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粮米业(巢湖)30万吨稻谷加工项目
大米车间
安徽天成建设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模板支设方法 3
四、模板的构造措施 6
五、主要施工方法 6
六、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9
七、监测 9
八、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10
九、质量通病的预防及纠正 10
十、质量保证措施 11
十一、施工安全措施 11
十二、附:模板设计计算书 12
(一)250×900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12
(二)400×700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21
(三)120厚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31
十三、高支模应急救援预案 38
十四、支架示意图 42
中粮米业(巢湖)30万吨稻谷加工项目
大米车间高架模板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
2、本企业内部施工工艺标准;
3、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5、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2;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9、现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规范、标准和文件。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为中粮米业(巢湖)30万吨稻谷加工项目大米车间,为4层,建筑高度为21.3m,层高分别为6.0M,5.0M,5.5M,4.8M,建筑长度为60M,宽度为55.8M。
本方案包含的高支模区域如下:
1、二层F~L×7~9轴平面:
板厚120,梁断面有250×600,250×700,250×800,250×900,等,模板支架自-1.60m地面搭设,最大搭设高度12.6m。搭设面积495m2。(详见设计图纸)
2、四层J~L×1~7轴,D~G×1~7轴平面
板厚120,梁断面有250×600,250×700,250×800,250×900,400×700等,模板支架自11.00m楼地面搭设,最大搭设高度21.4m。搭设面积1740 m2。(详见设计图纸)
高架重荷模板梁板截面汇总表
部位
梁断面(宽x高)
板厚
mm
最大搭设高度(m)
梁验算和做法情况(见附图)
一层-1.800米平面: F~L×7~9轴
250×600
120
12.6米
梁250×900,高度以12.6米进行计算、
梁400×700,高度以10.4米为例进行验算;
板以120厚,高度以12.6米进行验算。
250×700
250×800
250×900
三层J~L×1~7轴,D~G×1~7轴平面
250×600
120
10.4米
250×700
250×800
250×900
400×700
三、模板支设方法
3.1模板选用
模板均采用15mm厚的胶板,方木采用40mm×90mm,钢管采用φ48×3.5mm(按照φ48×3.0mm钢管参数带入验算)。
3.2支设方法
3.2.1主体结构高架模板
(1)250×900梁:梁底模采用15mm胶合板板,梁两侧立杆间距700㎜,梁底不增加承重立杆,梁底支撑小横杆间距900㎜,梁支撑立杆跨度方向间距l=900,梁下3根40×90木方,立杆步距 h=1800。(如下图):
(2)、400×700梁:梁底模采用15mm胶合板板,梁两侧立杆间距800㎜,梁底增加承重立杆,间距900mm,梁底支撑小横杆间距900㎜,梁支撑立杆跨度方向间距l=900,梁下扣件为双扣件,梁下4根40×90木方,立杆步距 h=1800。(如下图):
(3)、所有100、120厚板:板底模采用15mm胶合板,模板次龙骨为间距300mm的40×90木方,满堂钢管支撑架立杆纵横间距为900,板下钢管采用单扣件,步距为1800,钢管规格φ48×3.0mm。(如图):
四、模板的构造措施
4.1立杆平面布置
高架重荷模板施工前应先将立杆位置现场放出大样,严格按大样设置立杆和搭设架体,确保位置准确,并确保立杆的垂直度。
4.2扣件的拧紧力矩确保达到40~65N.m
4.3立杆下垫180宽槽钢。
4.4垂直剪刀撑设置
垂直剪刀撑沿纵横两个方向,在中间和四周设置纵横向双向剪刀撑,且应一直到顶,与水平夹角为45~600,垂直剪刀撑布设间距不大于4米,具体位置见钢管立杆平面布置图。剪刀撑均与地坪抵紧。
4.5架体与楼层结构的连接。
支撑架与楼层结构柱牢固抱结,垂直间距不大于3米,抱结杆与架体连接不少于两点,确保整个架体与主体结构连接可靠。
4.6支撑满膛架应纵横拉结,所有立杆不得通过横杆转接。
4.7梁板模板支撑架所用杆件和扣件必须为合格的产品;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进行控制,专人负责检查严格控制拧紧力矩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4.8所有方木的位置和放置方向必须竖放,严格按照设计执行。
4.9落在楼层板的所有立杆应上下对齐。
4.10在梁下和中间设置水平竹笆操作层(兼水平防护层)。
4.11高架临边必须设置1200高的防护栏杆,水平栏杆间距600。
五、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安排
为保证工程质量,结合模板设计方案和现场实际情况,对结构施工期间的模板施工拟按以下部署进行。
1、梁柱模板
1.1本工程模板全部采用15mm厚的胶板配模,并按结构实际尺寸在现场拼装成片模。支模施工时采用钢管箍加固,并用Φ48X3.0满膛钢管架支撑固定。所有配置的模板要进行统一编号,以便于使用。
2、顶板模板
2.1顶板模板均采用15mm厚的胶板配模,板下采用40mm×90mm木方做肋,钢管满堂架作为支撑系统。
3、立杆下垫180宽槽钢。
(二)材料的选用与材质的要求
钢管选用国标《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质量符合国家碳素结构钢(GBT700)Q235-A级钢要求。钢管尺寸选用φ48×3.0mm。立杆钢管弯曲变形:(1)当3m<L<4m时,允许偏差△≤12mm。(2)当4m<L<6.5m时,允许偏差△≤20mm,当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时,允许偏差△≤30mm。钢管上严禁钻孔。扣件采用可锻铸铁的制作,其材质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并应作防锈处理,且当螺栓扭紧力矩达40--65N·m,不得发生破坏,出现滑丝螺栓的应更换,连墙件的材质应符合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三)工艺流程:准备工作(素土整平夯实、铺槽钢、扫地杆、浇垫层砼等)→架设钢管满膛架→支柱模→浇筑柱混凝土→架设钢管满膛架→梁板模→梁板钢筋→浇筑梁、板混凝土。
(四)施工方法
1、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对下部结构进行支撑或进行素土夯实、砼垫层施工;
2、按照立杆平面布置图放样,定出立杆的位置,并在立杆下垫设180宽槽钢。
3、架设满膛架,按照1.8米步距设置纵横水平杆,并设置扫地杆。
4、支设柱模板,侧模采用15mm胶合板,侧模竖向背楞采用40×90mm木方,长宽方向根数按要求设置,竖向放置,横向背楞采用φ48×3.0双钢管,间距300㎜。对拉螺杆采用∮12钢筋,长宽方向设置根数符合要求。
5、满膛架设置垂直剪刀撑。在中间和四周按照设计要求设置纵横向双向剪刀撑且应一直到顶,与水平夹角为45~600,剪刀撑均与地坪抵紧,并将满膛架与柱牢固连结。
6、满膛架按要求设置水平竹笆防护层(兼操作层)。
7、按设计要求支梁、板模板。
8、按楼层分层浇筑柱混凝土,并浇水养护。
9、绑扎梁、板钢筋。
10、浇筑梁、板混凝土。
11、主梁按1.5‰起拱,次梁在主梁的基础上按1.5‰起拱,板在次梁的基础上沿短跨按1.5‰起拱。
13、梁、板混凝土待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模。跨度大于8m的梁板必须采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拆模的施工程序。
六、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1、采取先浇柱,后浇梁、板的施工程序。
2、梁板采取由中间向两边对称浇筑的施工顺序。
3、采用汽车泵浇筑,模板上混凝土堆料厚度不得超过200㎜。
七、监测
梁板高支模采用扣件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每天进行安全检查,公司进行浇筑前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连接扣件是否松动。架体是否不均匀沉降、垂直度。
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脚手架体和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3)、架体在承受六级大风和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4)、在浇捣高支模梁板砼前,由项目部、公司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砼。浇砼的过程中,浇筑区域模板支架内不得有作业人员和检测人员存在,原则上高支模砼浇筑施工时下方不得有任何作业人员。检测人员在砼浇筑区域外发现支架有松动、变形,应及时通知上方作业人员停止施工,撤离作业人员,确认无危险后方可进行加固施工。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工具
1
立杆钢管弯曲3m<L≤4m
4m<L≤6.5m
≤12mm
≤20mm
钢板尺
2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
≤30mm
钢板尺
3
立杆垂直度全高
绝对偏差≤100mm
吊线和卷尺
4
立杆脚手架高度H内
相对值≤H/400
钢板尺
八、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1)高架混凝土梁、板应待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做好同条件养护试块。
(2)梁板采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拆模的施工程序。
九、质量通病的预防及纠正
1、标高偏差:必须用水准仪在钢管立杆上抄测1m标高控制点,用红漆做成“▼”形明显标记,同时在楼层柱上抄测1m标高控制点,并应核对无误。
2、模内清理不干净:合模之前应对柱墙根部进行一次清扫,合模时应防止杂物掉进柱、梁模内,浇筑砼前再进行一次清扫。
3、模板位移:
3.1柱模根部和顶部要采用内撑外顶的方法固定牢固,发生偏差应认真校正。
3.2梁模支完后要对贯通的梁拉通线检查,以保证整体位置准确。
4、砼漏浆:模板拼装前,在两片模板的接缝处贴一道1cm宽海绵条,以保证模板的接缝严密。
十、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中要严把材料关:所使用的木方、胶合板、钢管等材料应符合其规格、材质等要求。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应严禁使用。
3、建立模板管理、使用制度以及必要的奖罚制度,以保证模板的质量。
4、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项目部质检员和班组兼职质量员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以保证对施工质量的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5、做好技术交底和跟踪检查工作。
十一、施工安全措施
1、模板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必要时应先设临时支撑,然后进行拆卸。拆下的模板和零件,严禁向楼层以下抛扔。
2、装拆模板,必须有稳固的登高工具。
3、在模板的紧固件、连接件、支承件未安装完毕前,不得站立在模板上操作。
5、安装柱模时,应随时支撑固定,防止倾覆。遇有中途停歇,应将已就位的模板或支承件连接稳固,不得单摆浮搁。拆模时,如有间歇,亦应将已拆下的模板和配件及时运走,防止坠落伤人。
6、操作工具及模板连接件要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严禁放在脚手架或操作台上。
8、柱模板的支撑必须牢固,确保整体稳定。
9、使用电动工具,注意用电安全,并应有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照明采用36V以下低压电源。
10、模板堆放场地及在施工现场内,不得进行明火焊接、切割作业。如必须进行焊接、切割时,应有可靠的消防措施。
11、浇筑混凝土时,应设专人看护模板,如发现模板倾斜、位移、局部鼓胀时,应及时采取紧固措施,方可继续施工。
12、高空作业时,应按规定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带,同时应严格执行有关高空作业的规程和文件的规定。
13、重复使用的模板应进行挑选,破损和污染严重的不得使用。
14、高空装拆模板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并应设置警示标志。作业区周围及出入口外,应设专人负责安全巡视。
15、临边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十二、附:模板设计计算书
(一)250×900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梁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4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8.75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250×900
新浇混凝土层高(m)
12.6
梁侧楼板厚度(mm)
120
二、荷载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面板
0.1
面板及小梁
0.3
模板面板
0.5
模板及其支架
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梁
1.5
板
1.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kN/m2)
1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kN/m2)
对水平面模板取值
2
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
基本风压ω0(kN/m2)
0.35
非自定义:0.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1.06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0.8
三、模板体系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9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700
步距h(mm)
18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b(mm)
9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35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3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
1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
300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0000
取单位宽度1000mm,按二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
q1=0.9max[1.2(G1k+ (G2k+G3k)×h)+1.4Q1k,1.35(G1k+ (G2k+G3k)×h)+1.4×0.7Q1k]×b=0.9max[1.2×(0.1+(24+1.5)×0.9)+1.4×2,1.35×(0.1+(24+1.5)×0.9)+1.4×0.7×2]×1=29.77kN/m
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1+(24+1.5)×0.9]×1=28.01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kN/m
q2=(G1k+ (G2k+G3k)×h)×b=[0.1+(24+1.5)×0.9]×1=23.05kN/m
1、强度验算
Mmax=0.125q1L2=0.125q1l2=0.125×29.77×0.122=0.06kN·m
σ=Mmax/W=0.06×106/37500=1.55N/mm2< [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0.521qL4/(100EI)=0.521×23.05×1254/(100×10000×281250)=0.01mm< [ν]=l/400=125/400=0.31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3=0.375 q1静l +0.437 q1活l=0.375×28.01×0.12+0.437×1.76×0.12=1.41kN
R2=1.25q1l=1.25×29.77×0.12=4.65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R3'=0.375 q2l=0.375×23.05×0.12=1.08kN
R2'=1.25q2l=1.25×23.05×0.12=3.6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40×9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78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54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243
为简化计算,按四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
q1=max{1.41+0.9×1.35×[(0.3-0.1)×0.25/2+0.5×(0.9-0.12)]+0.9max[1.2×(0.5+(24+1.1)×0.12)+1.4×1,1.35×(0.5+(24+1.1)×0.12)+1.4×0.7×1]×max[0.35-0.25/2,(0.7-0.35)-0.25/2]/2×1,4.65+0.9×1.35×(0.3-0.1)×0.25/2}=4.68kN/m
q2=max[1.08+(0.3-0.1)×0.25/2+0.5×(0.9-0.12)+(0.5+(24+1.1)×0.12)×max[0.35-0.25/2,(0.9-0.35)-0.25/2]/2×1,3.6+(0.3-0.1)×0.25/2]=3.63kN/m
1、抗弯验算
Mmax=max[0.107q1l12,0.5q1l22]=max[0.107×4.68×0.452,0.5×4.68×0.32]=0.21kN·m
σ=Mmax/W=0.21×106/54000=3.9N/mm2< [f]=15.44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max=max[0.607q1l1,q1l2]=max[0.607×4.68×0.45,4.68×0.3]=1.405kN
τmax=3Vmax/(2bh0)=3×1.405×1000/(2×40×90)=0.59N/mm2< [τ]=1.78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ν1=0.632q2l14/(100EI)=0.632×3.63×4504/(100×9350×2430000)=0.04mm< [ν]=l/400=450/400=1.12mm
ν2=q2l24/(8EI)=3.63×3004/(8×9350×2430000)=0.16mm< [ν]=l/400=300/400=0.75mm
满足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梁头处(即梁底支撑小梁悬挑段根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1l1,0.393q1l1+q1l2]=max[1.143×4.68×0.45,0.393×4.68×0.45+4.68×0.3]=2.41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3=1.28kN,R2=2.41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2l1,0.393q2l1+q2l2]=max[1.143×3.63×0.45,0.393×3.63×0.45+3.63×0.3]=1.87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3=1.11kN,R'2=1.87kN
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mm)
Ф48×3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
主梁自重忽略不计,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σ=Mmax/W=0.708×106/4490=157.79N/mm2< [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2.485kN
τmax=2Vmax/A=2×2.485×1000/424=11.72N/mm2< [τ]=125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1.19mm< [ν]=l/400=700/400=1.75mm
满足要求!
4、纵向水平钢管时支座反力验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2.48kN,R2=2.48kN
标准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2.04kN,R2'=2.04kN
七、纵向水平钢管验算
钢管类型
Ф48×3.5
钢管截面面积A(mm2)
489
钢管截面回转半径i(mm)
15.8
钢管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钢管截面惯性矩I(cm4)
12.19
钢管截面抵抗矩W(cm3)
5.08
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钢管抗压、弯强度设计值[σ](N/mm2)
215
计算简图如下:
R=max[R1,R2]=2.48kN,R'=max[R1',R2']=2.04kN
1、抗弯验算
纵向水平钢管弯矩图(kN·m)
σ=Mmax/W=0.38×106/4490=84.88N/mm2< [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纵向水平钢管剪力图(kN)
Vmax=3.327kN
τmax=2Vmax/A=2×3.327×1000/424=15.69N/mm2< [τ]=170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纵向水平钢管变形图(mm)
νmax=0.74mm< [ν]=l/400=900/400=2.25mm
满足要求!
4、扣件计算
R=5.46kN<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同理可知,左侧立柱扣件受力R=5.46kN<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八、立柱验算
钢管类型
Ф48×3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24
回转半径i(mm)
15.9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4.49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λ=h/i=1800/15.9=113.21< [λ]=150
长细比满足要求!
查表得,φ=0.54
1、风荷载计算
Mw=0.92×1.4×ωk×la×h2/10=0.92×1.4×0.3×0.9×1.82/10=0.1kN·m
2、稳定性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公式5.2.5-14,荷载设计值q1有所不同:
1)面板验算
q1=0.9×[1.2×(0.1+(24+1.5)×0.9)+0.9×1.4×2]×1=27.16kN/m
2)小梁验算
q1=max{1.29+(0.3-0.1)×0.25/2+0.9×[1.2×(0.5+(24+1.1)×0.12)+0.9×1.4×1]×max[0.35-0.25/2,(0.9-0.35)-0.25/2]/2×1,4.24+(0.3-0.1)×0.25/2}=4.27kN/m
同上四~七计算过程,可得:
R1=10.19kN,R2=10.21kN
立柱最大受力Nw=max[R1+N边1,R2+N边2]+Mw/lb=max[10.19+0.9×[1.2×(0.75+(24+1.1)×0.12)+0.9×1.4×1]×(0.9+0.35-0.25/2)/2×0.9,10.21+0.9×[1.2×(0.75+(24+1.1)×0.12)+0.9×1.4×1]×(0.9+0.9-0.35-0.25/2)/2×0.9]+0.1/0.7=13.45kN
f=N/(φA)+Mw/W=13453.31/(0.54×424)+0.1×106/4490=80.42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九、立柱地基基础计算
地基土类型
粉砂土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k(kPa)
120
立柱垫木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mf
0.8
垫板底面面积A(m2)
0.15
立柱底垫板的底面平均压力p=N/(mfA)=13.45/(0.8×0.15)=112.11kPa<fak=120kPa
满足要求!
(二)梁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L1(6)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8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400×70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10.4
梁侧楼板厚度(mm)
120
二、荷载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面板
0.1
面板及小梁
0.3
模板面板
0.5
模板及其支架
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梁
1.5
板
1.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kN/m2)
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kN/m2)
对水平面模板取值
2
模板支拆环境不考虑风荷载
三、模板体系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9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800
步距h(mm)
18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
900、9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4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1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间距@900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40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4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
400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0000
取单位宽度1000mm,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
q1=0.9max[1.2(G1k+ (G2k+G3k)×h)+1.4Q1k,1.35(G1k+ (G2k+G3k)×h)+1.4×0.7Q1k]×b=0.9max[1.2×(0.1+(24+1.5)×0.7)+1.4×2,1.35×(0.1+(24+1.5)×0.7)+1.4×0.7×2]×1=23.57kN/m
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1+(24+1.5)×0.7]×1=21.81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kN/m
q2=(G1k+ (G2k+G3k)×h)×b=[0.1+(24+1.5)×0.7]×1=17.95kN/m
1、强度验算
Mmax=-0.1q1静L2+0.117q1活L2=-0.1×21.81×0.132+0.117×1.76×0.132=0.04kN·m
σ=Mmax/W=0.04×106/37500=0.94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0.677qL4/(100EI)=0.677×17.95×133.334/(100×10000×281250)=0.014mm≤[ν]=l/400=133.33/400=0.33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4=0.4 q1静l +0.45 q1活l=0.4×21.81×0.13+0.45×1.76×0.13=1.27kN
R2=R3=1.1 q1静l +1.2 q1活l=1.1×21.81×0.13+1.2×1.76×0.13=3.48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R4'=0.4 q2l=0.4×17.95×0.13=0.96kN
R2'=R3'=1.1 q2l=1.1×17.95×0.13=2.63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40×9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78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54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243
为简化计算,按四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
q1=max{1.27+0.9×1.35×[(0.3-0.1)×0.4/3+0.5×(0.7-0.12)]+0.9max[1.2×(0.5+(24+1.1)×0.12)+1.4×2,1.35×(0.5+(24+1.1)×0.12)+1.4×0.7×2]×max[0.4-0.4/2,(0.8-0.4)-0.4/2]/2×1,3.48+0.9×1.35×(0.3-0.1)×0.4/3}=3.51kN/m
q2=max[0.96+(0.3-0.1)×0.4/3+0.5×(0.7-0.12)+(0.5+(24+1.1)×0.12)×max[0.4-0.4/2,(0.8-0.4)-0.4/2]/2×1,2.63+(0.3-0.1)×0.4/3]=2.66kN/m
1、抗弯验算
Mmax=max[0.107q1l12,0.5q1l22]=max[0.107×3.51×0.92,0.5×3.51×0.42]=0.3kN·m
σ=Mmax/W=0.3×106/54000=5.64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max=max[0.607q1l1,q1l2]=max[0.607×3.51×0.9,3.51×0.4]=1.919kN
τmax=3Vmax/(2bh0)=3×1.919×1000/(2×40×90)=0.8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ν1=0.632q2l14/(100EI)=0.632×2.66×9004/(100×9350×2430000)=0.49mm≤[ν]=l/400=900/400=2.25mm
ν2=q2l24/(8EI)=2.66×4004/(8×9350×2430000)=0.37mm≤[ν]=l/400=400/400=1mm
满足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梁头处(即梁底支撑小梁悬挑段根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1l1,0.393q1l1+q1l2]=max[1.143×3.51×0.9,0.393×3.51×0.9+3.51×0.4]=3.61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4=2.35kN,R2=R3=3.61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2l1,0.393q2l1+q2l2]=max[1.143×2.66×0.9,0.393×2.66×0.9+2.66×0.4]=2.74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4=2.03kN,R'2=R'3=2.74kN
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mm)
Ф48×3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
主梁自重忽略不计,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σ=Mmax/W=0.363×106/4490=80.78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5.078kN
τmax=2Vmax/A=2×5.078×1000/424=23.95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0.07mm≤[ν]=l/400=400/400=1mm
满足要求!
4、扣件抗滑计算
R=max[R1,R3]=0.88kN≤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同理可知,左侧立柱扣件受力R=0.88kN≤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七、立柱验算
钢管类型
Ф48×3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24
回转半径i(mm)
15.9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4.49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λ=h/i=1800/15.9=113.21≤[λ]=150
长细比满足要求!
查表得,φ=0.54
立柱最大受力N=max[R1+N边1,R2,R3+N边2]=max[0.88+0.9max[1.2×(0.75+(24+1.1)×0.12)+1.4×2,1.35×(0.75+(24+1.1)×0.12)+1.4×0.7×2]×(0.9+0.4-0.4/2)/2×0.9,10.16,0.88+0.9max[1.2×(0.5+(24+1.1)×0.12)+1.4×2,1.35×(0.5+(24+1.1)×0.12)+1.4×0.7×2]×(0.9+0.8-0.4-0.4/2)/2×0.9]=10.16kN
f=N/(φA)=10.16×103/(0.54×42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