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一个世纪,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勒让德,德国大发明家西门子,能量守恒原理发现者之一的德国科学家赫尔姆霍茨,还有美国天文学家纽康等等,都纷纷出来断言:根本不可能发明什么飞机,而且从“科学”上充分地论证出比空气重的机械绝不可能飞起来。然而,默默无闻的美国人莱特兄弟没在意那些伟大人物的“高论”。不断探索新知,终于在1903年把人类第一架飞机成功地送上蓝天。科学家都很有名气,没想到他们也会犯错误……为什么科学家会犯错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秦牧的哲理散文《菱角的喜剧》,他会讲清这个道理。
速读课文1-6段,作者从认识菱角的过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作者如何引出这个道理的?
自己对菱角的认识
孩童时期:“菱角儿,两头尖”, 概念坚固
广 西:三个角的菱角 小小吃了一惊
重庆市场:菱角竟然都是四个角的 大大吃了一惊
①对菱角的认识 ②蝗虫、蝴蝶一类的昆虫 ③碳水化合物
④同一元素不同形态 ⑤喝咖啡的过敏情况 ⑥牙齿的多少
⑦农民识天气 ⑧种子的优劣 ⑨山洞养猪
引申出的道理: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朗读课文7-12段,从课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
7.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
8.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9.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10.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胡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11.广泛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
12.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引申出的道理:认识事物应掌握其的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的特殊性。
论证的思路:
文章的一至六自然段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层层递进说明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再在第七自然段提出本文的论点:因为事物有着复杂性、多样性,所以既要掌握事物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才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然后八至十一自然段运用事例和事理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第十二自然段得出结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所以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因为事物是复杂的多样的,所以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其特殊性”,在第七自然段才提出来,那文章开头写那么多的菱角有什么作用呢?为何不开门见山地提出作者的观点呢?
(1)启发学生探讨:
文章开头的菱角,有点像材料作文的材料,先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写起,有点像拉家常,娓娓道来,生动形象,亲切自然,易于人接受,如果一开篇就摆出观点,就像一个古板的人,摆着一个面孔在说教,显得面目可憎,会把读者吓跑。
(2)进一步让学生探究:
作者最初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题目叫“复杂”,后来改为《菱角的喜剧》的原因。
提示:
用“复杂”,多没趣,“菱角的喜剧”能让人思考:“菱角怎么会有喜剧?”“哪里表现了喜剧?”这样很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3)探究什么叫“喜剧”。
①是很搞笑的东西。
②它往往是以大团圆结尾的,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③一般我们看喜剧,恶人最终会受到惩罚,正义得到伸张,善良的人会有个好结局
(4)喜剧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不好的习惯或行为进行揭发和讽刺。那么我们再想想作者在文中是要讽刺一个什么?他又是怎样一步步用“喜剧”来引入正题的?
是对自己片面认识的一次次揶揄和讽刺:不知道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
那么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菱角的喜剧呢?引导学生读书,找出文章中能反映“喜剧”的关键词句。
孩童时期:“菱角儿,两头尖”, 概念坚固
广 西:三个角的菱角 小小吃了一惊
重庆市场:菱角竟然都是四个角的 大大吃了一惊
3. 作者是怎样论证他的观点的呢?
(1)文中用了很多事例来说理。这叫事例论证的写法,用事实来说话。找一下,文中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观点的?
提示:农民识天气、种子变劣、山洞养猪的事例。
(2)以上这些例子分别从什么角度来举例的呢?
提示:正面和反面。
(3)你们看,本文的事例多不多,一共有几个事例?
提示:九个。
①对菱角的认识 ②蝗虫、蝴蝶一类的昆虫 ③碳水化合物
④同一元素不同形态 ⑤喝咖啡的过敏情况 ⑥牙齿的多少
⑦农民识天气 ⑧种子的优劣 ⑨山洞养猪
(4)想一想:用丰富的事例来谈道理好不好,有些什么好处?
总结几点好处:内容丰富充分,生动形象易懂,使说服力更强。
(5)课文中的事例多是生活常识、自然现象。与老师所举“飞机”的事例有什么不同?
生14:课文中的事例多是生活常识、自然现象;老师举的是名人事例。
师:对,前者是生活实例,后者是名人名事。大家喜欢那一类?(多答后一类) 其实,两者各有好处,前者鲜活生动,后者经典、极具权威性。那么,课文中为什么不用名人名事,而大量用生产生活的事例呢?
生14:可能是为了吸引读者,生动有趣,使得道理深入浅出。
生:为了使文章更形象,更具有散文的风格。
(投影――事例使用(1):因对象而异,因文、目的而异)
师:我还补充一点,此文主要是写给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看的,故要用他们熟悉的事物。可见,用事例说理时,还要注意对象。
板书:
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 认识菱角——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
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
因为事物是复杂的多样的,所以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其特殊性
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
良种变劣、山洞养猪不活
得出结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所以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