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震勘探学原理复习试卷整理.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891604 上传时间:2025-03-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勘探学原理复习试卷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震勘探学原理复习试卷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可借助于图和公式解答) 1、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曲线。 2、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refractions) ,也叫做首波(Head Wave) 。 3、DMO校正:又称倾角时差校正,由于在反射界面倾斜的情况系,激发点两侧对称的位置上接受到的同一反射界面的时间不一样,存在倾角时差。对其进行校正称为DMO校正。 4、时间平均方程:。其中:是流体速度,为岩石骨架速度,为孔隙度。 5、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层以上的总地层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 6、惠更斯原理:在波前面上的任意一个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波 (震)源,叫子波源。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发出波,叫子波,子波以所处点的速度传播。 1、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 2、滑行波:由低速层向高速层入射,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在地层分界面上会产生沿界面滑行的波,称为滑行波。滑行波以高速层的速度传播。 3、偏移归位:把水平叠加剖面上偏移的反射层,进行反偏移,使地层的真实位置形态得到恢复,通常把这个工作称为偏移归位。 4、Dix公式 其中:是第n层的速度,为第1层到第n层的均方根速度,第1层到第n-1层的均方根速度,为从地面到第n层的垂直单程旅行时,为从地面到第n-1层的垂直单程旅行时. 5、等效速度: 引入速度 , 将均匀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转化为 ,速度称为等效速度。 6、费马原理: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满足所用时间最短的原则。 3、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t0之差叫剩余时差。即由于未能完全将正常时差消除而剩下来的那一小部分正常时差。 二、 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10 分) 1.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_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______ __, 和地震资料解释三大部分工作。 2.野外记录中最常见的规则干扰波为_面波________,由于其衰减很快,所以一般采用长偏移距距或采用__组合_____ _____来压制。 3.相同t0时间的多次波和一次波的时距曲线(或同相轴)经动校正后的差异是 剩余时差 。 4. 一般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 平均速度 .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化需采用 层速度 . 5.根据Rayleigh(瑞利)准则,地震垂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地层的厚度为 。 6.如果假设地震子波为w(t),反射系数为r(t),在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的褶积公式为 s(t)= w(t)* r(t) 。 7. 水平多次叠加法主要可以压制 多次波 干扰波。 1.绕射波时距曲线的极小值点在 绕射点在地面的投影 。 2.地震波以角入射到界面上,沿界面观测的视速度与真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Va=V/sin 。 3.单边放炮,48道接收,六次覆盖的观测系统中,每放一炮应移动 4 道间距。 4.分析叠加速度谱拾取 叠加 速度, 主要的是便于 动校正 和水平叠加. 5.地震偏移方法按其使用的速度函数,可以分为 时间 偏移和 深度 偏移。 6.多次波有以下几种类型: 全程多次波 、短程多次波、微屈多次波和 虚反射 。 7.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最小时间路径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中将遵循 费马 原理. 三、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1.费马原理认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满足(最小时间路径)原则 2.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一种波动) 3.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称为该时刻的(波前面) 4.共中心点叠加是利用有效波与干扰波之间的(时差变化规律)不同,来压制干扰波的. 5.连续介质中,地震波射线是(曲射线) 6.叠加速度转化为均方根速度必须要进行(倾角校正 ) 7.为了解决水平叠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偏移归位)处理 8.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传播方向上的差别采用(组合)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波. 9.当凹界面的曲率半径R小于界面埋深H时,由凹界面所产生的波称为(回转波). 10.利用储层含油气以后与围岩波阻抗差增大,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专门形成的一项技术为(亮点技术) 1.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曲射线) 2.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一种波动) 3.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把空间中所有刚要开始停止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称为该时刻的(波尾面) 4.水平叠加能使(反射波能量增强). 5. 动校正利用的速度为(叠加速度) 6.平均速度把地层假设成为(均匀介质) 7.为了解决水平叠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偏移归位)处理 8.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频率上的差别采用(频率滤波)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波. 9.由炮点传播到地面再到界面再到检波点这样的波称为(虚反射波). 10.利用储层含油气以后与围岩波阻抗差减小,专门形成的一项技术为(暗点技术) 四、 简答题 (每小题 7分,共 24 分) 1.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主要问题?(5分)怎样解决?(2分) 答:(1)水平叠加剖面总是把界面上反射点的位置显示在地面共中心点下方的铅垂线上。当地层倾斜时,界面法线平面与铅垂面并不正交,地层倾角愈大,两者的差别愈大。时间剖面上记录点位置与反射点的位置不相符合,记录点的显示位置总是相对于反射点向界面的下倾方向移动; (2)在界面倾斜情况下,按共中心点关系进行抽道集,动校正,水平叠加。实际上是共中心点叠加而不是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这会降低横向分辨率。 (3)水平叠加剖面上也存在绕射波没有收敛,菲涅尔带干涉带没有分解,回转波没有归位等问题。 如何解决: (1)通过数学关系,利用公式换算得到地质分界面的正确空间位置; (2)偏移处理,这是把反射和绕射准确归位到其真实位置的反演过程; (3)作图时进行空间校正,恢复地质构造的真正形态。 2.简述地震反射波勘探中的有效波和干扰波的主要差别?(4分)分别采用什么手段来压制干扰波?(3分) 答:(1)在传播方向上不同,即干扰波的最大真速度和有效波的视速度范围不同。 在野外施工时,往往采用检波器组合的方法压制;在进行资料处理时,还可以采用视速度滤波(f-k滤波)进行去除; (2)此类干扰波的压制方法主要是野外记录是进行有目的的采取滤波和室内的频率滤波处理; (3)有效波和干扰波经过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如今广泛使用的野外多次覆盖、室内水平叠加技术能较好压制多次波;另外,预测反褶积方法对多次波也有良好的压制效果; (4)有效波和干扰波在出现的规律上可能不同。对于随机干扰,主要是利用其统计规律进行压制,如多次叠加、组合法等都是有效方法。另外,相关滤波、相干叠加等室内处理方法也有很好的效果。 3.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有何优缺点?(7分) 答:(1)平均速度与均方根速度都是把层状介质看成某种假想的均匀介质。将实际构造简单化,方便处理; (2)炮检距为零时,平均速度精度高。适于设计井深、时深转换等; (3)随炮检距增大,均方根速度比较准确。考虑了界面上的射线偏折,适用于大多数炮检距,用于水平叠加; (4)炮检距过大,均方根速度精度降低。复杂介质,需要使用射线平均速度。 1.简述形成折射波的条件?(4分)折射波有何特点?(3分) 答:条件:(1)下层速度大于上层速度,即当V2﹥V1; (2)入射角要达到临界角。 特点:(1)折射角等于临界角。折射角永远是以临界角从分界面向上射出。折射波射线是一系列平行线; (2)折射波有“盲区”,折射界面很深时,盲区会很大。 2.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弹性常数(2)岩性(3)密度(4)埋藏深度(5)温度和压力(6)构造历史和地质年代(7)岩石结构(8)孔隙度与流体性质。 3.简述水平叠加剖面的主要特点?(7分) 答:(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 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 (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 0 ; (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如振幅的强弱与地层结构、介质参数密切相关; (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到达时间有先有后的反射子波叠加、复合的结果。而复合子波的形成取决于地下地层结构的稳定性,如薄层厚度、岩性、砂泥岩比等; (5)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波,如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这些波的同相轴形态并不表示真实的地质形态; 2.简述多次叠加能压制何种干扰波,且对地震记录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1)可压制多次波和随机干扰;(2)影响地震记录的分辨率。 3.在地震剖面上识别有效波的四大标志?(7分) 答:(1)同相性;(2)强振幅;(3)波形相似性;(4)时差变化规律。 五、 计算题 (第一小题14分,第二小题8分,共22 分) 1、答:因为 , 带入数据得: 3452.1m/s 3475.9m/s (求对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各得7分,根号没开出来不扣分) 2、答:Va=1200/0.082=14634m/s。。。。。。。。。。。。。。。。。(8分) 六、综合题 (共 14分) 下图a 是原始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图b 是对图a 经过某种处理后的地震剖面,请问: (1) 图a 有何特点?(5分) 答:水平叠加剖面上有类似“蝴蝶结”的形态,同向轴有交叉现象。(5分) (2) 图b 是经过什么处理后得到的地震剖面?(3分)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图b 是经过偏移处理后得到的地震剖面(3分) 因为偏移归位处理可以使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的特殊波如绕射波收敛,回转波归位以及使干涉带分解。恢复地质构造的真实形态(6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