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XX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883911 上传时间:2025-03-06 格式:PDF 页数:238 大小:6.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8页
XX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目录1综合说明.11.1工程概况.1 L2水文.21.2.1 流域概况.21.2.2 气象.水文特征.31.2.3 径流计算.4 1.2.4设计洪水.4 L3T程地质.51.3.1库区工程地质及评价.51.3.2天然建筑材料.9 1.3.3结论及建议.9 L 4工程任务和规模.111.4.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工程任务.111.4.2 工程规模.121.5 工程选址、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5.1坝址选择.151.5.2引水管线及水厂厂址方案选择.15 1.5.3坝型比较.16 1.5.4工程布置.16 1.5.5工程主要建筑物.181.6 机电及金属结构.19 1.6.1水力机械.1921.6.2 水厂供电及通讯.191.6.3 金属结构.19 1.7工程管理.20 L 8劳动安全与卫生.21主要防范措施.211.8.2安全与卫生主要防范措施.21 1.9.施工组织设计.23 1.9.1施工条件.23 1.9.2施工导流.24 1.9.3主体工程施工.24 1.9.4施工进度.25 1.10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永久占地.26 1.10.1水库淹没调查成果.26 1.10.2水库淹没安置及补偿.26 1.11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26 L IL 1编制依据.26 1.1 1.2工程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29 1.11.3防治责任范围.29 LU.4水土流失预防及治理措施.301.1 1.5投资估算.301.11.6环境评价.301.口.7结论及建议.311.12投资估算.31 L 13经济评价.32 1.14研究结论及建议.3432水文、气象.352.1流域概况.352.2 水文气象特性.352.2.1 气象特征.352.2.2 水文特征.362.3水文气象站网情况.362.4 水文资料的采用.372.5 径流计算.372.5.1 径流计算任务和方法.372.5.2 径流计算.372.6 设计洪水.402.6.1 洪水特性.402.6.2 设计洪水的计算.40 2.7设计洪量.45 2.8水库调节计算.453工程地质.483.1任务及目的要求.48 3.2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48 3.2.1自然地理条件.48 3.2.2工程地质条件.49 3.2.3地质构造.53 3.2.4动力地质现象.54 3.2.5水文地质条件.55 3.2.6天然建筑材料.563.3坝址工程地质问题评价.574 3.3.1坝区工程地质概况.57 3.3.2渗漏问题.58 3.3.3坝肩渗漏问题.59 3.3.4.坝基稳定问题.59 3.3.5坝基承载力.59 3.3.6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60 3.3.7坝肩稳定性分析.60 3.4.库区工程地质问题评价.643.4.1 水库渗漏问题.643.4.2 水库淹没与浸没问题.65 3.4.3库岸稳定问题.663.4.4水库淤积问题.673.5结论与建议.68 3.5.1 结论.683.5.2 建议.694工程任务和规模.714.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714.1.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71 4.1.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724.1.3市场预测.744.1.4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814.2 建设任务.824.3 工程规模.83 4.3.1水源选择.834.4 径流调节.8654.4.1 径流计算任务和方法.864.4.2 径流计算.864.5 洪水调节.894.6水库死水位的选择.924.7水库泥沙冲淤分析.93 4.8水库回水.94 5工程总体布置及工程设计.965.1工程等别和标准.965.2工程选址.97 5.2.1坝址选择.975.2.2引水管线及水厂厂址方案选择.98 5.3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推荐方案).101 5.3.1坝型比较与选择.1015.3.2工程总体布置(推荐方案).105 5.3.3主要建筑物.1066机电及金属结构.1416.1水力机械.141 6.1.1净水设备选型.1416.1.2净水设备数量选定.142 6.2水厂供电.1436.2.1 供电方案选择.1436.2.2 水厂自动化及继电保护.1436.3通信系统.144 6.4金属结构.1446.4.1进水口拦污栅.1446 6.4.2放空阀及进水阀.144 6.4.3管道冲砂阀及排气阀.144 6.4.4供水控制闸阀.1457工程管理.1467.1 设计依据.1467.1.1主要设计规范、规程.1467.1.2枢纽建筑物的组成、等别.1467.1.3编制定员标准.1467.1.4机构设置.1477.2 主要管理设施.1497.2.1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497.2.2 主要管理设施.1497.3工程安全监测设计.150 7.4工程调度运行的原则和方案.1527.5管理设施.153 7.5.1主要设施.1537.5.2水文设施.153 7.5.3通讯设施.1537.6水源保护措施.1548劳动安全与卫生.1578.1设计依据.1578.1.1国家、劳动部等有关规定.1578.1.2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和规程.1578.2总体设计.158 8.2.1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对安全卫生的影响及防范措施.1587 8.3安全与卫生主要防范措施.1598.3.1劳动安全防范措施.159 8.3.2工业卫生防范措施.161 8.3.3应急措施.1628.3.4防范设备性能的检测、检验设施.1638.4预期效果及评价.163 8.5安全与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1638.6投资概算.1649.施工组织设计.1659.1施工条件.1659.1.1对外交通条件.1659.1.2枢纽布置.1659.1.3施工场地条件.1669.1.4自然条件.1669.1.5建筑材料及水、电供应条件.1679.1.6天然建筑材料.1679.2施工导流.1689.2.1导流方式.1689.2.2导流设计标准及流量选择.1689.3主体工程施工.1699.3.1大坝工程施工方法.1699.3.2溢洪隧洞施工方法.1709.3.3引水管道施工.1709.3.4水厂施工.1719.3.5供水管网施工.17189.3.6导流工程施工.171 9.4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1729.4.1施工交通运输.1729.4.2施工总布置.1749.5施工总体进度.1759.5.1准备工程进度.1759.5.2主体工程进度.1759.5.3工程完建进度.1769.5.4施工进度指标.17610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永久占地.177 10.1调查过程.17710.2 库区淹没情况.177 10.3移民安置.178 10.4库区淹没损失及补偿投资计算.1791 0.4.1移民安置及补偿费用.179 10.4.2新移民居住点基础建设.180 10.5淹没基本情况表.18111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182H.1方案编制总则.182 ILL 1编制目的.182 ILL 2编制依据.183 11.2工程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185 H.3水土保持方案.185口.3.1方案编制原则.18511.3.2防治目标.1869 11.3.3防治责任范围.1871L3.4水土保持治理分区.187 11.3.5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体系.188 11.3.6水土流失预防措施.188 11.3.7水土保持措施.18911.3.8方案实施进度计划.197 n.4水土保持监测.198 H.5投资估算.199H.6环境影响评价.20211.6.1 环境状况.20211.6.2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203 11.6.3环境影响分析.203 1L6.4结论及建议.205 12投资估算.206 12.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206 12.1.1工程概况.206 12.1.2投资主要指标.207 12.1.3编制依据.207 12.2投资概算表.209 13经济评价.217 13.1基本依据和基本数据.217 13.1.1基本依据.217 13.L 2基本数据.217 13.2财务评价.218 13.2.1财务支出.2181013.2.2供水成本.219 13.2.3水费核定及效益计算.22013.2.4财务评价指标.22013.3国民经济评价.222 13.3.1效益计算.222 13.3.2费用计算.22213.3.3国民经济评价指标.223 13.4敏感性分析.22514研究结论及建议.226附件:1、*二水厂大坝河水库工程地质可行性研究报告2、水质化验报告3、*二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4、*二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图册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63号委员提案6、*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8号议案1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三都镇位于建德市东部,地处兰江、新安江、富春江三江汇合处,11东面与乾潭镇、浦江县相邻,南面与大洋镇、兰溪市接壤,西面与梅 城、北面与建德林场交界。全镇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 村,1个居委会。现全镇总人口 26640人,有耕地面积18099.16亩,人均0.679亩,山林15.9万亩。三都镇城镇区现状人口为5000人,其中后靠移民1333人,根据三都总体规划,到2020年,城镇区人口 将达到7000人。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2877万元,其中工业总 产值122787万元,农业总产值20090万元。财政总收入805.06万元。距建德主城区40km,交通便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特 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尤为滞后,集镇供水就是典型的实例。原三都集镇 自来水厂一座,建造于1980年,制水能力为1000吨/日,现日最大 供水量为0.06万吨,城镇配水管网混乱,漏耗水量较大。且由于水源 取自苔溪和富春江交汇处,由于受到富春江水库限制发电的影响,取 水口水流动较慢,基本上变成死水,随着生活垃圾增多,水质逐年下 降,水色常年变绿、变黑,加之去年连续干旱,这一现象日趋严重。供水水质的恶化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三都集镇生活用水困难问题,使党委政府伤透了心,迫切希望解 决用水难、水质差的问题。因此,建设三都镇水厂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三都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水利、地质、卫生等相关部门 专家分析、论证后,提出切实可行的供水工程建设方案,决定新建棋 盘石水库作为饮用水源,新建水厂的建成,将有力拉动三都镇经济的 迅猛发展。121.2 水文1.2.1 流域概况设计流域位于*江一级支流*河的源头,*河流域属清江左岸支 流,流域位于*自治州*南部,地处巫山山脉南麓的鄂西南山区。流 域地理位置为:东径no。12no。23,北纬30。24,30。40,。流经*的*,进入宜昌渔峡口,属石灰岩地区,岩溶发育,整个流 域属典型的山区峡谷型河流,河谷呈基本对称的“V”或U”型谷,地形坡度一般在40。以上,局部地段形成高达30 100m的陡崖。1.2.2气象.水文特征一、气象特征大坝河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多云寡照、春迟秋早、降水丰沛、灾害天气较多。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826.7mm,雨量分布受地形影响随高程降低而呈递减趋势。流域邻近*雨量站 1965年实测降雨量2367.0mm为历年最大值,1997年实测降水量 1394.3mm为历年最小值。本流域形成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梅雨峰 系,暴雨在410月都可能发生,大暴雨多集中在68月,暴雨持续 时间一般为13天。二、水文特征流域径流主要来自降雨,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基本一致,径流年 内分配不均,丰水期为41。月,水量约占全年的82.8%,113月为 枯水期,水量约占全年的17.2%。每年410月为汛期,年最大洪峰 流量多出现在57月,且频率较高。流域内山高坡陡,谷深河窄,洪 13水汇流迅速,洪水陡涨陡落,具有山区河流洪水特征。洪峰形态以单 峰为主,也有复峰出现。由于流域内森林植被良好,加之人类活动对 自然环境影响较小,全流域河流含沙量不大。三、水文资料的采用*雨量站1952年至2003年共52年降雨资料;(2)*雨量站1956年至1971年共16年年蒸发资料;(3)湖北省平均年径流等值线图;(4)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5)湖北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6)湖北省水文手册1.2.3径流计算径流计算是根据*雨量站1952年至2003年共52年实测降雨资 料,采取“年径流等值线图”查算流域设计年降雨量、年径流深并算 出相应年径流系数,由查算的年径流系数和流域实际设计降雨值计算 相应的年径流深。并从湖北省水文手册查得相应统计参数,年径 流查算结果。其多年平均流量0.17m7s,相应年径流量543.7万m)从分析成果看是合理的。1.2.4设计洪水由于大坝河流域缺乏实测洪水和暴雨资料,工程取水坝按50年一 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水采用湖北省暴雨径流 查算图表、湖北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中本地区综合曲线,选用有 关暴雨洪水参数和设计值,采用瞬时单位线法计算设计洪水。主河道 14长1.7359km,流域面积4.98m3,主河道加权平均坡降3.38%,典型雨图 轴向与流域轴向夹角小于60。,时面深系数不作流域形状改正。由于属于小流域,不作点面换算,其计算成果:频率0.33%、2%、3.33%、5%、10%的洪峰流量分别为 8%2n13/s、68.8m3/s.24.4m3/s 17.9m3/s.14.9m7so根据设计频率的洪水过程计算洪量,最大24小时设计洪量为 112.5m 87.3m3,最大 3 日设计洪量为 163.126.7m3o根据*镇十五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现有取水工程,按相关乡镇取用 水定额,对野三镇需水量进行预测2005年、2010年、2020年需水量分 别为 94.05 m 134.29 m 277.19 n?相应流量分别为 0.0273m3/s.0.0393m7s.0.0824m3/s,工程供水保证率P取95%,按年调节进行供 需水库调节计算。总来水为大坝河来水和棺木岩来水之和,但棺木岩来水不参与水 库兴利调节计算,根据水厂近几年的运行记录分析,水厂多年平均年 供水量为72万正,尽管采取分时段、分区间定时供水等措施运行,缺 水量太大,无法正常运行。新水厂建成以后与棺木岩水厂合力运行,集镇总需水量为331.82万m3,实际需补充水量为331.82-72=259.82 万小,故水库兴利调节计算的用水量采用259.82万ml计算得V兴=71.71 万 1.3工程地质工作区所属大地构造位置在扬子准地上扬子台坪八面山褶皱带*台褶束的北部,其东西分别与利川、长阳台褶束相连接,北与鄂中褶 断区秫归台褶束相毗邻。地史演化主要经历了地台发展及陆缘活化两 15阶段,褶皱构造和断裂均较发育,并形成以东西向、北北东向构造为 主体,总体表现为北北东向构造叠加改造东西构造的复合构造格架。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作区及邻 近地区的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按1990年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 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工作区的基本烈度为VI度。1.3.1库区工程地质及评价一、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工作区位于鄂西长江南岸,属鄂西中高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沟 壑纵横,主要发育山间溪流。海拔一般10001400m,最高峰1845.3m,相对高差一般7001000m。拟建水库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标高 一般在16001300m,相对高差一般在100300m。山体大致呈SW NE走向,山顶一般呈锥形。最高点标高1845.3m。大坝河为当地地表 水主要排泄通道,其谷底标高约1255.0m至1300.0m。宽50100m,其中现代河床宽510m,两侧发育两级阶地,一级阶地阶面宽20 50m,高出河床3nl左右,二级阶地阶面宽10m左右,高出河床约12m。此外在右岸距坝区约100m处有洪积扇分布。阶地和洪积扇是当地村民 的主要耕地。工作区主要出露地层为泥盆纱中统黄家澄组(Dh)、云台观组(Dy)和志留系下统纱帽组(Ss)、罗惹坪组(Si)、新滩组(Sx)地层和第 四系(Q)。大坝河水库坝址初步定于善家河水电站老坝址与其上游180m之 间,坝轴近东西向。该地段河谷较狭窄,谷底宽约50m,两岸较陡,坡度30。40。坝区分布基岩为志留系罗惹坪组第一段(S11),岩 16性以灰色、灰黄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为主,间夹泥岩和页岩。岸边有 残坡层和坡洪积层分布,谷底为善家河水电站水库淤积物。岩层产状 较平缓,倾向220,倾角6 13,构造节理和平行岸坡的卸荷裂 隙较发育。右岸:坡角较缓,在30。左右,坡体结构为逆向坡。基岩风化程 度较严重,中强风化岩层厚达10余m,上部为残坡积和坡洪积松散土 覆盖。左岸:坡角较陡,在40。60。左右。坡体结构为斜交顺向坡,基岩大部出露,第四系和风化壳厚度较薄。二、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库区两岸经地表分水岭至邻谷低地之间,以志留系砂岩、泥(页)岩为主,岩层倾角平缓,一般10左右,为一向南西(右岸)倾斜的 单斜构造。大坝河水库库坝区为“V”字型山谷,库岸至两侧邻谷很远,与左 岸邻谷相距约1000m,与右岸邻谷相距更大,约4300m。若以与库水位 1290nl高程相应的地表分水岭两侧山坡的距离考虑,左岸相距约600m,右岸相距约3600%说明两岸山体厚度较大,不易造成向邻谷渗漏。本区降水量大,两岸山体植被十分发育,构成了补给地下水源极 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两岸山体厚度大,岩石的透水性微弱,易形成较 高的地下水分水岭。左岸泉水出露高程最高处约1370m,右岸高程最 高处约1380m,可见两岸地下水分水岭高程更大。蓄水后,两岸地下 水位还会升高,即地下水分水岭远高于库水位,这是本水库不会向两 侧邻谷渗漏的根本原因。1、水库淹没与浸没问题17库区两岸河谷坡度较大,多在30。以上,谷底较窄,一般宽50 100m,河床高程1255 1300m,河床纵坡约为0.035,谷底是当地村民 居住和耕种的主要场所。水库蓄水后淹没范围不大,库尾至坝前约 800m,淹没面积约5.7xl04m2,其中淹没耕地面积约2.6 x ItMn?,民 房四栋。除此以外,还会因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库区周围浸没问题。据库区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库周可能遭受浸没的地段有两处。一是右岸坝前约100m,另一处是库尾附近。在右岸距坝前约100m,库岸线长约2001n范围内,岸坡平缓,约 10左右,为第四系坡洪积物分布,是当地村民的主要耕地,同时有 几户村民居住在库岸附近。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引起民房 地基软化而危及其稳定安全;同时,导致耕地沼泽化。预测浸没影响 和危害的范围较小。在库尾附近,第四系冲洪积物分布于谷底的阶地和漫滩上,成为 当地村民的主要耕地,同时仅有一户村民居住。水库蓄水后,库周地 下水位必然会上升,将使民房地基和耕地遭受浸没危害,但其影响范 围不大,危害较小。库区周围其他地段,因两岸坡度较大,一般在30。以上,主要为 志留系砂岩,泥岩分布,库周无民房,几乎无耕地,又无其他设施,水库蓄水后产生的浸没面积和危害都很小。2、水库蓄水后库周地下水位相应上升,岩土体遭受浸没软化,强 度降低,在库水波浪作用下,库岸岩土体将产生掏蚀、崩滑,使库岸 不断外移,破坏库周农田和工程设施,这是水库建设中必须考虑的工 程地质问题。由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可知,除右岸坝前约100m为土岸外,库岸其 18余地段多为岩岸,主要由罗惹坪组砂岩、泥(页)岩组成,岩层产状 倾向南西,倾角平缓,一般为10。13。,其上覆弟四系残坡积松散 土层的厚度较薄,两岸植被发育,经现场调查和访问,大坝河干流两 岸未发生崩塌滑坡,即天然条件下两岸斜坡稳定性良好。水库蓄水后,除坝前水面宽约200nl外,其余库段水面宽100m左 右,库区又处于深山峡谷中,预计其风成浪小,由此对库岸所产生的 动力地质作用较弱。同时,因库周地下水位升高引起岩土体强度降低,而导致岸坡崩滑失稳的可能性和范围较小。因此,水库蓄水后,在波浪和地下水作用下库周岩库地段仍处于 稳定状态;土岸地段可能遭受掏蚀、坍塌,但因土岸范围小,岸坡平 缓,由此造成的塌岸范围和危害较小。3、水库淤积问题影响水库淤积的因素主要受控于两个方面:一是固体物质(“泥沙”)的来源。固体物质的来源与库区岩土类型、岩石的风化破碎程度和厚 度、第四系的厚度和分布、地形形态、坡度和植被发育程度有关。二 是降雨、地表洪流和库水对河床和山坡的剥蚀、冲刷、掏蚀和搬运能 力。但由于第四系松散土分布不广,主要在干流谷底中,且厚度较小;两岸山坡较陡,残积坡积物和风化破碎岩的厚度较薄;水库塌岸范围 较小;在流域范围内植被十分发育,水土保持良好。因此,水库淤积 的固体径流来源较少,淤积的速度较慢。1.3.2天然建筑材料天然建筑材料是制约水工建筑物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条件。库区及 邻近地区缺乏土料,石料可就地采集。19 1.3.3结论及建议一、结论根据库坝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以及与建坝 蓄水的关系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库区两岸地下水分水岭远高于库水位,为补给型河谷,水文地 质条件较简单,库区植被发育,各种动力地质作用较微弱。具备修建 中小型水库的良好条件。2、水库蓄水后,库区两岸地下水分水岭远高于设计库水位,不会 通过两岸分水岭地区向邻谷发生渗漏。由于坝上下游水头差加大,坝 基特别是坝肩岩体因构造断裂和卸荷松动风化等作用,岩体较破碎,通过裂隙系统,发生坝基和绕坝肩渗漏是不可避免的。其量虽不大,但对浆砌块石重力坝坝体稳定性影响不容忽视。3、坝基可以满足坝高35m的各种坝型荷载要求。坝基不存在深层 滑动的边界条件,浆砌块石重力坝的深层抗滑稳定条件较好。4、两岸岩体层理和节理裂隙发育,其结合所构成的不稳定块体在 坝基、坝肩开挖施工过程中,易造成边坡失稳所导致的灾害,尤其对 拱坝坝肩的稳定不利。5、水库蓄水后库周地下水位上升所造成的浸没主要发生在库尾和 地形平缓的土地地段,其范围和危害较小;水库塌岸主要发生在土坡 地段,其范围和危害小;固体径流来源较少,水库淤积速度较慢。6、拟建的大坝河水库坝址选在原善家河水电站坝址至其上游约 180m之间是适宜的。7、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和天然建筑材料是影响该水库坝型选择的主 20要因素。同时,考虑不同坝型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和设计、施工 技术要求的难易,兴建拱坝的条件较差,在下一阶段深入勘察研究的 基础上,对土坝和浆砌石重力坝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坝型 的比选工作。二、建议1、库区及临近地区没有建造土坝的天然建筑材料,建议在区外寻 找。2、测量坝区大比例尺(大于1:1000)地形图,深入开展工程地 质测绘为主的勘察工作,以便为坝轴线和坝型选择提供科学依据。3、引水工程线路较长(约8公里),经过的地形、地质条件和交 叉工程的类型多而复杂,需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4、增大坝高时库容增率十分显著,也是*镇供水的迫切要求。其关键是需要进一步复核水文预测资料的可靠性,以便决策增大库容 的可能性。5、小型水库不能投入较多的勘察工作,建议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 地质工作,保证施工安全,适时变更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1.4工 程任务和规模1.4.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工程任务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是大西南的陆路咽喉,是*州的东大门、*的江南重镇,近 20年来,集镇供水能力在不断加强,自来水厂投厂至今。已进行两次 扩建,但由于集镇发展速度快,缺水的情况年年存在。目前,由于“两 21路一道”(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启动以及 水源来水严重不足等原因,供水矛盾更加突出,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 产与生活以及驻镇各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机关单位无法正常上班,每天都要抽出1、2小时找车到离集镇10公里以外的渔泉河、木龙娅 的金银湾拉水;学校无法正常上课,每天都要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 生用塑料壶提水,影响了正常的校园秩序;居民无法正常生活,有的 居民由于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染上疾病;餐馆、旅店无法正常营业,每天需用车从10几公里外拉水,每车水的价格高达150元左右;国家 重点工程无法正常施工,有的施工单位因水时而与当地百姓发生冲突。*集镇供水问题被纳入*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议 案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 提案,这更进一步说明*集镇供水问题的严重性。供水需求的增大,*集镇供水的供、求矛盾逐渐暴露出来,集镇出现“水荒”,“水”的 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稳定。因此,改善目前供水滞后的现状成为该镇基础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同时解决*集镇供水问题是缓解社会矛盾、减轻社会负担的必要,是 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是人民 群众生存的大计,将更有力地推动*镇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二、工程任务*镇是巴东第二重镇,随着“宜万铁路”和“泸蓉西高速公路”的建设,外来旅游人员增多,外来客商投资项目逐步增多,都对*经济产生拉动效应。*镇的经济快速发展,使原本供水保证率就不高 的集镇供水工程,难堪重负,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22因此拟定在大坝河兴建大坝河水库蓄水,通过管道输水,供给*镇城 镇生产、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1.4.2工程规模一、水源点的选择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水源点共有五个,分别是徐家河、大 坝河、平坦村老黄沟、两溪坪、西流水。根据对五个水源点调查、计算、分析结果为:徐家河、老黄沟水 源点水量不足,建库地质条件差,而且水源点海拔高程低,水源点建 库方案不可取;西流水水源点,可以自流供水,但淹没农田面积大,移民人口多,且建库地质条件差,水源点不理想;两溪坪水源点,需 提水,不能建库,供水保证率满足不了要求;大坝河水源点日流量约 为8000-10000 m7d),查以往善家河水电站资料,最枯流量为0.0328 m3/s,流量比较稳定,查万分之一地形图,坝址处河床高程约为 1255.00m,其高程满足自流引水,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4.98kn)2,多年 平均年来水量约400万m3,九条黄瓜岭有五条溪沟承雨面积约1.5平 方公里,多年平均年来水量约120万年总来水量520万建库 后,来水量可保证近中期(5 10年)供水需求。通过五个水源点比较,要彻底解决野三镇供水问题,大坝河水源 点相对好一些,可以自流,通过建库调节,水量能满足要求。二、水库水位1、正常蓄水位及死水位根据兴利调节计算及实测河道的纵断面及坝址的地貌特点和供水 的高程要求,初步拟定死水位1272.5m,相应死库容为9.95万ml兴 23利库容71.71万叽 死库容与兴利库容之和为81.66万m;查水位库容 曲线得正常蓄水位为1285.106m。2、洪水调节根据枢纽布置要求,泄水建筑物采用岸边溢洪道布置形式,置于 大坝左岸。水库洪水调节因下游没有防洪要求,故水库洪水调节采用 敞泄方式泄洪。根据泄洪建筑物的泄洪能力和坝址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列表试算法进行洪水调节计算。根据水文计算,大坝河坝址控制断面5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 68.8m7s,30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89.2m7s,死库容为9.95万 m3,相应死水位为1272.5m,兴利库容为81.66万m3,正常蓄水位 1285.106m,设计洪水位为1286.552m,校核洪水位为1286.839m。防 洪库容为18.61万/。总库容100.27万该工程防洪保护对象为库 区下游沿河居住在洪水线内的居民、农田和林地。3、坝顶高程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坝址工程地质评价,坝基基岩主要为粗粉砂 岩,坝可以直接修筑于基岩上,初选坝型为碾压土石坝和浆砌块石重 力坝,碾压土石坝高程1287.587m,浆砌块石重力坝高程1287.468m。4、供水*镇日流动人口达到0.5万人,已是流动人口最高峰值,故在以 后逐年年总需水量预测中,流动人口仍按0.5万人计;集镇在校总人 数为6561人,因国家自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正是在校人数的高峰值,根据*镇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人口预测,在校学生数均按0.66万人计。远期2020年集镇总人口 达到4万人,减去在校学生和流动人口,常住人口为2.84万人。根据 24现有常住人口规模,常住人口年增长率为2.74%。用水标准按湖北 省乡镇供水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常住人口生活用水量标准为80-120 L/d.人,取为lOOL/d.人;在校学生生活用水取为30L/d.人;流动人 口生活用水取为60L/d.人。设计用水人口按2020年末规划人口计算。年供水能力331.82万吨,供水范围,*镇2020年城镇规划所有 供水区间,供水流量0.1052m7s。经卫生防疫部门检测水质良好。1.5工程选址、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二水厂大坝河推荐方案水库总库容100.27万m3,正常蓄水位 1285.1m,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及水利水电 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工程为IV等工程,水库大 坝及左岸溢洪道为4级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为50年,校核洪水重 现期为300年。其他及临时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根据1990年国家地 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工程区位于地震烈度小 于VI度区,本工程场址地震基本烈度宜按VI度考虑,其工程主要建筑 物的地震设防烈度相应为VI度。1.5.1 坝址选择大坝河系清江的三级支流,在王榨河段汇入鱼泉河上游,在水楠 汇入清江一级支流泗渡河。在大坝河和王榨河段的岩口子处,河道几 近垂直下落,在岩口子上游约70nl处已建有善家河电站的取水大坝经 实测平均坡降为3.38%,在距此坝上游约180nl以内为v形河谷,再往 上游约400nl为平坦腹地,具有较好的成库条件。故坝轴线只宜在距善 家河电站取水大坝180nl的V形河谷段选择。拟定上、下坝址两条坝轴 25线方案,综合分析,上坝址方案投资省,施工条件等各方面均优于下 坝址方案,故本阶段推荐采用上坝址方案。1.5.2 引水管线及水厂厂址方案选择工程引水距离较远,地形条件非常复杂,经多次实地踏勘选线,初选两套方案进行测量,第一套方案称为沙湾方案(拟定水厂厂址建 在沙湾),第二套方案称为狮子岭方案(拟定水厂厂址在狮子岭北侧)。从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水力学条件、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量及 投资等方面比较,引水管线及水厂布置宜采用沙湾方案。1.5.3坝型比较根据上坝址的地理、地形和地质条件,初步拟定土石坝和重力坝 两种基本坝型进行研究和比较。其中重点比较聚乙烯薄膜斜墙碾压土 石混合坝左岸泄洪隧洞方案和细石於砌石重力坝坝顶溢洪方案。坝型 方案的比选实为取水枢纽方案的比选。综合分析比较,两种方案各具特点,细石於砌石重力坝由于当地 无可用砂石料,需从距离坝址约7km的地方汽车运输,导致投资较高,施工进度较慢。然而,聚乙烯薄膜斜墙碾压土石混合坝由当地材料筑 成,需外运物资较少,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均 没有什么难题,最为关键的是该方案投资较省,施工进度较快,左岸 隧洞泄洪,运行安全方便,优势较为明显,所以本阶段推荐采用为基 本坝型,左岸隧洞溢洪方案为取水枢纽布置方案。261.5.4工程布置*二水厂主要由取水枢纽、引水管道、水厂和供水管网等四部分 组成。一、取水枢纽取水枢纽主要包括:左岸溢洪隧洞、右岸取水管和放空管。坝轴 线距原善家河电站取水大坝180m,坝顶高程1287.617m,最大坝高 26.217m,坝顶长73.12m、顶宽5m,上游坝坡1:2,下游坝坡1:1.8,最大底宽86.62m,坝体填筑方量4.548万m3o左岸溢洪隧洞由溢流堰、渐变段、泄流隧洞和尾部消能组成。取水管和放空管均置于右岸,在 坝体下游尾部设置闸阀,放空管长120m,进口中心高程1268.00m,内 径600mm。取水管中心高程1272.656m,采用PE管,公称外径400mm。正常蓄水位时取水能力0.21m3/so二、引水管道自取水大坝取水,管线经九条黄瓜岭、店子坪、蔡家荒、李家坡、刘家坡至沙湾,管线长7680m,在沙湾建水处理厂,狮子岭建配水站,自狮子岭再安装配水管至*集镇供水。沙湾至狮子岭用隧洞连通,隧 洞长1420m,既是输水隧洞又兼清水池之用。因本工程引水距离较远,地形条件非常复杂,倒虹吸布置较多,经计算比较工程引水管道选用PE管道方案。据管线沿程走向,拟将管线分为5段,即:LI、L2、L3、L4、L5,L1管段所对应的桩号为00+000-02+580,对应的高程点为1272.5-1257.202,L2所对应的桩号为02+580 04+840,对应的高程点为 1257.202 1198.313;L3 管段所对应的桩号为 04+840-05+652,对应 27的高程点为1198.313-1174.226,L4管段所对应的桩号为05+652-06+000,对应的高程点为H74.226 H70.081;L5管段所对应的桩号 为 06+00007+680,对应的高程点为 1170.081m1180.000mo三、净水处理厂水厂厂址选在两溪坪村三组饶姓农户北侧,厂区面积约3亩,厂 区主要由进水管、一体化净水机、综合楼和输水隧洞兼清水池组成,高程在H80之H85之间。采用SS-SPP系列一体化净水设备。四、供水管网采用树枝状管网布置。自狮子岭配水站经杨叉坝至*民族中学布 置一条主管,在杨叉坝片区分布两条支管,供三峡酒厂以北的区域。在谭家村片区布置五条支管供变电站以北的区域。在老城片区布置六 条支管供变电站至民族中学的区域。主管长7595m,支管总长7337m。1.5.5工程主要建筑物一、复合土工膜防渗斜墙碾压土石混合坝坝顶高程1287.617m,河床建基面高程1261.4m,最大坝高 26.217m,坝顶长73.12m、宽5m,上游坝坡1:2,下游坝坡1:1.8,最大底宽86.62m,坝体填筑方量4.548万ml顶部拟用浆砌块石防浪 墙厚0.4m,坝体采用复合土工膜斜墙防渗,下游坡脚设贴坡排水。二、泄洪隧洞大坝河水库的溢洪方案采用左岸隧洞溢洪方案,溢洪道由溢流堰、渐变段、隧洞及尾部消能四部分组成。溢流堰紧靠水库,因此溢流堰 的引水渠段只是设一喇叭口,其横断面为矩形,渠底高程为 1279.606mo为了防止冲刷和减少水头损失,渠底及导水墙均采用於现 28浇或浆砌护面进行不同的处理,渠底C20聆现浇厚度为0.3m,导水墙 砌护厚度为0.3m,导水墙高8.23m。三、引水管道管线平面布置采用沙湾方案,自大坝河取水大坝取水,取水口高 程1272.5%管线经九条黄瓜岭、店子坪、蔡家荒、李家坡、刘家坡 至沙湾,管线全长7680m,出水口高程1180m,在沙湾建水处理厂,狮 子岭建配水站,自狮子岭再安装配水管至*集镇供水。沙湾至狮岭用 隧洞连通,隧洞全长1420m,即做输水隧洞又兼做清水池之用。1.6机电及金属结构 1.6.1水力机械本工程采用SS-SPP系列一体化净水设备2台,主要是针对农村 山区而研制并为中小型自来水厂推出的新一代自来水净化装置.是一 个集混凝、反应沉淀、过滤、消毒、集泥为一体的净水设备,在设备 内设计增加了反冲水箱,解决了过滤层污泥反冲需别外建一个净水池 的难题。设备主壳体为碳钢制作,内外部采用特殊涂料进行防腐处理。1.6.2水厂供电及通讯水厂供电范围包括厂区办公及生活用电、净水设备用电、控制闸 阀及监控设备用电等。供电电源为电网供电。黄野10白线路经厂区 附近穿过,距厂区最近的地方为500m,需架设10Kv线路500m,在厂 区安装lOOkvA变压器一台,其型号为:配水房及放空阀用电线路采用 29电缆沿输水隧洞铺设。水厂安装程控电话2台,另厂区移动电话信号较好,不再需其他 通讯设备。坝区比较偏僻,既无移动电话信号又无程控电话线路,推 荐在坝区安装“村村通”电话1部。1.6.3金属结构进水口孔口尺寸为1.2x1.2m,底板高程为1272.5m,设计水头差 14.34m,拦污栅运行条件为静水。栅体主梁采用焊接组合梁制造,材 质为Q235B。取水管和放空管置于右岸,放空管为6 600钢管,长度为120m,钢管材料为Q345C,在尾部设置Z45W/T型巾600楔形闸阀。取水管为 6 400PE管,在大部下游设置闸阀室,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