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养鸡一百问
第一部分:鸡的饲养与管理
一、嘉隆禽用预混料都有哪些品种?哪类产品较适用于中、小型饲养户?
嘉隆禽用预混料产品有40多个品种,涉及到的禽类品种有:商品蛋鸡、蛋种鸡、商品肉鸡、肉用种鸡、肉用鸭及蛋用鸭等,预混料的添加比例有0.5%、1%、5%、6%等,其中,添加比例为5%、6%的产品比较适用于广大农村饲养户,因为使用该产品在各个饲养阶段只需添加一定比例的玉米、豆粕,在产蛋阶段额外再添加一定量的石粉即可,现以5%的蛋鸡预混料加以说明如何使用?
建议原料标准:
水份%
蛋白质%
脂肪%
纤维%
钙%
玉米
< 14.5
> 8
豆粕
< 13.5
> 43
< 7
麦麸
< 13.5
> 14
> 3
< 12
石粉
¦ 38
参考配方:
产品及使用阶段
混合比例%
主要营养指标
玉
米
豆
粕
麸
皮
石粉
预混料
粗
蛋白
钙
有效
磷
代谢能
(千卡/公斤)
蛋小鸡(0—6周)
65
30
5
19.2
0.9
0.44
2850
蛋中鸡(7-18周)
64.3
17.5
13.2
5
15.8
0.85
0.43
2750
产蛋期(19周-淘汰)
64.5
23.5
0
7
5
16
3.8
0.42
2700
二、我国饲料原料(能量及蛋白饲料)分级标准都包括哪些?
1、我国饲用玉米的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9.0
¦ 8.0
¦ 7.0
粗纤维%
< 1.5
< 2.0
< 2.5
粗灰分%
< 2.3
< 2.6
< 3.0
2、我国饲用高粱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9.0
¦ 7.0
¦ 6.0
粗纤维%
< 2.0
< 2.0
< 3.0
粗灰分%
< 2.0
< 2.0
< 3.0
我国饲用高粱分级标准水份含量不超过14.0%。
3、我国饲用小麦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14.0
¦ 12.0
¦ 10.0
粗纤维%
< 2.0
< 3.0
< 3.5
粗灰分%
< 2.0
< 2.0
< 3.0
水份含量冬小麦不超过12.5%;春小麦不超过13.5%
4、我国饲用稻谷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8.0
¦ 6.0
¦ 5.0
粗纤维%
< 9.0
< 10.0
< 12.0
粗灰分%
< 5.0
< 6.0
< 8.0
水份不超过14.0%。
5、我国饲用米糠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13.0
¦ 12.0
¦ 11.0
粗纤维%
< 6.0
< 7.0
< 8.0
粗灰分%
< 8.0
< 9.0
< 10.0
水份不超过13.0%。
6、我国饲用小麦麸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15.0
¦ 13.0
¦ 11.0
粗纤维%
< 9.0
< 10.0
< 11.0
粗灰分%
< 6.0
< 6.0
< 6.0
水份不超过13.0%。
7、我国饲用豆粕(饼)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豆粕
豆饼
豆粕
豆饼
豆粕
豆饼
粗蛋白质%
¦ 44.0
¦ 41.0
¦ 42.0
¦ 39.0
¦ 40.0
¦ 37.0
粗纤维%
< 5.0
< 5.0
< 6.0
< 6.0
< 7.0
< 7.0
粗灰分%
< 6.0
< 6.0
< 7.0
< 7.0
< 8.0
< 8.0
粗脂肪%
< 8.0
< 8.0
< 8.0
脲酶活性不得超过0.4%,水份不超过13.0%。
8、我国饲用棉籽饼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40.0
¦ 36.0
¦ 32.0
粗纤维%
< 10.0
< 12.0
< 14.0
粗灰分%
< 6.0
< 7.0
< 8.0
水份不超过12.0%。
9、我国饲用菜籽粕(饼)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菜籽粕
菜籽饼
菜籽粕
菜籽饼
菜籽粕
菜籽饼
粗蛋白质%
¦ 40.0
¦ 37.0
¦ 37.0
¦ 34.0
¦ 33.0
¦ 30.0
粗纤维%
< 14.0
< 14.0
< 14.0
< 14.0
< 14.0
< 14.0
粗灰分%
< 8.0
< 12.0
< 8.0
< 12.0
< 8.0
< 12.0
粗脂肪%
< 10.0
< 10.0
< 10.0
水份含量不超过12.0%。
10、我国饲用花生粕(饼)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花生粕
花生饼
花生粕
花生饼
花生粕
花生饼
粗蛋白质%
¦ 51.0
¦ 48.0
¦ 42.0
¦ 40.0
¦ 37.0
¦ 36.0
粗纤维%
< 7.0
< 7.0
< 9.0
< 9.0
< 11.0
< 11.0
粗灰分%
< 6.0
< 6.0
< 7.0
< 7.0
< 8.0
< 8.0
水份含量不超过12.0%。
11、我国饲用向日葵饼粕分级标准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向日葵粕
向日葵饼
向日葵粕
向日葵饼
向日葵粕
向日葵饼
粗蛋白质%
¦ 40.0
¦ 36.0
¦ 36.0
¦ 30.0
¦ 32.0
¦ 23.0
粗纤维%
< 10.0
< 15.0
< 12.0
< 21.0
< 14.0
< 27.0
粗灰分%
< 6.0
< 9.0
< 7.0
< 9.0
< 8.0
< 9.0
水份含量不超过12.0%。
12、我国鱼粉专业标准(即国产鱼粉)
等级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 55.0
¦ 50.0
¦ 45.0
粗脂肪%
Ÿ 10.0
Ÿ 12.0
Ÿ 14.0
水份%
Ÿ 12.0
Ÿ 12.0
Ÿ 12.0
盐份%
Ÿ 4.0
Ÿ 4.0
Ÿ 5.0
砂份%
Ÿ 4.0
Ÿ 4.0
Ÿ 5.0
如何鉴别真假骨粉?
市售骨粉主要有三种:即:脱胶骨粉、蒸骨粉和生骨粉。
其中:脱胶骨粉用高温方法除去骨髓和脂肪部分,保存期间不易变质,且质量上等;
蒸骨粉和生骨粉因未脱脂胶,保存期间极易变质。
骨粉中的掺假主要有石粉、贝壳粉、细纱等。骨粉伪劣识别可用以下方法:
1. 观察法:纯正骨粉呈黄褐色及呈灰白色,颗粒呈蜂窝状,劣质骨粉一般呈土黄色。掺杂骨粉一般粉碎较细,蜂窝状颗粒少,而假骨粉呈灰白色,其中无蜂窝状颗粒。
2. 清水浸泡法:纯正骨粉颗粒在水中浸泡不分解,而假骨粉的颗粒能被水分解成粉状,与水混合后,又很快沉淀。
3. 饱和盐水漂浮法:纯正骨粉颗粒可漂浮于浓盐水表面;而假骨粉颗粒不能在浓盐水表面漂浮,快速沉入水底。
4. 焚烧法:将少量骨粉样品放入金属容器(如铁勺)内,置火焰上焚烧,纯正骨粉先产生蒸汽,然后产生刺鼻的烧毛发气味,而掺杂骨粉所产生的蒸汽和气味相对少。
四、各品种鸡的营养需要指标都包括哪些?
1、京白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项 目
生长鸡周龄
产蛋率(%)
0~ 8
9~ 18
18周龄< 5
5~ 高峰> 65
< 65
代谢能(兆卡/千克)
2.85
2.80
2.75
2.75
2.75
粗蛋白(%)
19.0
15.0
16.5
17.5
15.5
钙(%)
1.0
0.8
2.0
3.5
3.7
有效磷(%)
0.4
0.37
0.37
0.42
0.38
蛋氨酸(%)
0.38
0.33
0.33
0.35
0.32
蛋氨酸+胱氨酸(%)
0.64
0.53
0.58
0.65
0.60
赖氨酸(%)
0.95
0.80
0.75
0.83
0.80
精氨酸(%)
1.0
0.89
0.83
0.97
0.92
色氨酸(%)
0.17
0.17
0.16
0.18
0.17
2、迪卡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生长鸡周龄
产蛋鸡
1~ 8
9~ 18
19~ 20
19%
18%
17%
16%
代谢能(兆卡/千克)
2860
2750
2750
2800
2800
2800
2800
粗蛋白(%)
20
15
16
19
18
17
16
能量蛋白比
143
183
171
147
155
165
175
钙(%)
1.0
0.9
2.5
3.7-4.1
3.5-3.8
3.4-3.7
3.4-3.7
可利用磷(%)
0.5
0.45
0.45
0.48
0.46
0.44
0.44
钠(%)
0.2
0.2
0.2
0.18
0.18
0.18
0.18
赖氨酸(%)
1.04
0.71
0.75
0.82
0.78
0.73
0.69
蛋氨酸(%)
0.44
0.32
0.34
0.40
0.38
0.36
0.34
蛋氨酸+胱氨酸(%)
0.75
0.56
0.59
0.70
0.67
0.63
0.59
色氨酸(%)
0.22
0.17
0.18
0.21
0.20
0.19
0.18
3、海蓝棕色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18~ 40周
41~ 60周
61周以上
蛋白质(克/只·天)
蛋氨酸(克/只·天)
蛋氨酸+胱氨酸(克/只·天)
代谢能(大卡/只·天)
钙(克/只·天)
总磷(克/只·天)
赖氨酸(克/只·天)
色氨酸(克/只·天)
钠(克/只·天)
14.0
0.36
0.66
250-300
3.25
0.65
0.79
0.19
0.18
14.0
0.35
0.62
250-300
3.50
0.55
0.72
0.17
0.18
14.0
0.34
0.58
250-300
3.75
0.45
0.67
0.16
0.18
4、星杂579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营养成分
0-6周
6-18周
18周至50%产蛋
种鸡日粮
16%
17%
18%
19%
代谢能(兆卡/千克)
2860
2750
2750
2750
2750
2750
2750
粗蛋白(%)
19
15-16
17-18
16.2
17.2
18.2
19.2
钙(%)
21-40周
40-72周
0.85
0.9
2
3.3-3.5
3.7-3.9
有效磷(%)
0.45-0.5
0.35-0.4
0.35-0.4
0.4
0.43
0.46
0.48
钠(%)
0.2
0.2
0.2
0.2
0.2
0.2
0.2
蛋氨酸(%)
0.4
0.34
0.38
0.34
0.36
0.38
0.40
赖氨酸(%)
0.95
0.72
0.75
0.67
0.71
0.76
0.80
蛋氨酸+胱氨酸(%)
0.70
0.59
0.66
0.60
0.63
0.67
0.71
色氨酸(%)
0.19
0.16
0.18
0.16
0.17
0.18
0.19
异亮氨酸(%)
0.76
0.64
0.72
0.66
0.70
0.74
0.78
苏氨酸(%)
0.67
0.56
0.63
0.53
0.57
0.60
0.63
精氨酸(%)
0.95
0.72
0.82
0.80
0.85
0.90
0.95
5、伊莎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项 目
生长鸡周龄
产蛋期周龄
0-8
9-20
19-35
35以上
代谢能(兆焦/千克)
2.85
2.70-2.75
2.80
2.75
粗蛋白(%)
18.0
15.0
19.0
18.0
蛋氨酸(%)
0.45
0.30
0.41
0.37
蛋氨酸+胱氨酸(%)
0.80
0.53
0.73
0.67
赖氨酸(%)
1.05
0.66
0.82
0.76
色氨酸(%)
0.19
0.17
苏氨酸(%)
0.57
0.53
钙(%)
1-1.10
1.1-1.20
3.8-4.20
4-4.40
有效磷(%)
0.48
0.40
0.42
0.40
钠(%)
0.20
0.20
0.16
0.16
氯(%)
0.15
0.15
6、罗曼蛋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营养成分
1-8周
9-20周
21-41周
42周以上
代谢能(千卡/千克)
2750
2650-2750
2650-2750
2650-2750
粗蛋白质(%)
18.5
14.5
16.5
15.0
钙(%)
1.0
0.9
3.4
3.7
总磷(%)
0.7
0.55
0.65
0.55
有效磷(%)
0.45
0.35
0.45
0.35
钠(%)
0.16
0.16
0.16
0.16
蛋氨酸(%)
0.38
0.29
0.34
0.31
蛋氨酸+胱氨酸(%)
0.67
0.52
0.67
0.58
赖氨酸(%)
0.95
0.65
0.74
0.68
精氨酸(%)
1.10
0.82
0.94
0.86
色氨酸(%)
0.20
0.16
0.18
0.17
亚油酸(%)
1.4
0.8
1.5
1.2
7、爱拔益加(AA)肉用仔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营养成分
育雏饲料
中期饲料
后期饲料
代谢能(千卡/千克)
3080-3300
3035-3355
3190-3410
粗蛋白(%)
22-24
20-22
18-20
粗脂肪(%)
5-10
6-10
6-10
钙(%)
0.9-1.1
0.85-1.0
0.8-1.0
磷(%)
0.65-0.75
0.60-0.70
0.55-0.70
可利用磷(%)
0.48-0.55
0.43-0.50
0.38-0.50
钠(%)
0.18-0.25
0.18-0.25
0.18-0.25
盐(%)
0.30-0.50
0.30-0.50
0.30-0.50
精氨酸(%)
0.88
0.81
0.66
赖氨酸(%)
0.81
0.70
0.53
蛋氨酸(%)
0.33
0.32
0.25
蛋氨酸+胱氨酸(%)
0.60
0.56
0.46
色氨酸(%)
0.16
0.12
0.11
8、艾肉用仔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性别
营养成分
0-14天
15-40天
41天-出栏
粗蛋白(%)
24
21
19
代谢能(千卡/千克)
3100
3200
3200
能量蛋白比
129
152
168
公
钙(%)
0.95-1.00
0.90-0.95
0.85-0.90
有效磷(%)
0.50-0.52
0.48-0.50
0.42-0.46
赖氨酸(%)
1.25
1.05
0.80
蛋氨酸+胱氨酸(%)
0.96
0.85
0.71
粗蛋白(%)
24
19.5
18
代谢能(千卡/千克)
3100
3200
3200
能量蛋白比
129
164
178
母
钙(%)
0.95-1.00
0.85-0.90
0.80-0.90
有效磷(%)
0.50-0.52
0.40-0.45
0.35-0.40
赖氨酸(%)
1.25
0.90
0.70
蛋氨酸+胱氨酸(%)
0.96
0.75
0.65
9、罗曼肉用仔鸡营养需要(仅供参考)
饲养阶段
幼雏
中雏
大雏
幼雏
中雏
大雏
幼雏
中雏
大雏
幼雏
中雏
大雏
大雏
代谢能(兆焦/千克)
12.13
12.55
12.97
13.39
13.81
粗蛋白(%)
22.1
21.0
19.3
22.4
21.7
20.0
23.7
22.5
20.7
24.4
23.2
21.3
22.0
蛋氨酸(%)
0.47
0.45
0.41
0.49
0.47
0.43
0.50
0.48
0.44
0.52
0.50
0.45
0.47
蛋氨酸+胱氨酸(%)
0.81
0.77
0.75
0.84
0.79
0.73
0.87
0.82
0.76
0.89
0.85
0.78
0.81
赖氨酸(%)
1.16
1.07
0.96
1.20
1.11
0.99
1.24
1.15
1.02
1.28
1.18
1.05
1.09
精氨酸(%)
1.30
1.21
1.08
1.35
1.25
1.12
1.40
1.29
1.16
1.44
1.33
1.19
1.23
色氨酸(%)
0.23
0.22
0.20
0.24
0.23
0.21
0.25
0.24
0.22
0.26
0.25
0.23
0.23
矿物质
幼雏(1-2周)
中雏(3-6周)
大雏(6周以后)
钙(%)
1.00
0.90
0.80
总磷(%)
0.75
0.70
0.70
有效磷(%)
0.50
0.47
0.45
钠(%)
0.15
0.15
0.15
五、影响雏鸡品质的因素都包括哪些?
种鸡质量、种蛋管理、孵化条件三方面因素都会影响雏鸡品质。
1.种鸡质量:
(1)种鸡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仔鸡的质量,种鸡如发生鸡白痢、呼吸道支原体病、传染性脑脊髓炎,副伤寒等经种蛋可垂直传播的传染性疫病时,养鸡者不要从这样的种鸡场引进鸡苗,因为这样的鸡苗为带菌(毒)鸡苗,严重影响育雏水平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为了使鸡苗出壳后就有均匀一致的高水平的母源抗体,父母代种鸡在产蛋前期及产蛋期做某些疫苗接种:如新城疫、传染性脑脊髓炎、法氏囊等。有些种鸡场只注重自身利益,提高雏鸡母源抗体水平的疫苗接种不做或不完全做,从而使仔鸡在育雏期易受野毒侵袭而发病,育雏成绩大大受到影响。
(2)种鸡的营养水平
种鸡要生产出高质量的种蛋及合格鸡苗,供给全价、优质、平衡的饲料是基础,如果饲料营养不平衡,则会影响雏鸡质量,如种鸡饲料维生素A缺乏时,出雏时破壳无力,初生雏眼肿胀呈半睡状态;维生素B2缺乏时,初生雏颈弯曲,脚趾弯曲呈卷足麻痹状;维生素E缺乏时,雏表现突眼、水肿等渗出性素质症;缺锰时,主要表现为雏鸡关节短粗变形。
3. 种鸡的遗传、管理因素及种鸡日龄大小也对雏鸡质量产生影响。
2.种蛋管理:
种蛋管理即:种蛋选择、消毒、保存、运输将对鸡苗质量产生影响。
(1)种蛋选择:
在把经粪便污染、破蛋液污染的种蛋和畸形种蛋挑出的情况下,还要注重种蛋的蛋重,鸡苗应来自种蛋50~65g(蛋用鸡种蛋)或52~68g(肉用鸡种蛋)
(2)种蛋消毒:
蛋产出后,壳面上附有许多微生物,则细菌繁殖迅速,进而侵入蛋内,影响孵化率和新生雏的健康,因而对种蛋进行消毒。种蛋消毒的方法有:
①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甲醛 7ml、水3.5ml、高锰酸钾3.5mg ,密闭30分钟~60分钟。
②浸泡法:0.2%的高锰酸钾溶液加热至40℃,浸泡种蛋1分钟,沥干后孵化。
③喷雾法: 取0.1%新洁尔灭溶液,用喷雾器喷洒蛋面,以喷洒均匀为度。
(3)种蛋保存:
种蛋保存的理想温度为10.5~18.3℃,最佳湿度为70%~75%.。种蛋的保存期一般为:夏季不超过3天,秋季不超过5天,冬季不超过7天为宜,种蛋贮存时间越长,其孵化率及健雏率越低,雏鸡质量越差。
(4)运输:
运输种蛋要使用蛋托或纸箱,使蛋的大头朝上并注意防雨、防寒、防晒,另外还要注意防止装蛋工具变形,运蛋车辆减震效果要好,遇到不平坦的道路控制车速等。
3.种蛋的孵化条件:
种蛋的孵化条件即:温度、湿度、通风、卫生将对雏鸡品质产生影响。
(1)孵化温度:鸡胚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7~39.5℃,孵化过程中各阶段的适宜温度为1--18天37.5~37.7℃,19--21天37.1~37.2℃。
(2)湿度:胚胎发育的适宜相对湿度为50%~80%,最适宜孵化的湿度是:1--19天相对湿度为50%~60%,20--21天相对湿度为70%~80%。
(3)通风:
每胚整个孵化期总耗氧量为4~4.5立方分米,排出二氧化碳为4立方分米左右。因而通风良好、空气流畅,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4)卫生:
孵化场内的选蛋室、贮蛋室、孵化器、出雏器及出雏室等地方要经常性地搞好冲洗和卫生消毒,否则会造成胚胎细菌感染,出现脐带炎,卵黄吸收不良等,从而严重降低雏鸡成活率。
六、雏鸡出壳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雏鸡出壳前:
1.落盘时用手工将种蛋从孵化蛋盘移到出雏盘内,操作中室温要保持25℃左右,动作要快,在30~40分钟内完成每台孵化机的蛋,时间太长不利胚胎发育。
2.适当降低温度,温度控制在37.1~37.2℃。
3.适当提高湿度,湿度控制在70~80%。
雏鸡出壳后:
鸡孵化到20.5天大批破壳出雏,整批孵化的只要捡2次雏即可清盘;分批入孵种蛋的,由于出雏不齐则每隔4~6小时捡一次。操作时应将脐带吸收不好、绒毛不干的雏鸡应暂留出雏机内。提高出雏机的温度0.5~1℃,鸡到21.5天后再出雏作为弱雏处理。
鸡苗出壳24小时内做马立克疫苗免疫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雏鸡运到育雏舍。
七、 如何挑选合格的雏鸡?
雏鸡是否优质合格直接关系到其遗传潜能的发挥,鸡苗品质好,鸡苗就很容易饲养,从而为提高生产水平打下坚定的基础。那么我们在挑选雏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从优质鸡应具备的内在及外在质量两方面加以说明。
1.优质鸡苗内在质量方面应具备:
(1)鸡苗来自无白痢、传染性脑脊髓炎、副伤寒及霉形体污染的父母代鸡场。
(2)鸡苗要有均匀一致的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2.优质鸡苗外在质量方面应具备:
(1)鸡苗应来自种蛋50~65g(蛋用鸡种蛋)或52~68g(肉用种蛋)且大小均匀整齐。
(2)鸡苗应手感有力,叫声响亮,精神十分警觉。
(3)鸡苗应卵黄吸收良好,脐孔愈合完全。
(4)脚干应饱满,光华亮丽不干燥,若脚干皮肤起皱,表示雏鸡已经脱水。
八、鸡苗在运输(空运或汽运)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装盒待运:
雏盒通常是瓦楞纸做的,每只装100只,四格中每格装25只,长途运输或夏季运输时,每格只装20只。空运或汽运装运时,码放中每行间要留出空隙以保证空气流通。
2.运输车辆在装鸡苗前要进行消毒。车箱底喷洒消毒,其他部位喷雾消毒,消毒剂可选择无刺激性药物如抗毒威、百毒杀等。
运输车辆最好为专用运雏车辆或选用带有空调设备的客运车(专用雏鸡车辆车内可送热风或安装空调机和雏盒架)。
3.运雏车内应备有温度计,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有效的进行温度调控。
4.负责运输的人员在行车前应向鸡苗生产单位索要《畜禽及其产品运输检疫证明》。
5.运鸡苗同一车辆(飞机)严禁运输不同代次鸡苗或不同品种的畜禽。
6.雏鸡装车越快越好,严禁中途停车,在夏季因特殊情况需停车时,车应停放在阴凉处并注意通风降温,防止鸡只脱水死亡。
无论运输距离多远,出雏后应在36小时内运到,超过48小时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7.在运输过程中,冬天车内温度控制在28℃为宜(由于鸡苗装在雏鸡盒内密度大,局部产热高,因而身体感受温度要比温度计所测到的要高3~4℃以上),开车通风时,严禁将风吹到鸡体上;夏季注意开窗通风,并适当在地面上撒水。
九、如何防治雏鸡脱水?脱水对雏鸡品质有哪些不良影响?
1.防治雏鸡脱水:
(1)雏鸡出壳后在出雏器内不能滞留过长时间。
(2)出雏室内温度以25℃为宜。
(3)雏鸡从出壳运到育雏舍所需时间越短越好。
(4)雏鸡在运输过程中注意温度调控及通风,因为高温环境中运输鸡苗,由于温度高,鸡只又饮不到水而极易使鸡苗脱水死亡;育雏舍内温、湿度要适宜并保证雏鸡随时饮到清洁干净的饮水。
(5)鸡苗一旦发生脱水时:
①尽快将鸡苗搬入舍内,并适当推迟开食时间,增长饮水时间(开食前的饮水由正常的2--3小时增至3--4小时)。
②饮用5%多维葡萄糖及多维电解质。
鸡苗因长途运输遭到热应激时,饮水里加入5%多维葡萄糖饮用8小时。也可饮用多维电解质水,即50~100g多维电解质/100kg水 饮2天。
2.脱水对雏鸡品质造成的不良影响:
①育雏期尤为育雏前期雏鸡的死亡率及淘汰率均高。
②鸡苗以后生长速度慢而且整齐度差。
③鸡苗对疫苗的免疫反映强烈,并伴有不正常死亡。
④肉(蛋)料比差。
十、育雏期如何对雏鸡供料?
¬ 雏鸡到达鸡舍时,不要急于点数,防止将雏鸡盒堆放在一起,特别是夏天如果堆放在一起,容易闷死雏鸡,应尽快将雏鸡放进育雏栏和保温伞下。
开食:让雏鸡饮温水2—3小时后再开始投喂饲料。
将饲料撒在纸上或开食盘中,1周以后可用食槽装料喂雏鸡。
® 育雏期投放饲料时,要“少添勤喂”,并且每次添料时要清除纸上、开食盘中的粪便、剩料或垫料。
¯ 鸡的品种不同,在育雏期采用的饲喂程序也有所不同,如:肉用种鸡要采用限制饲喂程序,而蛋鸡则不采用,现以蛋鸡为例说明每周给料情况。
白壳蛋鸡和褐壳蛋鸡在育雏期各周给料及体重表
周龄
白壳蛋鸡
褐壳蛋鸡
每只每日给料
体重范围
每只每日给料
体重范围
1
10—11
50—70
11—12
80—100
2
16
100—140
24
130—150
3
19
160—200
29
180—220
4
29
220—280
35
250—310
5
38
290—350
40
360—440
6
41
350--430
45
470—570
十一、育雏期雏鸡是否需限饲?怎样限饲?
不同品种的鸡在育雏期饲喂制度也有所不同,商品蛋鸡、商品肉用仔鸡等在育雏期不搞限制饲喂,是自由采食;
对于种鸡要实行限制饲喂,以达到控制母雏具有适当的体重及骨架;
控制公雏具有适当的体重及较大的骨架及公、母雏都要达到应有的整齐度。
采用的限制饲喂的程序有:每日限饲、隔日限饲、5/2限饲法、6/1限饲法、4/3限饲法等。
现以肉用种鸡雏饲喂程序为例说明如下:
肉用母雏的饲喂程序:
第1—7天:自由采食;
第8—14天:限制料量在每天每只27克左右;
第15天起:可开始实施限饲程序,建议采用4/3限饲法(即1周内有4天喂料日,3天不喂料。)一直到育成后期(16周半)
实际的饲喂量要根据上周鸡群的平均体重做调整,指导手册上的料量仅供参考。若发现料量超过很多但体重达不到标准,要检查饲料是否能量不足。
肉种公雏的饲喂程序:
第1—21天起:自由采食;
第22天起:群体重达指标则开始限制料量并采用与母雏相同的限饲程序;
前几周龄若发现公雏的体重跟不上指标时,必须延长公雏的光照时间或仅用肉鸡小鸡料。
十二、如何对雏鸡进行称重?
对雏鸡进行称重,对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衡量鸡群健康状况、每周周增重情况及分析饲料品质等都有很重要意义。
对雏鸡进行称重时:
每周周末空腹称重,周末时间相对固定;
对数千只鸡群取样数量不宜过少,以5—10%喂宜,每个取样地点用网圈上50—60只,万只以上鸡群取样不低于2%,取样鸡群至少30只。
称重时要杜绝鸡只被压死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损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鸡群造成的应激。
鸡群健康状况良好可称重,否则可调整此次称重时间或取消本周称重。
称重要准确
称重器在用前要校正,要保证其准确度和灵敏性,刻度以20克单位为宜。
固定专人看称,以减少因视觉误差造成的差错。
将每一地点圈的鸡要100%称重,不能随意加减。
切实做好称重记录。
十三、炎热夏季育雏应注意哪些问题?
进雏前,各项空间要计算好,防密饲,尤为在夏季育雏,密度过大会影响鸡群生长发育及整齐度。
小鸡到达时尽快入舍,因长途运输等原因造成热应激时,可饮电解质水:50—100G多维电解质/100KG水饮2天。
育雏期间最关键的技术是温度,前一周32--35℃,每周下降2--3℃,直至21℃。(育雏期间最好使用育雏温度表)。
一般来说,白天温度能达到育雏要求,但在阴雨天或夜间温度会降低,因而会因温差对雏鸡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即使在炎热夏天育雏也要切实做好供热设备的保证工作,以使舍内温度达到雏鸡要求。
在舍温超过雏鸡标准时,要开通风设备,适当通风,但不要使风直接吹到鸡体上,同时随时做好鸡只的扩群(扩栏)以降低饲养密度。
育雏期湿度调控:
10日龄前相对湿度60—70%,10日龄后40—60%。若湿度太低,使舍内过于干燥而增大粉尘,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若湿度过大,则机体呼吸困难,不利于机体排热,同时垫料过湿,易诱发球虫病。
饮用洁净水并加强饮水消毒。
炎热夏季育雏时,由于外界温度较高,造成舍内温度也较高,从而难以控制符合鸡只需要的温度,尤其是无良好通风设备的鸡场,此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在高温的环境中,鸡只为保证正常代谢需饮用较多的水,因而饲养者要注重水质管理,加强饮水消毒并保证饮用水的洁净,以控制细菌病和病毒病的传播。
饮水消毒常选用氯制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抗毒威和维士康宁等。消毒药可直接加入蓄水池或水箱中,加药量应以最远端饮水器或水槽中的有效氯控制在每公斤水中含3—5毫克范围内,/。通常向水池或水箱中按每公斤水中含7—10毫克有效氯浓度加药。这是因为水中有效氯易被空气氧化而失效一部分。
在加强饮水消毒的同时,还要注意经常性的饮水器的清洁擦拭,因为在育雏期间,雏鸡很容易将饮水器弄脏,从而降低消毒药的消毒效果。
防饲料发霉。
由于育雏舍内为高温高湿环境,饲料极易发霉变质,因而饲料在育雏舍内储存不宜超过3—5天,应存放在干燥低温处。
防鸡舍漏雨或在雨天鸡只被雨淋。
在育雏期经常巡视鸡舍,前一周死淘率不超过0.8%为正常,否则为不正常,应进行原因分析。
十四、寒冷冬季育雏应注意的问题?
在寒冷冬季育雏时,需注意加强水质管理及鸡舍巡视等工作外,重点就是做好舍内保温及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矛盾问题。
初生雏鸡体温比成年鸡要低,稀短的绒毛保温能力差,采食量小,1周以后体温才逐渐接近成年鸡的水平,到3周龄以后体温才稳定下来。在此之前,雏鸡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温度过低,或忽冷忽热,容易受凉,造成拉稀。因此根据日龄为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头两周育雏舍的温度起码不能低于24℃。
无论如何,第一周的温度一定要高些,(育雏温度标准为:第一周32--35℃,以后每周降低2--3℃,直至18--20℃。)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使舍温大起大落。在保持适宜温度的前提下,提供较高的局部温度(即温差育雏法)较为理想,因为在此情况下,壮雏、弱雏均能寻找到最适宜的环境温度。第一周平养的雏鸡,要用隔板(护围)把雏鸡圈在热源附近,以利保温,随雏鸡日龄增长,雏鸡体温上升,羽毛丰满,采食量增加,体温调节机能增强,可以把隔板(护围)撤去。
育雏温度是否适宜的客观指标,是雏鸡的行为状态。通常通过仔细观察雏鸡状态,可以判断育雏舍温度是否适宜。例如:雏鸡群挤在热源附近,颤抖,发出阵阵怕冷的唧唧声。就表明温度低,应尽快升温;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张嘴、频频饮水,就表明温度过高,应设法降温;如果鸡群活动分散自如,采食后很快休息,最好的姿势是伸腿侧卧,给人一种舒服感觉,则说明温度适宜。
人们往往只注意温度而忽视湿度,在高温的条件下,饮水较多,光靠饮水远远不够,为使雏鸡保持水灵的羽被,可以向地面洒水或炉子上放水盆等措施调节相对湿度。一般来讲:舍内相对湿度不要低于40%,也不要超过70%,因为高湿情况下,雏鸡散热困难,同时过湿的垫料易引起球虫病。
冬季育雏除需重视保温之外还要重视通风。保温与通风这是一对矛盾,由于雏鸡长得快,代谢能力强,每天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粪便发酵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和氨气,如果排风不足,则不能输入氧气,而且大量有害气体如氨气被吸附在雏鸡眼结膜而至发炎,同时氨气还可麻痹呼吸道纤毛或损害其粘膜上皮,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从而使鸡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同时氨气被吸入肺部很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的运氧能力而至贫血,鉴于上述情况,无窗鸡舍要定期开风机通风换气,有窗鸡舍要根据密度大小,有害气体气味浓度的大小等因素来决定开关门窗次数,以达到既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又能保持舍内温度的目的,以利于雏鸡健康的生长。
十五、如何给雏鸡断喙?
断喙断得好可以防止喙毛喙肛,并减少饲料的浪费,但如断不好,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会弄坏鸡群的整齐度或感染细菌性疾病。断喙时要公母雏分开断,公雏通常较小,先断母雏再断公雏。建议在6—8日龄时进行,选择适合喙形的孔径,从鼻孔下边缘到喙尖的一半处(约2MM)垂直段落(不得斜断),一般怕断喙影响公鸡以后的受精率,所以都把公雏的喙断得稍微比母雏要少。为防止断喙出血,应在断喙中及前后各一天饮用维生素K等,到了6—8周龄时应再检查一次,必要时还得再修剪或补剪。
断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为确保断喙效果,刀片烧灼樱桃红色为佳。
断喙最佳孔径为4.36MM,一般选用断喙器的中孔,而不用大孔。(根据鸡断喙日龄而定)
每断2000-3000只雏后应更换刀片。
烙烫时间为2—3秒。
上下喙要一起切掉,上喙不能长于下喙。
断喙后,饲料盘中的饲料要加厚一些,以减轻雏鸡采食时触及硬底的疼痛感。
十六、如何对育雏期的公母鸡进行分饲?分饲有何优缺点?
育雏期的公母鸡进行分饲,可采用将公母鸡在不同鸡舍内或在同一鸡舍中分为不同的围栏饲养,分别投放不同的饲喂量或不同营养品质的饲料。
由于雌雄鸡的生理特点不同,它们对生活环境、营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不一样,如生长速度不同、蛋白质需要不同、沉积脂肪的能力不同、对钙、磷及维生素的需求不同、对温度反应不同、羽毛生长速度不同等生理特点,根据这些生理特点,从饲养管理技术上讲混群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实施公母分群饲养方能对这些规律加以利用,从而发挥其遗传潜能,提高饲养效果和生产水平。
如果说育雏期公母分饲有缺点的话,那就是饲养设备利用率较公母鸡混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