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养鸡一百问.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846687 上传时间:2025-03-04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鸡一百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养鸡一百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鸡一百问 第一部分:鸡的饲养与管理 一、嘉隆禽用预混料都有哪些品种?哪类产品较适用于中、小型饲养户? 嘉隆禽用预混料产品有40多个品种,涉及到的禽类品种有:商品蛋鸡、蛋种鸡、商品肉鸡、肉用种鸡、肉用鸭及蛋用鸭等,预混料的添加比例有0.5%、1%、5%、6%等,其中,添加比例为5%、6%的产品比较适用于广大农村饲养户,因为使用该产品在各个饲养阶段只需添加一定比例的玉米、豆粕,在产蛋阶段额外再添加一定量的石粉即可,现以5%的蛋鸡预混料加以说明如何使用? 建议原料标准:   水份% 蛋白质% 脂肪% 纤维% 钙% 玉米 < 14.5 > 8       豆粕 < 13.5 > 43   < 7   麦麸 < 13.5 > 14 > 3 < 12   石粉         ¦ 38 参考配方:   产品及使用阶段 混合比例% 主要营养指标 玉 米 豆 粕 麸 皮 石粉 预混料 粗 蛋白 钙 有效 磷 代谢能 (千卡/公斤) 蛋小鸡(0—6周) 65 30     5 19.2 0.9 0.44 2850 蛋中鸡(7-18周) 64.3 17.5 13.2   5 15.8 0.85 0.43 2750 产蛋期(19周-淘汰) 64.5 23.5 0 7 5 16 3.8 0.42 2700   二、我国饲料原料(能量及蛋白饲料)分级标准都包括哪些?   1、我国饲用玉米的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9.0 ¦ 8.0 ¦ 7.0 粗纤维% < 1.5 < 2.0 < 2.5 粗灰分% < 2.3 < 2.6 < 3.0   2、我国饲用高粱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9.0 ¦ 7.0 ¦ 6.0 粗纤维% < 2.0 < 2.0 < 3.0 粗灰分% < 2.0 < 2.0 < 3.0 我国饲用高粱分级标准水份含量不超过14.0%。   3、我国饲用小麦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14.0 ¦ 12.0 ¦ 10.0 粗纤维% < 2.0 < 3.0 < 3.5 粗灰分% < 2.0 < 2.0 < 3.0 水份含量冬小麦不超过12.5%;春小麦不超过13.5%       4、我国饲用稻谷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8.0 ¦ 6.0 ¦ 5.0 粗纤维% < 9.0 < 10.0 < 12.0 粗灰分% < 5.0 < 6.0 < 8.0 水份不超过14.0%。   5、我国饲用米糠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13.0 ¦ 12.0 ¦ 11.0 粗纤维% < 6.0 < 7.0 < 8.0 粗灰分% < 8.0 < 9.0 < 10.0 水份不超过13.0%。   6、我国饲用小麦麸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15.0 ¦ 13.0 ¦ 11.0 粗纤维% < 9.0 < 10.0 < 11.0 粗灰分% < 6.0 < 6.0 < 6.0 水份不超过13.0%。   7、我国饲用豆粕(饼)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豆粕 豆饼 豆粕 豆饼 豆粕 豆饼 粗蛋白质% ¦ 44.0 ¦ 41.0 ¦ 42.0 ¦ 39.0 ¦ 40.0 ¦ 37.0 粗纤维% < 5.0 < 5.0 < 6.0 < 6.0 < 7.0 < 7.0 粗灰分% < 6.0 < 6.0 < 7.0 < 7.0 < 8.0 < 8.0 粗脂肪%   < 8.0   < 8.0   < 8.0 脲酶活性不得超过0.4%,水份不超过13.0%。   8、我国饲用棉籽饼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40.0 ¦ 36.0 ¦ 32.0 粗纤维% < 10.0 < 12.0 < 14.0 粗灰分% < 6.0 < 7.0 < 8.0 水份不超过12.0%。   9、我国饲用菜籽粕(饼)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菜籽粕 菜籽饼 菜籽粕 菜籽饼 菜籽粕 菜籽饼 粗蛋白质% ¦ 40.0 ¦ 37.0 ¦ 37.0 ¦ 34.0 ¦ 33.0 ¦ 30.0 粗纤维% < 14.0 < 14.0 < 14.0 < 14.0 < 14.0 < 14.0 粗灰分% < 8.0 < 12.0 < 8.0 < 12.0 < 8.0 < 12.0 粗脂肪% < 10.0 < 10.0 < 10.0 水份含量不超过12.0%。     10、我国饲用花生粕(饼)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花生粕 花生饼 花生粕 花生饼 花生粕 花生饼 粗蛋白质% ¦ 51.0 ¦ 48.0 ¦ 42.0 ¦ 40.0 ¦ 37.0 ¦ 36.0 粗纤维% < 7.0 < 7.0 < 9.0 < 9.0 < 11.0 < 11.0 粗灰分% < 6.0 < 6.0 < 7.0 < 7.0 < 8.0 < 8.0 水份含量不超过12.0%。   11、我国饲用向日葵饼粕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向日葵粕 向日葵饼 向日葵粕 向日葵饼 向日葵粕 向日葵饼 粗蛋白质% ¦ 40.0 ¦ 36.0 ¦ 36.0 ¦ 30.0 ¦ 32.0 ¦ 23.0 粗纤维% < 10.0 < 15.0 < 12.0 < 21.0 < 14.0 < 27.0 粗灰分% < 6.0 < 9.0 < 7.0 < 9.0 < 8.0 < 9.0 水份含量不超过12.0%。   12、我国鱼粉专业标准(即国产鱼粉)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55.0 ¦ 50.0 ¦ 45.0 粗脂肪% Ÿ 10.0 Ÿ 12.0 Ÿ 14.0 水份% Ÿ 12.0 Ÿ 12.0 Ÿ 12.0 盐份% Ÿ 4.0 Ÿ 4.0 Ÿ 5.0 砂份% Ÿ 4.0 Ÿ 4.0 Ÿ 5.0  如何鉴别真假骨粉?  市售骨粉主要有三种:即:脱胶骨粉、蒸骨粉和生骨粉。 其中:脱胶骨粉用高温方法除去骨髓和脂肪部分,保存期间不易变质,且质量上等; 蒸骨粉和生骨粉因未脱脂胶,保存期间极易变质。 骨粉中的掺假主要有石粉、贝壳粉、细纱等。骨粉伪劣识别可用以下方法: 1. 观察法:纯正骨粉呈黄褐色及呈灰白色,颗粒呈蜂窝状,劣质骨粉一般呈土黄色。掺杂骨粉一般粉碎较细,蜂窝状颗粒少,而假骨粉呈灰白色,其中无蜂窝状颗粒。 2. 清水浸泡法:纯正骨粉颗粒在水中浸泡不分解,而假骨粉的颗粒能被水分解成粉状,与水混合后,又很快沉淀。 3. 饱和盐水漂浮法:纯正骨粉颗粒可漂浮于浓盐水表面;而假骨粉颗粒不能在浓盐水表面漂浮,快速沉入水底。 4. 焚烧法:将少量骨粉样品放入金属容器(如铁勺)内,置火焰上焚烧,纯正骨粉先产生蒸汽,然后产生刺鼻的烧毛发气味,而掺杂骨粉所产生的蒸汽和气味相对少。   四、各品种鸡的营养需要指标都包括哪些?   1、京白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项 目 生长鸡周龄 产蛋率(%) 0~ 8 9~ 18 18周龄< 5 5~ 高峰> 65 < 65 代谢能(兆卡/千克) 2.85 2.80 2.75 2.75 2.75 粗蛋白(%) 19.0 15.0 16.5 17.5 15.5 钙(%) 1.0 0.8 2.0 3.5 3.7 有效磷(%) 0.4 0.37 0.37 0.42 0.38 蛋氨酸(%) 0.38 0.33 0.33 0.35 0.32 蛋氨酸+胱氨酸(%) 0.64 0.53 0.58 0.65 0.60 赖氨酸(%) 0.95 0.80 0.75 0.83 0.80 精氨酸(%) 1.0 0.89 0.83 0.97 0.92 色氨酸(%) 0.17 0.17 0.16 0.18 0.17   2、迪卡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生长鸡周龄 产蛋鸡 1~ 8 9~ 18 19~ 20 19% 18% 17% 16% 代谢能(兆卡/千克) 2860 2750 2750 2800 2800 2800 2800 粗蛋白(%) 20 15 16 19 18 17 16 能量蛋白比 143 183 171 147 155 165 175 钙(%) 1.0 0.9 2.5 3.7-4.1 3.5-3.8 3.4-3.7 3.4-3.7 可利用磷(%) 0.5 0.45 0.45 0.48 0.46 0.44 0.44 钠(%) 0.2 0.2 0.2 0.18 0.18 0.18 0.18 赖氨酸(%) 1.04 0.71 0.75 0.82 0.78 0.73 0.69 蛋氨酸(%) 0.44 0.32 0.34 0.40 0.38 0.36 0.34 蛋氨酸+胱氨酸(%) 0.75 0.56 0.59 0.70 0.67 0.63 0.59 色氨酸(%) 0.22 0.17 0.18 0.21 0.20 0.19 0.18   3、海蓝棕色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18~ 40周 41~ 60周 61周以上 蛋白质(克/只·天) 蛋氨酸(克/只·天) 蛋氨酸+胱氨酸(克/只·天) 代谢能(大卡/只·天) 钙(克/只·天) 总磷(克/只·天) 赖氨酸(克/只·天) 色氨酸(克/只·天) 钠(克/只·天) 14.0 0.36 0.66 250-300 3.25 0.65 0.79 0.19 0.18 14.0 0.35 0.62 250-300 3.50 0.55 0.72 0.17 0.18 14.0 0.34 0.58 250-300 3.75 0.45 0.67 0.16 0.18    4、星杂579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营养成分 0-6周 6-18周 18周至50%产蛋 种鸡日粮 16% 17% 18% 19% 代谢能(兆卡/千克) 2860 2750 2750 2750 2750 2750 2750 粗蛋白(%) 19 15-16 17-18 16.2 17.2 18.2 19.2 钙(%)       21-40周 40-72周   0.85 0.9 2 3.3-3.5 3.7-3.9 有效磷(%) 0.45-0.5 0.35-0.4 0.35-0.4 0.4 0.43 0.46 0.48 钠(%) 0.2 0.2 0.2 0.2 0.2 0.2 0.2 蛋氨酸(%) 0.4 0.34 0.38 0.34 0.36 0.38 0.40 赖氨酸(%) 0.95 0.72 0.75 0.67 0.71 0.76 0.80 蛋氨酸+胱氨酸(%) 0.70 0.59 0.66 0.60 0.63 0.67 0.71 色氨酸(%) 0.19 0.16 0.18 0.16 0.17 0.18 0.19 异亮氨酸(%) 0.76 0.64 0.72 0.66 0.70 0.74 0.78 苏氨酸(%) 0.67 0.56 0.63 0.53 0.57 0.60 0.63 精氨酸(%) 0.95 0.72 0.82 0.80 0.85 0.90 0.95 5、伊莎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项 目 生长鸡周龄 产蛋期周龄 0-8 9-20 19-35 35以上 代谢能(兆焦/千克) 2.85 2.70-2.75 2.80 2.75 粗蛋白(%) 18.0 15.0 19.0 18.0 蛋氨酸(%) 0.45 0.30 0.41 0.37 蛋氨酸+胱氨酸(%) 0.80 0.53 0.73 0.67 赖氨酸(%) 1.05 0.66 0.82 0.76 色氨酸(%)     0.19 0.17 苏氨酸(%)     0.57 0.53 钙(%) 1-1.10 1.1-1.20 3.8-4.20 4-4.40 有效磷(%) 0.48 0.40 0.42 0.40 钠(%) 0.20 0.20 0.16 0.16 氯(%)     0.15 0.15 6、罗曼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营养成分 1-8周 9-20周 21-41周 42周以上 代谢能(千卡/千克) 2750 2650-2750 2650-2750 2650-2750 粗蛋白质(%) 18.5 14.5 16.5 15.0 钙(%) 1.0 0.9 3.4 3.7 总磷(%) 0.7 0.55 0.65 0.55 有效磷(%) 0.45 0.35 0.45 0.35 钠(%) 0.16 0.16 0.16 0.16 蛋氨酸(%) 0.38 0.29 0.34 0.31 蛋氨酸+胱氨酸(%) 0.67 0.52 0.67 0.58 赖氨酸(%) 0.95 0.65 0.74 0.68 精氨酸(%) 1.10 0.82 0.94 0.86 色氨酸(%) 0.20 0.16 0.18 0.17 亚油酸(%) 1.4 0.8 1.5 1.2     7、爱拔益加(AA)肉用仔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营养成分 育雏饲料 中期饲料 后期饲料 代谢能(千卡/千克) 3080-3300 3035-3355 3190-3410 粗蛋白(%) 22-24 20-22 18-20 粗脂肪(%) 5-10 6-10 6-10 钙(%) 0.9-1.1 0.85-1.0 0.8-1.0 磷(%) 0.65-0.75 0.60-0.70 0.55-0.70 可利用磷(%) 0.48-0.55 0.43-0.50 0.38-0.50 钠(%) 0.18-0.25 0.18-0.25 0.18-0.25 盐(%) 0.30-0.50 0.30-0.50 0.30-0.50 精氨酸(%) 0.88 0.81 0.66 赖氨酸(%) 0.81 0.70 0.53 蛋氨酸(%) 0.33 0.32 0.25 蛋氨酸+胱氨酸(%) 0.60 0.56 0.46 色氨酸(%) 0.16 0.12 0.11   8、艾肉用仔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性别 营养成分 0-14天 15-40天 41天-出栏 粗蛋白(%) 24 21 19 代谢能(千卡/千克) 3100 3200 3200 能量蛋白比 129 152 168 公 钙(%) 0.95-1.00 0.90-0.95 0.85-0.90 有效磷(%) 0.50-0.52 0.48-0.50 0.42-0.46 赖氨酸(%) 1.25 1.05 0.80 蛋氨酸+胱氨酸(%) 0.96 0.85 0.71 粗蛋白(%) 24 19.5 18 代谢能(千卡/千克) 3100 3200 3200 能量蛋白比 129 164 178 母 钙(%) 0.95-1.00 0.85-0.90 0.80-0.90 有效磷(%) 0.50-0.52 0.40-0.45 0.35-0.40 赖氨酸(%) 1.25 0.90 0.70 蛋氨酸+胱氨酸(%) 0.96 0.75 0.65    9、罗曼肉用仔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饲养阶段 幼雏 中雏 大雏 幼雏 中雏 大雏 幼雏 中雏 大雏 幼雏 中雏 大雏 大雏 代谢能(兆焦/千克) 12.13 12.55 12.97 13.39 13.81 粗蛋白(%) 22.1 21.0 19.3 22.4 21.7 20.0 23.7 22.5 20.7 24.4 23.2 21.3 22.0 蛋氨酸(%) 0.47 0.45 0.41 0.49 0.47 0.43 0.50 0.48 0.44 0.52 0.50 0.45 0.47 蛋氨酸+胱氨酸(%) 0.81 0.77 0.75 0.84 0.79 0.73 0.87 0.82 0.76 0.89 0.85 0.78 0.81 赖氨酸(%) 1.16 1.07 0.96 1.20 1.11 0.99 1.24 1.15 1.02 1.28 1.18 1.05 1.09 精氨酸(%) 1.30 1.21 1.08 1.35 1.25 1.12 1.40 1.29 1.16 1.44 1.33 1.19 1.23 色氨酸(%) 0.23 0.22 0.20 0.24 0.23 0.21 0.25 0.24 0.22 0.26 0.25 0.23 0.23 矿物质 幼雏(1-2周) 中雏(3-6周) 大雏(6周以后) 钙(%) 1.00 0.90 0.80 总磷(%) 0.75 0.70 0.70 有效磷(%) 0.50 0.47 0.45 钠(%) 0.15 0.15 0.15   五、影响雏鸡品质的因素都包括哪些? 种鸡质量、种蛋管理、孵化条件三方面因素都会影响雏鸡品质。 1.种鸡质量: (1)种鸡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仔鸡的质量,种鸡如发生鸡白痢、呼吸道支原体病、传染性脑脊髓炎,副伤寒等经种蛋可垂直传播的传染性疫病时,养鸡者不要从这样的种鸡场引进鸡苗,因为这样的鸡苗为带菌(毒)鸡苗,严重影响育雏水平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为了使鸡苗出壳后就有均匀一致的高水平的母源抗体,父母代种鸡在产蛋前期及产蛋期做某些疫苗接种:如新城疫、传染性脑脊髓炎、法氏囊等。有些种鸡场只注重自身利益,提高雏鸡母源抗体水平的疫苗接种不做或不完全做,从而使仔鸡在育雏期易受野毒侵袭而发病,育雏成绩大大受到影响。 (2)种鸡的营养水平 种鸡要生产出高质量的种蛋及合格鸡苗,供给全价、优质、平衡的饲料是基础,如果饲料营养不平衡,则会影响雏鸡质量,如种鸡饲料维生素A缺乏时,出雏时破壳无力,初生雏眼肿胀呈半睡状态;维生素B2缺乏时,初生雏颈弯曲,脚趾弯曲呈卷足麻痹状;维生素E缺乏时,雏表现突眼、水肿等渗出性素质症;缺锰时,主要表现为雏鸡关节短粗变形。 3. 种鸡的遗传、管理因素及种鸡日龄大小也对雏鸡质量产生影响。 2.种蛋管理: 种蛋管理即:种蛋选择、消毒、保存、运输将对鸡苗质量产生影响。 (1)种蛋选择: 在把经粪便污染、破蛋液污染的种蛋和畸形种蛋挑出的情况下,还要注重种蛋的蛋重,鸡苗应来自种蛋50~65g(蛋用鸡种蛋)或52~68g(肉用鸡种蛋) (2)种蛋消毒: 蛋产出后,壳面上附有许多微生物,则细菌繁殖迅速,进而侵入蛋内,影响孵化率和新生雏的健康,因而对种蛋进行消毒。种蛋消毒的方法有: ①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甲醛 7ml、水3.5ml、高锰酸钾3.5mg ,密闭30分钟~60分钟。 ②浸泡法:0.2%的高锰酸钾溶液加热至40℃,浸泡种蛋1分钟,沥干后孵化。 ③喷雾法: 取0.1%新洁尔灭溶液,用喷雾器喷洒蛋面,以喷洒均匀为度。 (3)种蛋保存: 种蛋保存的理想温度为10.5~18.3℃,最佳湿度为70%~75%.。种蛋的保存期一般为:夏季不超过3天,秋季不超过5天,冬季不超过7天为宜,种蛋贮存时间越长,其孵化率及健雏率越低,雏鸡质量越差。 (4)运输: 运输种蛋要使用蛋托或纸箱,使蛋的大头朝上并注意防雨、防寒、防晒,另外还要注意防止装蛋工具变形,运蛋车辆减震效果要好,遇到不平坦的道路控制车速等。 3.种蛋的孵化条件: 种蛋的孵化条件即:温度、湿度、通风、卫生将对雏鸡品质产生影响。 (1)孵化温度:鸡胚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7~39.5℃,孵化过程中各阶段的适宜温度为1--18天37.5~37.7℃,19--21天37.1~37.2℃。 (2)湿度:胚胎发育的适宜相对湿度为50%~80%,最适宜孵化的湿度是:1--19天相对湿度为50%~60%,20--21天相对湿度为70%~80%。 (3)通风: 每胚整个孵化期总耗氧量为4~4.5立方分米,排出二氧化碳为4立方分米左右。因而通风良好、空气流畅,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4)卫生: 孵化场内的选蛋室、贮蛋室、孵化器、出雏器及出雏室等地方要经常性地搞好冲洗和卫生消毒,否则会造成胚胎细菌感染,出现脐带炎,卵黄吸收不良等,从而严重降低雏鸡成活率。 六、雏鸡出壳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雏鸡出壳前: 1.落盘时用手工将种蛋从孵化蛋盘移到出雏盘内,操作中室温要保持25℃左右,动作要快,在30~40分钟内完成每台孵化机的蛋,时间太长不利胚胎发育。 2.适当降低温度,温度控制在37.1~37.2℃。 3.适当提高湿度,湿度控制在70~80%。 雏鸡出壳后: 鸡孵化到20.5天大批破壳出雏,整批孵化的只要捡2次雏即可清盘;分批入孵种蛋的,由于出雏不齐则每隔4~6小时捡一次。操作时应将脐带吸收不好、绒毛不干的雏鸡应暂留出雏机内。提高出雏机的温度0.5~1℃,鸡到21.5天后再出雏作为弱雏处理。 鸡苗出壳24小时内做马立克疫苗免疫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雏鸡运到育雏舍。  七、 如何挑选合格的雏鸡? 雏鸡是否优质合格直接关系到其遗传潜能的发挥,鸡苗品质好,鸡苗就很容易饲养,从而为提高生产水平打下坚定的基础。那么我们在挑选雏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从优质鸡应具备的内在及外在质量两方面加以说明。 1.优质鸡苗内在质量方面应具备: (1)鸡苗来自无白痢、传染性脑脊髓炎、副伤寒及霉形体污染的父母代鸡场。 (2)鸡苗要有均匀一致的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2.优质鸡苗外在质量方面应具备: (1)鸡苗应来自种蛋50~65g(蛋用鸡种蛋)或52~68g(肉用种蛋)且大小均匀整齐。 (2)鸡苗应手感有力,叫声响亮,精神十分警觉。 (3)鸡苗应卵黄吸收良好,脐孔愈合完全。 (4)脚干应饱满,光华亮丽不干燥,若脚干皮肤起皱,表示雏鸡已经脱水。 八、鸡苗在运输(空运或汽运)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装盒待运: 雏盒通常是瓦楞纸做的,每只装100只,四格中每格装25只,长途运输或夏季运输时,每格只装20只。空运或汽运装运时,码放中每行间要留出空隙以保证空气流通。 2.运输车辆在装鸡苗前要进行消毒。车箱底喷洒消毒,其他部位喷雾消毒,消毒剂可选择无刺激性药物如抗毒威、百毒杀等。 运输车辆最好为专用运雏车辆或选用带有空调设备的客运车(专用雏鸡车辆车内可送热风或安装空调机和雏盒架)。 3.运雏车内应备有温度计,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有效的进行温度调控。 4.负责运输的人员在行车前应向鸡苗生产单位索要《畜禽及其产品运输检疫证明》。 5.运鸡苗同一车辆(飞机)严禁运输不同代次鸡苗或不同品种的畜禽。 6.雏鸡装车越快越好,严禁中途停车,在夏季因特殊情况需停车时,车应停放在阴凉处并注意通风降温,防止鸡只脱水死亡。 无论运输距离多远,出雏后应在36小时内运到,超过48小时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7.在运输过程中,冬天车内温度控制在28℃为宜(由于鸡苗装在雏鸡盒内密度大,局部产热高,因而身体感受温度要比温度计所测到的要高3~4℃以上),开车通风时,严禁将风吹到鸡体上;夏季注意开窗通风,并适当在地面上撒水。   九、如何防治雏鸡脱水?脱水对雏鸡品质有哪些不良影响? 1.防治雏鸡脱水: (1)雏鸡出壳后在出雏器内不能滞留过长时间。 (2)出雏室内温度以25℃为宜。 (3)雏鸡从出壳运到育雏舍所需时间越短越好。 (4)雏鸡在运输过程中注意温度调控及通风,因为高温环境中运输鸡苗,由于温度高,鸡只又饮不到水而极易使鸡苗脱水死亡;育雏舍内温、湿度要适宜并保证雏鸡随时饮到清洁干净的饮水。 (5)鸡苗一旦发生脱水时: ①尽快将鸡苗搬入舍内,并适当推迟开食时间,增长饮水时间(开食前的饮水由正常的2--3小时增至3--4小时)。 ②饮用5%多维葡萄糖及多维电解质。 鸡苗因长途运输遭到热应激时,饮水里加入5%多维葡萄糖饮用8小时。也可饮用多维电解质水,即50~100g多维电解质/100kg水 饮2天。 2.脱水对雏鸡品质造成的不良影响: ①育雏期尤为育雏前期雏鸡的死亡率及淘汰率均高。 ②鸡苗以后生长速度慢而且整齐度差。 ③鸡苗对疫苗的免疫反映强烈,并伴有不正常死亡。 ④肉(蛋)料比差。 十、育雏期如何对雏鸡供料? ¬ 雏鸡到达鸡舍时,不要急于点数,防止将雏鸡盒堆放在一起,特别是夏天如果堆放在一起,容易闷死雏鸡,应尽快将雏鸡放进育雏栏和保温伞下。 开食:让雏鸡饮温水2—3小时后再开始投喂饲料。  将饲料撒在纸上或开食盘中,1周以后可用食槽装料喂雏鸡。 ® 育雏期投放饲料时,要“少添勤喂”,并且每次添料时要清除纸上、开食盘中的粪便、剩料或垫料。 ¯ 鸡的品种不同,在育雏期采用的饲喂程序也有所不同,如:肉用种鸡要采用限制饲喂程序,而蛋鸡则不采用,现以蛋鸡为例说明每周给料情况。 白壳蛋鸡和褐壳蛋鸡在育雏期各周给料及体重表 周龄 白壳蛋鸡 褐壳蛋鸡 每只每日给料 体重范围 每只每日给料 体重范围 1 10—11 50—70 11—12 80—100 2 16 100—140 24 130—150 3 19 160—200 29 180—220 4 29 220—280 35 250—310 5 38 290—350 40 360—440 6 41 350--430 45 470—570   十一、育雏期雏鸡是否需限饲?怎样限饲? 不同品种的鸡在育雏期饲喂制度也有所不同,商品蛋鸡、商品肉用仔鸡等在育雏期不搞限制饲喂,是自由采食; 对于种鸡要实行限制饲喂,以达到控制母雏具有适当的体重及骨架; 控制公雏具有适当的体重及较大的骨架及公、母雏都要达到应有的整齐度。 采用的限制饲喂的程序有:每日限饲、隔日限饲、5/2限饲法、6/1限饲法、4/3限饲法等。 现以肉用种鸡雏饲喂程序为例说明如下: 肉用母雏的饲喂程序: 第1—7天:自由采食; 第8—14天:限制料量在每天每只27克左右; 第15天起:可开始实施限饲程序,建议采用4/3限饲法(即1周内有4天喂料日,3天不喂料。)一直到育成后期(16周半) 实际的饲喂量要根据上周鸡群的平均体重做调整,指导手册上的料量仅供参考。若发现料量超过很多但体重达不到标准,要检查饲料是否能量不足。 肉种公雏的饲喂程序: 第1—21天起:自由采食;  第22天起:群体重达指标则开始限制料量并采用与母雏相同的限饲程序; 前几周龄若发现公雏的体重跟不上指标时,必须延长公雏的光照时间或仅用肉鸡小鸡料。   十二、如何对雏鸡进行称重? 对雏鸡进行称重,对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衡量鸡群健康状况、每周周增重情况及分析饲料品质等都有很重要意义。 对雏鸡进行称重时: 每周周末空腹称重,周末时间相对固定;  对数千只鸡群取样数量不宜过少,以5—10%喂宜,每个取样地点用网圈上50—60只,万只以上鸡群取样不低于2%,取样鸡群至少30只。 称重时要杜绝鸡只被压死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损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鸡群造成的应激。 鸡群健康状况良好可称重,否则可调整此次称重时间或取消本周称重。 称重要准确 称重器在用前要校正,要保证其准确度和灵敏性,刻度以20克单位为宜。 固定专人看称,以减少因视觉误差造成的差错。 将每一地点圈的鸡要100%称重,不能随意加减。 切实做好称重记录。   十三、炎热夏季育雏应注意哪些问题? 进雏前,各项空间要计算好,防密饲,尤为在夏季育雏,密度过大会影响鸡群生长发育及整齐度。 小鸡到达时尽快入舍,因长途运输等原因造成热应激时,可饮电解质水:50—100G多维电解质/100KG水饮2天。 育雏期间最关键的技术是温度,前一周32--35℃,每周下降2--3℃,直至21℃。(育雏期间最好使用育雏温度表)。 一般来说,白天温度能达到育雏要求,但在阴雨天或夜间温度会降低,因而会因温差对雏鸡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即使在炎热夏天育雏也要切实做好供热设备的保证工作,以使舍内温度达到雏鸡要求。 在舍温超过雏鸡标准时,要开通风设备,适当通风,但不要使风直接吹到鸡体上,同时随时做好鸡只的扩群(扩栏)以降低饲养密度。 育雏期湿度调控: 10日龄前相对湿度60—70%,10日龄后40—60%。若湿度太低,使舍内过于干燥而增大粉尘,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若湿度过大,则机体呼吸困难,不利于机体排热,同时垫料过湿,易诱发球虫病。 饮用洁净水并加强饮水消毒。 炎热夏季育雏时,由于外界温度较高,造成舍内温度也较高,从而难以控制符合鸡只需要的温度,尤其是无良好通风设备的鸡场,此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在高温的环境中,鸡只为保证正常代谢需饮用较多的水,因而饲养者要注重水质管理,加强饮水消毒并保证饮用水的洁净,以控制细菌病和病毒病的传播。 饮水消毒常选用氯制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抗毒威和维士康宁等。消毒药可直接加入蓄水池或水箱中,加药量应以最远端饮水器或水槽中的有效氯控制在每公斤水中含3—5毫克范围内,/。通常向水池或水箱中按每公斤水中含7—10毫克有效氯浓度加药。这是因为水中有效氯易被空气氧化而失效一部分。 在加强饮水消毒的同时,还要注意经常性的饮水器的清洁擦拭,因为在育雏期间,雏鸡很容易将饮水器弄脏,从而降低消毒药的消毒效果。 防饲料发霉。 由于育雏舍内为高温高湿环境,饲料极易发霉变质,因而饲料在育雏舍内储存不宜超过3—5天,应存放在干燥低温处。 防鸡舍漏雨或在雨天鸡只被雨淋。 在育雏期经常巡视鸡舍,前一周死淘率不超过0.8%为正常,否则为不正常,应进行原因分析。 十四、寒冷冬季育雏应注意的问题? 在寒冷冬季育雏时,需注意加强水质管理及鸡舍巡视等工作外,重点就是做好舍内保温及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矛盾问题。 初生雏鸡体温比成年鸡要低,稀短的绒毛保温能力差,采食量小,1周以后体温才逐渐接近成年鸡的水平,到3周龄以后体温才稳定下来。在此之前,雏鸡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温度过低,或忽冷忽热,容易受凉,造成拉稀。因此根据日龄为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头两周育雏舍的温度起码不能低于24℃。 无论如何,第一周的温度一定要高些,(育雏温度标准为:第一周32--35℃,以后每周降低2--3℃,直至18--20℃。)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使舍温大起大落。在保持适宜温度的前提下,提供较高的局部温度(即温差育雏法)较为理想,因为在此情况下,壮雏、弱雏均能寻找到最适宜的环境温度。第一周平养的雏鸡,要用隔板(护围)把雏鸡圈在热源附近,以利保温,随雏鸡日龄增长,雏鸡体温上升,羽毛丰满,采食量增加,体温调节机能增强,可以把隔板(护围)撤去。 育雏温度是否适宜的客观指标,是雏鸡的行为状态。通常通过仔细观察雏鸡状态,可以判断育雏舍温度是否适宜。例如:雏鸡群挤在热源附近,颤抖,发出阵阵怕冷的唧唧声。就表明温度低,应尽快升温;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张嘴、频频饮水,就表明温度过高,应设法降温;如果鸡群活动分散自如,采食后很快休息,最好的姿势是伸腿侧卧,给人一种舒服感觉,则说明温度适宜。 人们往往只注意温度而忽视湿度,在高温的条件下,饮水较多,光靠饮水远远不够,为使雏鸡保持水灵的羽被,可以向地面洒水或炉子上放水盆等措施调节相对湿度。一般来讲:舍内相对湿度不要低于40%,也不要超过70%,因为高湿情况下,雏鸡散热困难,同时过湿的垫料易引起球虫病。 冬季育雏除需重视保温之外还要重视通风。保温与通风这是一对矛盾,由于雏鸡长得快,代谢能力强,每天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粪便发酵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和氨气,如果排风不足,则不能输入氧气,而且大量有害气体如氨气被吸附在雏鸡眼结膜而至发炎,同时氨气还可麻痹呼吸道纤毛或损害其粘膜上皮,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从而使鸡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同时氨气被吸入肺部很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的运氧能力而至贫血,鉴于上述情况,无窗鸡舍要定期开风机通风换气,有窗鸡舍要根据密度大小,有害气体气味浓度的大小等因素来决定开关门窗次数,以达到既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又能保持舍内温度的目的,以利于雏鸡健康的生长。 十五、如何给雏鸡断喙? 断喙断得好可以防止喙毛喙肛,并减少饲料的浪费,但如断不好,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会弄坏鸡群的整齐度或感染细菌性疾病。断喙时要公母雏分开断,公雏通常较小,先断母雏再断公雏。建议在6—8日龄时进行,选择适合喙形的孔径,从鼻孔下边缘到喙尖的一半处(约2MM)垂直段落(不得斜断),一般怕断喙影响公鸡以后的受精率,所以都把公雏的喙断得稍微比母雏要少。为防止断喙出血,应在断喙中及前后各一天饮用维生素K等,到了6—8周龄时应再检查一次,必要时还得再修剪或补剪。 断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为确保断喙效果,刀片烧灼樱桃红色为佳。 断喙最佳孔径为4.36MM,一般选用断喙器的中孔,而不用大孔。(根据鸡断喙日龄而定) 每断2000-3000只雏后应更换刀片。 烙烫时间为2—3秒。 上下喙要一起切掉,上喙不能长于下喙。 断喙后,饲料盘中的饲料要加厚一些,以减轻雏鸡采食时触及硬底的疼痛感。 十六、如何对育雏期的公母鸡进行分饲?分饲有何优缺点? 育雏期的公母鸡进行分饲,可采用将公母鸡在不同鸡舍内或在同一鸡舍中分为不同的围栏饲养,分别投放不同的饲喂量或不同营养品质的饲料。 由于雌雄鸡的生理特点不同,它们对生活环境、营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不一样,如生长速度不同、蛋白质需要不同、沉积脂肪的能力不同、对钙、磷及维生素的需求不同、对温度反应不同、羽毛生长速度不同等生理特点,根据这些生理特点,从饲养管理技术上讲混群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实施公母分群饲养方能对这些规律加以利用,从而发挥其遗传潜能,提高饲养效果和生产水平。 如果说育雏期公母分饲有缺点的话,那就是饲养设备利用率较公母鸡混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