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阿尔茨海默病与睡眠障碍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89691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5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尔茨海默病与睡眠障碍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与睡眠障碍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与睡眠障碍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26 期阿尔茨海默病与睡眠障碍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廖传志,彭军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60摘要:大约50%以上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同时睡眠障碍与认知、学习及记忆功能下降有关,增加AD的发生风险并促进AD进展。AD与睡眠障碍存在双向调节关系,睡眠障碍可通过促进A沉积、tau蛋白聚集、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失调、食欲素能系统紊乱、氧化应激、神经炎症、谷氨酸能和-氨基丁酸能系统功能失调来增加AD发病风险;同时,AD也可通过损害睡眠调节相关脑区或改变睡眠神经通路导致睡眠障碍;而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失调对A

2、D病理和睡眠障碍同时具有促进作用。睡眠障碍与AD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深入探讨二者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预测AD发病风险、控制疾病进展。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淀粉样蛋白;tau蛋白;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食欲素能系统;氧化应激;神经炎症;谷氨酸能和-氨基丁酸能系统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6.025 中图分类号:R7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6-0096-05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据报道,大约50%以上的AD患者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

3、征、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时间缩短、睡眠片段化、慢波睡眠(SWS)中断和昼夜节律失调1。与正常人相比,AD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连续性降低,睡眠开始潜伏期延长,快速眼动睡眠(REM)潜伏期延长,REM期缩短,SWS比例降低,入睡后觉醒增加,和功率降低,总睡眠时长中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1期比例延长,低氧血症更加严重。研究发现,AD与失眠和睡眠时长有共同的遗传基础,较高的失眠风险与较高的AD风险存在因果关系2。长期的睡眠中断可能影响细胞增殖和神经发生的基础速率,危及海马的完整性,从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并促进情绪障碍的发展。新近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认知、学习

4、及记忆功能下降有关,使AD发生风险增加,并促进AD进展1。睡眠障碍与AD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关系,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为了阐明AD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现将AD与睡眠障碍的相互作用机制综述如下。1 淀粉样蛋白(A)沉积参与AD与睡眠障碍的相互作用 A的神经毒性作用在AD病程进展中发挥主要作用。A的神经毒性作用可扰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功能,并损害整个大脑昼夜神经活动调节,导致睡眠障碍。1.1AD通过A沉积影响睡眠障碍1.1.1A寡聚体长度对睡眠障碍的影响A通过其不同长度的寡聚体急性和可逆性地增强或抑制睡眠,较短A寡聚体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b2和孕酮膜受体组分1诱导急性觉醒,而较长A寡聚体通过

5、朊蛋白信号级联诱导睡眠。在AD进展期间,大脑长A寡聚体与短A寡聚体的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睡眠障碍发生4。1.1.2A通过胆碱能系统对睡眠障碍的影响在睡眠过程中,胆碱能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促进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胆碱能系统没有活跃地释放乙酰胆碱,这有助于维持较深的睡眠状态。A对胆碱能系统有多重作用,包括抑制胆碱合成、干扰乙酰胆碱释放、影响乙酰胆碱能受体功能和对胆碱能神经元的损害。在AD小鼠中,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减少,胆碱乙酰转移酶基因表达降低,导致AD小鼠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以及睡眠中断5。1.1.3A通过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DMAR)失调对睡眠障碍的影响NDMAR与慢振

6、荡的产生有关,A 可引起 NDMAR 失调,导致 NREM 睡眠期间慢振荡中断,进一步引起AD患者睡眠障碍。1.1.4A通过脑内水通道蛋白(AQP4)遗传变异96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26 期对睡眠障碍的影响脑组织AQP4由星形细胞终末足表达,参与类淋巴系统介导的A清除。AQP4基因变异与自我报告的睡眠质量改变有关,并调节入睡所需时间、睡眠时长和大脑A负担之间的关系,AQP4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使患者因较高的 A负担而导致睡眠参数欠佳5。1.1.5A 通过改变朊蛋白结构对睡眠障碍的影响细胞朊蛋白参与调节睡眠和昼夜节律,A寡聚体与细胞朊病毒蛋白结合可能改变其结构,破坏其在睡眠调节中的

7、生理功能。对野生型小鼠急性侧脑室注射人工合成的A1-42寡聚体,小鼠REM和非REM睡眠损害以及睡眠片段化增加;而对细胞朊病毒蛋白缺陷小鼠注射人工合成的A1-42寡聚体不会损害其睡眠。这表明朊蛋白可能参与介导A导致睡眠障碍的过程。A寡聚体、胆碱能系统、NDMAR、AQP4以及朊蛋白可能是治疗AD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睡眠障碍的潜在治疗靶点,调节这些靶点的药物可能减缓这两种疾病的进展。1.2睡眠障碍促进A沉积对AD的影响睡眠障碍可引起或加重A沉积,睡眠碎片化、睡眠时间更短、睡眠质量更低的AD患者比睡眠正常的AD患者有更严重的A沉积,且A积累速度更快。相反,适当的睡眠可降低A水平,增强A清除能力。

8、研究表明,与睡眠相比,觉醒与突触的A生成及释放增加相关,在觉醒状态下驱动A生成的神经元活动在 SWS时减慢。CHEN等2报道,中枢昼夜节律紊乱可导致海马 A 节律改变,并导致 A 积累。NGO等6报道,睡眠慢波活动在健康老化和病理性老化过程中均下降,影响 A 的清除和认知能力。A由神经元产生并分泌到大脑间质液中,脑间质液中A水平与觉醒时间呈正相关,与睡眠时间呈负相关。人类急性睡眠剥夺可通过增加夜间A生成量,使脑脊液中可溶性A增加25%30%,睡眠剥夺后A清除率降低也可能是导致A水平升高的原因。由此可见,睡眠障碍可促进A沉积,但由于国内睡眠监测技术尚未完全普及,此类研究相对较少,关于不同睡眠参数

9、对AD患者或正常受试者A沉积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2 tau蛋白聚集参与AD与睡眠障碍的相互作用 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在细胞内聚集为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是AD的病理特征。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tau蛋白介导的神经变性的早期步骤,与NFT在细胞内聚集、神经元和突触丢失以及AD患者最终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2.1AD通过tau蛋白聚集诱发睡眠障碍研究显示,AD 患者内侧颞叶的 tau 蛋白聚集与受损的NREM睡眠纺锤波慢振荡耦合相关,脑脊液总tau蛋白水平与纺锤体密度和持续时间的减少显著相关7。此外,早期tau蛋白聚集引起的睡眠中断具有促进A沉积的可能,A与tau蛋白协同作用导致睡眠障碍,加

10、速AD发病8。一项研究显示,AD患者臂旁核、蓝斑核(L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脊背核、下丘脑外侧核、结节乳头核和基底前脑等参与睡眠调节的脑区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tau蛋白相关病理改变,提示tau蛋白可能通过聚集在这些区域来影响睡眠。另外,脑干是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的第一个脑区,而且脑干中存在与睡眠调节有关的区域,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可能通过损害这些睡眠调节区域引起睡眠障碍9。2.2睡眠障碍通过加速tau蛋白聚集导致AD睡眠觉醒周期能够调节脑间质液中的tau蛋白水平,睡眠剥夺会增加脑间质液和脑脊液中的tau蛋白水平以及病理性扩散。一旦tau蛋白开始在神经元内累积,病理形式的tau蛋白就会

11、通过突触连接的网络传播,这是睡眠剥夺促进AD发病的可能机制。睡眠障碍可能通过激活磷酸激酶增加tau蛋白磷酸化并导致NFT形成,进而导致AD。3 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LC-NE)能系统功能失调参与AD与睡眠障碍的相互作用 LC是一个位于第四脑室顶盖附近的脑干核,是大脑NE的主要来源,它向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区域发送投射,涉及睡眠结构、觉醒、学习、记忆巩固的调节和炎症的调节。3.1睡眠障碍通过 LC-NE 能系统功能失调促进AD睡眠障碍可通过改变LC-NE能系统功能而促进AD进展。晚年睡眠觉醒中断与LC-NE能系统恶化可能存在关联,这种关联在AD患者中更加明显。在认知功能未受损的老年人群中,自我报告

12、的夜间觉醒次数增多与通过MRI序列测量的中尾LC完整性较低有关8。这表明睡眠障碍可使LC-NE完整性降低,而LC完整性降低可增加AD发病风险。LC-NE能系统通过影响胶质细胞和微血管而发挥代谢和神经保护作用,LC-NE神经元亚群可以通过与前脑区不同的连接调节特定的认知过程。LC释放的NE导致睡眠纺锤波周期性聚集,当NE水平较高时,纺锤体活动则降低,而纺锤体活动降低与tau蛋白水平相关,反映轴突损伤或tau蛋白分泌改变10。97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26 期因此推测,持续的睡眠障碍可能引起LC结构及功能的病理改变,使NE分泌异常,纺锤体活动降低,从而维持或加速AD病理进展。3.2A

13、D通过损害LC-NE能系统介导睡眠障碍随着AD进展,LC出现显著的神经元缺失,这被认为是导致AD睡眠障碍临床和病理表现的原因。A沉积和tau蛋白聚集与LC-NE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尸检研究表明,在皮质A沉积被检测到之前,LC是tau蛋白病理的起源位置。最近的研究发现,NE代谢物共价修饰蓝斑区tau蛋白的K353位点,促进tau蛋白聚集和病变的扩散11。KAM等10研究显示,大脑皮质tau蛋白聚集与LC的完整性下降有关。LC对睡眠觉醒周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LC-NE能信号通路是睡眠控制的途径。LC损伤可能是睡眠期中断的基础,包括睡眠阶段脑电图特征的改变、夜间觉醒增加和 REM 事件的抑制。LC 的

14、早期变化可能是AD患者在认知和行为改变之前出现睡眠中断症状的基础12。以上证据表明,AD病程中的tau蛋白聚集通过损坏 LC-NE能系统功能和完整性来发挥干扰睡眠的作用。LC-NE能系统处于初始AD相关病理生理过程和睡眠觉醒失调的交叉点,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未来的研究可评估 LC-NE能系统的结构完整性或其静息状态功能活动模式是否与脑电图显示的AD患者睡眠状态相关。4 食欲素能系统功能失调参与AD与睡眠障碍的相互作用 食欲素是一种由下丘脑释放的神经递质,其通过下丘脑中的食欲素能神经元促进和稳定觉醒,减少快速眼动睡眠和SWS以及增加觉醒来调节白天觉醒和夜间睡眠,进而促进A的产生13。4.1AD通

15、过食欲素能系统促进睡眠障碍研究发现,中重度AD患者脑脊液中食欲素浓度显著升高。AD患者存在血脑屏障损伤,其特征是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3)显著增加,进而触发外侧下丘脑释放更多的食欲素,导致睡眠觉醒增加14。AD患者外侧下丘脑区在疾病的皮质前阶段存在异常的tau蛋白病理,这可能导致其中的食欲素能神经元显著丢失,并且损害其他神经元功能,如表达食欲素的谷氨酸能神经元,从而引起睡眠障碍。4.2睡眠障碍通过影响食欲素能系统加剧AD脑间质食欲素的浓度与睡眠觉醒状态有关。动物实验显示,AD小鼠的睡眠障碍与A和tau蛋白的积累呈正相关,这导致了食欲素能系统的过度激活15。浓度升高的食欲素可能通过

16、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吞噬来阻碍A降解,增加A在大脑中的沉积,从而加剧AD。睡眠障碍可能通过增加脑内食欲素水平而促进AD发病及进展,同时AD对食欲素能系统的影响也能间接作用于睡眠,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关联。5 氧化应激参与AD与睡眠障碍的相互作用 氧化应激可增加MMP和氮氧化合物的活性,从而导致少突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睡眠中断。睡眠通过减少自由基产生来保护大脑,增加机体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力;而睡眠障碍影响能量代谢,抑制抗氧化防御系统,导致内质网应激,从而使自由基生成增多,造成氧化应激16。5.1AD通过氧化应激导致睡眠障碍在AD早期阶段,有很多病理变化与氧化应激相关。在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体

17、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降低;在家族性AD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存在钙信号、线粒体氧化和离子通道功能的异常等氧化应激证据。氧化应激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氧化应激可以直接影响睡眠调节中的神经递质系统。氧化应激会降低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扰乱正常的睡眠调节过程;其次,氧化应激可以干扰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氧化应激可以导致睡眠结构异常,如 REM 和 NREM 睡眠的比例失衡,以及NREM睡眠中的SWS减少等;此外,氧化应激也会引发炎症反应,伴随着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些促炎细胞因子可以直接或间接干扰睡眠调节中的神经递质系统,并激活觉醒中枢,导致入睡困难。5.2睡眠障碍通过氧化应激导致A

18、D氧化应激可以促进衰老过程中的A沉积,对AD发病具有关键影响。动物实验表明,长时间睡眠剥夺后大鼠脑内谷胱甘肽浓度显著降低,而谷胱甘肽是体内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剂,其减少会增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在氧化损伤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以及髓鞘更新受到损害,并且可能导致早期AD期间观察到的脱髓鞘表型17。氧化应激产物ROS诱导的MMP活性可引起血脑屏障破坏,进而加速AD进展。氧化应激是脑小血管疾病(CSVD)的核心特征和早期致病因素,而CSVD 被认为是 AD 发病的原因之一,睡眠对抵抗CSVD具有重要作用,睡眠质量差可能导致CSVD进展17。这提示睡眠障碍可间接增加 AD 的发病风险。由上可见,AD患者体内

19、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导致患者发生相关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同时睡眠障98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26 期碍会提高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导致AD发生和进展。6 神经炎症参与AD与睡眠障碍的相互作用 神经炎症的典型症状包括神经元损伤及认知障碍等。睡眠障碍和炎症是AD进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二者相互影响,加速AD进展。6.1AD通过通过促进神经炎症影响睡眠BMAL1蛋白是生物钟的效应因子,能够调节昼夜节律,同时也是氧化应激、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变性的调节因子。A可以促进BMAL1蛋白降解,放大炎症反应和神经变性5。当机体处于炎症状态时,调节睡眠的生物钟通路被干扰、神经元受损害、超氧化物歧

20、化酶的活性降低等多种情况都可能诱导睡眠障碍的发生。国外研究显示,A沉积会诱导活化细胞因子、导致白细胞介素和前列腺素生成,并刺激一些神经元元件,造成神经炎症反应,同时也会扰乱调节睡眠的生物钟通路,损害相应的神经元健康,引起睡眠障碍18。6.2睡眠障碍通过促进神经炎症影响AD睡眠剥夺或睡眠限制可激活全身炎症反应,提高炎症因子水平,而炎症因子水平与A沉积呈正相关。某些炎症表现,如小胶质细胞功能激活、神经元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局部炎症,既是AD的病理表现,同时也会引起 A 清除减少,加速 AD 进展。最近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对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吞噬功能产生影响,从而降低A的清除效率。此外,前额叶快频率睡

21、眠纺锤体表达缺陷与胶质细胞激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19。睡眠障碍还会导致脑脊液中A和tau蛋白含量增加,而这些蛋白质能够激活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神经炎症7。动物实验表明,慢性睡眠剥夺可增加AD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加重其再认记忆、工作记忆和条件恐惧记忆的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加重海马 A 沉积和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有关20。因此认为,睡眠障碍很可能是A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AD通过促进神经炎症影响睡眠,睡眠障碍与炎症因子升高、A沉积、小胶质细胞活化等因素相关,可能是AD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神经炎症可能是连接睡眠障碍和AD的生物途径。7 谷氨酸能和-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失调参与AD与睡眠障碍的相互

22、作用 谷氨酸能系统参与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在学习、记忆和情绪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GABA能系统则具有抑制性质,可以缓解过度兴奋所引起的反应,发挥镇静、安眠等作用。这两种系统的平衡对于大脑的正常功能、行为、情感以及睡眠产生直接影响。7.1AD通过抑制GABA能系统介导睡眠障碍动物实验显示,AD小鼠出现觉醒增加,NREM和REM睡眠减少,其腹外侧视前核GABA能神经元活性受到抑制,在臂旁核中,GABA能神经元活性被抑制,而Glu能神经元活性升高 21。在通过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AD大鼠模型后第7天,发现其面旁区GABA能神经元明显减少,并且从第14天开始出现觉醒增加和REM、NREM睡眠减少2

23、2。这表明面旁区GABA能神经元也参与了NREM睡眠期SWS和皮质慢波活动的启动和维持。7.2睡眠障碍通过影响 Glu和 GABA 能系统促进ADGlu和GABA分别是Glu能和GABA能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研究显示,亚健康失眠患者脑内主要神经递质GABA、Glu、乙酰胆碱和NE均下降,其中GABA、Glu的下降与亚健康失眠状态关系更为密切,失眠越重,GABA、Glu下降越明显23。睡眠障碍导致Glu水平升高,从而引起神经元损伤和凋亡,这可能是AD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睡眠障碍还会导致GABA水平降低,引起神经元过度兴奋,由此引发神经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加速AD进展。另有研

24、究发现,睡眠障碍可影响突触可塑性,进而影响Glu和GABA系统的平衡,导致AD的发生和发展24。Glu 能和 GABA 能系统在 AD 相关睡眠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调节这两种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治疗睡眠障碍可能有助于延缓 AD 进展。睡眠障碍对Glu 和 GABA 系统以及 A 代谢清除的影响可能是A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AD。综上所述,睡眠障碍通过多种机制导致AD相关神经病理改变,睡眠通过影响A生成与清除、tau蛋白聚集、LC-NE能系统功能等机制来促进 AD 进展。相反,AD病理又能通过某些机制促使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睡眠的改变对预测AD的发病风险

25、有一定临床意义,同时AD患者易发生睡眠障碍,对AD患者进行睡眠监测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目前对于AD与睡眠障碍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未来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参考文献:1LIU Y S,WANG Y M,ZHA D J.Brain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Alzheimer s disease with sleep disorders:a systematic review J.Front Psychiatry,2021,12:772068.2CHEN D,WANG X,HUANG T,et al.Sleep and late-on

26、set Alzheimers disease:shared genetic risk factors,drug targets,mo99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26 期lecular mechanisms,and causal effects J.Front Genet,2022,13:794202.3KAUR S S,TARRAF W,WU B,et al.Modifying pathways by age and sex f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mbined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long sleep

27、duration with neuro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Hispanic Community Health Study/Study of Latinos(HCHS/SOL)J.Alzheimers Dement,2021,17(12):1950-1965.4ZCAN G G,LIM S,LEIGHTON P,et al.Sleep is bi-directionally modified by amyloid beta oligomersJ.Elife,2020,9:e53995.5DUFORT-GERVAIS J,MONGRAIN V,BROUILLETTE

28、J.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eep and amyloid-beta in the hippocampus J.Neurobiol Learn Mem,2019,160:108-117.6NGO H V,CLAASSEN J,DRESLER M.Sleep:slow wave activity predicts amyloid-accumulationJ.Curr Biol,2020,30(22):1371-1373.7WANG C,HOLTZMAN D M.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a

29、nd Alzheimers disease:role of amyloid,tau,and other factors J.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20,45(1):104-120.8VAN EGROO M,VAN HOOREN R W E,JACOBS H I L.Associations between locus coeruleus integrity and nocturnal awakenings in the context of Alzheimers disease plasma biomarkers:a 7T MRI study J.Alzheime

30、rs Res Ther,2021,13(1):159.9MATSUMOTO S,TSUNEMATSU T.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Alzheimers,and Parkinsons diseaseJ.Biology(Basel),2021,10(11):1127.10KAM K,PAREKH A,SHARMA R A,et al.Sleep oscillation-specific association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CSF biomarkers:novel roles for sleep spindles and tauJ.M

31、ol Neurodegener,2019,14(1):10.11JACOBS H I L,BECKER J A,KWONG K,et al.Waning locus coeruleus integrity precedes cortical tau accrual in preclinical autosomal dominant Alzheimers diseaseJ.Alzheimers Dement,2023,19(1):169-180.12LEW C H,PETERSEN C,NEYLAN T C,et al.Tau-driven degeneration of sleep-and w

32、ake-regulating neurons in Alzheimers disease J.Sleep Med Rev,2021,60:101541.13LIU Z,WANG F,TANG M,et al.Amyloid and tau are involved in sleep disorder in Alzheimers disease by orexin A and adenosine A(1)receptorJ.Int J Mol Med,2019,43(1):435-442.14GUO P,ZHANG W J,LIAN T H,et al.Alzheimers disease wi

33、th sleep insufficiency: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correlations amo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orexin,its receptors,and the blood-brain barrierJ.Neural Regen Res,2023,18(8):1757-62.15MOGAVERO M P,SILVANI A,LANZA G,et al.Targeting orexin recep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from physiological mecha

34、nisms to current clinical evidence and recommendationsJ.Nat Sci Sleep,2023,15:17-38.16LV Y N,CUI Y,ZHANG B,et al.Sleep deficiency promotes Alzheimers diseas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J.Front Neurol,2022,13:1053942.17LLORET A,ESTEVE D,LLORET M A,et al.Is oxidative stress the link between cerebral s

35、mall vessel disease,sleep disruption,and oligodendrocyte dysfunction in the onset of Alzheimers disease J.Front Physiol,2021,12:708061.18IRWIN M R,VITIELLO M V.Implications of sleep disturbance and inflammation for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J.Lancet Neurol,2019,18(3):296-306.19MANDER B A,DAVE A,LUI

36、 K K,et al.Inflammation,tau pathology,and synaptic integrity associated with sleep spindles and memory prior to-amyloid positivity J.Sleep,2022,45(9):zsac135.20WANG C,CAO X,YIN J,et al.Chronic sleep deprivation exacerbates cognitive and pathological impairments in APP/PS1/tau triple transgenic Alzhe

37、imers disease model miceJ.Sheng Li Xue Bao,2021,73(3):471-481.21CUI S Y,SONG J Z,CUI X Y,et al.Intracerebroventricular streptozotocin-induced Alzheimers disease-like sleep disorders in rats:Role of the GABAergic system in the parabrachial complexJ.CNS Neurosci Ther,2018,24(12):1241-1252.22SONG J Z,C

38、UI S Y,CUI X Y,et al.Dysfunction of GABAergic neurons in the parafacial zone mediates sleep disturbances in a streptozotocin-induced rat model of 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J.Metab Brain Dis,2018,33(1):127-137.23李绍旦,杨明会,王振福,等.亚健康失眠人群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分析 J.中国全科医学,2008,148(1):24-26.24RAVEN F,VAN DER ZEE E A,MEERLO P,et al.The role of sleep in regulating structural plasticity and synaptic strength:implications for memor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J.Sleep Med Rev,2018,39:3-11.(收稿日期:2023-03-29)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