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2北大国际医院-测量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842535 上传时间:2025-03-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北大国际医院-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2北大国际医院-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国际医院工程门诊医技楼等2项工程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中建一局集团北大国际医院项目经理部 2010-3-18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4 1.1施工组织设计及测绘院测量成果 4 1.2施工图纸 4 1.3主要规范、规程 4 二、工程概况 5 2.1总体概况: 5 2.2项目概况 5 三、施工准备 5 3.1现场勘测及图纸自审 5 3.2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6 3.3测量成果校核 7 四、工程特点与重难点 8 4.1工程特点 8 4.2 测量难点 8 五、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9 5.1 I级场区控制网的建立 9 5.2 Ⅱ级建筑物控制网建立 9 5.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0 六、土方工程测量 11 6.1平面控制测量 11 6.2高程控制测量 12 6.3基槽验收 13 七、结构阶段施工测量 13 7.1±0.00以下部分平面控制 13 7.2 ±0.000以上部分平面控制 15 7.3圆弧结构放样 20 7.4精度要求 22 7.5建筑物大角垂直度的控制 25 7.6装修施工测量 25 7.7变形观测 25 7.8、建筑物垂直度及标高观感观测: 27 八、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27 8.1基础工程 27 8.2地下结构工程 28 8.3地上结构施工 28 8.4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 28 九、资料编制与管理 9.1执行规范 28 9.2编制要求 28 十、质量保证措施 29 十一、安全文明施工 30 附图一:医技楼、住院楼外控点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医技楼、住院楼内控点平面布置图一、编制依据 1.1施工组织设计及测绘院测量成果 表1.1 序号 图纸名称 提供日期 1 《北大国际医院门诊医技楼等2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010.3.1 2 《北大国际医院门诊医技楼项目地貌高程测绘技术报告书》 2010.03.15 3 《北大国际医院普通测量成果报告书》2009CH2151 2010.4.1 1.2施工图纸 表1.2 序号 图纸名称 图纸编号 出图日期 1 门诊医技楼 建筑 D02A-A0201/ D02A-X0101 2010-5-20 2 结构 D02S-A0201/ D02S-D0526 2010-5-20 3 给排水 D02W-A0201/D02WID0319 2010-5-20 4 电气 D02ETA0201/ D02ETLR102 2010-5-20 5 暖施 D02H-A0201/D02H-D0110 2010-5-20 6 住院楼 建筑 D01A-A0201/D01A-D0801 2010-5-20 7 结构 D01S-A0201/D01S-D0517 2010-5-20 8 给排水 D01WFL0604/D01WID0425 2010-5-20 9 电气 D01ETA0201/ D01ETLR102 2010-5-20 10 暖施 D01H-A0201/D01H-D0107 2010-5-20 1.3主要规范、规程 表1.3 序号 类别 规范、规程名称 编号 1 国家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 国家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3 国家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4 地方 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DB11/T339-2006 5 地方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DB11/T446-2007 6 国家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7 行业 建筑测量变形规程 JGJ-T8-97 二、工程概况 2.1总体概况: 表2.1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北大国际医院门诊医技楼等2项工程 2 工程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技园区 3 建设单位 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有限公司 4 勘察单位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5 设计单位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6 监理单位 北京希达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7 质监单位 昌平区质量监督站 8 建筑面积 249083m2 地上建筑面积174144 m2 地下建筑面积74939 m2 9 60.000 绝对标高43.800m 10 总包单位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11 资金来源 自筹 12 合同工期 2010年03月01日至2012年09月21日 13 质量目标 创北京市建筑长城杯金质奖,争创“鲁班奖” 2.2项目概况 本工程由医疗综合楼及住院楼两部分组成,建筑物占地面积大,平面及立面组合复杂多变且层次错落较大,轴线系统,是由几部分轴线网组成,几套轴线网相互转换、衔接,施工测量较为复杂,施工时应充分考虑长度、弧形等尺寸变化的影响,减少累积误差。特别是结构上部柱梁较多且都成弧形、楼层标高控制及轴线定位设计均要求严格,测量放线作为工程开工的头道工序且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其正确与否是尤为重要的。为指导工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测量工作应采取从整体到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程序进行。 医技楼:地上7层,地下2层;总高度33.100m;总建筑面积:127062m2。住院楼:地上9层,地下2层;总高度39.700m;总建筑面积:122021m2。60.000标高43.800m . 三、施工准备 3.1现场勘测及图纸自审 3.1.1掌握施工现场情况,了解总体布局、定位依据是否可靠、定位条件是否成熟,控制网如何选形,了解该工程周边建筑情况,市政道路的位置关系。 3.1.2认真审查图纸,认真领会设计单位设计意图及对测量精度的特殊要求,以便在测量放线中采取应对措施,掌握与校核与测量工作相关的平面坐标、高程及建筑物各种轴线的关系以及几何尺寸;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人员及建设单位反映处理。 3.2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3.2.1人员组织 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进行人员组织,调配心思缜密、数据处理能力强的人员。安排测量专项负责人,测量技术负责人及取证上岗的测量员等。 表3.2.1 序号 职务 人数 职责 1 测量专项负责人 1名 负责工作组织安排监督,测量方案编制、测量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 2 技术负责人 3名 测量技术质量保证,技术资料编制,测量数据的整理计算; 3 质量安全负责人 1名 负责测量质量安全验收工作 4 测量员 4名 现场具体工作实施、施测、记录 5 测量放线工 4名 配合测量员进行具体工作的实施 6 合计 13名 形成测量组--保证工程测量的整体质量 3.2.2设备配置。 表3.2.2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用 途 精度指标 1 电子全站仪 GTS-332N 2台 工程控制定位 2mm+2ppm 2 激光经纬仪 1台 轴线竖向传递 2″ 3 激光垂准仪 DZJ3 2台 轴线竖向传递 精度:1/200000 4 水准仪 DZS3-1 2台 标高测量与传递 2.5mm/km 5 50m钢尺 6把 轴线量测 1mm 6 5m卷尺 6把 细部放线 1mm 7 铝合金塔尺 2把 标高测量与传递 1mm 8 对讲机 4部 通讯联络 对投入使用的电子全站仪、激光经纬仪、激光垂准仪、水准仪、等认真检查、调校,使各项指标符合相应检定规程和施工测量精度要求,所投入的仪器设备均应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3.3测量成果校核 3.3.1对测量的原始依据(高程点和定位控制点)进行校核 本工程的测量定位根据《北大国际医院门诊医技楼项目地貌高程测绘技术报告书》给定的控制点成果如下: 场区外控制点坐标高程成果见下表: 表3.3.1-1 点号 纵坐标X(m) 纵坐标Y(m) 高程H(m) 备注 G1 326046.800 492266.771 41.735 场区东侧 G2 325858.205 492360.703 42.000 场区东南角 G3 325687.171 491990.879 42.021 场区西南角 根据永久外控坐标点在场区红线范围测绘技术报告书给定了6个测量成果点,进行施工测量管理 场区内坐标高程成果见下表 表3.3.1-2 序号 点号 纵坐标X(m) 纵坐标Y(m) 1 A1 326018.120 492167.930 2 A2 325951.268 492260.973 3 A3 325826.974 492169.820 4 A4 325736.396 492060.569 5 A5 325771.961 491936.869 6 A7 325970.826 492010.939 测量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在与建设单位办理完相关永久性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及建筑红线的交接手续并取得测量放线技术报告后,应立即对以上点、线进行复测,首先对场区外G1、G2、G3进行校核,检测其相对距离和角度偏差是否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以内,再根据G1、G2、G3对场区内的A1-A7六个点的坐标进行复核,其误差是否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以内,精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复测时按照《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相应条款的规定进行。 3.3.2对现场红线控制桩校核后,如控制桩测量精度满足精度要求,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否则将测量成果上报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协助建设单位与规划、设计部门协商制定测设依据。 3.3.3测设完毕后填报《工程定位测量记录》,上报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 四、工程特点与重难点 4.1工程特点 综合医技楼分为医技楼和住院楼,医技楼的控制轴线主要由23根纵向轴线(2-1轴~2-23轴)与14根(2-A轴~2-P轴)横向轴线正交控制,住院楼的控制轴线主要由角度差约为0.64°的辐射轴线(1-1轴~1-46轴)和半径为662.40m~722.10m的10条圆弧形轴线(1-A~2-A0)相交控制;东边由六条相互不平行的反圆弧轴线(1/2-23轴~4/2-23轴)和十二条角度差不同的辐射轴线(2-A0~2-L1)相交控制,圆弧轴线圆心控制点达5个之多,并且圆心位置不重叠,半径大小不一,多点控制;西边与科研教学楼及肿瘤中心楼的连接也为反圆弧线。总体来看,整个综合医技楼由正交轴线、辐射轴线和圆弧轴线控制。比起传统的四方建筑物,轴线错综复杂,精确要求高,复核困难,极具特色,是一座集方型与多圆心不规则建筑物。 4.2 测量难点 4.2.1自然条件的影响。本工程位于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技园,周围场地空旷,风力较强,很容易受日照、风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测量的难度。 4.2.2施工条件的影响。由于综合医技楼各区的施工流水段周期短、节奏快,施工区段快慢不一,呈现中间快,两端慢,南边快,北边慢的状况。结构圆弧造型复杂,因此控制点不能同一时间布设在同一楼层上,对测量的整体控制增加不少难度,另外,由于辐射轴线控制的剪力墙和圆弧轴线控制的弧形剪力墙阻挡视线的影响,采用外部控制点测量放样,通视条件受到很大影响。 4.2.3综合医技楼以正交轴线、辐射轴线和圆弧轴线相交控制,正交轴线与圆弧轴线交接的地方特别多,轴线控制要求高,轴线稍有偏移,会造成结构连接不流畅、起折,影响结构的整体效果。 4.2.4门诊医技楼门厅钢结构处,钢梁标高15.2m,钢梁为一段弧线,此段弧线由3段圆心不同的弧线组成,测量极为复杂。 五、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本工程轴线系统,是由几部分轴线网组成,几套轴线网相互转换、衔接,为工程整体控制带来诸多制约因素,为确保精度,工程控制系统采用建筑实际轴线和虚拟轴线相结合的方法。并定期进行复测与修正,确保工程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5.1 I级场区控制网的建立 为保证控制网的精度,将北大国际医院门诊医技楼项目地貌高程测绘技术报告书中给定的控制点成果的平面控制桩及标高基准点作为Ⅰ级场区控制网。 5.2 Ⅱ级建筑物控制网建立 5.2.1建筑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①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②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设; ③测量控制桩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④测量控制桩应布设在基坑变形影响范围以外; ⑤对控制网进行定期复测。 ⑥必须对控制点进行有效保护,砌筑混凝土基础500mm×500mm×300mm保护,外围搭设1000mm×1000mm×1000mm钢管架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图5.2.1 控制桩围护示意图 5.2.2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Ⅰ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结构平面图上有关基础、梁、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须定位的主轴线,以Ⅰ级控制网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 5.2.3轴线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 轴线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 表5.2.2 等级 测角中误差( ″)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12 1/15000 5.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5.3.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①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应建立高程控制网。 ②高程控制网的精度采用国家三等水准精度。 ③对控制网进行定期复测。 ④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5.3.2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报告中提供的已知场区水准基点,采用DS3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三等水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5.3.3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表5.3.3-1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 度 (km) 仪器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闭合环线次数 平地闭合差 (mm) 三等 6 £ 50 DS1 DS3 因瓦 双面 往返各 一 次 往返各一次 12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表5.3.3-2 等级 水准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 较差(m) 前后视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本分划、 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 读数较差(m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三等 DS1 100 3 6 0.3 1.0 1.5 DS3 75 2.0 3.0 注:三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 ------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三等水准精确至 1mm。 六、土方工程测量 6.1平面控制测量 6.1.1场地平整测量:用三维坐标法测定场地现状高程,方格网按照20x20m间距测放,作为土方工程量计算的依据。也作为临时水电管线敷设及施工道路、暂设建筑物以及物料机具场地的划分和定位。 6.1.2自然地面开挖线放样 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投测出外边框主轮廓控制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开挖线的阴、阳角点钉出木桩并用小铁钉作标记,以便开挖线被破坏后能及时恢复。 6.1.3挖土阶段跟踪测量放样 土方开挖时,随时投测结构外轮廓控制轴线,依据护坡坡度,计算当时标高阶段的护坡位置,以防护坡太陡或太缓,造成塌方或影响基槽尺寸。 6.1.4基坑底面开挖线放样 土方开挖至基坑底面时,首先投测控制轴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然后根据开挖底口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底口线,同样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同样的方法,以控制轴线为依据,放样出独立基础坑开挖线,也一样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为了避免开挖错误,测量人员要在基坑开挖现场实时指导挖土司机作业。 6.2高程控制测量 6.2.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6.2.2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 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步,都要往基坑引测标高基准点,引测方法: 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图6.2.2 高程竖向传递示意图 6.2.3基底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在土方开挖即将挖到基坑开挖底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即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用S3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每隔2米距离撒一白灰点,指导清土人员按标高清土。 6.3基槽验收 当土方开挖完成后,根据各轴线控制桩投测外轮廓控制轴线到基坑底,并钉出木桩,在木桩顶面轴线方向上钉小铁钉,然后栓小白线检查基坑底口和集水坑、电梯井坑等位置是否正确,并架设水准仪,联测基底水准控制点,每隔3m测量基底实际标高并记录,检查基底标高是否正确。同时测量人员要积极配合技术部门及工程部门验槽。 七、结构阶段施工测量 7.1±0.00以下部分平面控制 7.1.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要定期复测,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7.1.2平面控制测量 ①控制轴线投测 垫层或楼板混凝土浇筑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图7.1.2 基坑轴线投测示意图 ②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 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 表7.1.2 序号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mm) 1 L(B)≤30 ±5 2 30<L(B)≤60 ±10 3 60<L(B)≤90 ±15 4 90<L(B)≤120 ±20 5 120<L(B)≤150 ±25 6 150<L(B) ±30 ③细部线放样 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地梁边线、承台边线等细部线。垫层放线样例: 图7.1.2 垫层放线示意图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中间交接检查记录移交给下道工序,同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报监理验线。 ④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 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点将控制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模板垂直度检测: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7.1.3标高控制测量 ①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②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 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采用附合法悬吊钢尺往基坑下引测基底高程网,精度控制在±5 mm(注:n为测站数)。 图7.1.3 基坑标高基准点引测 ③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钢筋的侧立面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7.2 ±0.000以上部分平面控制 7.2.1平面控制测量 为了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满足结构施工要求,平面控制除采用轴线控制桩作为外控点外,同时建立内控点,采用外控点与内控点相结合的方法,保证高精度主控线控制细部轴线。 图7.2.1 外控法传递示意图 7.2.2内控网的布置 在现场平面施测前,用全站仪对原有地面控制桩位进行一次校测,以确保轴线控制点的精确性,校测合格后,将控制主轴线投测到60.000楼板平面基准点上,并对边、角值进行校测。 基准点采用10cm×10cm钢板制作,用钢针刻划出十字线,钢板通过锚爪与顶板钢筋焊牢,埋至于首层楼板上,钢板片下用混凝土灌实、抹平,但不能覆盖钢板面,严禁在1m²范围内堆放钢筋、模板、钢管等物,严禁任何人用任何物体砸、撬钢板片。 首层及以上各层楼板面在各控制点的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200mm×200mm的测量孔洞。预留洞口严禁覆盖,并严防杂物从预留洞口坠落。 7.2.3平面内控点的布设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内控法。内控点的布设及选型必须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组成相应图形,为保证轴线投测点地精度,内控点要形成闭合几何图形,以提高边角关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流水段图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布设4个点,并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内控点(轴线的借1m线交点)。 7.2.4内控点竖向传递 ①将激光铅直仪架设在首层楼面轴线交点处(内控点),经严格的仪器对中、整平后,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发射出激光束。 ②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小,最清晰。 ③通过旋转仪器望远镜,使激光束在接收靶上成同心圆,检查激光束的误差轨迹。如轨迹在允许限差内,则轨迹圆心为所投轴线点。 ④为消除同心圆误差,同方向旋转激光准直器0°90°180°270°,激光点在投影面上留下圆形旋转轨迹,移动接收靶使其中心与旋转轨迹圆心同心,通过接收靶上的刻划线使全圆等分并取其中点作为控制点的垂影点。 使旋转轨迹与 接受靶同心 旋转激光 准直器 全圆等分 取中 图*激光点捕捉示意图 作业层安置 激光接收靶 图7.2.4 内控点竖向传递示意图 7.2.5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 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全站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正确,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图7.2.5 楼层平面放线示意图 7.2.6高程控制测量 ①标高基准点的复核 首先复核建筑物高程基准点,校核无误后作为传递的起始依据。 ②标高控制点竖向传递 以首层引测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用水准仪取每一施工流水段传递3个点。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③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表7.2.6 序号 项目 允许误差(mm) 1 每层 ±3 2 总高H (m) H≤30 ±5 3 30<H≤60 ±10 4 60<H≤90 ±15 5 90<H≤120 ±20 6 120<H≤150 ±25 7 150<H ±30 ④楼层标高抄测 当结构施工至首层墙、柱时,用场区高程控制网引测到首层墙、柱上建筑+1.000m点,限差不得超过2mm。在施工各分划段内选择竖面无障碍物地方固定二到三个的建筑+1.000m准确标识点作为向上传递依据点,此依据点进行联测其高差不得超过2mm,作标识保护。 首层以上各层从首层固定有标识的建筑+1.000m点利用无障碍的竖直外立面直接用50m钢卷尺向上垂直丈量向上传测至施工层面或者延内控点孔洞用悬吊钢尺法将高程传递至施工层面,进而恢复各施工层建筑+1.000m控制线。一个施工段引测不少于2个点,经实测引上2点高差不大于2mm时平差使用,测量本楼层高程并要与下面一层联测,查其层高误差不大于5mm,50m钢卷尺丈量时应进行尺长、温度、拉力的改正。 图7.2.6 楼层标高抄测 高程的竖向传递如上图所示,运用两台水准仪及配套塔尺,一把50米钢尺,并用公式进行计算,将地面标高基准点引测至基坑(待施楼层),闭合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同一流水段上所引测的高程点红“▽”,不得少于2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在旁边标注相对标高,并做相互校核。校核后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用红油漆标记“▽”在稳定和便于使用位置。 图7.2.6 标高注记示意图 7.3圆弧结构放样 本工程整体圆弧结构比较复杂,圆弧测量放样精度高低,直接影响到后期各项工序的施工,为保证施工精度,针对本工程的实际特点,采用弦支距或切线支距法放样,全站仪极坐标方法校核。 7.3.1常规圆弧放样 该工程圆弧半径较大,无法用直接拉线法或几何作图法来进行施工放线,弦线支距和切线支距则能获得较高的施工精度且施工操作方法也较简便。 ①弦线支距 等分圆弧弦法坐标计算。在大半径圆弧形平面曲线的施工放样中,先对圆弧所对的弦进行等分,然后再求取各点相应的矢高值,(矢高值≤100mm时,等分间距控制在1m~2m之间,矢高值在100mm~500mm时,等分间距控制在0.5m~1m, 矢高值在500mm以上时等分值间距控制在0.3m~0.5m)来确定圆弧形平面曲线。当弦的等分点越多,放线时所求得的圆弧形曲线越精确。 图7.3.1-1 弦线支距放样示意图 在大半径圆弧形平面曲线的施工放样中,常先对圆弧所对的弦进行等分,然后再求取各点相应的矢高值的方法来确定圆弧形平面曲线。当弦的等分点越多,放线时所求得的圆弧形曲线越精确。等分距离缩短一半,那它的相对拱高误差减少为原来的1/4,精确度相应提高4倍。 图7.3.1-2 弦线支距细分提高精度示意对比图 具体放样步骤: 1)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放样圆弧弦线; 2)在弦线上按一定间距量尺,并划出交点,量距时钢尺需加标准拉力器计,保证施工精度; 3)在弦线上各交点处按计算的支距量尺; 4)依次连接各点,弹出小弦线,由小弦线组成的近似圆弧线即为需放样的圆弧控制线。 ②切线支距 有时圆弧所对的弦在现场难以标示出来,在弦线支距不能在实地放样时采用切线之距法施工测量放样,这时可采用以等分过圆弧顶点切线的方法,求取切线到圆弧的垂直距离来求作圆弧曲线。 图7.3.1-3 切线支距测量示意图 具体放样步骤: 1)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放样圆弧切线; 2)在切线上按一定间距量尺,并划出交点,量距时钢尺需加标准拉力器计,保证施工精度; 3)在切线上各交点处按计算的支距量尺; 4)依次连接各点,弹出小弦线,由小弦线组成的近似圆弧线即为需放样的圆弧控制线。 ③复杂圆弧放样 工程中复杂曲线,采用极坐标法放样。 坐标法放样 1)数据模型建立 采用AutoCAD、Cass等绘图软件建立电子数字图形,依照施工设计图纸按1:1的比例,将设计图形展绘在绘图软件。应注意的是必须保证设计图形和电子数字图形的一致性,CAD坐标系与施工坐标系一致。 2)测量放样数据的查询 测量放样数据模型绘制完成后,利用AutoCAD的命令查询出放样部位的坐标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查询的方法来获取需要的测量放样数据,不但计算方便,而且精度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距离精度设置到0.1mm、0.01mm,角度精度设置到0.0"、0.00"或更高精度。 3)全站仪放样流程 a、仪器架设:将全站仪架设在一控制点上,进行严格的对中正平,输入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测站坐标;输入后视点坐标(或方位角),瞄准后视目标后确定,完成定向工作。 b、检查:测量1个已知坐标点的坐标并与已知坐标对照,限差范围内,便可开始测量,否则检查原因重新设站。 d、放样:为了避免手工输入全站仪数据精度低、速度慢的影响,将数据建成计算机和全站仪内存能够互换的文件格式,放样前只需要将放样区域的数据文件调出,通过数据线传输到全站仪内存文件中,便可运用全站仪自带的坐标放样软件,快速实地放样。 依次连接放样各点,弹出小弦线,由小弦线组成的近似圆弧线即为需放样的圆弧控制线。 保证精度措施 圆弧的分段不易太长,以保证其准确性。 连接圆弧各点可以现场放样,做出一段弧形模具来连接各点,这样就保证了准确性。 必要时可根据现场放样或利用计算机放样量取其尺寸,既实用又快捷准确。 严格遵循步步校核的原则和报验制度。 ④多圆心圆弧放样误差的处理 为了测量的精度准确,当不同圆心在同一段轴线内进行放样时,在圆弧交界处就会产生一段错位误差,可以利用等分圆弧弦法坐标法计算。在一条圆弧轴线上每两个单独圆心的圆弧轴线连接的部位,设计的时候两条圆弧轴线可能会连接不上,存在误差(误差一般不会太大,50mm以下,如下图所示),需要进行技术处理。两条圆弧轴线进行各自等分之后,在两条圆弧轴线上一边选择一个相邻的弧线点位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这样能把误差抵消一半,使整条圆弧轴线圆滑,美观,达到设计要求。 图7.3.1-4 设计误差反应 图7.3.1-5 误差处理示意 7.4精度要求 7.4.1工程定位精度应满足表7.4.1中允许偏差值。 表7.4.1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值 1 平面位置 5mm 2 高程 2mm 7.4.2一级建筑方格网的精度应满足表7.4.2中允许偏差值。 表7.4.2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值 1 测距相对中误差 61/20000~1/40000 2 测角误差 650 3 直线度 650 7.4.3建筑施工放样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7.4.3中允许偏差值。 表7.4.3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值 1 测站上测定高差中误差 61mm 2 根据起始水平面根据施工水平面上测定的高程中误差 66mm 3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 64mm 7.4.4建筑物垂直度的误差3H/10000,且应满足表7.4.4中允许偏差值。 表7.4.4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值 1 30m<H≤60m 610mm 2 60m<H≤90m 615mm 3 90m<H≤120m 620mm 4 120m<H≤150m 25mm 7.4.5建筑物层高误差63mm,对于建筑物的总高度允许误差:3H/10000,且应满足表7.4.5中允许偏差值。 表7.4.5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值 1 30m<H≤60m 610mm 2 60m<H≤90m 615mm 3 90m<H≤120m 620mm 4 120m<H≤150m 25mm 7.4.6激光光斑圆的直径允许误差(接收靶上的允许误差)应满足表7.4.6中允许偏差值。 表7.4.6 序号 项 目 允许误差(mm) 1 每 层 ±3 2 总高(H) H≤30m ±5 3 30m<H≤60m ±10 4 60m<H≤90m ±15 7.4.7投测面内轴线允许偏差应满足表7.4.7中允许偏差值。 表7.4.7 序号 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 1 L<30m ±5mm 2 30m<L<60m ±10mm 3 60m<L<90m ±15mm 4 90m<L<120m ±20mm 5 120m<L<150m ±25mm 7.4.8施工层细部放线允许偏差应满足表7.4.8中允许偏差值。 表7.4.8 序号 项 目 允许误差(mm) 1 外廓主轴线长度(L) L<30m ±5mm 2 30m<L<60m ±10mm 3 60m<L<90m ±15mm 4 90m<L ±20mm 细部轴线 ±2mm 5 6 承重墙、梁、柱边线 ±3mm 7 非承重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