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义乌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
龚文龙
【摘 要】通过对义乌市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实证性、相关性分析得出: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相关关系。从进口和出口的比较看,进口对各产业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出口,说明鼓励进口比促进出口更有利于义乌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字】义乌;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The Relation Between Yiwu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
Gong Wenlong
Abstract: Trough empirical and relative analysis of Heilongjiang foreign trade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re exist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Comparing import and export, we find that import plays larger driving role than export, namely, import is more beneficial than export to optimize Yiwu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Yiwu, foreign trad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良好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义乌是一座享誉海内外的国际性商贸城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义乌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越来越高。而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义乌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升级。义乌作为国际性商贸城市,其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怎样的关系,又如何能使两者更好的相互促进和发展。
一、义乌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对外贸易方面,增长迅猛,出口份额远高于进口份额。
2000年义乌市自营进出口总额13553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0623万美元,进口总额2930万美元。到2010年义乌市全年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31.2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2.7%,其中出口28.6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4.1%,高出全国增长水平2.8个百分点;进口2.6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9.2%。进、出口额分别是2000年时的8.9倍和27倍,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01%和34.98%。(详见表一)
表一 义乌市进出口总额 单位(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2000
13553
10623
2930
2001
23803
20864
2939
2002
45424
40717
4707
2003
78817
73389
5428
2004
98784
86624
12160
2005
117600
109200
8400
2006
146569
134067
12502
2007
182400
167000
15400
2008
208000
191000
17000
2009
235371
213561
21810
2010
312000
286000
26000
数据来源:义乌市历年统计公报
(二)市场趋于多元化,但出口商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近年来义乌市出口市场不断趋于多元化,目前,商品出口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商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2009年自营出口213561万美元,出口量前三位商品分别是纺织服装类出口11.8亿美元,增长11.6%;机电产品出口2.1亿美元,增长12.3%;塑料制品出口1.1亿美元,增长31.1%,纺织服装类出口就占到了5成多。一方面,说明了纺织服装类在义乌市对外贸易中的突出地位,并且竞争力较强;但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义乌市出口商品的档次还比较低,还是以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就需要义乌市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水平,进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三)义乌市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与浙江省及全国平均比较
1、产业结构
表二 2010年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义乌市
2.8
43.2
54.0
浙江省
5.0
51.9
43.1
全国
10.2
46.8
43.0
数据来源:义乌市、浙江省、中国2010统计公报
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义乌市的产业高级化程度高于浙江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较国内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北京2010年三次产业构成为0.9:24.1:75),这也反映了浙江省作为中国较为发达的省份,但其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还不高,仅和全国平均水平相当。
2、对外贸易
2010年义乌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1.2亿美元,增长32.7%,其中出口28.6亿美元,增长34.1%,高出全国增长水平2.8个百分点;进口2.6亿美元,增长19.2%。
二、对外贸易与义乌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性分析
2000—2010年间,义乌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高达34.98%,同期中国和浙江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8.29%和22.48%,义乌都高出很多。2011年3月义乌市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中国第十个经济新特区,这对义乌市国际贸易的发展无疑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为了能进一步分析对外贸易跟义乌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对三次产业增加值同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分析。据此我们可以分别就出口和进口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1)
(2)
在上面的方程式中,方程中的分别表示一、二、三次产业各年的增加值,X
和M分别为各年的出口量和进口量。根据上述方程,我们用义乌市2000—2010年的经济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分析结果如表三所示。
表三 义乌市对外贸易对三次产业产值相关分析
F
第一产业
0.731
0.268
0.738
25.325
1.193
0.384
0.856
53.724
第二产业
0.573
0.482
0.934
131.472
1.059
0.653
0.971
305.119
第三产业
2.003
0.611
0.911
92.558
2.714
0.837
0.969
288.688
根据义乌市历年统计公报数据计算所得
从上表的回归结果我们可知:对外贸易与三次产业产值增长都呈正相关关系,即进出口的发展可以促进义乌市三次产业的发展。但进出口对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就出口来讲,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0.2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0.4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0.611个百分点。说明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要大于第二产业,而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又大于第一产业,因此,出口的发展会使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而使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同时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对比重来讲,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又要快于第二产业,所以我们可以说出口有利于义乌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们再来看进口,进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0.38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0.6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0.837个百分点。说明进口贸易的发展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度大于第二产业,而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又大于第一产业。所以进口贸易的发展会使第一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相对增加,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则处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进口有利于义乌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另外,我们从进口和出口的比较来看,进口对各产业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出口。进口对第一产业的拉动作用比出口要多0.116个百分点,进口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比出口要多0.129个百分点,进口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比出口要多0.226个百分点。这说明鼓励进口比促进出口更有利于义乌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对义乌市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相关性分析显示,目前义乌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已接近中等发达水平,但和北京和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本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对外贸易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据此分析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从表三我们知道,进出口额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系数最大,也就是说发展对外贸易对第三产业贡献度最大。发展服务贸易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该地区为商品交换提供的服务水平的高低。义乌应以义博会、文博会等大型展会为平台,在推广产品的同时,也要把义乌市场这个大平台更好的进行推广。积极鼓励和支持内外资向国际物流、金融、会议展览等领域投资,以此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二)加快义乌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更好的服务国际贸易
目前,义乌的现代物流已经起步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义乌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但目前义乌的物流业整体还较为分散,国际物流申报的中间环节复杂,效率也往往较低。有效的扭转物流效率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l、政府要引导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2、以行业自律为宗旨,强调物流管理行业协会的协调能力。3、培育现代物流市场,建立完善现代物流体系。4、改进物流管理方式,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在物流管理上,重点制止行业保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5、采取高效运作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6、物流企业应与科技共同进步,同国际先进物流业接轨。
(三)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义乌当前对外贸易中,还以加工贸易为主。因此首先要坚持加工贸易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提高发展集聚力,政府要强化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其次着力建立政策性支持鼓励体系,充分发挥加工贸易在扩大就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其向研发设计、高附加值产品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延伸,提高加工贸易的出口增值率。再次加强本地配套产业发展,增强本地企业技术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放大加工贸易的辐射和集聚效应,延长加工贸易在地区内的产业链。总之,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及适当的政策,形成开放经济与义乌市产业结构升级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傅俊英. 关于义乌市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对策[J]. 市场周刊 2005,(3).
[2] 何勋.义乌对外贸易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0,(6).
[3]吴进红.对外贸易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J].国际贸易问题,2004,(4).
[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