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章 肿 瘤,tumor,neoplasm,病例,,女,,21,岁,主诉:近半年左下肢膝关节附近疼痛,活动后加重,一个月前发现左股骨下端局部隆起,逐渐长大,疼痛难忍,来诊。,查体:左股骨下端局部肿物,压痛(),处置:,1.,左股骨下端,X,线正侧位像,2.,胸部,X,线正侧位像,3.,左股骨下端肿物穿刺活检,检查结果,1.,左股骨下端,X,线正侧位像:,左股骨下端占位性病变,骨皮质,破坏并有骨膜反应。,2.,胸部,X,线正侧位像:,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恶性骨肿瘤?,活检病理诊断:骨肉瘤,治疗原则,1.,手术切除,2.,化疗,3.,放疗,4.,支持疗法,1.,什么是肿瘤?具有哪些特性?,2.,肿瘤有哪些种类、各自特点?,3.,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如何?,对机体有何影响?,4.,肿瘤的结局如何?,5.,肿瘤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如何防治?,上述问题在本章内将给同学们具体介绍,思考题,概述,在欧美一些国家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而居第二位。,在我国,农村人口中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死因的第三位,而城市人口中居死因第一位。,我国常见的,10,大恶性肿瘤按死亡率高低排列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白血病、子宫颈癌、膀胱癌、鼻咽癌等。,Tumor,Neoplasm(,良性、恶性,),Cancer(carcinoma,、,sarcoma),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一、肿瘤的概念,1.,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克隆性,:,单个,发生了肿瘤性转化的亲代细胞经过反复分裂繁殖产生具有,完全相同基因表型,的子代细胞。,B,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和,B,细胞淋巴瘤,肿瘤性增生 非肿瘤性增生,病因 致瘤因子 致炎、损伤因子,基因控制 不受 受,分化程度 不成熟 成熟,克隆性增生 是 不是,去除病因 继续生长 停止生长,对机体影响 有害 多有利,与机体协调性 自主性,不协调 自限性,协调控,浸润、转移 可 无,二、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区别,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特点,决定因素,数目 单个,可多个 -,大小 大小不一 时间、部位、性质,形状 多种 类型、生长方式、部位,质地 软或硬 类型、间质多少,颜色 多种 组织、细胞、继发改变,包膜 有或无 性质,一、肿瘤的肉眼形态,乳头状,息肉状,乳头状(外生性),息肉状(外生性),结节状,分叶状,囊状,菜花状,溃疡状,浸润性,浸润性,浸润性,结节状,浸润状,二、肿瘤的组织形态,概念:,肿瘤细胞总称,特异性。,作用:,组织学分类、命名,判断肿瘤分化,,确定肿瘤性质的依据。,实质,+,间质,肿瘤的实质,组成成分及,作用,:,同正常组织,无特异性。但血,管丰富,常见淋巴C等炎细胞浸润。,肿瘤的间质,实质,间质,实质,间质,淋巴细胞,绒癌,无间质,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细胞的分化,一、概念,肿瘤的分化,肿瘤组织,某种正常组织,相似性,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分化程度:,相似程度。,肿瘤的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相似的正常组织,差异,组织结构,细胞形态,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与其相似的正常组织的差异。,表现在,极性,、,结构,、,与间质的关系,等。,组织结构的异型性,细胞的异型性,细胞的多形性,细胞核的多形性,细胞浆的改变,超微结构的改变,1.体积异常。,2.大小、形状不,一。出现瘤巨,细胞。,细胞的多形性,Burkitt,淋巴瘤,1.,大小,:核大,核浆比例增大。,2.,形状、数目,:大小形状不一,巨核,,奇异核,双核,多核。,3.,染色质,:浓染、粗颗粒,核膜增厚。,3.,核仁,:清楚,大,多。,4.,核分裂,:多,见病理性核分裂像,。,细胞核的多形性,正常细胞 癌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异常的核分裂,核分裂,核分裂,三极核分裂,不对称核分裂,顿挫性核分裂,1.嗜碱性(核蛋白体),2.分泌物、代谢产物或特殊蛋白,粘液,胆汁,脂质,激素,角蛋白,,癌蛋白等。,意义:,细胞浆内的物质常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组织类型。,细胞浆的改变,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异型性几个特点:,大:,细胞大,核大,核浆比例增大,多:,瘤细胞多,核多,形态多,深:,染色质着色深,怪:,瘤细胞和核奇形怪,状,裂:,病理性核分裂,异型性意义:,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结构异型性,明显 明显,细胞异型性,不明显 明显,间变型肿,瘤:,具明显异型性的肿瘤,,高度恶性。,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一、肿瘤的命名原则,组织、细胞类型+生物学行为,良性肿瘤:,部位,+,组织、细胞类型,+“,瘤”,一般命名原则,恶性肿瘤,上皮组织:部位+类型,+“,癌”,间叶组织:部位+类型,+“,肉瘤”,癌症:,泛指一切恶性肿瘤。,举例,结肠 上皮 良性:,结肠腺瘤,结肠 上皮 恶性:,结肠腺癌,小肠 平滑肌 良性:,小肠平滑肌瘤,小肠 平滑肌 恶性:,小肠平滑肌肉瘤,未分化癌,/,肉瘤,:缺乏向某种特定组织,分化的特征。,癌肉瘤,:癌,+,肉瘤,腺鳞癌,:腺癌+鳞癌,结合形态特点命名:乳头状囊腺瘤,1.,母细胞瘤,:类似幼稚组织,多为恶性。,恶性,:视网膜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嗅母细胞瘤,良性,:,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特殊命名原则,2.,肿瘤细胞的形态,:骨巨细胞瘤,透明细胞肉瘤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癌。,3,.,以瘤或病命名的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精原/无性细胞瘤,4,.,肿瘤名称前冠以恶性:,恶性神经鞘瘤,恶性,黑色素瘤,5,.,人名,:尤文肉瘤,霍奇金淋巴瘤,6.,全能细胞来源,:畸胎瘤(良性/恶性),7.,瘤病(多发性良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病,脂肪瘤病等,二、肿瘤的分类,分类依据:,组织细胞类型,+,生物学行为,分类意义:,1.拟定治疗计划,判断预后的依据。,2.有助于明确诊断标准,统一诊断术语。,3.疾病统计,流行病学调查等的基本要求。,目前,普遍采用WHO分类。,ICD-O,编码:,(主码,/,数码),举例:,8170,:肝细胞肿瘤,8170/0,(良性):,肝细胞腺瘤,8170/3,(恶性):肝细胞癌,/1,(交界性/不确定),/2,(原位癌/,级上皮内瘤变),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一、肿瘤的生长,细胞 转化 单克隆增生 肿瘤,恶性肿瘤:,局部浸润远处转移,1,.,外生性生长,:,部位,:体表、体腔、管道表面。,形状,:息肉、乳头、菜花、蕈伞状。,性质,:良/恶性。恶性可形成溃疡状。,特点,:良性无浸润,恶性有浸润。,临床意义,:性质不同,治疗不同。,肿瘤的生长方式,息肉状(外生性),蕈伞状(外生性),乳头状(外生性),溃疡状伴浸润,2.,膨胀性生长,:,部位,:深部组织/实质器官,形状,:结节状、分叶状,性质,:多为良性。,特点,:界清,常有包膜,活动。,临床意义,:易完整切除,不容易复发。,结节状(膨胀性,),囊状(膨胀性),2.,浸润性生长,:,部位,:深部组织/实质器官,形状,:树根状(蟹足状),性质,:多为恶性。,特点,:界不清,固定。,临床意义,:不易完整切除,容易复发。,浸润包块状(浸润性),影响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倍增时间,:,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代,细胞的时间。,.,生长分数:,肿瘤中处于增殖阶段,的细胞比例。,.,肿瘤的生成与死亡:,肿瘤生长特点,恶性肿瘤生长特点:,1.细胞倍增时间与正常细胞相似或更慢,2.生长分数高 生长分数低,3.生成 死亡,临床意义,:指导临床治疗,1.,血管生成因子:,来源,:,瘤细胞或炎症细胞,成员,:,VEGF,bFGF,2.,血管生成拟态:,瘤细胞形成类似血管,样结构。,肿瘤血管生成,演进:,肿瘤生长过程中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与异质性有关,异质性:,单克隆形成亚克隆的过程。,原因:,生长过程中有附加基因突变。,肿瘤的演进与异质性,二、肿瘤扩散,(一),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沿组织间隙、神经束、管道等,宫颈癌-直肠 膀胱,肺 癌-胸膜,癌细胞与基底膜的粘着增加,(LN受体表达 ),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癌细胞迁移,机制,:癌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减少,恶性肿瘤细胞局部浸润机制,(二)转移(metastasis),概念:,原发部位,(,原发肿瘤,),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同类型肿瘤,(,继发肿瘤,),血管,淋巴管,体腔,转移特点:,1.分化差、恶性程度高、生长快、,病程晚,易转移。,2.少数恶性肿瘤很,少转移:,皮肤基底细胞癌、脑胶质细胞瘤,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转移途径,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特点:,1.,依站转移,(顺淋巴回流方向),胸导管入血流,胃癌 胃角周围的淋巴结(第1站),第2站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甚至肝门淋巴结),2.,跳跃式转移,宫颈癌 颈部淋巴结,3.,逆淋巴回流方向转移,宫颈癌 腹膜内淋巴结,胃癌 髂窝淋巴结/腹膜内淋巴结,受累淋巴结病变特点:,肉眼,:淋巴结肿大、质硬、灰白、,均质、一般无压痛。,镜下,:淋巴结结构破坏,见转移的,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性腺癌,转移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似。,血道转移,恶性肿瘤浸润和血性转移机制,血道转移瘤特点:,1.肝、肺为常见的转移器官。,2.进入血管内的恶性细胞并非都能,形成转移灶。,3.转移瘤特点为弥漫性分布的多个圆,球性结节,界清,且多接近器官表面。,4.某些肿瘤转移具有器官亲和性。,肺癌 肾上腺和脑;,甲状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 骨,乳腺癌 肺、肝、骨、卵巢和肾上腺,亲和性机制:,1.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配体与进入血,循环的癌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特异性结,合。,2.靶器官释放某些吸引癌细胞的化学趋化,因子。,3.某些环境(酶抑制物)不适合肿瘤的生长。,转移癌(肺),血管内癌栓,HE*100,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瘤细胞脱落,种植在体腔和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瘤。,种植性转移,卵巢:,Krukenberg,瘤,(克鲁格博瘤),种植性转移特点:,1.腹腔器官恶性肿瘤多见。,2.常种植到大网膜、腹膜、盆腔器官等。,3.胃肠道粘液癌转移到卵巢,称为,Krukenberg,瘤,(克鲁格博瘤),,常为双侧卵巢受累。,4.浆膜腔的种植性转移常伴有浆液性血性积液,腹膜种植性转移,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一、分级,(,grading,),依据:,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数,级,(,高分化,),:低恶,3级,级,(,中分化,),:中恶,级,(,低分化,),:高恶性,低级别(分化好),2级,高级别(分化差),依据:,大小,浸润深度,范围,转移。,标准:,T:原发灶大小,T0-T4,,Tis,N:局部淋巴结转移,N0-N3,M:血性转移,M0-M2,二、恶性肿瘤的分期,TNM,分期,意义,: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一、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1.,局部压迫,阻塞,:消化道,肺,脑。,2.,继发改变,:浅表糜烂或溃疡。,3.,分泌激素,:垂体嗜酸C腺瘤 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腺瘤 库欣综合征,胰岛细胞瘤 阵发性低血糖,恶性,除良性引起的症状外,1.,浸润,转移,2.,继发改变,:,发热,出血,坏死,溃疡,,贫血,穿孔,骨折等。,3.,顽固性疼痛,4.,恶病质,指机体极度,消瘦、贫血、,精神衰頽等全身,衰竭的状态。,5.,异位内分泌综合征,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紊乱。这类肿瘤称,异位内分泌肿瘤,。如:,癌(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等):低血糖,肺癌:异位ACTH综合征,,异位ADH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6.,副肿瘤综合征,肿瘤产物或异常免疫反应或不明,原因间接所致内分泌、神经、消化等,系统发生异常。,发生率:40,岁,青少年少。,部位:,大腿软组织深部,腹膜后。,肉眼:,结节,分叶,假包膜,鱼肉样,黏液。,镜下:,形态多样,脂母细胞。,预后:,恶性程度高,复发,转移。,脂肪肉瘤,结节或分叶,黏液样或鱼肉样。分化好者类似脂肪瘤,脂肪肉瘤,脂肪肉瘤,脂肪瘤,正常脂肪,2,、,纤维肉瘤,部位,:四肢皮下,肉眼,:浸润性生长,切面灰白、鱼肉状,镜下,:,梭性瘤细胞,明显异型,成束。,预后:,分化好 预后较好,分化差 生长快,复发,转移,纤维肉瘤,3,.,平滑肌肉瘤,发病:,中老年,部位:,胃肠道,子宫,腹膜后,肠系膜等,肉眼:,界不清,质较软,出血坏死,无,编织状、旋涡状结构,假包膜。,镜下:,梭形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平滑肌肉瘤,10,岁以下,好发于头、颈、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后。恶性度很高。,镜下:,不同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4,.,横纹肌肉瘤,横纹肌肉瘤,Ki-67,5,、,骨肉瘤,发病:,青少年最常见骨恶性肿瘤,来源:,骨母细胞,部位:,四肢长骨,(,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肉眼:,干骺端,梭形膨大,灰白,鱼肉状,,出血坏死,破坏骨皮质,骨外膜掀起,-,-,三角隆起,反应性新生骨小梁。,镜下:,肿瘤性骨母细胞,骨样基质,X,光:,Codman,三角,日光射线,预后:,高度恶性,生长快,预后差,骨肉瘤,肿瘤性骨样组织或骨组织,6,.,血管肉瘤,肉眼,:边界不清,呈紫红色结节,质软,镜下,:肿瘤性内皮细胞和血管,(,异型性,),预后,:复发率和转移率较高,预后很差,7,.,软骨肉瘤,40-70,岁中老年人,起源于软骨母细胞。,肉,眼,:骨髓腔内,灰白半透明分叶状肿块,,可见钙化或骨化灶。,镜下,:软骨基质中可见异型性的软骨细胞。,(一),视网膜母细胞,三岁以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肉眼,:灰白或灰黄色结节状肿块,浸润性生长,镜下,:小圆形细胞,特征性的菊型团结构。,临床:早期白瞳症。球外肿块。,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预后差。,三、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小圆细胞构成,浆少,核分裂像多见,可有菊形团。,(,二,),色素痣和黑色素瘤,1,.色素痣(良性病变),来源皮肤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分,:皮内痣 混合痣 交界痣,(,易恶变,),恶变象征,:色素加深 范围增大 破溃出血,2,.,黑色素瘤,30,岁以上成人。,部位:,足底,肛门周,外阴。,肉眼:,黑,破溃,镜下:,瘤细胞多样,黑色素颗粒。,预后:,高度恶性,广泛转移。,恶 黑,四、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一),畸胎瘤,来源:,性腺或胚胎剩件中全能细胞,形成两个以上胚层组成的肿瘤。,部位:,卵巢,睾丸,肉眼:,囊性,实性;囊内有皮脂、毛发等,镜下:,三胚层组织,:,毛发,脂肪,复鳞上皮,,腺上皮,甲状腺神经组织等。,恶性成分,:不成熟成分(原始神经管)。,良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二),肾胚胎瘤(肾母细胞瘤),肾内残瘤的胚基组织,多见,5,岁儿童。,肿瘤成分多样,胚基细胞呈巢团状排列,幼稚的肾小管或肾小球样结构,间质中可见疏松的粘液样组织,肾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第十一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肿瘤病因学,:研究肿瘤发生的始动,因素。,肿瘤发病学,: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及肿瘤发生的条件。,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信号转导过程,生长因子等外源性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产生特定效应(如细胞分裂)。,2,细胞周期的调控:,2,细胞周期的调控:,(二),细胞周期的调控:,周期蛋白(cyclin)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复合物,的推动。,二、肿瘤发生分子机制,(一),癌基因活化,癌基,因,:能使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原癌基因,:非激活方式存在的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原癌基因 癌基因,激活方式,点突变,基因扩增,染色体转位,(二),抑癌基因功能丧失,抑癌基因,:基因产物能抑制细胞,生长与增殖。,失活,:等位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Rb,基因:,定位于,13q14,,编码分子量为,105KD,的核蛋白。,突变:视网膜母细胞瘤,骨肉瘤,,乳腺癌及肺小细胞癌。,NF1,基因:,定位于,17q11.2,突变:神经纤维瘤病,APC,基因:,定位于,5q21-22,突变:家族性结肠息肉病,p53,基因:,定位于,17q13.1,突变:实体癌,约,70-80%,的大肠癌,有,p53,基因的突变,P53,作用,(三),凋亡调控基因功能紊乱:,Bcl-,xl,基因:抑制细胞凋亡,Bax,基因:,加速细胞凋亡,(四),DNA,修复基因功能紊乱,1.,错配修复系统,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综合征,:,不能修复,DNA,复制错误,2,切除修复系统,着色性干皮病,:,不能修复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五),端粒和肿瘤:,端粒,-,染色体末端DNA重复序列。,细胞复制一次,其端粒,就缩短一点。,端粒酶,-,可使缩短的端粒得以恢复。,大多数体细胞中,不含端粒酶。,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细胞都含,有一定程度的端粒酶活性。,(六),表观遗传调控与肿瘤,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可遗传,表观遗传特点,可逆性,DNA不变,表观遗传机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RNA调控,其它,DNA甲基化,(Methylation of DNA):,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抑癌基因的过甲基化 抑癌基因表达下降,癌基因的低甲基化,癌基因过表达,6,.,多步癌变的分子机制,第十二节 环境致瘤因素,一、,化学因素,:,直接作用致癌物,间接作用致癌物,促癌物:,本身无致癌性,但可使致癌物,的致癌性增大。巴豆油、激素、酚,和某些药物。,1,.,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1,),多环芳香烃,这类致癌物以,苯并芘,为代表,将它涂抹在动物皮肤上,可引起皮肤癌,皮下注射则可诱发肉瘤。,这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沥青、汽车废气、煤烟、香烟及熏制食品中。,(,2,),芳香胺类,如乙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等,,可诱发泌尿系统的癌症。,(,3,),氨基偶氮染料,如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即奶油黄,,可将人工奶油染成黄色的染料)掺入饲,料中长期喂养大白鼠,可引起肝癌。,(,3,),亚硝胺类,这是一类致癌性较强,能引起动物,多种癌症的化学致癌物质。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肿瘤。,(,4,),真菌毒素,某些霉菌的代谢产物,可以致癌。,如,黄曲霉毒素,等。霉变的化生、玉米、,谷类中含量最高。可导致肝癌。,2,.,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烷化剂与酰化剂:,烷化剂类,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二、,物理性致癌因素,1,.,离子辐射,:,射线、射线、亚原子微粒(粒子、质子、中子或粒子)的辐射,,可引起白血病、乳腺癌等。,2.,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三、,病毒和细菌致瘤,1,DNA,致瘤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子宫颈、肛门、生殖器区域的鳞状细胞癌。,Epstein-Barr,病毒,(EB),:,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某些霍奇金淋巴瘤,乙型肝炎病毒(HBV),:肝癌,DNA,肿瘤病毒致癌的机制:,溶解性感染,:病毒,DNA,未能被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大量的病毒复制,最终使细胞死亡。,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的,DNA,:,DNA,病毒带有转化基因,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2.,RNA,肿瘤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逆转录RNA病毒,1980年首次发现。,1%,的感染者发生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3.,细菌,幽门螺旋杆菌:与胃腺癌及胃粘膜相关 淋巴瘤(MALT)有关。4.,寄生虫,埃及血吸虫膀胱癌,日本血吸虫结肠癌,华支睾吸虫胆管细胞癌,第十三节 肿瘤与遗传,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肿瘤:,视母、肾母等,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肿瘤:,Bloom,综合征(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着色性干皮病,3,.,家族聚集倾向:,乳腺癌、胃肠癌、肝癌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突变,5q21-22,神经纤维瘤病,缺失,视网膜母细胞瘤,Rb,13q14,肾母细胞瘤,WT,11q,NF1,17q11.2,缺失,缺失,第十四节 肿瘤免疫,肿瘤免疫学,:,是研究肿瘤的抗原性、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免疫的机制、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的科学。,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胸腺摘除动物和胸腺先天发育不良:恶性肿瘤,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淋巴瘤,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肿瘤可自行消退,一、,肿瘤抗原,肿瘤抗原是指细胞恶性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neoantigen)物质的,总称。,分,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1.,肿瘤特异性抗原(TSA),:个体独特,是指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化学致癌物,小鼠,肉瘤,切除,正常同,系小鼠,原小鼠,形成肿瘤,不发生肿瘤,已在人黑色素瘤等肿瘤细胞表面,证实了存在这类TSA(MAGE-1)。,TSA只能被CD8 CTL所识别,而不能,被B细胞识别,因此是诱发T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肿瘤抗原。,2.,肿瘤相关抗原(TAA),肿瘤相关抗原是指一些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成分,它们在正常,细胞上有微量表达,但在肿瘤细胞表,达明显增高。,此类抗原一般可被B细胞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1),肿瘤胚胎抗原,胚胎抗原是在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在胚胎后期减少,,出生后逐渐消失,或仅存留极微量。,当细胞恶性变时,此类抗原可重,新合成。,类型,:肝癌细胞产生的甲胎蛋白(AFP),结肠癌细胞产生的癌胚抗原(CEA)。,特点,:抗原性均很弱,,临床意义,:作为一种肿瘤标志,通过检测肿瘤,患者血清中AFP和CEA的水平,分别,有助于肝癌和结肠癌的诊断。,(2),肿瘤分化抗原,肿瘤分化抗原是特定组织正常分化,到一定阶段所特有的标志。不能刺激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可作为肿瘤组织类型,的辅助诊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由前列腺腺泡和导管的上皮细胞,分泌的一 种单链糖蛋白,参与精液的液,化过程。,临床意义,:常规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二)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细胞免疫为主,体液为辅,CTL,,,NK,,巨噬细胞,行为因素,1,.,吸烟:,2,.,饮酒:,3,.,饮食:在西方国家,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大肠癌发病率高。,4,.,性行为与生殖行为,5.其它:性别,年龄,种族,地理,内分泌,小 结,1,.基因病,2,.瘤细胞单克隆扩增,3,.靶基因改变,4,.长期、分阶段、多基因突变,5,.免疫监视功能丧失,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1,.脱落细胞学检查,2,.活体组织检查,3,.免疫组化,4,.电镜,5,.分子生物学技术,6,.图象分析,7,.流式细胞仪,第十六节 肿瘤的预防和治疗,预防,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提高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治疗,:,1.手术治疗,化学疗法,放射疗法,,2.生物疗法(免疫治疗,基因治疗),3.综合疗法(支持治疗),肿瘤标志,定义,:肿瘤标志或肿瘤标记物,是肿瘤组织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自身存在的化学物质。,大分子蛋白质,(,包括肽类、激素和酶,),,小分子脂类和氨基酸衍生物。,一、,临床病理应用,1.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内的肿瘤标志,协助病理诊断,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化进行研究;,2.通过对肿瘤标志的血清学连续动态测定,有助于肿瘤的正确诊断,对肿瘤的消退、复发、扩散进行监视;,3.运用抗肿瘤标志的抗体对肿瘤进行导向诊断和治疗。,二、,常见的肿瘤标志,1,.,甲胎蛋白,(a-fetal protein,AFP),肝细胞癌、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的肿瘤标志。,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消化道癌:大肠癌、胃癌、肺癌、,胰腺 癌瘤的标志,3.,CA19-9,消化道癌:如胰腺癌、肝胆系统癌、,胃癌和大肠癌,4.,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前列腺癌的诊断、前列腺癌病情的,监测、鉴别诊断方面都有帮助。,5.,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肉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