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1讲-实验仪器、安全条条明(作业).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8880801 上传时间:2025-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实验仪器、安全条条明(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讲-实验仪器、安全条条明(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二) 实验仪器、安全条条明(基础课) 1.下列玻璃仪器没有标注温度的是(  ) 解析:选A A项,图示为蒸馏烧瓶,仪器未标注温度,符合题意;B项,图示为量筒,量取溶液体积,体积与温度有关,所以量筒上标有温度;C项,图示为容量瓶,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溶液体积与温度有关,所以容量瓶标有温度;D项,图示为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的仪器,标有温度。 2.《本草纲目》记载:“凡使白矾石,以瓷瓶盛。于火中,令内外通赤,用钳揭起盖,旋安石峰巢入内烧之。每十两用巢六两,烧尽为度。取出放冷,研粉”。在实验室完成有关操作,没有用到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坩埚 C.坩埚钳 D.研钵 解析:选A 由题述可知,题中过程为固体的加热、灼烧、冷却和研磨,固体灼烧要用到坩埚,坩埚要用坩埚钳取放,研磨在研钵中进行,题述过程中没有用到蒸发皿,故选A。 3.下列数据记录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食盐 B.用10 mL量筒量取8.36 mL稀硫酸 C.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溶液pH为5.5 D.用酸式滴定管移取高锰酸钾溶液19.10 mL 解析:选D A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食盐,错误;B项,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不能用10 mL量筒量取8.36 mL稀硫酸,错误;C项,pH试纸精确度为1,读数为整数,错误;D项,高锰酸钾可氧化橡胶,则用酸式滴定管移取高锰酸钾溶液,正确。 4.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此时的读数为(  ) A.15.10 mL B.15.00 mL C.14.90 mL D.14.80 mL 解析:选C 由图示滴定管液面可知,液面处于15刻度以上,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且滴定管自下而上刻度逐渐减小,每个小刻度为0.1 mL,则体积应为14.90 mL。 5.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 NaOH固体时,不能把NaOH放在纸片上称 B.用10 mL的量筒量取9.0 mL无水乙醇,使液面最低点至刻度9.0 mL处 C.浓硫酸保存在广口瓶中,没有挥发性,无须密封 D.溴水密封保存,放置于阴凉处 解析:选C NaOH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用托盘天平称量时需要用烧杯盛放氢氧化钠,而不能用纸片,故A正确;量筒的小刻度在下,大刻度在上,所以用容积为10 mL的量筒量取9.0 mL无水乙醇,使液面最低点至刻度9.0 mL处,故B正确;浓硫酸易吸水,应密封保存,故C不正确;溴水易挥发,应密封保存,溴水见光易分解,应放置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故D正确。 6.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仪器等,在实验操作中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否则会引起安全事故。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不是基于上述原因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B.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时,先加入二氧化锰,再加入浓盐酸,然后点燃酒精灯 C.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的实验结束后,将大试管从铁架台上取下置于石棉网上,冷却后再洗涤 D.钠与水反应时,只能取黄豆粒大小的钠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反应 解析:选D 先移出导气管是为了避免液体倒吸进入前一装置,引起装置炸裂,故A不符合题意;先加热再加入浓盐酸会因温度骤变而使试管炸裂,故B不符合题意;大试管取下后,若直接洗涤会因温度骤降而使试管炸裂,故C不符合题意;钠与水反应剧烈,若钠块过大会因为反应过于剧烈而引起爆炸,不是因温度急剧变化而引起安全事故,D符合题意。 7.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冷凝管的冷凝水下进上出 B.烧瓶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液面以下 D.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解析:选C A项,为了使水与馏分充分接触,提高冷凝效果,冷凝管中冷凝水下进上出,正确;B项,烧瓶不能直接加热,为了受热均匀,给烧瓶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正确;C项,蒸馏时用温度计控制馏分组成,蒸馏时需要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不能插入溶液,错误;D项,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避免溶液溅出,正确。 8.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解析:选B 茶叶灼烧在坩埚中进行,需要用到酒精灯、坩埚、三脚架和泥三角,A正确;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容器,不能用来稀释,B错误;过滤用到漏斗、玻璃棒、烧杯,C正确;检验铁离子一般用KSCN溶液,因此需要试管、胶头滴管和KSCN溶液,D正确。 9.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 A.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在距离管口约三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浓硫酸中 C.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润湿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D.实验时不慎打破温度计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解析:选B 制备乙酸乙酯时,正确的加液顺序是先加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加入浓硫酸和乙酸,B项错误。 10.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用品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 B C D 准确量取 19.01 mL 水 新制氯水的保存 测定0.1 mol·L-1 Na2CO3溶液的pH 分离水和乙酸乙酯 25 mL酸 式滴定管 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 镊子、pH试纸、表面皿 分液漏斗、烧杯 解析:选C 滴定管的测量精度为0.01 mL,A项正确;新制氯水见光易分解和易挥发,具有强氧化性,应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盛放,B项正确;测定溶液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用镊子,C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需用分液漏斗,D项正确。 11.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C、E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以下混合物应该主要选用什么仪器?(填字母符号)食用油和酒精:________,汽油和水:________。 (3)微型化学实验被誉为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如图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如果H处放少量锌粒,G处盛稀 盐酸,则加热处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实验安全,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微型仪器进行实验,除试剂的用量极少以外,还可能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A、C、E分别为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2)食用油和酒精互溶,但二者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分离,选择的仪器为A、E;汽油和水分层,利用分液法分离,选择的仪器为C。(3)如果H处放少量锌粒,G处盛稀盐酸,当稀盐酸和锌粒反应时生成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氧化铜被氢气还原生成了铜,所以加热处的现象为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为了实验安全,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通一段时间氢气,使整个装置中不再有空气,以防止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加热时发生爆炸。用微型仪器进行实验,除试剂的用量极少以外,还可能具有的优点是产生的废物少(或减少污染);加热时间短;反应时间短等。 答案:(1)蒸馏烧瓶 分液漏斗 直形冷凝管 (2)AE C (3)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uO+H2Cu+H2O 通一会氢气,使整个装置中不再有空气 产生的废物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2.下图是处理铵盐产生氨气并用g吸收氨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的名称是________。 (2)玻璃管a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为中空双层玻璃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2)a管与外界连通,用于平衡装置内气体的压强。当b装置内气体压强过大时,就会造成a管内液面上升,甚至溢出,从而使装置b中气压稳定。(3)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保温,从而使氨气尽量多的逸出。 答案:(1)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 (2)起到缓冲作用,避免b中压强过大 当b中压强过大时,a管中液面上升,使装置b中气压稳定 (3)保温,使氨气全部逸出 13.熟练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品,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分液漏斗;b.试剂瓶;c.集气瓶;d.滴定管;e.容量瓶;f.量筒;g.托盘天平,其中标有“0”刻度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在下列仪器中,没有用“磨砂”工艺处理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试管;b.分液漏斗;c.带胶头滴管的试剂瓶(滴瓶);d.集气瓶;e.酸式滴定管;f.碱式滴定管 (3)如图中的装置D是实验室制备CO2的简易装置图,用该装置制备CO2可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效果。图中的装置A、B、C也可起到相同效果的有________(填字母)。 解析:(1)题目中标有“0”刻度的仪器有滴定管、托盘天平,即d、g。(2)凡是玻璃相互接触处,不能漏水漏气,要进行“磨砂”处理,用到“磨砂”工艺处理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细口瓶、广口瓶、滴瓶、集气瓶、酸式滴定管等,即没有用到此工艺的为a、f。(3)装置D制备CO2可起到随时使反应发生,也可以随时使反应停止的效果,则关闭止水夹时,气体的气压增大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A中锥形瓶中液体太多,不能使固体、液体分离,错误;B中关闭止水夹,气体增多,液体被压入烧杯中可实现固体、液体分离,正确;C中试管内的长导管在液面以下,产生的气体难以将液体与固体分离,错误。 答案:(1)dg (2)af (3)B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