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培训笔记
一、A、B、C分析的运用
分类的思想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简化我们的工作,同时又能帮助我们清晰的找出问题,20/80法则在商品的分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虽然我们通常会说20/80法则,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更多的合理状态是30/70,部分甚至是30/80,30/70若进一步延伸就是A、B、C分析,从A、B、C开始事情就有了多种变化,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有很多变数,结合日常的经营指标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首先帮助我们认清目前商品结构的状况,明确工作调整方向
事物相互之间所以不同从形这一方面来看,很大程度上是比例结构的一种变化,不同的比例结构会形成不同的东西,如大卖场、标超、便利店在品类宽度上就有明显差异,再如专卖店和百货店。这样的东西很多。所以对比例的认识程度很重要,既然A、B、C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商品的结构问题,那么要想真正的掌握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变通运用,首先必须清晰的知道标准商品结构的产生原理
标准商品结构的由来
品种数
*30%=9%---------------------------------------------------------------------------- A 10%
30%
27.3%-------------------------------------- B 30%
*30%=6.3%
*70%=21%
*30%=21%
63.2%---------------------------------------C 60%
*70%=14.2%
70%
*70%=49%
销售额
*70%=49%------------------------------------------------------------------------ A 50%
70%
40.2%---------------------------------- B 40%
*80%=19.2%
*30%=21%
*80%=24%
10.8%-----------------------------------C 10%
*20%=4.8%
30%
*20%=6%
由此得出商品结构的标准结构比例为:
品种数:10%:30%:60%
销售额:50%:40%:10%
商品结构与促销品的选择
标准商品结构整体推理过程,是一个30/70,30/80被层层剥离、层层分解的过程,在分解过程中特别是在我们推理B类比例结构时有一个30/70到30/80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发生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为了使整个结构始终保持强有力的状态,在B类商品结构上更注重选择那些具有强劲增长势头的商品,B类商品内部进一步细分有三部分商品组成,第一部分品种数占比6.3%、销售占比14.7%,第二部分品种数占比14.7%、销售占比6.3%,第三部分品种数占比6.3%、销售占比19.2%,第一部分商品具有成长为A类商品的潜质,第三部分具有较高增长势头。这两部分会帮助我们灵活运用促销战略。由于B类需要具有强劲增长势头的商品来补充所以在C类中 常常会选择新品做促销。
不同的商品结构A、B、C分类中的促销品比例如何呢?
如何确定A类、B类、C类的促销品比例
情形一:(标准结构)
品种数:A:B:C=10%:30%:60% 促销品:A:B:C=30%:40:30%
因为B类强大后企业就有了变通的优势,所以在资源配置上给B类商品更多资源倾斜
A类10%引申出大店(拿3%)吃小店(3%)
情形二:
品种数:A:B:C=15%:15%:70% 促销品:A:B:C=30%:0:70%
A类品种数过多,缺少核心商品,所以应该选择A类商品作促销,A类促销品占30%。
B类商品比例过低,A类+B类30%,小于标准比例结构10个点,所以应该从C类中培养一部分商品壮大B类,所以B类不做促销,直接将应该用在B类商品上的促销品全部放在C类商品上,C类促销品占70%
情形三:
品种数:A:B:C=5%:25%:70% 促销品:A:B:C=0:40%:60%
A类比例过低,不宜再做促销。B类比例相对合理,选取正常结构的促销品比例40%。B类做促销后部分B类商品会上升至A类, B类比例会减少,这样需要C类商品来补充,所以C类商品需要上升5%的比例才能合理,所以剩余的促销品全部从C类中选取,占促销品60%
情形四:
品种数:A:B:C=3%:15%:82% 促销品:A:B:C=0:0:100%
A类、B类比例都过低A类+B类=18%太低,都不宜再做促销,只能全部从C类中选取。
如何确定A类、B类、C类的促销品明细
1、理论认识
有了A、B、C促销品比例后,如何从中选取正确的促销品呢?首先需要了解商品自生的特性,商品生命周期及其盈利规律告诉我们商品大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新品阶段商品利润空间大、价格高、销售少。第二阶段由于促销,毛利率下降销售增加,经过一、两个过程后趋于平静。第三个阶段是正常销售阶段维持时间较长,我们经营的大部分商品处于正常销售阶段,销售、毛利成45°,这时利润最大在最平稳状态产生最大利润。第四阶段毛利额较小。因为前三个阶段毛利是逐步增加的,所以处于第一阶段的商品要尽量提升至第二阶段,这时会选择对其做促销降价以推进销售,第二阶段商品通过促销会提升至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因为利润最大,反而不宜作促销,因为在最平稳状态会产生最大利润,所以应该尽量保持不动,第四阶段毛利额较小,不适宜再投入资源。所以最适合做促销的商品就是新品和第二阶段商品。新品由于销售不好基本处于C类,第二阶段商品由于促销因素正由C类变成B类。这种变化反映在商品结构中就是单品在A、B、C不同分类中具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位置不同调整和工作方向也不同。
2、A类、B类、C类的变化
如果用商品生命周期的眼光来看商品A、B、C分类,随着时间的改变商品会有12种位置变化。以今年和去年的A、B、C分类对比为例:
A :去年没有,已经促销过
A A:A中的名牌商品、一线商品
A B:不用促销。去年B现在上升至A,明星商品(进入第三阶段)
A C:不做促销。去年C今年A,成长率高,不稳定,不如A B。
产生的原因(1)去年不重视,今年重视了
(2)今年季节商品作了一些促销(强季节性商品如月饼)
B :去年没有今年有,需作促销,主攻促销
B A:去年A今年B,生命力强可以给一定资源,配套促销非主攻促销
B B:促销
B C:次要促销
促销次序:(1)B (2)B C (3)B B (4)B A
C :主要组成商品包括:新品、不好销售的、应季已过季。促销要考虑连带性(酱油C肉A)、季节性。
C A:删除
C B:删除
C C:结构性商品,包括价格结构、品牌结构和功能结构
商品敏感度和促销策略
1、HR;R;NR 定义
-HR:高清晰度;高敏感度 商品数占比5%;销售额占25% 价格往死打
-R:一般清晰度;一般敏感度 商品数占比25%;销售额占30% 价格能跟就跟
-NR:无清晰度;无敏感度 商品数占比70%;销售额占45%
1、敏感商品非打名牌,打价格战的前提:
(1)都知道什么东西
(2)都知道价格
2、高敏感度和一般敏感度不做促销,减少其价格敏感度。,选促销品目地是吸引眼球,而非卖这个商品,所以可以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2.1连带性、关联性
2.2是否应季
2.3商品本身销售达到多少
促销品范围的具体数据操作方法
A、B、C数据分析范围可以是门店数据也可以是某一大中小类数据。
以5月数据为例,准备今年4-5月和去年5-6月销售数据,用两个月数据是为了数据的稳定性,月份不一致为了更好展现商品销售趋势
基本操作
销售额单A分类操作方法:(以后简称单A分类)
1、按照销售额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2、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占比,数值=每个单品销售额/门店总销售额
3、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占比累计,第二行=第二行商品销售占比
第三行=第二行+第三行商品销售占比
第四行=第三行+第四行商品销售占比
依次轮推…..(点中单元格,右下角变十字花后双击完成)
4、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分类,销售占比累计<=50% 输入A,>50%并且<=90%输入B,剩余输入C
销售额双A分类操作方法:(以后简称双单A分类)
1、将今年和去年的数据分别进行单A分类
2、用vlookup函数将去年的单A分类对接入今年的数据表格中
3、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双分类,将今年单A分类和去年单A分类连接成双A,
公式:今年单A分类&单A分类
品种单分类操作方法:
1、在按照销售额由高到低排序,
2、插入一列,取名销售排名,输入名次
3、插入一列,取名品种分类,参照名次,前10%商品输入A,排名>10%<=30%输入B,后60%商
品输入C
品种双分类操作方法:
1、插入一列,取名品种双分类,将今年品种单分类和今年单A分类连接成品种双A分类,
公式:今年品种单分类&单A分类
应用
1、作今年的双A分类
2、在同一表中作品种双分类
3、数据透视
行--销售双分类 列--品种双分类 数据--商品编号计数
表中阴影部分为促销商品范围
销售额双分类
品种双分类
aa
ba
bb
cb
cc
a
aa
ab
ac
b
ba
bb
bc
c
ca
cb
cc
4、插入一列,取名促销品,对表中符合条件的商品做“促销”标记
库存控制
1、通过A、B、C分类确定不同分类缺货率比例
尽管行规缺货率<5%,但分解到A、B、C类商品缺货率又各不相同,A类缺货率0%、B类缺货率<3%、C类缺货率<10%。其中A类商品是不能缺货的。
2通过A、B、C分类确定不同分类补货系数
A、B、C分类带来库存管理的三个层次:
最小库存S=排面(周销量)/2 适用C类商品
安全库存M=排面*3 适用B类商品
最大库存L=排面*6 适用A类商品
由上得出(下面的补货系数)
A类商品:AA 3 A 3 AB 2.5 AC 2.5 不能缺货,达到最大库存标准
B类商品:BA 0.5 B 1 BB 1.2 BC 1.5 达到安全库存标准
C类商品:CA × C× CB× CC 1 达到最小库存标准
运用在自动补货公式中:(周平均销量*补货系数-现有库存)/箱数-最小订货量 >0自动补货
3、确定自动补货合理性的三个因素:
3.1周销量
3.2排面 大卖场 排面=周销量 超市 排面=周销量/2
3.3送货周期
4、不能自动补货的商品,需采购自己跟单的商品
1、首单不自动补货
2、强季节性商品,如月饼
3、促销商品(吃不准量)
其它正常商品占70%左右
除敏感商品外,大部分商品顾客在选购商品时会根据商品之间价格判断商品性价比。促销商品作活动后,按照价格空间理论,促销商品价格波涉的上下价位商品库存都要进行调整,不可再继续进行自动补货,以免造成库存积压。
5、季节商品备货期按照销售高峰期走势进行前移
食品前移1周,非食品2周、3周,季节性服装几个月
6、使用总仓的目的:
非省运送成本、费用为目的,而是为了控制库存。通过总仓库可以减25%的库存。
二、新店选品的方法
卖场面积分两部分:1、内墙面积:收银线以外(租区)
2、收银线以内面积:包含仓库、生鲜准备间等
举例:假设5000㎡的门店,店内场内:场外=70%:30%,生鲜占比20%,附属设施8%,使用的全部是1.2*0.6㎡的货架
第一部分 框算货架商品品种数
1、场内面积=5000㎡*70%=3500㎡
2、生鲜:食品:非食品=20%:40%:40%
所以食品、非食品的面积为:3500㎡*(1-20%)=2800㎡
3、通常1.2*0.6㎡货架,标准是放25个商品,中超放22个商品。
中超0.9*0.45㎡的货架,放27个商品品(小排面需要更多的商品)
通道一般1.5㎡(3000㎡)~1.8㎡
1.2*0.6㎡的货架占地面积0.72㎡,两个货架2*0.72㎡=1.44㎡
(实际工作中应该考虑单面货架的比例)
食品、非食品的货架个数:2800㎡/1.5㎡=1867个
食品、非食品的商品数: 1867个*25=46000个
4、卖场内30%的面积放地堆,一个地堆1~4个商品(有差异),
新开门店1、2、3波促销涉及10%左右的品种不上正常货架
强季节商品5.6%左右
剔除上述因素:46000个*(1-30%)*(1-10%)*(1-5%)=27930个
5、新店开业通常在上述范围内选取90%,另10%为新品、地域性品类等
剔除新品:27930个*(1-10%)=25137个
6、若提供的可供选择的商品范围小于公司品种数,按照同比例缩减,假设可供选择商品/公司总品种数=70%,则
25137个*70%=17596个
7、为好计算假设17596为15000个,去掉端架8%,端架通常1~2个商品
剔除端架商品:15000*(1-8%)=13800个
剔除端架货架:1867个*(1-8%)=1717个
第二部分 确定商品明细
在第一部分6中提供选择的商品范围内,选取13800个商品,以下工作在excel表中完成
1、剔除生鲜数据
2、插入一列,取名毛利排名,对表中数据按照毛利由大至小排序
3、插入一列,取名销售排名,对表中数据按照毛利由大至小排序
4、通过自动筛选功能选取销售和毛利同时排名前16000名的商品,满足条件的商品14977个。插入一列取名“名次选取”,输入“选中”字段(自动筛选---自定义)
5、在中类范围内作中类商品单A分类
6、插入一列,取名“中类选取”,食品中属于A类、B类,非食品属于A类及B类前30%的商品,输入“选中”标记
7、插入一列,取名“双选”,将“名次选取”或者“中类选取”中有“选中”标记的商品,“选中”标记
8、插入一列,取名排名差,排名差=销售排名-毛利排名 数据负数越大说明销售表现越好
9、按照大卖场关注销售额,小超市关注毛利的观点选品,对“双选”有标记的商品按照排名差由小到大排序,选取前13800个商品,首先选取排名差为负数的,不足部分从零及正数的商品中补充。
第三部分框算货架数
1、通过品种数计算货架数
1.1对选取的13800个商品进行数据透视,行---中类、大类 数据—商品编号计数,销售额列占比
1.2计算中类货架数:中类货架数=(中类品种数+新品等品种数)/25
1.3在1.2基础上食品中类货架数*0.8,非食品货架数*1.2,用ROUND函数对尾数进行处理,表现好的中类尾数全进(roundup(*,0)),中间的四舍五入(round(*,0)),不好的尾数全部舍去(rounddown(*,0))
1.4对修正尾数后的中类货架求和。
若有第一部分6的比例,求和后的结果还要除以该比例,本例70%
1.5剔除服装、家电等非货架品类
2、通过销售占比计算货架数
2.1 用1.1计算的中类销售占比*货架总数
2.2食品中类货架数*0.8,非食品货架数*1.2,用ROUND函数对尾数进行处理,表现好的中类尾数全进(roundup(*,0)),中间的四舍五入(round(*,0)),不好的尾数舍去(rounddown(*,0))
2.3剔除服装、家电等非货架品类
3、根据门店品类定位,在综合1、2两种方法计算的货架数的基础上,对品类货架数进行调整
三、陈列
1、陈列中三角妙用
一般包装12、24、48可以折叠,三角面积2/3箱
(1)防止盘点出错
上货时多出的货上那儿,后有空隙可以调整,就意味着盘点不出错
(2)方便上货。首先将商品向里推齐,上好货后,转一下,将里面的陈货转至外面,新货转至里面
2、经典的6句话
v 根据品类角色来确定商品的陈列位置
好销的商品不在最好位置,小卖场通常会在黄金位置1.4-1.6放置便宜商品
v 根据品类产出来确定商品的陈列面位
产出(销量)定产出面位
v 根据季节变换来确定商品的陈列量: 最小库存;安全库存;最大库存
单向型只给促销架,月饼
双向型给固定货架,促销品一般不给标准货架
v 根据价格形象设计来确定商品的陈列顺序
按照顾客的理解,顾客先挑什么,后挑什么来摆
毛巾---功能(枕巾、浴巾)--价格
电视机---尺寸---品牌 或 品牌—尺寸---功能陈列
v :根据商品的关联性来确定商品的陈列组合
v 根据商品的敏感度来确定商品的促销策略
四、其它
1、零售获利手法:(1)周转带来的收益(现金流)(2)毛利率
如何有效的使用现金流,真正实现钱生钱,跨行业运作?
2、上市公司1股1点纯利,需要6.37%毛利支持。
按照国际惯例投资者要回收1元,卖场就要做6.37毛利,
按照国内:大卖场 1点纯利---5.124%
标超 1点纯利---3.19%
3、销售预算考虑:
(1)个人消费指数 (2)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连续效应:人工收入、税收、租金增加
4、一天最多3份报告,最少一份报告,一个日报,2个周报
日报:每日销量数据报告
采购先看销售,然后看毛利,再看库存
门店先看销售,大店看来客数,关注销售额;
小店看客单价,关注毛利额
(先考虑不要少拿一个,不要阻止顾客多拿一个)
提高来客数花钱多,提高客单价花钱少
周报
最大销量周报表(满足70%~80%的工作)
周库存预警报告
5、卖场布局
看见的地方:颜色、灯光、陈列
看不见的地方:味道
挡地方: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