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纪律教育学习月典型材料
白盆珠镇总面积409平方公里,山地面积52.1万亩,耕地面积1.34万亩,下辖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在镇委、镇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镇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敢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问题,勤于谋划、落实为民之策,诚心诚意为白盆珠的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带领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向“打造繁荣富裕白盆珠,建设和谐稳定新家园”的目标迈进,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社会各项事业日臻完善。
民主管理聚合力
白盆珠镇始终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坚持实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致力于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释民惑;帮民富、暖民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科学决策、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等有效途径,使镇社会经济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白盆珠镇结合每年开展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坚持定期学习制度,致力于提高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依法从政的自觉性。为了营造民主廉洁的政务环境,白盆珠镇完善了“民主议事制度”、“财会管理制度”、“小车管理制度”等五项规章制度,并编印成册;扩大基层民主,健全落实镇务、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了干部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规范了干部行为,切实改变了机关作风,树立了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几年来,镇政府的大额经济开支、工程招投标、人事任免都严格按章办事,该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的,就由集体讨论决定,从不个人说了算。在民主的管理之下,清正廉洁,为民办事,干净干事的理念正不断地增强。
“四民工作法”,是探索新时期村民自治、管理民主的有益实践,它对于提高农村的政治建设水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白盆珠镇作为我县的先行示范镇,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2007年5月16日,我县“四民工作法”现场会在白盆珠镇召开,为县内各乡镇展示了“四民工作法”的活动成效,展现“四民工作法”强大动力,为我县推行“四民工作法”树立良好的榜样。民主管理,凝聚了力量,促进了科学决策,为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新模式谋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农村的活力,它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针对山区发展现状,该镇致力于探索出一条适合白盆珠、激发白盆珠活力的道路,确定了调整农业结构、招商引资、生态旅游、山地开发、小水电建设、特色农业“六轮驱动”发展新模式。
——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台湾木瓜、甜玉米、蔬菜、花生等作物的种植。鼓励农民充分利用本镇山塘多的优势,发展中华鲟、白鲳和四大家鱼养殖。全镇现已基本形成山上种速生林、地上种农作物、水中养鱼的格局,山区特色农业经济得到新发展。同时,还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引导和教育农民用新思维、新方法去谋求发展致富的新路子。2006年,该镇农业总产值1.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7元。
——抓好招商引资。利用外商的资金和技术,开发本地资源,兴办地方工业企业,增加经济总量。引导通发磁材厂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想办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使该厂成为我县首家省级高科技民营企业;发挥白盆珠水库电力充足、电价较低的优势,继续执行各项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提高白盆珠镇的知名度。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走出去,请进来,广开门路,共引进外引内联新项目10个。
——发展生态旅游。白盆珠镇具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了更好地营造白盆珠镇旅游新“亮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白盆珠镇采取了如下有力措施:一是做好温泉开发整体规划,加快温泉资源开发进度;二是与白盆珠水库管理局合作,创建白盆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三是认真抓好莲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西来古刹生态旅游风景区的保护,坚决制止乱砍乱伐和乱搭乱建的现象;四是邀请华南理工大学著名教授对白盆珠镇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推出白盆珠一天游和二天游精品旅游线路;五是印刷《生态、宗教游》精美旅游画册,分别邮寄到广州、深圳、惠州、汕尾一带的旅行社,全面展示白盆珠生态资源魅力,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光、考察和投资;六是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抓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坑屯至西来古刹风景区公路建设(投资600多万元的坑屯至西来古刹风景区公路硬底化工程已于2006年12月正式建成通车)。
——开发山地资源。引进东莞天洋公司、惠州南油集团,营造速生丰产林;建立18万亩莲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2万亩县级自然保护区和5万亩生态公益林基地。这些举措,不仅为保护西枝江水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推动了白盆珠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建设小水电。一方面,着力抓好镇级经济支柱小水电站的管理工作,理顺政企关系,完善电站承包责任制,调动电站工人的积极性,提高电站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制订多项优惠政策,采取集体、个人、客商一齐上的办法“引凤筑巢”,多方筹集资金兴建小水电站。几年来,共引资兴建小水电站13个,还有新丰村墩头、双瑶和沐化村崆头水等3个电站已完成了立项、设计任务,准备动工兴建。目前,全镇共有小水电站22间,总装机容量12948千瓦,年发电量3250万度,年产值达1000万元。
——挖掘特色农业。白盆珠镇地处白盆珠水库库区,有很多本地的特色产品,如客家糯米酒、“乡下人”米丝,横坑春绿茶、花生油等。几年来,镇府积极抓好土特产的推介工作,逐步把当地的土特产推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和谐新农村
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该镇切实解决“一保五难”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经过不懈的努力,白盆珠镇的“一保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农村低保福利待遇得到解决。全镇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低保对象有357户,总人口859人,现已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为切实解决新庵内靠移民生活困难问题,在市、县两级政府的支持下,665户2777人的内靠移民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去年7月份起,每人每月由政府补助50元生活保障金,已通过每户一本存折的形式,全部落实到户到人。二是住房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全镇统计造册的危房户1005户,在上级移民部门和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帮助119户危房户解决了住房难题。三是看病难问题逐步缓解。全镇现在卫生院2间,12个村委会已全部建立了卫生站,卫生站用房不断得到改进。镇内两所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也得到有效改善,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镇。四是农村饮水难问题逐步解决。去年以来,全镇共投入资金134万多元,铺设自来水主管道3.5公里,支管道4.5公里,解决了9个村40个村小组59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五是行路难问题得到改善。全镇13个村(居)委会和8个村小组已实现了村道硬底化,铺筑水泥村道全长40公里。六是读书难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积极贯彻落实上级九年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农村学龄儿童减免学杂费的政策得到落实。镇内中小学的教学条件渐趋完善,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白盆珠镇大力开展新农村示范点创办工作。镇内的新和村是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新和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村里已基本实现“村头标志化、村道水泥化、引水自来化、供电正常化、公厕无害化”,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全村展示着规划有序、村容整洁、树木掩映、文化氛围浓厚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动面貌。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曾多次亲临指导,并给予高度的评价。新和村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典范,有力地带动镇内其他村强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推动其他村委会扎实稳妥开展新农村建设。
展望未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盆珠镇高举共同富裕的旗帜,坚持以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坚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科技创新、管理增效、齐头并进的工作作风,努力以崭新的面貌,实现新的跨越。
今日热点文章推荐[环保工作总结]县环保局前三季度工作总结(2010年10月13日)[工作总结范文]县文化建设第一至第三季度工作总结(2010年10月13日)[社区工作总结]社区年度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设想(2010年10月13日)[纪律教育学习月]质监局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工作总结(2010年10月13日)[纪律教育学习月]卫生局党委纪律教育学习月工作总结(2010年10月13日)[纪律教育学习月]乡镇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工作总结(2010年10月13日)[纪律教育学习月]中文系党总支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工作总结(2010年10月13日)[乡镇工作总结]镇行政服务中心年度工作总结(2010年10月13日)[纪律教育学习月]县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工作总结(2010年10月13日)[机关效能建设]乡镇上半年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总结(2010年10月13日)[纪律教育学习月]县委宣传部纪律教育学习月工作总结(2010年10月13日)[政府政务总结]2010年xx市防震减灾局半年工作总结(2010年7月13日)[政府政务总结]2010年上半年市移民办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010年7月13日)[乡镇工作总结]乡镇科协上半工作总结(2010年7月13日)[安全工作总结]乡镇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2010年7月13日)[纪律教育学习月]纪律教育学习月典型材料(2010年10月15日)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