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屈辱的条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
3、课时:1
二、教学课题
1、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认识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学习联系比较的学习方法。
3、思考中国富强的道路和途径。
三、教材分析
教材选取三个重大事件:一是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二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三是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教材侧重于通过介绍这些不平等的条约,向学生们呈现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历史,提示了中国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程。
本课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本课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
2、学法:资料搜集、整理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引入历史
1、音乐引入,调动学生情绪
①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从哪年到哪年吗?1840年发生了什么事件? (1840-1949) (鸦片战争)
②学生齐读:教材第61页课题下这段文字。
(播放《万里长城永不倒》音乐)
2、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清政府的落后无能,世界列强的蚕食掠夺,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翻开中国近代的部分历史,(课件演示历史画卷表格)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
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公元时间
1840年
1894年
1900年
(二)学文明理,走进历史
学习三个条约
《南京条约》
1、播放《鸦片战争》录像片段。
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使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恼羞成怒,再次露出了他们丑恶的嘴脸,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通过短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英国因为中国销毁鸦片而发动战争,是侵略,清政府落后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2、学生读《南京条约》的赔偿条款,提示学生可自由朗读也可默读。
(看视频和赔款条约,从内心感受条约的不平等,感受痛楚与耻辱)
3、用一个词来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谈心情(愤怒、生气、痛楚、耻辱、不平等……)
《马关条约》
1、播放《甲午风云》录像片段。
1894年发生了什么?谁战败了?结果是什么你知道吗?
2、学生读《马关条约》的赔偿条款。提示学生可以把你最气愤的条款大声读出来。
3、结合条约的内容用一句话来表达你此刻的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充分表达:(我感到非常的心痛和耻辱,当时的清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大量赔款,经济损失惨重;割地,国家主权丧失……)
师总结:是的,1888年北洋水师建成之时堪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曾经让日本退避三舍,却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打得全军覆没! 也因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落后无能的清政府!(1888年之后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
然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更加让中国人民感到耻辱和灾难深重。 一起来了解
《辛丑条约》
1、播放《八国联军侵华》的片段。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宣战后的清政府再次战败,结果是什么?
2、学生读《辛丑条约》。(师不再作提示,学生自己掌握读的形式)
3、你最气愤的最关注哪一条款?(第一条:巨大的赔款额) 谁来大声地读一读?(可指一生或两生大声地读一读) 为什么最气愤呢?说说你的想法和感受来。
师将三个条约中最主要的内容以一张幻灯片出示:
对比三个条约的相关内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赔偿和割地)
感知损失惨重
1、计算还清《辛丑条约》的债务,每个中国人要负担多少? 仅以《辛丑条约》赔款为例
计算的结果:四亿五千万即当时中国总人口,以示每人一两,达羞辱中国人之意
【当时中国经济萧条,分39年还,年息4厘,本息合计9.82亿两白银,加上地方赔款,总赔款超过10亿两白银。如果39年(1901-1940)全部要还清,每个中国人要还2两。实际赔付5.76亿两白银,每个中国人负担了1两多】
结论:谁来说一说你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
下面我们通过数数位的方式再来感受“10亿”这个数字:
2、与学生一起数10亿。(能过数零为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当时我国损失之惨重)
3、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为8000万两白银,10亿这个赔款数字给你什么感觉?给我们国家带来的是什么? 板书:损失惨重
感知山河破碎
1、(再来看割地)当时,有这样一幅的画,名为“时局图” ,我们看。
(1)你看明白了什么?
(2)你知道当时有哪些国家侵占了我们的国土吗?
看,这就是当时我们国家的山河!它已经怎样了?一种什么状态?
(3)谁知道他们霸占我们的领土是要做些什么呢?
(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和原料,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2、小结:板书“山河破碎”
议一议
1、这些条约中的赔款和割地,是我们应该要赔的吗?
2、下面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当时我们能不签订这些条约?为什么? (列强的贪婪和疯狂、清政府腐败无能)
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导出:这些条约都是战败后被迫签订,当时是不能不签订这些条约的。是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是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的。
3、嗯,当时由于落后与无能清政府战败了,为了保全自己的傀儡统治,战败后的清政府也只能被迫接受列强的侵略要求割地和赔款了,所以说这是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
(是近代世界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是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的,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世界列强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
4、同学们,这三次战争清政府都战败了,随之而来的则是被迫的割地,赔款和丧失国家主权,从这血的教训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暗示“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板书)
5、小结:是的,如果一个国家落后,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无能,那么它的百姓就必然会饱受屈辱,任人宰割。
(三)深化拓展,反思历史
1、鸦片战争以后,类似这样的屈辱条约还有很多,当时的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榨和剥削。想象一下,当时的中国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通过学生汇报引出并板书:民不聊生 中国社会民不聊生,人民流离失所。
(下面来看图片)镜头一:百姓饥饿贫瘠的生活图片
同时中国人还深受洋人的奴役(一起来看)
镜头二:中国人被洋人奴役的惨状(共三张图片,第三张图片是华人与狗的故事)
知道华人与狗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 老师可向学生介绍
“犬不准入内”、“华人不准入内”,这意味着什么? 导出并板书:人格丧失
板书之后:学生齐读板书内容
2、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状况,面对这些惨状同学们,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可讨论)
3、小结:面对这些惨状,我们明白了: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不被列强入侵;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换来国家的尊严;也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换来永久的和平。
我们要:(生齐读:勿忘国耻 振我中华)
(四)导行辨析,感悟历史
历史学完了,回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复兴,我们国家要富强,要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小组讨论交流后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周总理当年曾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等
师:同学们真有志气,难怪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好样的!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五)总结:回想一下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请每位同学根据本课所学知识,结合你对现今社会的一些了解,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编辑一份以“祖国的昨天、今天、明天”为主题的手抄报。
要求:1、图文并茂,并能体现爱国思想感情。
2、内容以感怀过去、体味现在、展望将来为主。
3、可加入自己在今天、明天中应该做的,能做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损失惨重
屈辱的条约 山河破碎
民不聊生
人格丧失
六、教学反思
《屈辱的条约》是北师大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勿忘国耻”的第三课。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政府的无能、国家的落后,致使国家接二连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
本课学习研究的思路: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阐述自己的感受—产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五年级学生对待事物已经有自己的见解,以及一定的辨别客观事实的能力。这一单元承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残酷、悲惨与现实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就学生的阅历而言,学生对于那个年代了解得不多并且对于祖国的屈辱史不甚了解,对于“殖民地”这样的专业术语,学生不能理解。
所以,本课我通过让学生了解史事,通过了解所签署的条约,让学生知道在清代末期中华民族的领土被割让、被租借,认识祖国山河破碎,满目沧桑的情形。通过体验感悟,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破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
在了解《辛丑条约》赔款给中国带来怎样的灾难这一环节,没有预料到学生的计算成了一个难点。学生很长时间没有算出来,所以教师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但学生所得到的结论却是很深刻的,也成为本课的一个亮点。教师也自然的引导到了感知沧桑这一环节。
当然,本课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堂课没有进行40分钟,而仅仅是实施了35分钟的时间,这是本课最大的一个败笔。从中不难看出本课存在的其他问题。
2、在学习时局图这部分时候,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不言而喻”和“一目了然”的含义,有一带而过的感觉,不深不透。
3、学生情感调动不够。备课时自己也知道,情感调动是本课的重点,但在实际授课时,自己并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各个环节只是浮在水面,没有沉下去,显得蜻蜓点水,缺乏实际效果。
4、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反思自己的这节课,确实自己设计了引导学生感悟历史,从而导行的环节,而是学生表达还是不够充分,用考研员的话说,只是口号式的,似乎缺乏某种更深层次。
5、对本节课,自己也算是进行认真的准备,但从实施的整体效果看,不够理想。对每一个环节均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深”下去,以使学生的情感达到更深的层次。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辽宁省
学校:大连市长海县小长山乡中心小学
姓名:刘云胜
通讯地址:大连市长海县小长山乡中心小学
邮编:116501
联系电话:8974456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