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皓达有机水溶肥料施用于甘蔗的功效和施用方法
华中农业大学汤帆
皓达有机水溶肥料应用在甘蔗上,能提供足够的平衡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养分协调,促进甘蔗发根、分蘖、叶片增宽增厚、叶色深绿、蔗茎粗壮,从而提供产量并增加糖分。同时能减少病虫害和杂草危害,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成本投入,真正使农民增产增收。
使用方法及功效
1. 浸种:每瓶(225ml)兑水一公斤。一般浸种20~30分钟。
功效:能增强种苗吸水能力、促进发芽,也可杀灭种苗上的部分病虫害,能缩短种苗萌发出土的时间、提高萌芽率,
2. 基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确定肥料用量,一般中等肥力土壤只需用50公斤复
合肥(有机肥更佳)掺入一瓶(225ml)皓达有机水溶肥料。
功效: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提高肥效,供给甘蔗苗期和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可使草籽失去活力,减少杂草危害;一定程度上可以杀死害虫虫卵。
3. 提苗肥:20ml液肥兑水30斤,可加入适量速效氮肥如尿素,喷施。功效:苗期根系大量生长,叶片和分蘖不断产生,早施提苗肥既促进蔗苗和根系的生长,又促进叶片生长,使叶面积不断扩大,提高光合作用,从而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注意:由于蔗株还没有封门,根系也不发达,吸肥力还不强,为了减少肥料损失,宜结合中耕培土进行穴施,兑水施用,特别是干旱时应兑足水施用。
4. 攻穗肥:36ml液肥兑水30斤,喷施,根据实际情况喷施2-3次。为省工也可使用灌施。
功效:在分蘖初期施用,以促进分蘖,在分蘖盛期施用,保证分蘖壮,提供充足养分,并提高光合作用,增加物质积累。
5. 攻茎肥:攻茎肥是甘蔗增产的关键,必须重施,一般在伸长初期和伸长盛期分两次施用,225ml液肥兑水300斤,灌施,据实际情况施2-3次。
功效:以促进蔗根生长,加强吸收功能,保持叶片青绿,延长叶片功能期,减缓衰老,同时能加固蔗株,增强抗倒力。
6. 壮尾肥:20ml液肥兑水30斤,喷施。
功效:为促进和维持后期生长,利于养育地下部蔗芽,为翌年宿根打好基础,并可预防二点螟、条螟、蔗龟和其他地下害虫。。
注意:一般在进入成熟前二个月施用,施用时间不宜过迟,施肥量也不宜过多,以免延迟成熟和降低糖分。收获前一个月若表现脱肥现象,可进行根外喷肥补施。
蔗生长前期要有充分的养分供应,以促进根系发育,早分蘖、多分蘖,提高甘蔗有效茎数。甘蔗生长中期(伸长期)为明显的吸肥高峰。皓达有机水溶肥料所含营养丰富,有机质、腐植酸、总养分含量达到60%以上,微量元素多元化,配比合理。与大化肥混合使用提高肥效,提供更全面、更长久的养分,防止缺素症状的发生,调节植物全程生长;其稀释液还能缓解农药、除草剂等引起的药害和施肥不当引起的肥害。根据甘蔗需肥特点适宜选用皓达有机水溶肥料甘蔗专用型。
甘蔗农技知识及病虫害防治
一、甘蔗轮作
由于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多,长期连作或宿根年限较长,土壤肥力下降,养分失去平衡,病虫草害也较严重。合理轮作对甘蔗稳产高产的作用很大,有两种方式:(1)水旱轮作,可使土壤疏松,不易板结,蔗稻兼益;(2)旱地轮作,甘蔗新植1年并宿根1~2年后轮种花生、大豆、芝麻、蚕豆、甘薯、玉米、谷子等短期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能。
二、甘蔗种茎的选择与实时下种
甘蔗既可用全茎作种又可以用部分茎作种,所以蔗种又可分为全茎种、半茎种和梢部种,在生产上一般选用植株梢部以下40-50厘米的幼嫩茎作种,或者说选用梢部生长点以下10个芽作种最好。因茎梢含糖份低,含葡萄糖、果糖、淀粉、蛋白质等较多,而作为原料蔗进厂回收率低价值低,同时由于其茎芽保护较好,用其作种既可减少原料蔗的损失,减少用种量,可提高发芽率。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全茎做种。但无论用那一段作种对种茎的要求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新鲜、蔗芽饱满健壮、无病虫害、品种纯正。
甘蔗下种有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根据下种期的不同,分成春植蔗、秋植蔗和冬植甘蔗等栽培制度。春植蔗下种在立春至清明节令之间,适当早植有利于甘蔗提高产量。秋植蔗在立秋至霜降期间,下种不宜太早也不宜太迟,以中间时期为佳。冬植蔗在立冬至立春两头温度较高时下种最好,温度较低时要用地膜覆盖,保证甘蔗苗安全越冬。
三、甘蔗深沟栽培方法及深梗整地
(一)深沟栽培可以确保前期种苗萌发和后期土壤积蓄水分,利于生长,增强抗旱能力。
1.深沟浅种法:沟深5040厘米,下种时再挖沟底7~10厘米,施入底肥后下种,然后盖土10~15厘米,效果较好。
2.深沟板土法:边开植蔗沟边下种,在开挖第2沟的蔗沟时,用其沟底湿土盖第1沟的种苗,而后进行镇压。
3.穴植聚土法:在坡地上免耕(或者耕犁1次后)挖穴,后一穴挖起的耕层熟土聚于前一穴内,将深层生土置于穴外风化,穴深40厘米,穴与穴距离100~120厘米,穴直径70~80厘米。
4.槽植法:沿等高线深开沟,然后闭垄成槽。槽深和宽各30厘米,每隔10~20厘米留1个20厘米宽的隔埂,形成槽状。
(二)深耕整地。
播种前最好进行蔗地机械深耕深松,耕地深度为30-40厘米,深松深度达30-40厘米。实践证明,蔗地进行深耕深松是提高糖料蔗单产和含糖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蔗农收入的有效措施,可促进甘蔗的可持续发展。据验收,进行机械化深耕深松与传统人畜力耕作相比,平均亩产增1.64吨,每亩节约成本261.2元,增产增糖效果十分显著。没有机械化耕作的土地也要尽量做到精细整地,使耕作层达到深、松、碎、平,创造良好的保水、保肥、透气和增温的土壤条件,以利于甘蔗的发芽和根系的生长。同时要根据蔗地的地势状况平整土地或修筑成梯田,以利于大雨来临时的排水。
四、宿根蔗护理
宿根蔗要选上一年高产、蔗株分布均匀、无病虫害的蔗地。砍后7~10天将蔗叶隔行还田,并破垄松蔸。出现断垄30厘米以上的蔗行进行补种或移蔸补缺,确保无断垄现象。松蔸应彻底掘净蔗头周围的泥土,但不挖离原位,保证蔗芽能够萌发。
五 、甘蔗防倒伏
在甘蔗伸长期间,应结合施肥进行高培土。培土不但可以保肥,提高肥效,而且可以促进甘蔗根系发达,防止倒伏。具体做法是:通过多次薄培土,达到高培土,培土高20厘米以上,每次培土仅覆盖蔗头一节,使蔗头节节发根,利于甘蔗生长。在高培土中还要注意边行管理,如对边行加肥、培土,防止人畜践踏,以克服消边现象。如甘蔗倒伏后要及时扶起,最迟不要超过2天时间。由于甘蔗生长到后期,植株高大,易倒伏,9月下旬在甘蔗行间将两个相对的蔗株,按每束8—9条蔗茎,用蔗叶在1.5米以上位置捆成人字架防止倒伏。
六、甘蔗宜剥除枯叶
一般是叶片全部枯黄或叶片茎部变黄而叶鞘已由肥厚带处脱离节间的 可剥除。一般要求大田中植株保留青叶数不少于9片。对田间阴蔽、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的田块,应及时剥叶,以防气根的生长。对于介壳虫、绵蚜虫、蔗螟等危害严重的田块,为了防止蔓延,也需要及时剥除枯叶,把其烧毁。留做种苗的田块,应当只去枯叶片,而不剥去叶鞘。因此留种园的甘蔗打叶时需要注意此措施。
七、甘蔗灌水防旱壮茎
8~9月份甘蔗进入拔节猛长期,在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每天可长高3~3.5厘米,每月可长高80~90厘米,所以要重视灌水。特别是出现旱情时,应及时灌水,土壤含水量以保持60%~80%为宜。丘陵坡地要封行垄头,争取下雨积水保水。并用老叶或地膜覆盖蔗畦,也可采用套种经济作物增加畦面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条件的要抽水灌溉,避免受旱减产。有水的地方,要不失时机地灌好水,以确保甘蔗丰收。
八、任何选用钾肥
选钾肥品种要“四看”。
看土壤条件缺硫的土壤应选用硫酸钾;盐碱地也应施用硫酸钾,不应选用氯化钾,以避免增加土壤氯离子的含量。
看作物种类对氯敏感的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甘薯、甘蔗、茶树、柑桔等应选硫酸钾。对喜硫的作物,如葱蒜等蔬菜也应选用硫酸钾。
看肥料价格硫酸钾价格比氯化钾贵,所以除特殊原因和要求外,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用氯化钾。
看灌溉条件有灌溉条件或多雨的地区,只要土壤排水条件良好,大多数作物均可选用氯化钾,对产量和品种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九、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一项保护性的栽培技术,多年来应用于甘蔗上增产增糖效果显著。地膜覆盖为什么能增产呢?一是提高了土温;二是保持土壤水分;三是维持了土壤疏松;四是抑制了杂草的生长;五是加快了土壤养分的分解。从而促进蔗芽的早萌动,早出土,提高甘蔗发芽率。盖膜的方法如下:在完成下种、施肥、喷除草剂等工序后,选用宽40—45厘米、厚0.005—0.010毫米的地膜,铺开拉紧,使地膜紧贴蔗行,膜两边用细碎的泥土压紧压实,使地膜露光部分不少于20厘米,盖膜时土壤必须湿润,土壤干旱时要淋水后才能盖膜。目前许多地方使用盖膜犁来覆盖地膜,一次就可完成盖土、盖膜等工序,且盖膜质量好,工效高。
十、甘蔗病害防治
(一)凤梨病
感病蔗种初期常发生菠萝香味,两端切口变红色,随后切口处组织变黑,内部组织变红色。这时组织开始腐坏,中心部位变黑色,最后组织完全腐烂,在节间内部形成空腔,有散发状的黑色纤维和大量煤黑的粉状物。病菌从伤口侵入。初次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的蔗种、土壤和其它感病寄主,气流、水流、砍蔗刀、老鼠、螟虫都可传播病菌。主要为害蔗种、宿根和受伤的蔗茎。使蔗芽不能萌发生长以至死亡。蔗种在贮藏期或种植后均可感染,是甘蔗播种后萌芽率低,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
发病条件:
(1)低温 低温蔗种萌芽慢,有利于该病发生。
(2)土壤湿度 土壤干旱,蔗种萌芽缓慢,易发病,土壤过湿,病害也会加重。
(3)连作 土壤中病菌多。
(4)品种抗性 甘蔗品种的抗病性表现在萌芽快和感病后种茎不易变黑两个方面,易感病的品种有F134、C0419、C0997、粤糖7号、新台糖22号等。
防治方法:
(1)蔗种消毒是主要的防治方法。砍种后用50%多菌灵1000倍和皓达有机水溶肥料甘蔗专用液稀释1000倍浸10分钟或。
(2)选用萌发快的品种,或通过地膜覆盖、灌溉、排水等措施促使蔗种萌发快。
(3)保证土壤湿润,促进早萌芽出土。
(二)黑穗病
带菌的蔗种、宿根和土壤是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气流、雨水、流水、昆虫和人为作业是传播的媒介。黑穗病从侵染到黑穗长出约需50天左右。田间长出的黑穗鞭散发的孢子是当年再次侵染的菌源。一般每年的6月~8月田间出现第一次病菌密度高峰,10月份出现第二次病菌密度高峰。病菌通常通过蔗芽进入蔗株,嫩芽比老芽易感病。
发病条件:
(1)温湿度 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萌发和侵染,干旱有利于病菌孢子生活力的保存和在田间的积累。长期高温干旱,夏秋季多雨常会造成病害的暴发。但目前还不能根据气候预测该病的发生。
(2)宿根蔗比新植蔗重 宿根年限越长,发病率越高。但肥水条件好的蔗地,宿根蔗发病率不一定高,主要是蔗株生长健壮,蔗芽鳞片包得紧,无效分蘖少,抵抗孢子入侵力强。
防治方法:
(1)培育、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2)种植无病种苗:蔗种播种前经52℃热水浸30分钟可大大降低当年黑穗病发生。
(3)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最好在黑鞭长出前拔除病株。
(三)梢腐病
多发生在高温多湿的7月~9月甘蔗生长旺盛期。一般氮肥过多的春植蔗发生较重,而秋植蔗发生较轻。久旱遇雨或旱后灌水易诱发此病。从病菌入侵到发展至第三阶段约需一个月。能发展至第三阶段的属少数,大多甘蔗在一、二阶段恢复生长。
防治方法:
(1)选抗病品种。
(2)合理施用氮肥。
(3)及早喷药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和皓达有机水溶肥料甘蔗专用液稀释1000倍喷施甘蔗心叶,7天~10天一次,连喷2次~3次。
编辑人:汤帆 审稿人:梁丽娟 2011-10-0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