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非常满意
很满意
一般
不满意
第二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课程标准]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重点难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预习学案
一柏拉图
生平:
1.柏拉图 出生,20岁左右师从 ,学习 。
高二历史组陈辉 编写 吕静 审定 姓名 编号36
2.雅典民主政权以 和 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3.BC387柏拉图建立了 学园.
主要思想
4.柏拉图哲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提出了唯心主义的 ,认为 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 的反映。
5.《理想国》是 著作,其中伦理学的主题——什么是正义贯穿其中,政治应该建立在伦理之上。理想的正义之邦有三种人组成 ,
,
6《法律篇》强调 ,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二:亚里士多德
生平:
1: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部小城斯 塔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王室的御医。
2:前367年,亚里士多德17岁的时候来到了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 雅求学,师从柏拉图。
3: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接受马其顿国王 腓邀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的老师。:
4: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征服了整个希腊。亚历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并在那里讲学。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因此被人称为“逍遥学派”。
5: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逝,雅典人再次掀起反马其顿的热潮。亚里士多德再次离开雅典。前322年,他在卡尔基斯抑郁而终。
主要思想:
百科全书式的大师:
1:创立了庞大的科学体系内容丰富构成古代的百科全书。自17世纪开始每种知识的进步都开始于亚里士多德。
2:进退在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
指出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提出可容纳一切的 创立演绎推理的
:
3:表现出很强的 认为知识起源于 思想接近唯物主义但有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动力到向
探究学案
1:在中西文化史上,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的文化巨人。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异同。C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评价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B
检测学案
一、选择题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 (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旧唯物主义观点
2.他设计了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这个人是指( )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 莫尔 D圣西门
3.柏拉图最终的培养目标是( )
A武士B士农工商C哲学家D公民
4. 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 )
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5.提出“无学识者不能治国”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莫尔 D马基雅维利
6.古希腊的阿卡德米学院是( )创办的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泰勒斯
7.下列有关柏拉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曾师从亚里士多德,学习哲学
B曾三次到北非文化中心居勒尼,希望把那里的统治者变成哲学家
C他创办的阿卡德米学院,成为培养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重要基地
D他的《理想国》是叙事体著作,给后人智慧的启发
8.下列哪些人物是阿卡德米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 )
①泰阿泰德 ②欧多克索 ③亚里士多德 ④苏格拉底 ⑤柏拉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③④⑤ C②④③⑤ D①②④⑤
9.《理想国》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
A什么是正义 B法治优于人治
C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 D理想国中的居民分成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10.与苏格拉底并称为古希腊“三贤”的是( )
A.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B. 泰勒斯 柏拉图
C.泰勒斯 普罗塔格拉 D. 亚里士多德 康德
11.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他曾经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并在柏拉图死后,亲自主持阿卡德米学园
B.是马其顿王国王子亚力山大的老师,对亚历山大的成长有较大影响
C.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了“中道”理论,认为法治优于人治。
D.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研究集中在演绎法上,即从特殊到一般的推论上。
12.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历史上称他及他的弟子们为“逍遥学派”,原因是( )
A.因为他和马其顿王室关系密切,可以在帝国内部任何地方讲学。
B.因为他和马其顿王室关系密切,他可以随意宣讲任何政治理论,不受限制。
C.每天教学任务不受限制,甚至可以不学习任何问题。
D.他习惯早上和学生一起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时候讨论哲学问题,显得逍遥自在。
13.“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说明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怀有高度的敬意,但是却不盲从,师徒两人对同一事物看法不同的是( )
①对“理念”的认识 ②关于物质世界的研究价值 ③对教育与政治关系的理解 ④对于法律性质的认知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发生革命和内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 )
A.私有制的产生 B. 不平等 C. 专制的结果 D. 人治的弊端
15.“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这句话体现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思想( )
A.严密的逻辑学思想 B. 三断论的分析方法
C.属于他在政治学方面的思想 D. “中道”理论
16.上题中所反映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中国古代那位思想家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
A.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B. 孔子“中庸”的思想
C.孟子“性善”的思想 D. 韩非的严刑峻法
17.亚里士多德曾经向他的学生讲解希腊人的一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根据这个谚语的内容猜想当时亚里士多德正在与学生讨论哪个方面的问题( )
A.逻辑学中的“三段论” B. 政治学中的法治问题
C.研究时的材料收集方法 D. 生活实践中的理性准则
18.亚里士多德研究领域中没有涉及到的有 ( )
A.生物学 B.物理学 C.哲学 D.遗传学
19.以下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被后人称赞为“学者中的大师”“所有思想家中的永恒巨人”。
B.他的科学探索精神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C.对古代世界各地已知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D.他对真理和智慧的热爱和追求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索新知。
布置作业: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反思:
BBCAB BCAA
10——14 ABDBB 15——19DBADC
思路点拨:相同之处:1)时代背景:两人都处在天下大乱的时代,面临相同的问题。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仁学”和“理念论”;2)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3)两者都比较重视统治者的作用,并且都最终倒向人治。
不同之处:孔子的仁最根本的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贵族政体;而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孔子的视野要比柏拉图的宽泛得多。
主要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广泛而深邃,涉及到哲学、政治学、逻辑学、伦理学、教育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如在哲学方面,提出人的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在政治学方面,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逻辑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理论;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了”中道“理论等。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贡献卓越。首先,在科学研究方面,对古希腊人已知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写下了许多开创性著作,留下了许多丰富的科学遗产。第二,他以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为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研究提供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