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茶文化体验博物馆内容纲要.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894977 上传时间:2025-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体验博物馆内容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茶文化体验博物馆内容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文化体验博物馆 形象大厅 接待大厅。人流集散,游览资讯,导览的形象意境空间。 主题形象墙 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浮雕艺术墙 接待台 茶史篇:觅踪寻香 茶文化历史起源、茶史演变精炼阐述。 ■ 结构: ■ 内容: 一、茶之起源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茶树寻踪 1、 中国古茶树分布地图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2、中国著名古茶树介绍 美丽传说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与茶的发现 据茶史考证,最早利用茶的为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 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将它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二、茶史变迁 三国以前——茶文化启蒙 (1)茶业发展:巴蜀,中国茶业的摇篮 (2)茶文化:茶文化的启蒙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 荼陵:陵谷生茶茗 饼茶:最早的茶物质形式 2、三国、两晋、南北朝: (1)茶业发展:三国西晋: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茶业中心 东晋南朝: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 (2)茶文化:茶文化的萌芽 文人饮茶兴起,以茶养谦 茶与佛教 两晋至隋——茶文化萌芽 唐朝时期——茶文化形成 (1)茶业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 (2)茶文化:茶文化的形成 陆羽《茶经》 茶叶多加工成饼茶。 江南出现贡茶。 禅门茶事 宋元时期——茶文化兴盛 (1)茶业发展:茶叶重心由东向南移 (2)茶文化:茶文化的兴盛 初期多制成饼茶、团茶,后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 茶仪已成礼制 文人雅士推崇茶事,雅尚茗饮 斗茶之乐 明清时期——茶文化普及 (1)茶业发展:茶叶外销的历史高峰形成 (2)茶文化:茶文化的普及 废除团饼茶,皇室提倡饮用散茶, 文士茶、功夫茶、茶馆林立 形成紫砂茶具的发展高峰 茶入元曲 明代为茶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 清代茶文化开始成为小说、戏曲、歌舞等文艺形式的描写对象。 近代茶业——茶文化发展 三、 茶字演变 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世界各种语言中的“茶”,均从中国对外贸易港口所在第广东、福建一些地区“茶”的方言音译转变而来。在中国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多个,“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设,四曰茗,五曰荈。”(《茶经·一之源》)“茶”字是由“茶”字直接演变而来的,所以,在“茶”字形成之前,茶、槚、设、茗、荈都曾用来表示茶。 演变历史 1、唐前茶的主要称谓——“荼” 荼的含义: 苦菜 :《尔雅·释草第十三》,“荼,苦菜”。 茅秀 :东汉郑玄《周官》注云:“荼,茅秀”,茅秀是芽草类种子上所附生的白芒。 其他 :由“茅秀”进一步引伸为“芦苇花”,还有解释为“紫蓼”、“陆秽”的。 荼荼何时被用来借指茶 《尔雅·释木第十四》,“槚,苦荼”。槚从木,当为木本,则苦荼亦为木本,由此知苦荼非从草的苦菜而是从木的茶。《尔雅》一书,非一人一时所作,最后成书于西汉,乃西汉以前古书训诂之总汇,由《尔雅》最后成书于西汉,可以确定以菜代茶不会晚于西汉。 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称谓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章,辑录了中唐以前几乎全部的茶资料,经统计,荼(含苦荼)25则,荼茗3则,荼荈4则,茗11则,槚2则,荈诧3则,设1则。荼、苦荼、荼茗、荼荈共32则,约占总茶事的70%。槚、设都是偶见,茗、荈也较茶为少见。况茗是荼芽,荈是荼老叶,荼、茗、荈,其实是一。由此看来,荼是中唐以前对茶的最主要称谓。 2、 茶的其他称谓 槚、茗、荈、设... 3、 百茶图 以“茶”字的文字演变史为参考,选取古今书法名家的一百个茶字的书写方法,制作艺术墙体。 以此为蓝本供游客书写临摹。 多媒体互动平台——我来写“茶”字 茶品篇:茗品集萃 通过感观体验解读品味茶的世界。 ■ 结构: ■ 内容: 一、茶之品类 观茶天下 1、中国名茶地区分布(按省份) (1)中国茶区分布图 2、茶香六色 (1)绿茶:介绍、分类、名品 (2)红茶:介绍、分类、名品 (3)乌龙茶:介绍、分类、名品 (4)白茶:介绍、分类、名品 (5)黄茶:介绍、分类、名品 (6)黑茶:介绍、分类、名品 佳茗留香 1、湖州名茶 (1)温山御荈——“朴” (2)三癸雨芽——“优” (3)顾渚紫笋——“醉” (4)安吉白茶——“醇” (5)莫干黄芽——“清” 2、场景复原,进贡茶品顾渚紫笋。 3、中国名茶 (1)西湖龙井:基本介绍、品级分类、典故传说、饮用方式 (2)祁门红茶:基本介绍、品级分类、典故传说、饮用方式 (3)洞庭碧螺春:基本介绍、品级分类、典故传说、饮用方式 (4)安溪铁观音:基本介绍、品级分类、典故传说、饮用方式 (5)信阳毛尖:基本介绍、品级分类、典故传说、饮用方式 (6)其他名茶:基本介绍、品级分类、典故传说、饮用方式 黄山毛峰、君山银针、六安瓜片、庐山云雾、武夷大红袍、云南普洱茶、洞顶乌龙 …… 茶之评鉴 1、新陈茶的辨别 (1)观色 (2)闻香 (3)品味 2、名茶真假鉴别 列举名茶举例 茶人篇:茶缘清逸 形色茶人品茶怡性,茶香满厅,诗雅满园。 ■ 结构: ■ 内容: 一、茶圣陆羽 1、坎坷身世 2、学子生涯 3、结庐苕溪 4、寻茶问水 5、茶经问世 6、不朽传奇 二、茗士雅韵 帝 乾隆、宋徽宗、朱元璋 仕 王安石 欧阳修 张岱 袁枚、范仲淹、孙皓、陆纳、王濛、王肃、李德裕 禅 皎然、齐已、从稔禅师、南屏谦师、单道开 道 李季兰 文 苏轼、白居易、文征明、卢仝、皮日休、陆龟蒙、张岱、梅尧臣、袁枚、陆游、黄庭坚、唐寅 医 李时珍、华佗、张华、陶弘景、王好古、忽思慧 茶事篇: 立体展示制茶流程及饮茶之事。 ■ 结构: ■ 内容: 一、 制茶工艺 (一)、制茶历史 从煮到晒 从蒸到饼 从团到散 从蒸到炒 (二)、制茶过程 1、种植 2、采摘 3、萎凋 4、炒青 5、揉捻 6、团揉 7、渥堆 8、干燥 9、紧压 10、精制加工 11、运输、贸易 列举茶马古道 12、六大茶类制作工艺介绍(查询屏) (三)、加工场景复原 节选制茶加工技艺展示 制茶游戏 二、 茶事茶礼 (一)、饮法源流 1、煮茶法 2、煎茶法 3、点茶法 4、泡茶法 (二)、茶礼小考 1、茶道礼仪 2、煮茶、泡茶技艺、视频演示 《三沸图》:《茶经》里提出的,“鱼眼、蟹眼、腾波鼓浪”的“三沸”之说。 三、茶趣盎然 趣味话茶 1、星座VS茶 2、茶语百科趣味游戏 【追寻:一脉清香】 茶之境:品茶篇。通过品茶,追寻古人一直赞爱的一脉清香,沉浸在花香茶境之中。 ■ 结构: ■ 内容: 一、 茶曲茶戏 (一)、茶楼戏台场景还原――“采茶戏” (二)、茶艺表演 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动态茶艺) 形式:人物表演雕塑、视频演示、图文解说 二、闲情茶叙 (一)、清饮雅尝 1、行茶十八步(静态茶艺) 流程介绍 茶艺用具 茶艺类型 2、茶百戏 茶百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液体表现字画的独特艺术形式 (二)、漫谈茶馆 1、历史演变 (1)茶馆萌芽 (2)茶馆兴起 (3)茶馆兴盛 (4)茶馆普及 (5)近现代茶馆的发展 2、茗香九洲 (1)中原茶馆 (2)川派茶馆 (3)粤派茶馆 (4)京派茶馆 (5)杭派茶馆 查询屏:著名茶馆介绍 【体验区】 一、茶膳茶疗 茶食茶肴    饮茶季节    茶与养生 二、茶品商铺 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