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认证标准(中级).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862778 上传时间:2025-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认证标准(中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认证标准(中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专业技术 水平认证(中级) 考试标准 (暂行) 第 10 页 (共 10 页,上海市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专业技术水平认证标准) 上海市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专业技术水平认证标准(中级) 《互联网新闻信息与传播理论》(中级)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测考生对从事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专业技术职业所必须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大众传播理论、网络新闻学以及网络文化理论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检测考生是否达到从事中级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专业技术工作的知识要求。 二、考试试题类型 1、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 2、 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至5个正确的答案。 3、 简答题:对于给出的题目,简明扼要的写出正确答案。 4、 论述题:对于给出的每个题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出正确的论述。 三、考试时间和形式 考试时间为90分钟,形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要求和内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考试要求: 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新闻论著、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观点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无产阶级及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又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集中展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各国新闻文化的历史积累,又是经典作家新闻观点和学说的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指导新世纪新闻实践的指导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 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性;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的本质;对立统一法则制约新闻的传播机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规定新闻事业性质;人民的历史主人地位决定人民是新闻事业的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观点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新闻观点 2、列宁的主要新闻观点 3、毛泽东的主要新闻观点 4、邓小平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5、江泽民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6、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新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构建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政治规范;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组织规范;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二部分 大众传播理论 考试要求: 考查考生对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各学派观点及大众传播理论发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再定义;媒介理论发展的五个时期。 二、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时期的传播理论 媒介产业崛起与大众社会理论;宣传时代的媒介理论;大众传播的规范理论。 三、有限效果论 有限效果理论的形成;中层理论与有限效果范式的强化;挑战权威的范式:儿童、系统与效果论。 四、当代大众传播理论 大众传播的批判和文化理论的兴起:各种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媒介与受众理论:关于媒介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论;关于媒介、文化和社会的理论。 五、大众理论的发展趋势 大众传播的终结;全球化和媒介;媒介在全球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媒介素养运动。 第三部分 网络新闻学原理部分 考试要求: 考查考生对网络新闻传播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网络新闻传播媒介的特性 二、网络新闻传播的专业机构 网络新闻传播者的构成、网络中新闻传播的竞争与合作环境、新闻网站的任务与业务构成 三、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 网络受众的构成、网络受众的需求、网络受众的总体特征、受众对网络新闻生产的作用 四、网络新闻传播结构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信息传播结构、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意见传播结构、 网络传播与“把关人”理论、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理论。 五、网络新闻传播的环境 网络新闻传播的技术环境、网络新闻传播的政策环境、网络新闻传播的法律环境 第四部分 网络文化理论部分 考试要求: 考查考生对网络文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网络社会与网络文化 二、网络传播形态 网络社会的崛起、网络文化的渊源 三、网络行为与网络主体 网络行为、网络主体 四、网络社区 互联网虚拟社区的形成、网络社区的文化意义 五、网络文化精神的辨析 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虚拟性、网络文化的现代性意义 附1:参考书目 1、童兵著:《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3、彭兰著:《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4,孟建,祁林著:《网络文化论纲》,新华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5,文森特·莫斯可著《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附2: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 例1、邓小平的主要新闻思想是__________。 A、报纸是宣传政策的有力工具 B、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党性原则 D、对新闻自由要作具体的阶级的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至5个正确的答案。) 例2、议程设置理论的优点包括__________。 A、关注受众和媒介的互动 B、整合相似的观念,包括启动、新闻位置和新闻生动性 C、通过实验证明媒介曝光率、受众寻找定位的动机及受众对公共事件的认知之间的关系 D、根植于大众社会理论 三、简答题(对于给出的问题,简明扼要的写出正确答案) 例3、简述新闻侵权的特点及其构成。 四、论述题(对于给出的每个题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出正确的论述。) 例4、试论如何在网络编辑实际工作中,实践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大方针。 《互联网新闻信息与传播实务》(中级)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测考生对互联网新闻与传播法规、伦理、互联网新闻传播相关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考生是否达到从事中级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要求。 二、考试试题类型 1、 论述题:对于给出的每个题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出正确的论述。 2、 案例题:根据所给的互联网新闻与信息工作的具体材料,回答问题。 三、考试时间和形式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要求和内容 第一部分 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实务 考试要求: 考查考生对网络新闻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网络新闻的选择、网络新闻的编辑以及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二、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指导性原则;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新闻事业的战斗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三、网络新闻的类型及其写作要求 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音频新闻;FLASH新闻;漫画新闻;新闻短信息。 四、网络新闻的选择 新闻价值;网络新闻选择的标准;网络新闻的信源结构; 五、网络新闻的编辑 网络新闻专题的范畴和构建;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策略;网络新闻编辑的原则;网络新闻编辑的职能;网络新闻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网络新闻正文的修改;网络新闻内容的整合;网络新闻内容的配置。 六、网络新闻的页面语言 页面语言的基本元素;页面设计的基本原则;页面结构的主要类型;美工操作与页面语言;页面语言与编辑理念。 七、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 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原则;网络新闻传播的自由与控制 八、互联网新闻信息的采访 即时报道的策划和组织;通过网络采访新闻;网上信息搜索和评估;网络新闻采访面临的问题。 九、互联网新闻信息的互动实务 互联网新闻信息的最大特点;如何组织社会化原创和编辑。 第二部分: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伦理 考试要求: 考查考生对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法规伦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掌握我国现行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我国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道德问题及其防治。 考试内容: 一、宪法及我国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国家发展和行政管理的原则;精神文明建设与“两个服务”的原则;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二、网络传播道德 网络传播特点及其效应;网络传播道德及其特性。 三、网络传播失实问题及其防治 网络传播失实的表现形式;网络传播失实的成因;网络传播失实问题的防治 四、网络传播侵犯人格权问题及其防治 网络传播侵犯人格权行为及其表现形式;网络传播侵犯人格权行为的法律责任;网络传播侵犯人格权行为的防治 五、网络泄密与煽动问题及其防治 网络泄密行为及其防治;网络煽动行为及其防治 六、网络传播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问题及其防治 网络传播色情、淫秽信息的认定与处罚;网络传播邪教、恐怖、暴力、迷信信息的认定与处罚;网络传播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的防治 七、网络传播侵犯著作权问题及其防治 网络传播侵犯著作权行为及其特点;网络传播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责任与处罚;网络传播侵犯著作权行为的防治 八、网络传播不正当广告问题及其防治 网络传播虚假广告行为及其防治;网络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防治;网络传播垃圾邮件广告行为及其防治 九、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第三部分:互联网管理法规实务 考试要求: 考查考生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互联网管理法规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1、为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可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2、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可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3、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可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4、为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合法权利,可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1、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概念;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类别; 2、从事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项目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承担的记录备份义务及其保存时间;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承担的记录备份义务及其保存时间; 3、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信息; 4、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或有关义务的罚则。 三、《互联网电子公告管理规定》 1、电子公告服务的定义; 2、开展电子公告服务应当具备的条件; 3、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禁止发布的信息; 4、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遵守的其他规定或承担的义务。 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1、互联网新闻信息的定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定义; 2、互联网新闻信息监督管理部门; 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类别;申请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转载新闻信息、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来源;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登载、发送的新闻信息或提供的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不得含有的内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记录备份义务、记录备份保存时间、违规信息删除义务;违反本规定各条款所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附1:参考资料 1、刘海贵、尹德刚著:《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徐世平主编:《网络新闻实用技巧》,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 3、黄瑚主编:《网络传播法规与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年12月28日; 5、《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9月25日; 6、《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信息产业部,2000年10月8日; 7、《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2005年9月25日。 8、Karen Sanders著《道德与新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张海鹰著《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附2:样题 一、论述题(对于给出的每个题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出正确的论述。) 例1、试论互联网新闻信息的最大特点何在? 例2、试论网络编辑人员如何组织社会化原创和编辑? 二、案例题(根据所给的互联网新闻与信息工作的具体材料,回答问题。) 例3、据《新闻晨报》2006年6月30日报道,众多曾遭遇贼手的网友根据自己的经验,详细列出了最容易遭窃的公交线路或是候车地点,编织一张申城公交“防盗网”。 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有关人士认为此举确实能让网友提高警惕,增强防盗意识。同时他也指出,这份“地图”只不过是网络话题,缺乏真实性,对于有小偷活动的区域,警方会根据群众报案和信息汇集,有效组织警力出击。该新闻被新浪、凤凰网、和讯网、千龙网、大河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红网7月2日发表评论《怎样的“小偷地图”才具有专业性》,认为警方应该像承诺中的那样,“警方会根据群众报案和信息汇集,有效组织警力出击”,而不是轻描淡的以“非专业”来打击网友的热心。新华网发展论坛、天涯社区、凯迪社区、新浪论坛、搜狐社区、西陆社区等多个论坛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讨论。 大部分网民跟贴讨论被偷经历以及防偷经验;部分网民认为,该地图还是有几分可信,警方应该按图索骥,加大打击力度;还有很多网民感慨现在的小偷实在太多,应重典整治。 7月3日,《新闻晨报》又发表后继报道《警方紧急排摸“网络公交防偷图”》,称“网友提供的线索引起了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的高度重视,昨天,反扒民警联合晨报专门针对‘防偷图’展开紧急排查”。 问题: 一、如何看待公众议题、网络议题、大众传媒议程三者间的关系? 二、如何看待网络媒体反控制的技术、文化特征和议程设置、舆论引导功能间的关系? 三、如何看待网络传播的所谓“公共空间”性质与其社会责任? 四、如何组织和引导该主题事件的后续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