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海市“4050”工程徐汇区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市六临床医学院
98级临床医学专业:陈 宝等
指导老师:人文社会科学部 路 薇
一、前言:
徐汇区各个街道的劳动服务所(又称乐帮劳动服务中心),是“4050”工程在街道的执行主力军。本小组采访了田林和龙华街道劳动服务中心的所长。据介绍,目前街道层面已形成了两个网络:其一是和区域内用工单位联系,形成一定规模的用工网络;其二是在各下属居委设立“40450”专职指导员。目前,社区开发的岗位主要是“四保”岗位,即保洁、保安、保绿、保养。这类岗位的工作人员和原来享受国家补助的“4050”人员能领取公益性劳动托底费。
二、材料与分析
本次调查分受益人群卷和暂未受益人群卷。问卷实施范围:田林街道的田林六村、十二村(1、2)、十三村、小安桥居委;龙华街道的东蔡、俞三居委;漕河泾街道的西街、师大新村居委。问卷分受益人群卷和暂未受益人群卷。其中受益人群卷发放135份,有效问卷110份;暂未受益人群卷发放45份,有效问卷32份。
关于受益人群卷:男性平均年龄49.1,女性42.5,年龄范围基本符合“4050”工程的要求。
受 益 人 群 卷
1、受益人群的年龄、性别状况:
平均年龄
性别
男
49.1
46(41.8%)
女
42.5
64(58.2%)
2、您的文化程度:
人数
比例
小学及以下
8
7.3%
初中
70
63.6%
高中
27
24.5%
中专/技职校
5
4.5%
高职/大专
0
0.0%
——所有受访者的文化程度都在大学以下。其中“初中”最多,占63.6%;“小学及以下”占7.3%,两者合计为70.9%。可见,“4050”人群中绝大多数是由于文化程度低,适应不了社会竞争、岗位竞争的需要而下岗的;与此同时,由于其自身知识、技能、年龄的限制,也决定了他们“再就业”困难重重。在这样的前提下,上海市政府推行“4050”工程,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重新获得就业机会,对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3、您知道“4050”工程吗?
人数
比例
不知道
2
1.8%
只知道名称
30
27.3%
知道不多
56
50.9%
知道具体情况
22
20.0%
——虽然选“不知道”的仅占1.8%,但“只知道名称”和“知道不多”合计达78.2%,几乎是选择“知道具体情况”人数的4倍。这反映了在宣传“4050”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认为,媒体和基层单位除了要宣传“4050”工程的基本内容,还应当将其意义和具体操作/参与办法向“4050”人员进行说明,以使他们在理解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岗。
4. 如果您对“4050”工程有所了解,那么您是从何渠道得知“4050”工程的?
来源
人数
比例
家人、亲戚
8
7.3%
朋友、邻居、同事
31
28.2%
媒体
53
48.2%
单位领导、社区干部
36
32.7%
互联网
3
2.7%
街头入户和其他宣传
12
10.9%
其他
0
0.0%
——“媒体”占48.2%,比例最大;其次为“单位领导、社区干部”和“朋
友、邻居、同事”,这三条途径很明显在“4050”宣传中起主导作用。但作为“4050”工程的基层落实机构,社区劳动服务部门应当在宣传政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5、以前从事的职业:
——“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5.5%和32.2%。前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从业人员缩编减员在所难免;而后者如今面临的竞争相当激烈,优胜劣汰势在必然。知识、技能方面无甚优势可言的“4050”人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疑面临着改革、发展给自己带来的“阵痛”。
6、您在下岗/待岗期间,是否从事过以下工作/职业?
工作
人数
比例
证券,股票投资
1
0.9%
家政服务
7
6.1%
个体经营
11
9.6%
建筑业
1
0.9%
制造业
9
7.9%
服务业
53
46.5%
商业
4
3.5%
交通运输
1
0.9%
营销/广告/市场
0
0.0%
其他
8
7.0%
否
19
16.7%
——“否”只占16.7%,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在下岗期间积极寻求新的工作。而服务业因其包含工种较多、对从业人员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吸收了较大比例的下岗工人。另外,可能是由于“4050”人员家庭经济情况的限制,他们进行投资和个体经营的比例合计仅为10.5%。而家政服务作为“4050”人员就业的新途径,尝试者还不多。其实,如果改变一下就业观念的话,这对于“4050”人员还是有很多上岗机会的。
7、下岗后您是否参加过有关知识技能培训班?
类别
人数
比例
是社区组织的
63
57.3%
是原单位组织的
4
3.6%
是自己报名的
12
10.9%
否
31
28.2%
——经过上岗培训者合计达71.8%,但其中多是社区方面的重视,对个人而言积极性还不是很高。这说明部分“4050”人员还存在“等”的意识,没有切实认识到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主动提高自身能力、寻求上岗机会。为了改变他们的这种观念,关键还在于加强宣传力度、多作思想工作。
8、您对通过“4050“工程得到的工作的满意度是:
人数
比例
很满意
4
3.6%
满意
27
24.3%
一般
64
57.7%
不满意
11
10.8%
很不满意
4
3.6%
——“不满意”与“很不满意”者仅14.4%,可见“4050”工程受到普遍欢迎,已初见成效。不过57.7%的人尚处于“一般”阶段,工程任重而道远。
未 受 益 人 群 卷
1、您的年龄、性别:
平均年龄
性别
男
48.0
13(40.6%)
女
43.8
19(43.8)
2、您的文化程度:
人数
比例
小学及以下
2
6.3%
初中
20
62.5%
高中
8
25.0%
中专/技职校
0
0.0%
高职/大专
2
6.3%
——未受益人群,其学历分布与受益人群大致相同。值得注意的是“高职/大专”的比例反而高于受益人群,不难推测还有一部分人抱着“挑三拣四”的态度。
3、您知道“4050”工程吗?
人数
比例
不知道
1
3.1%
只知道名称
7
21.9%
知道不多
19
59.4%
知道具体情况
5
15.6%
——“知道具体情况”者的比例少于受益人群,应当说还是宣传没有到位,或者他们没有主动寻求这方面的资讯所致。
4、如果您对“4050”工程有所了解,那么您是从何渠道得知“4050‘工程的?
来源
人数
比例
家人,亲戚
5
10.9%
朋友,邻居,同事
6
13.0%
媒体
18
39.1%
单位领导,社区干部
14
30.4%
宣传资料
3
6.5%
互联网
0
0.0%
其他
0
0.0%
——“媒体”和“单位领导/社区干部”分别占39.1%和30.4%,在“4050”工程的宣传领域起主导作用。
5、您以前从事的职业:
人数
比例
建筑业
1
3.1%
制造业
11
34.4%
服务业
6
18.8%
计算机业
1
3.1%
教育业
2
6.3%
交通运输
3
9.4%
营销、广告、市场
2
6.3%
其他
6
18.8%
——仍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
6、您在下岗/待岗期间,是否从事过以下工作/职业?
人数
比例
家政服务
3
9.4%
个体经营
1
3.1%
建筑业
1
3.1%
制造业
5
15.6%
服务业
9
28.1%
商业
2
6.3%
交通运输
1
3.1%
营销/广告/市场
2
6.3%
其他
2
6.3%
7、下岗后您是否参加过有关知识技能培训班?
人数
比例
社区组织的
9
28.1%
愿单位组织的
1
3.1%
自己报名的
2
6.3%
否
20
62.5%
——未参加培训人数明显低于受益人群组,已培训组中以“社区组织”为主。
8、您希望通过“4050“工程得到的工作是:
行业
人数
比例
家政服务
1
3.1%
报刊经营
3
9.4%
建筑业
1
3.1%
制造业
3
9.4%
服务业
14
43.8%
商业
2
6.3%
交通运输
4
12.5%
营销/广告/市场
1
3.1%
其他
3
9.4%
——服务业为主,说明这类人群认识到自身知识技能的局限性,最愿意从事
的还是与原来工作相关的职业。
9、您认为您至今未上岗的原因是:
人数
比例
供选择工种工资太低
14
43.8%
供选择工种不适合个人能力的发挥
5
15.6%
自身知识技能限制
7
21.9%
家庭经济情况尚可
3
9.4%
其他
3
9.4%
——43.8%的人选择了“供选择工种工资太低”,而只有15.6%的人认为至今未上岗的原因是因为“自身知识技能限制”,可见这部分下岗工人的思想认识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肯低就”和“吃技术老本”乃两大误区。
三、调查与分析
所有受访者的文化程度都在大学以下。其中“初中”最多,占63.6%;“小学及以下”占7.3%,两者合计为70.9%。可见,“4050”人群中绝大多数是由于文化程度低,适应不了社会竞争、岗位竞争的需要而下岗的;与此同时,由于其自身知识、技能、年龄的限制,也决定了他们“再就业”困难重重。在这样的前提下,上海市政府推行“4050”工程,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重新获得就业机会,对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在被问及“您知道‘4050’工程吗?”时,选“不知道”的仅占1.8%,但“只知道名称”和“知道不多”合计达78.2%,几乎是选择“知道具体情况”人数的4倍。这反映了在宣传“4050”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认为,媒体和基层单位除了要宣传“4050”工程的基本内容,还应当将其意义和具体操作参与办法向“4050”人员进行说明,以使他们在理解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岗。关于了解途径,“媒体”占48.2%,比例最大;其次为“单位领导、社区干部”和“朋友、邻居、同事”,这三条途径很明显在“4050”宣传中起主导作用。但作为“4050”工程的基层落实机构,社区劳动服务部门应当在宣传政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对“4050”工程,“不满意”与“很不满意”者仅14.4%,可见“4050”工程受到普遍欢迎,已初见成效。不过57.7%的人尚处于“一般”阶段,工程任重而道远。
关于未受益人群卷:情况与受益人群卷大同小异。但在文化程度一题中,“高职/大专”占6.3%,高于受益人群的0%。说明学历并非再上岗的“瓶颈”所在,未上岗也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挑三拣四”妨碍了一部分人再次走上新岗位。
四、活动讨论
活动过程中曾经提到单宇和缪青作客“990市民与社会”,许多听众纷纷来电表示自己对“4050”的看法,众说纷纭。但听众们大多都谈到了无文凭,学历低,而且用人单位对“4050”人群所存在的偏见这些问题。
确实,“4050”人群是存在着无文凭,学历低的问题,但造成这一切的并不完全归咎于他们自己。他们曾经是参与祖国建设的主要成员,也为响应祖国的号召而牺牲了很多,尤其是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故而也就产生了现在他们无文凭、学历低的情况。可是现在,其中一些人却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失去了原本已经熟之稔之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相当沉重。在这种情形之下,社会各方面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尤其是一些用人单位:比如有许多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工种,就可以起用“4050”人员。而一味追求“高学历”,则不但浪费了人才,而且这些不甘寂寞的年轻人也很容易产生“跳槽”的念头。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则是“4050”人员的所具备的最大优点,若这些用人单位的观念能得到彻底改变,那么将有相当一部分“4050”人员会再次走上工作岗位。其次,按国外的经验,社区服务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开发。虽然,目前社区已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我们认为,培训的范围和力度还可以继续加大。毕竟我国的社区服务从业人员仅占就业总人口的3.9%,而发达国家则占20%~30%。
另外,对“4050”人员本身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调整心态,改变就业观念。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除了使自身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之外,还意识到一点——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入,随着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我们面临的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应该不断激励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顺应时代的变迁,“直挂云帆济沧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