(1.15~1.3)qabH=1.2×0.45×2.5×2.0×5=13.5kg,取Q=14kg
采用宽孔距和小排距和较小的最小抵抗线,这种布孔可降低大块率。
② 炮孔深度:
为保证设计爆高内岩石充分破碎不留残底,孔深应超过爆高一定深度h,即炮孔深度L=H+h,根据岩性和抵抗线,超深h=0.5-1.0米,取h=0.5m,则L=H+h=5+0.5=5.5m。炮孔布置采用梅花形布孔(见图6-1)。
③ 堵塞质量和堵塞长度
当L>1.5Wp时,可用钻孔粉碴或干砂堵孔,用木质炮棍,适当捣实;堵塞长度以不产生冲炮为准。施工中选用φ80mm炸药药卷,每箱24kg/12条,每条2.0kg,长度40cm,炮孔堵塞长度2.8m。
④ 装药结构与装药方法
装药结构采用φ80mm药卷不耦合装药,用导爆管孔内传爆。使药卷和孔壁之间存在一定的孔隙,起缓冲作用,减轻对岩石的破坏。
装药方法采用正向装药。把雷管的聚能穴朝向孔底部的装药结构称为正向装药,它可减少冲炮的能量,有利于控制飞石。
⑤ 装药长度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第5.3.10.2条,炮孔深度超过1.5m时,填塞长度不应小于孔深的三分之一,且不小于0.75m;不应采用无填塞爆破;取装药长度为2.2米。装药布置图见图6-2。
⑥ 导爆网络:
深孔爆破时采用塑料导爆管起爆炸药。
导爆管网路的连接形式见下图:在爆破中采用接力式捆联方式,以延时导爆管雷管作为传爆元件,将网路顺序连接下去,每经过一个连接点,其后连接的药包起爆时间就滞后一定时间,整个网路的药包按一定时差一组(个)一组(个)顺序起爆。
导爆管爆破网路的连接技术
施工前应对导爆管进行外观检查,用于连接用的导爆管不允许有破损、拉细、进水、管内杂质、断药、塑化不良等现象。
连接时导爆管不允许打结,不能对折,防止管壁破损、管径拉细和异物入管。
根据炮孔的深度、孔间距选取导爆管长度,炮孔内导爆管不应有接头。
用套管连接两根导爆管时,两根导爆管的端面应切成垂直面,接头用胶布缠紧或加铁箍夹紧,使之不易被拉开。
孔外相邻传爆雷管之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以免相互错爆或切断网路。
用电雷管起爆导爆管网路时,起爆导爆管的电雷管与导爆管捆扎端端头的距离应不小于15cm,连接位置要置于平坦的地面,上部加压不小于20cm厚的软土防止雷管聚能穴炸断邻近导爆管。
只有所有人员、设备撤离爆破危险区,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才能在主起爆导爆管上连接起爆雷管。
(3)边坡光面爆破参数
钻孔间距取a=0.8m
孔深L=(5.5+0.3)×1(按1:1边坡率计)=5.8m(注:增加的0.3m为预裂爆破超深)
线装药密度q′=300~400g/m,取q′=400g/m
深孔爆破预裂孔采用孔底加强装药,加强段长度取为1m,加强段装药1000g,则预裂孔的单孔装药量
Q=q′×L+1000=400×5.8+1000×1.0=3320g,实际装药取3.3kg
预裂孔的堵塞长度取为1m。
预裂孔内采用φ32mm炸药药卷间隔不藕合装药,具体方法是将炸药间隔绑扎于有一定强度的竹片上,其中底部1m装药量为其余段的2.5倍,采用φ50mm药卷,在底部药卷中装入起爆雷管,孔内用导爆管传爆,竹片长度不够时采用搭接绑扎加长。装药时仔细地牵住导爆管,将绑有炸药的竹杆缓慢放入孔底,在竹片顶端塞入20cm水泥纸,再在水泥纸上面回填1.0m堵塞。
采用“—”形非电微差起爆网络,排与排之间采用孔内微差,台阶之间采用孔外微差,由下至上逐层起爆。
“—”形非电微差起爆网路如图6-3所示。
(4)爆破安全范围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6.3.8条,一般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距离:深孔爆破安全距离至少为200米。
图6-3 “—”形非电微差起爆网路
7.2 爆破施工程序
爆破施工前,先由技术负责人编制爆破施工设计,并在现场做好对各工序施工负责人的交底工作。各工序施工负责人在施工中严格按此设计操作,每一道工序完毕后应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现场技术人员负责每一道工序的监控工作。
在钻孔与装药施工中,发现与设计不相符,工序负责人可与现场负责人讨论,确定最佳施工方案,并在爆破工作记录表的变更说明中注明。
装药工序施工前,由现场负责人对炮孔进行抽查,并认真填写“炮孔检查记录表”,如符合要求,方可进行装药,否则严禁装药。
当各工序都进行完毕后,由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及相关旁站人员作最后检查,确认可以施爆后,履行签字手续。
起爆注意事项:
(1)爆破点距离既有线较远的三段DK1027+400-DK1027+600(K1048+400-K1048+600)、DK1032+200-DK1032+700( K1052+900~ K1053+000)、DK1050+100-DK1050+600( K1073+080~K1073+400)
起爆程序是:
现场负责人向现场防护员、两端防护人员发出开始警戒指令,并鸣笛,对人员进行清场。由现场负责人向防护人员询问情况,当驻站联络员确认上、下行区间无旅客列车及专特运列车开行时,方可通知施工现场负责人发出“起爆”指令,现场负责人向起爆员发出“起爆”指令(注意:起爆网路与起爆器此时方能进行连接),同时鸣笛并向防护人员发出起爆指令。
(2)爆破点距离既有线较近的三段DK1030+100-DK1030+700(K1050+900-K1051+400)、DK1048+620-DK1048+730 (K1071+500~K1071+600)、DK1049+000-DK1049+350(K1072+000~K1072+200)
起爆程序是:
现场负责人向现场防护员、两端防护人员发出开始警戒指令,并鸣笛,对人员进行清场。由现场负责人向防护人员询问情况,当驻站联络员确认上、下行区间无旅客列车及专特运列车开行并且现场已经提前准备好一根短轨、12根接头螺栓及两付夹板等抢险必备防护用品时,方可通知施工现场负责人发出“起爆”指令,现场负责人向起爆员发出“起爆”指令(注意:起爆网路与起爆器此时方能进行连接),同时鸣笛并向防护人员发出起爆指令。
起爆后,由技术负责人与安全负责人到现场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由现场负责人向现场防护员、两端防护人员发出解除警戒命令。如出现险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险工作,在相关旁站人员确认安全后,方可由现场负责人向防护人员发出解除警戒命令。同时,由现场负责人组织出碴施工。
现场负责人组织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各工序负责人及相关旁站人员参加在现场讨论会,对此次爆破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作爆破工作记录。
技术负责人进行现场勘察,进行下一轮爆破的施工准备工作。
7.3 控爆施工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爆碴的破碎程序:要求爆破后的岩石达到“碎而不抛”、“松动而不散”的效果。
严格控制爆破松动范围:要求施工放样要准确无误,爆破后的断面尺寸与设计尺寸相符。预裂地段在爆破作业过程中预裂效果要满足设计要求,爆破后的边坡平顺而稳定,半孔率不小于90%。
严格控制爆破四害: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噪声和飞石。
控制滚石:该控爆段山体上部存在危石,在施爆前,必须对其进行加固或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爆破施工。
控制飞石:爆破飞石是炸药爆炸后的多余能量对石头产生作用的结果。为控制爆破飞石,在施工中主要采用取优孔径、孔深、孔数、孔距、排距和炸药单耗,采用合适的装药方法和起爆方式,提高炮孔的阻塞质量,以达到每个炮孔所产生的爆破能量与炮孔周围介质所需能量相等,达到松动而无剩余能量造成飞石。
加大装药的分散合理性:将炸药理进行分散化和微量化处理,采取“密布孔,浅打眼,少装药”的方法将总装药量“化整为零”,、 合理地、微量地分布在多孔之中,以达到降低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噪音和飞石的危害。
选择最优抵抗线方向:在最小抵抗线方向,爆破地震强度最小,反方向最大,侧向居中。然而,在最小抵抗线方向上,又是碎块飞散的主导方向。为了综合减震和控制飞石,应使被保护的构造物或边坡居于最小抵抗线两侧位置。
8、爆破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优先选择在邻近既有线上无列车运行的间隔时间段进行爆破。柳园至峡口区间爆破段起爆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12:30-14:00。柳园至小泉东区间爆破段起爆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12:40-14:00。
(2)炮位覆盖柔性炮被,上另压一层土袋。
① 炮孔覆盖:购置废旧车胎编制柔性炮被覆盖于炮位上。这种覆盖材料有较高的强度、弹性和韧性,不易折断,并有一定的重量,不易被爆炸气浪抛起,而且这种材料可反复使用、易修补、经济实惠。要求胶皮炮被厚度不得小于1厘米,编织要严实,四面用钢丝扎紧加固。实际操作中可以用钢丝绳将4-5个废旧轮胎扎在一起为一组,依次覆盖所有的炮眼。
② 土袋覆盖加压:在柔性炮被上方加压土袋,土袋均采用工地废弃水泥编织袋装土,严禁装石子,以免飞石伤人。
(3)炮孔阻塞:炮孔阻塞长度应大于或等于最小抵抗线。
(4)爆破后如有瞎炮,按以下措施处理:
① 瞎炮位置应设明显标志,其周围5m范围内禁止人员通行;
② 不得在残眼中继续打眼;
③ 在距离瞎炮孔口不小于10倍炮孔直径处另打平行孔装药起爆。具体由专业爆破人员操作。
(5)为防止爆破作业过程中意外险情影响既有线车辆运行安全,在与爆破作业现场相邻的既有线区段(施工单位与铁路设备管理单位认定的施工影响区段)两端外侧1000米处各设防护人员2人,现场设防护员1名,驻站设联络员1名,并配备对讲机和铁路部门允许的安全警示设施,以便在出现意外险情时及时拦停列车。爆破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人员应做到:
①对邻近既有线爆破施工安全监控要做到“三清楚”:即清除爆破施工起止地段及起止时间;清楚影响范围;清楚爆破施工安全措施。
②对邻近既有线爆破施工安全监控要做到“三到位”:即在爆破施工前三天通知设备管理单位并下施工配合单,对爆破施工全过程监控到位,工作责任到位。
③施工防护人员需携带的工具
在爆破前必须准备好抢险所需的1根6m的短轨、12根接头螺栓和两付夹板。
9、爆破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维护既有线正常运营,将邻近既有线爆破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损失减到最低,项目部建立了应急组织机构,并制定本预案。
(1)爆破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中铁十七局集团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 长:郝 军
常务副组长:潘 波(安全总监)
副组长:张随明、韩碧善、任晓光
组 员:张木望、闫艳章、贺利峰、
杜玉宝、许明雷、杨新国、
杨惠民、王庭宇、许发美
专业工作组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事故救援、设备保证、后勤保障、医疗救护、治安保卫、宣传报道等专业工作组,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爆破应急处置工作。
① 事故救援组组成及职责:
组成部门及人员:由项目部安全总监潘波任组长,各工区应急小组分管事故救援的负责人为组员。
工作职责:
应急小组组长接到险情通知后,根据现场情况,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程序,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系统立即投入运作,在现场设立指挥场所,相关人员到位,组织实施抢险工作;并维持事故现场秩序,救助现场伤患人员,组织人员救送伤患人员入院就医,随时掌握伤患人员治疗情况等。
② 设备保证组组成及职责:
组成部门及人员:由项目部设备部长贺利峰任组长,各工区应急小组分管设备保证的负责人为组员。
工作职责:
保障救援设备的供应和调配,以及处理事故所需要的机具。
③ 后勤保障组组成及职责
组成部门及人员:由项目部物资部长曹江胜任组长,各应急小组分管物资的负责人为组员。
工作职责:
负责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工作;督促检查应急救援各项物资保障的落实情况,确保安全、有效、及时完成有关保障任务;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响应物资资源到事故现场。
④ 医疗救护组组成及职责
组成部门及人员:由项目部综合办公室主任许发美任组长,各工区应急小组分管医疗救护的负责人为组员。
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负责通知附近医院,并负责抢救和临时处置事故现场伤员,负责护送重伤员到相应医院救治。有权禁止人员进入情况不明的现场,防止人员伤亡事故扩大,对可能造成疾病的现场环境进行封闭和环境消毒
⑤ 治安保卫组组成及职责
组成部门及人员:由项目公安中心主任韩鹏飞任组长,各应急小组分工区管治安保卫的负责人为组员。
工作职责:
负责联系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疏散现场人员,确保现场救援工作秩序正常。
⑥ 宣传报道组组成及职责
组成部门及人员:由项目部书记芮仕鹏任组长,各工区(书记)应急小组分管宣传报道的负责人为组员。
工作职责:
负责事故处理过程中信息的传阅、相关材料的记录、存档、留存;建立信息网络体系,负责接待各类咨询、采访等,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应急指挥小组成员电话号码公布如下:
组 长:郝军 18794701088
常务副组长:潘 波(安全总监)18600010468
副组长:张随明18794701888
韩碧善18794735555
任晓光15139767179
组 员:闫艳章18609373565 贺利峰18602972299
杜玉宝18794701555 杨惠民18794702035
杨新国13614892220 许明雷18609370779
王庭宇15193766498 张木望18893611988
许发妹 18794701000
紧急救援电话:
急救电话:120 火警:119
路局设备管理部门联系电话:13899362102
地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电话:0937-8642345
(2)上报程序、内容
上报程序:
现场发现人员→爆破队队长→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同时告知铁路设备管理单位、公司内部安全管理部门及地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上报内容:
A、发生事故的具体时间地点。
B、事故类型:①爆破作业时炸伤人员或飞滚石砸伤事故。②爆破地震波、冲击波等危害效应引起的各类事故。③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各类事故等。
C、有无人员伤亡及线路设备损坏情况。
D、事故严重程度。
E、现场抢险救援情况。
(3)爆破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操作步骤
1)爆破作业时炸伤人员事故应急措施
① 现场发生人员受伤害时,首先应将受害者轻抬至安全平坦地点,去除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先检查受害者的伤势情况,受伤部位,如是飞滚石砸伤要确定伤者有无断骨,对断骨情况在头颈或腰部等重要部位者,施救人员如没受过专业救护培训,现场不应对伤者进行搬动或翻身,只能进行必要的止血及看护,以免造成伤害的扩大,立即拨打紧急医疗救助电话—120,由专业人员进行救治;对只是四肢等非重要部位的伤害可现场打绑腿进行必要的固定后立即送附近医院。对爆破炸伤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止血和用绷带简单包扎以免造成失血过多及伤害扩大,立即送上120急救车或送附近医院。
② 发现受伤者呼吸和心脏刚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脏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原则措施,即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挤压正确进行抢救。
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额法,用一只手放在受伤者前额,另一只手指将其下合骨向上抬,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严禁用枕头或其它物品垫在伤员头下。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时,在保持受伤者气道畅通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受伤者额上的手指捏住受伤者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受伤者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2秒,如两次吹气后试测动脉仍无搏动,可判定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挤压效果的基本保证.使受伤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受伤者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受伤者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人胸骨压陷3-5cm,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离开胸壁。操作频率为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时间和放松时间相等。
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15次后吹气2次,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反复进行。同时现场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及时将详细情况通知应急指挥长,指挥长通知各应急小组赶往事发现场进行急救,指挥长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助。
③ 事故救援组负责人在接到指挥长的通知后,立即与现场保持畅通的联系,根据受伤人员的情况与电厂、地方政府、医院、公安等部门联系,并根据指挥长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助的决定与相关部门联系。
④ 医疗救护组在接到指挥长的应急通知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准备好担架、急救药品及其它必需品和绳索、铁锹等工器具赶往预警地点,并通知医院做好接受伤者的准备。
⑤ 后勤保障组在接到指挥长的应急通知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准备好备用担架及必需品和所需抢险救援物资赶往事发地点。
⑥ 治安保卫组在接到指挥长的应急通知后,负责联系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疏散现场人员,确保现场救援工作秩序正常。
⑦ 设备保证组在接到指挥长的应急通知后,负责救援设备的供应和调配,以及处理事故所需要的机具
⑧ 宣传报道组在接到指挥长的应急通知后,负责事故处理过程中信息的传阅、相关材料的记录、存档、留存;建立信息网络体系,负责接待各类咨询、采访等,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⑨ 事故后的恢复:当事故受伤人员得到救护后,指挥长应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并做好确保不会发生未经授权而进入事故现场的措施(如悬挂安全警示牌、专人安全哨等),继续安排人员在事故区域进行安全巡查。同时,针对爆破事故受伤人员得到救护的实际情况,通报相关部门,以及做好对本次应急的调查、记录,并评估本次应急反应中需改进的问题,重新进入应急程序。
2)爆破作业毁坏既有线事故应急措施
① 爆破落石损坏线路时:
由施工现场负责人向车站报告现场情况,向车站申请封锁区间。施工现场负责人与设备管理车间监控人员,共同确定插入短轨的两端切口位置,组织实施临时插入短轨抢险,直至恢复线路。
② 爆破冲击波造成线路几何变形时:
由施工现场负责人与设备管理车间共同确认,线路几何尺寸变形情况,施工现场负责人向车站递交限速申请,和设备管理车间共同对线路超限处所进行处理,直至恢复常速。
③ 落石限入限界时:
由施工现场负责人向车站报告现场情况,向车站申请封锁区间。施工负责人通知两端防护员,盯控区间两端列车运行情况,随时拦停开往故障地点的列车,施工单位负责人调动本单位的大型机械,赶往现场配合清障,直至恢复正常行车。
10、防洪应急预案
本工程所处地春季雨雪多,春融,洪水是天灾,虽无法控制它的发生,但必须全面做好预防措施,使财产受到最小程度的损失。
(1)施工前准备:施工时上游以草袋围堰防护,防止汛期洪水进入基坑。草袋围堰顶宽2m,边坡1:1.5,高1.5m。施工材料及机具堆放到指定地点,严禁堆放在河道中。
(2)防洪应急领导小组及联系方式
组 长:郝军 18794701088
常务副组长:潘 波(安全总监)18600010468
副组长:张随明18794701888 韩碧善18794735555
任晓光15139767179
组 员:闫艳章18609373565 贺利峰18602972299
杜玉宝18794701555 杨惠民18794702035
杨新国13614892220 许明雷18609370779
王庭宇15193766498 张木望18893611988
王小伟 18794701011 杨 彪 18893612000
许发妹 18794701000
紧急救援电话:
急救电话:120 火警:119
路局设备管理部门联系电话:13899362102
地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电话:0937-8642345
(3)防洪措施
预防工作是防洪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做好预防工作是保证洪水来临时防洪的重要前提。
①安质部召开防洪专题会议,全面详细安排防洪工作,布置防洪任务,安排每一个项目部成员的防洪职责,要求每一个项目部成员必须提高防洪意识,不得轻视防洪工作,要把防洪工作当做一个重要的日常工作。
②密切观注天气变化情况,指派专人提前一天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并按时把天气情况汇报给防洪小组组长,组长要根据天气情况提前安排进行布署。
③定期每周二次对施工现场区域及住宿区进行严格检查,要求施工现场区域及住宿区必须时时处于防洪戒备状态不能放松。
④清除施工现场所有占据河道、过水涵以及泄洪设备的所有施工设备、材料、杂物等,保证泄洪通道顺畅。
⑤对项目部人员及现场所有施工人员进行防洪知识教育,并进行防洪应急演练,让每个人都知道防洪的重要性,知道洪水的危害性,使每个人都提高防洪的意识。
⑥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分析预测受洪水影响及危害程度的大小,对关键重要设备物资提前要做好保护,以免重要设备物资遭到洪水危害。
⑦准备防洪使用的防洪工具,如铁锹、沙袋等。
⑧对施工现场及生活区进行勘察,根据地形分划出轻重区域,根据轻重分别进行布置,防洪工具必须全额配备,不得挪为他用。
⑨根据地形提前做好洪水疏导通道,避免洪水来时侵入重点施工区域及生活区,最大程度保证设备物资的损失程度及人员的人身安全。
⑩ 每周项目部例会增加防洪专项内容,对一周防洪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分析防洪工作中的不足,以及下一步防洪工作的安排。每个施工点都要安排防洪负责人,防洪负责人必须落实防洪小组下达的各项防洪工作安排,发生险情,防洪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报告防洪小组组长。
(4)防洪抢险机具、设备、物资、人员管理
项目部防洪抢险,要根据施工进度和设备人员进场情况,及时准确地将防洪抢险设备、机具、物资、人员等的数量情况上报公司防洪抢险大队。必须保证日常对设备机具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对抢险物料的储备,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发现汛情提早安排各种防洪物料到达现场,抢险机械随时待命,确保及时到位、迅速抢险。
防洪机具及物资
序 号
设 备 名 称
规 格(型号)
单位
数 量
备 注
1
发电机
75KW
台
3
2
照明设备
台
10
3
抽水机
台
5
4
麻袋
条
1000
5
挖掘机
WZ50
台
5
6
装载机
ZL50
台
5
7
自卸车
10
8
十字镐
把
50
9
铁锹
把
50
10
尿素袋
条
500
11
皮桶
个
30
12
铁丝
圈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